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4-07-18
- 消息
- 46,551
- 荣誉分数
- 20,456
- 声望点数
- 1,393
(9)
1978年是当代中国一个令人难忘的年头,因为她给中国人注入了本世纪最
后的希望。
那年2月的五届人大……
3月的全国科学大会……
4月到5月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4月到6月的全军政治工作会议……
5月11日光明日报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2月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全会标志着党重新确立了正确的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从此,党掌握了拨乱反正的主动权,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事
业的新局面。……”
人们真的认为1978年是一个和所有令人心酸悔恨的过去告别的年代,真的
相信1978年是一个走向繁荣富强的起点,真的相信“我们的明天比蜜甜”将不
是一种如歌的希望而是在他们有生之年就能看得到摸得着的现实。
“年轻的朋友们,今天来相会,荡起小船儿,春风多么美……
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伟大的祖国,该有多么美……”
在那些年的春风中,传说中的主人公们和无数年轻的朋友们一起哼着这支充满
信心、带着希望的旋律。
(10)
星期天下午,江轮靠上了十六浦码头。
建园在码头接。
“妈妈,这是姑姑。”女儿抢着作介绍。
“大嫂,你好,路上累了吧?”建园一路琢磨着怎样称呼,嫂子?以后建国娶
亲后怎么分?松花?奶奶说了,不可以没大没小的。大嫂,实在不好听,象八路和
老乡打招呼似的。不过也没有其它选择了。
“不累,你和你哥哥长得不象”,松花笑着看着建园。
“没我大哥神气是不是?”建园也笑着贫嘴。
“以后就叫我松花好了。”松花脸一红,扯开了话题。
“建国呢?”他把行李提上了建园骑来的三轮运货车。
“小哥哥和爸爸他们正在忙你们的新房呢?我得坐电车先回家,为松花姐准备
进门酒。”说完建园匆匆赶往电车站。
新房?他一愣,四代8口人两间房还能做出个什么道场。
进门酒?松花心里一阵暖意带着紧张,丑媳妇得见公婆了。
三轮车刚骑动,女儿把书包往车上一放,跳下车,“爸爸,我跟姑姑乘电车回
家,你带着妈妈慢慢走。”说完就去追还没走远的建园。
他,松花,还有那辆三轮运货车,随着初春的寒风在上海的街头缓缓地流淌。
(11)
在那个年代,很多人都没经历过所谓的恋爱,用当时时髦的话,是先结婚后恋
爱。他们也是,而且是更上一层楼,先做父母,后做夫妻。
可不是吗?
对松花来说,她的切入角是一种懵懵懂懂柔柔牵牵的母爱,当她搂着女儿入睡
时,心头充满那种似痒如麻的暖流。在松庵,当她看着这父女俩在山道散步、在林
中拣柴、在灶头吹火、在灯下看书……,总会感叹──“就差一个娘了。”
对他来说,一开始对松花并没有什么异样的念头,直到在长江堤岸上的那个夏
夜。他开始喜欢松花,她的利落、果断、质朴、豁达和乐观,她黑澈的眼珠、挺直
的鼻粱、好听的乡音……。他不曾有过女友,这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体会到的激情
。但他没有机会,军婚的神圣不可侵犯,使他冷静地尽可能地回避松花,直到这次
重上松庵。
他们都没有机会在结婚前去体会那种卿卿我我的情切切意绵绵。
在九江上船后,还是靠着吴书记的关系,补到一张四等舱位。女儿这些天既累
又兴奋,晚上9点过后船舱中大灯一熄,就带着鼾声入睡了。
他犹豫了一下,拿起大衣站了起来。
“哪里去?”松花小声问。
“到五等舱找个地方猫两个小时。”
“别走,”松花说着便在铺上铺下忙了起来。
“你想修大寨田哪,”他也乐了。
“那是,毛主席教导我们,只要有了人,一切人间奇迹都可以造出来。”
根据松花的摆弄,女儿盖着军大衣睡在外侧,小腿斜搁在与铺位等高的箱子上
。他被安排靠着墙坐在女儿的脚边。
“那么你呢?”
