Sahara snow
知名会员
- 注册
- 2005-02-25
- 消息
- 292
- 荣誉分数
- 110
- 声望点数
- 153
如果不转捐,肯定有理由啦,要尊重逝者,要可怜活着的人,帮他们保持生活品质不变,云云。
转捐,那是对广大捐款人的恩赐呢,估计大伙儿会感激涕零的。
转捐,那是对广大捐款人的恩赐呢,估计大伙儿会感激涕零的。
是“考虑”啊?要是考虑之后决定不捐怎么办
是“考虑”啊?要是考虑之后决定不捐怎么办
就是啊?'
这么说,家属根本就有钱办丧事嘛(或亲朋好友资助就够了)。那还要上媒体上电视哭求大家捐款?
这一家庭失去亲人的伤痛毫无疑问最终是由刘的父母刘的夫人和孩子们刘的岳父母一天一天地来承受的,问题是他们不是被动地公开了孩子生活而是为这点捐款主动地做了这一切, 而且还选择了不怎么诚信的开始,这无疑是在伤口上撒盐。能怪这些善良不知实情的捐款者吗?我相信,如果大家不是顾及他们家失去亲人的伤痛,更多更激烈更难听的言辞还有。他们家有的是自己解决丧葬费的办法和能力,为什么要以这种方式倡捐呢?无非是不想有任何经济损失。但他们有没有想过他们亲人丧葬费里没有一分是出自自己的,他们能安心吗?难道他们的亲人不值得让他们付出这人生最后的费用吗?利用他人的善良,放低自己的道德底线,只能是进一步的伤害。伤害别人,更伤害自己。给家属一些时间吧,相信还有办法将这种伤害降到最低,但不是强制捐款人不再提钱。
的确是这样,他们的手伸得太随便了。这种大规模为丧事募捐的事件恐怕是史无前例的。出于根深蒂固的"逝者为大"的观念,一般的家庭为了尊重逝者,维护家族的声誉,就是砸锅卖铁也决不会向外人伸手。送自己最爱的人,一定是用自己赚的血汗钱去送的。我曾经见过二百加元的追思会,朋友们为了孩子凑了一些钱,家属全额退回。
能够向外界伸手,人们会认为这家的经济条件窘迫到了极点。我认识的华人中,包括和西人结婚的,看了那个"杯水车薪",家家户户都捐了款。我还没有碰到一家我认识的中国人中没有捐款的,他们说一定要帮着把遗体运回来。后来知道没有了遗体,那钱要买教育基金,个个目瞪口呆。
打回去重做!没讲名什麽东东沦陷!独自莫凭栏,无限金山,见时容易别时难。
流水落花诚去也,渥村沦陷。
注:俺村姑木有文化,错别字请海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