“我?”松花脱了鞋,一猫腰上了铺,在内侧坐了下来,腿伸往女儿的头边,
“得用用你的肩。”说着靠上了他的肩头。
“比五等舱好吧?”松花得意地问。
“好,六等舱。”
这是他第一次与松花较大面积的肢体接触,他有点说不成完整的句子。
旅客们多进入了临睡态姿,船舱内慢慢地静了下来。寂静中,他感觉到他的右
肩与松花背的接触界面一搏一搏地在跳。她的心跳还是我的心跳?他自己问着自己
。他数着自己的脉搏想作出判断。但是越数越难判。右肩的姿势不很自然,有点强
直,有点累。他不敢动。
“你信不信命?”只有他才能听清松花的低低嗓音。
“共产党员同志──”他转过头去在松花耳边轻轻说,乘机活动了一下发麻的
肩膀。
“回答问题。”
“没好好想过。”
“你没想过我想过。我想,要不是你和丫头上松庵教书,要不是大龙妈和人武
部逼得太不像话,要不是我真气病了,要不是大龙和宋书记家的丫头成了亲,要不
是安新去了上海……”松花想一句说一句,说着说着停了下来。
“同志哥哎,别用骨头顶住我的背心好不好?”松花轻轻地笑了。
“我属虎,这可是虎骨,要是其它什么品种,早坚持不住了。”
“这没用的纸老虎,饶了你吧。”松花一扭肩头,顺势倒入他的怀中,挺了挺
腰,伸了伸腿,轻轻地吐了口长气,“这下舒服多了。”
他倒有点手足无措了,右手悬在空中,不知去处。他低头看松花,在下铺昏暗
的阴影中,幽黑的眼珠在笑。
松花伸出双手把他的右手搂在怀中,又吐了口气,说:“我信命,我命好。做
了乖丫头的妈妈,做了大老虎的女人……”说着说着也进入了梦乡。
(12)
进门酒反映了那年代普通工人家庭喜庆假节的普及水平。
煎花生米皮蛋白切肉海蛰皮拼成的凉菜,百叶结红烧肉,糖醋带鱼,金针木耳
花生米烧烤夫,清炒猪肝,一砂锅鸡汤中翻着蛋饺扁尖香菇粉丝,一大盆黄芽菜肉
丝炒年糕。一壶烫好的绍兴加饭酒,一瓶七宝大曲,一瓶上海黄啤,一瓶汽水。
等他和松花到家时,天已断黑,全家人已准备停当,既兴奋又紧张地等着新人
进门。
不一会,全家围着八仙桌坐定。父亲和奶奶坐主席,他和松花坐客席,妈妈和
建国一边,女儿和建园一边。
父亲轻轻地乾咳了一声,端起酒杯,站了起来。除了奶奶,大家开会似地跟着
站了起来。作为一家之长说些什么呢?大儿子这次去江西前,在厨房同他谈了这突
如其来的婚事。他是老派人,在内心深处总有点那个。
一年前,儿子带着不明不白的孙女回家时,心里也有点那个。他对儿子的期望
并不很高,只希望他能顺顺利利按步就班的成家立业。儿子好像并不顺利。但一年
来,孙女征服了他,她已经成了他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部份。那天下班泡澡堂时,老
夥伴老马点到他心中的那块疙瘩──儿子今后的婚事,能有人肯嫁给一个带有“拖
油瓶”的?孙女能接受一个后妈?
儿子回答是肯定的。孙女的兴高采烈更使他放了心。
老伴忧心仲仲地试探,要不要办酒?
办。
建园问,要不要剪贴窗花?
贴。
建国乐了,要不要放两挂鞭炮?
放。
作为一家之主,他得坚定,得显示信心。不管人家对早到的孙女迟到的媳妇会
有些什么样的议论,这是我家的媳妇,瘌痢头儿子自己的好,媳妇也一样。他看了
媳妇一眼,更坚定了他的信心──儿子这一家会是他的骄傲。
“松花到家了,是一家人了,我代表全家欢迎你!”想了一个星期,结果就是
这么一句话,不过他感到很满意,因为每个字都是从心中自己蹦出来的,实实在在
,不带一丝水份。他仰脖领先干了烫热的加饭酒。
“爸爸,爸爸,你怎么也不祝福祝福人家?”建园笑着逗着父亲。
“那你来代表。”
建园邀着建国一起敬酒,“大哥,松花姐,祝你们甜甜蜜蜜,万事如意。”
松花心里暖暖的。
在船上,在运货三轮车上,在踏入婆家门之前,她有点不踏实,有点紧张,有
点内疚,有点沉闷。她做过人家的“准”媳妇也喝过大龙办的订婚酒,那种杯盏交
错、罚酒猜拳、烟气燎绕的恍惚景象隐隐地沉积在心头。
进门寒暄过后,建园拉着她进了里屋,帮着她洗脸换装梳头。她眼里刚露出想
说点什么的表情,建园在镜子中笑了:“松花姐,我们啊,得互相帮助,等我将来
出嫁,就全指靠你了。”
这个普普通通的工人家庭漾溢着一种朴实而又亲切、热情但不暄哗的气氛,象
潺潺温泉流入松花心头,溶化在那里的丝丝沉积。她公公的短短祝福,三句话中三
个“家”字,像她手中的那杯温热的酒,刚一进嘴,就有了醉的感觉。这是家的感
觉,一种永远不会感觉到累的感觉。
建园送的那件红色细羊毛衫映红了松花的脸胧,她不想多说,也不需要多说,
“谢谢,谢谢大家”,她饮干了杯中的酒。
“我可不可以祝酒?”女儿端着她的汽水问。
“那当然啦。”
“我祝妈妈身体健康,我祝爸爸──,我祝爸爸──”,女儿突然想到词了,
“我祝爸爸学习进步!”
所有的人都笑了起来。
这是一个少有的婚宴,一个少有的家庭,它的进化不是从婚宴,从父母亲,走
向女儿,而是反其道而行之。这样的家庭会幸福吗?这样的婚姻会美满吗?
在78年初春的那个星期天的晚上,主人公的街坊邻居看着这家人窗户玻璃上
与灯光相映生辉的窗花,听着在沉寂夜空中徊响的两挂短短的鞭炮,心里大概会犯
嘀咕。
(13)
用经典数学作简单表达:婚姻(M)= 夫妻(A)+房子(B)。
对绝大多数城市居民来说,这是70年代中国的现实。
二十年前光荣妈妈们的产物此时也到了当妈妈的时候了。但是B并不随着A的
增长而增长。在大城市当过工人民兵纠察队的大多有这样的经验,半夜在公园或绿
化地带查获的流氓活动时,那些兜里端着结婚证的男女“流氓”占了相当的比率。
公式中A和B严重失调的现实,在造就“流氓”的同时,也造就了一大批室内
妆璜布置和改造的大师。如果你到上海的那些小弄堂中去作抽样调查,你的感叹一
点也不会欠于参观微雕艺术展览。
松花有这样的思想准备。但到了真正要在婆家上床睡觉的时候,她有点手足无
措了。
吃饭的外间,在晚上就成了她、她女儿、她丈夫、她小叔和她公公5个人的卧
室。
她以为她的新房是小阁楼,她(他)们三人将在那里暂且做窝。但她从里间洗
漱后带着女儿出来,看见在大床上铺好的大红新被并挂上了与季节毫不相干的蚊帐
,她楞住了。
不少从弄堂出来的姑娘们从小就熟悉这种环境,只要晚上一熄灯,这就是最大
的隐私,有的可能觉得连蚊帐都是多余的。但松花没见过这种世面。
就睡在那里?还脱不脱毛衣绒裤?她一时没了主意。
她看见建国进屋,忙问:“你哥哥呢?”
“在厕所。”
在那栋平房里,六家人共用各能容纳两人的男女厕所。
“松花,我先睡了,你们也早点休息,路上蛮累的。建国,扶我一把。”老爷
子说着就要上阁楼。
“不行,不行,爸爸,我们睡阁楼。”松花拦在梯子前。
“松花,咱们自己人不说外话,其它的都可以凑合,结婚,这床是一定要睡的
。否则的话,我心里也不好过。”
松花急红了脸,轻轻地说了老实话:“爸爸,我不习惯睡那里。”
女儿也急得不知道是帮妈妈说话呢还是帮爷爷?
这时,他进了屋。
“爸爸,爸爸,妈妈和爷爷都要睡阁楼。”女儿讨救兵似地嚷着。
他笑了,问:“爷爷爬梯子不方便,你说他应该睡哪里?”
“大床。”
“我们三人睡阁楼好不好?”
“好。”女儿转过身来,轻轻地搂住爷爷,抱歉讨饶似地说,“爷爷,您就让
我们睡在那里吧。”
还有人能说什么话?
这阁楼其实就是一张悬在空中的床,但对松花来说,至少这是一个可以封闭的
空间。
她跟着女儿爬进去,帮她脱了衣服。
女儿兴奋的很,“妈妈,我睡在你和爸爸中间好吗?”
“行。”松花这才想起了什么事,笑了笑。
“妈妈,你笑什么?”在暗暗的阁楼中,女儿敏锐的目光捕捉住她不太明白的
笑意。
松花脸有点红,“嘘──,爷爷睡了”,说着爬到了阁楼的最深处。
女儿突然想起了什么,也用着气声对松花说:“妈妈,我忘了,在电车上,姑
姑要我晚上睡在另一头,你说呢?”
“别说话了,快睡。”松花有点心虚。
“妈妈,你比姑姑好。”女儿斜过身子,搂住了松花。
等他把第二天上课的书本用具整理好,熄灯爬上阁楼,女儿已经在打鼾了。他
躺下,还来不及松开全身的肌肉,阁楼的楼板“吱──”地蝉鸣似地开始作声。他
急煞车似地收紧了所有能控制的肌群。蝉鸣悠然而止。
这是什么声音?怎么这么刺耳?以前睡觉怎么没有注意到这种声音?他慢慢地
放松他自已,想起了离家不远保温瓶厂包装上的警告:小心轻放。他不敢笑,轻轻
地吐了一口气。
黑暗中,松花的手越过女儿,手指象蛇行似的轻轻地爬上他的肩头。他移动左
手,手指刚刚与松花的手指会师,楼板忽然象拉警报似地又响了起来。这次两个人
的呼吸都停住了。
这是他和松花的洞房花烛夜。
很多年之后,他和松花回忆这新婚之夜时,感慨地说:“那个晚上,真象是邱
少云在敌阵潜伏,比真的洞房花烛夜还累。”
(14)
蜜月对于松花,在某种程度上,如同新兵连对新兵的考验,考验他们能否适应
军营生活。
松花在青山场是有名的不怕苦不怕累的五好职工。然而在上海的新生活是难以
用苦或累这样的尺度来衡量的。
这自来水比药水都难喝,这么多人喝这么多年怎么都不生病?
这米简直就象是霉了的一般,洗多少遍都没用,一点米的清香都没有。
上海人烧菜怎么放糖?甜蜜密的,唉,怎么下饭?
那个叫“马桶”的东西,坐在上面多久都没用。
……。
新陈代谢一不平衡,不到一星期,松花象病了似的。
奶奶不明事由,心里痛着松花,白天就她两个在家时,她把松花叫到身前,用
宁波官话慢慢地说:“松花,你来了就是我的亲孙女,给你说句心里话,男人结婚
后都来火,我看你尽着老虎是吃不消的,这几天我早晚见不到他人,你叫他明天上
学前来见我,我要给他说说。日子长着呢。
松花笑了笑,“奶奶,你放心,我们会注意的。这两天,我大慨有点水土不服
。”
奶奶的话触动了松花的另一块心病。
还是在大龙参军离家前的晚上,大龙搂住松花想成那事,松花想总是人家的人
了,也就尽了他了。但不知是太紧张了,还是其它什么原因,大龙没能如愿以偿,
他红着脸,带着一肚子的遗憾和疑惑去了部队。
后来人武部来调查她所谓的生活作风问题,要求作妇科检查时,松花还真有点
紧张,她自己早就豁了出去,只是怕连累了别人。
当大龙正式与松花退亲后,她真想知道这父女俩在上海的情况,但她不敢奢想
,直到那天小蒋接到上海的长途电话上了松庵。在巨大欣喜之余,她觉得欠着一笔
心债,她希望尽快地名符其实地成为新娘和妻子,这不只是一种生理上的定义,更
重要的是一笔心债的清理。
松花的个性是坚强的,对生活的态度是乐观的。
来上海后所遇到的这些问题或困难与她所得到的相比应该是小小的。但是一个
人的个性和对生活的态度却常常被这些不足以道的东西所困惑,松花也难以成为例
外。
在生活中没人能够例外,他也在人之常情之中。
奶奶说的也对,他真的有点上火,睡在心爱的人边上做柳下惠,并不是一件容
易的事。他能做的只能是化“火”为力量。因此,他让松花每天下午来医学院接女
儿并把他的晚饭带来。等他晚自修回家,往往是11点之后了,头一挨枕头就入睡
,一点邪念都没有。
但奶奶和他谈话后,他才发现松花真有点憔瘁了。
怎么回事?水土不服?结核病灶活动?想松庵了?
他解决问题的思路很快:一,去医院去检查;二,好好地和松花聊聊。
那天下午,女儿去少年宫后直接回家。他请了半天假。等他陪松花抽过血、验
过痰、照过胸片,又到中医看门诊,配齐了药,走出附属医院时,天已快断黑了。
“坐一会吧,松花,咱俩还没有机会好好聊聊。”当他们走过马路公园时,他
抽出两份报纸垫在石凳上。
“斗私批修啊。”松花笑着拢了拢棉袄和围巾,坐了下来。
“是啊,你来上海后,我真没能好好关心你,看你这脸色。”
“你还能做什么?”松花眼有点红。
“当然能做很多,主要是主观上没能重视。”
“是吗?那你说说,你能做些什么?”松花开心了起来。
“首先是关心啊。”
“那我看看你能怎样关心?”
“那行,你现在得老老实实回答我的问题。”
“嗯。”
“家里的饭菜不对你的胃口?”
松花迟疑了一下,点了点头。
“这是我的不对,我怎么就忘了辣椒这事了。”他懊恼地在空中舞了一下拳头
。
“我,我还不习惯你们的马桶,到时候想上公厕,但常常别人在用。”
“便秘了?”
松花点点头。
“多少天了?”
“好多天了。”
“嗨──,这是我的不对,我的不对,我的不对,”他一句重于一句,“我早
就应该想到。”说完,他在自己腿上重重地槌了一拳。
“唉唉唉,别打折了虎骨。”松花也叫了起来。
“我是医生是不是?”
“那是。”
“你应该听医生的话是不是?”
“你不是医生也听你的。”松花顺从地靠着他。
“这就好,从明天开始,每天得喝2瓶开水。我到医务室帮你拿点导泄药,再
不行叫建园帮你灌肠。”
“我能泡茶叶喝吗?你们上海这水能算是水?”
“不行,你得克服克服,茶叶会加重便秘。”他想了一下又说,“今天回家就
得开始饮水疗法。”
“你这可是害人害己,半夜上厕所,一进一出,我可得爬你和丫头四次啊。”
说完两人都笑了。
“医生,我能问个问题吗?”松花突然想起了什么。
“你不问我问谁呢?说吧,什么问题。”
“你刚才说你主观上没能关心我,能不能交代交代,什么是这个主观?”
他这一下被问倒了。
松花一笑,给了他下墙的梯子,“我看你是主观客观一套一套地说溜了。”
“那倒不是,我老实交代,你可不能笑话我。”他想了一下说。
松花没说话,满脸疑惑并认真地看着他。
“这么说吧,”他叹了口气,下了决心,“每天晚上和你睡在一起,不忙个精
疲力竭,很难,很难,很难──,”他很难了半天还是找不到道貌岸然的词,只好
老实地说,“很难不动坏脑筋。”
松花用力捏了捏他的手,“你这只没用的大老虎啊──。”
还没等松花找到词说完话,只听他们身后一阵雷吼:“干什么好事!”黑暗中
几只手电筒照住了他俩。
他俩站了起来,松花靠着他紧紧地搂住他的臂膀。
等他适应了黑暗中手电的反差,他知道这是工人民兵在例行巡逻,他一眼瞄准
了那个上了年纪的头头,笑着坦然地说,“师傅,我是医学院的学生,这是我的学
生证。她是我爱人,才来三星期,实在不能适应上海的自来水和伙食。你看看,能
不能帮我出出主意,做做思想工作?”说着把学生证递了过去。
这带队的楞了一下,但很快作出了判断,学生证看都没看就还给了他,热心的
说:“上海这水是味难闻,但很卫生,放心喝,不会生病的。这米──。”说着自
己也开始抱怨起上海工人阶级贡献大,却老是吃陈米,“不过,你们可以到郊区去
用粮票换点新米,会习惯的,会习惯的,我就是从乡下来的,现在习惯的很。”他
和松花打着招呼告别。
看着这帮巡夜的走远,他问松花:“再坐会吗?”
“不坐了,等再碰到一夥抓流氓的,看你还有什么别的理由?走。”
他骑车带着松花,到了成都饭店门口,一锁车,领着松花要进门。
“回家吃吧,再说丫头也不在。”松花不想进去。
“我们俩还从来没机会好好地……,嗯,谈过恋爱,现在得补课,你说是不是
?”
“那是,你请客。”松花高兴地跟着他第一次进了上海的一家著名饭店。
在那里,他们并没有点的很多,一只重辣的回锅肉,一只重辣的麻婆豆腐。松
花从来没吃过这样对胃口的正宗川菜,她鼻梁上沁着细细的汗珠,嘴里辣辣的烫烫
的,心里热热的麻麻的……。
1978年是当代中国一个令人难忘的年头,因为她给中国人注入了本世纪最
后的希望。
那年2月的五届人大……
3月的全国科学大会……
4月到5月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4月到6月的全军政治工作会议……
5月11日光明日报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2月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全会标志着党重新确立了正确的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从此,党掌握了拨乱反正的主动权,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事
业的新局面。……”
人们真的认为1978年是一个和所有令人心酸悔恨的过去告别的年代,真的
相信1978年是一个走向繁荣富强的起点,真的相信“我们的明天比蜜甜”将不
是一种如歌的希望而是在他们有生之年就能看得到摸得着的现实。
“年轻的朋友们,今天来相会,荡起小船儿,春风多么美……
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伟大的祖国,该有多么美……”
在那些年的春风中,传说中的主人公们和无数年轻的朋友们一起哼着这支充满
信心、带着希望的旋律。
(10)
星期天下午,江轮靠上了十六浦码头。
建园在码头接。
“妈妈,这是姑姑。”女儿抢着作介绍。
“大嫂,你好,路上累了吧?”建园一路琢磨着怎样称呼,嫂子?以后建国娶
亲后怎么分?松花?奶奶说了,不可以没大没小的。大嫂,实在不好听,象八路和
老乡打招呼似的。不过也没有其它选择了。
“不累,你和你哥哥长得不象”,松花笑着看着建园。
“没我大哥神气是不是?”建园也笑着贫嘴。
“以后就叫我松花好了。”松花脸一红,扯开了话题。
“建国呢?”他把行李提上了建园骑来的三轮运货车。
“小哥哥和爸爸他们正在忙你们的新房呢?我得坐电车先回家,为松花姐准备
进门酒。”说完建园匆匆赶往电车站。
新房?他一愣,四代8口人两间房还能做出个什么道场。
进门酒?松花心里一阵暖意带着紧张,丑媳妇得见公婆了。
三轮车刚骑动,女儿把书包往车上一放,跳下车,“爸爸,我跟姑姑乘电车回
家,你带着妈妈慢慢走。”说完就去追还没走远的建园。
他,松花,还有那辆三轮运货车,随着初春的寒风在上海的街头缓缓地流淌。
(11)
在那个年代,很多人都没经历过所谓的恋爱,用当时时髦的话,是先结婚后恋
爱。他们也是,而且是更上一层楼,先做父母,后做夫妻。
可不是吗?
对松花来说,她的切入角是一种懵懵懂懂柔柔牵牵的母爱,当她搂着女儿入睡
时,心头充满那种似痒如麻的暖流。在松庵,当她看着这父女俩在山道散步、在林
中拣柴、在灶头吹火、在灯下看书……,总会感叹──“就差一个娘了。”
对他来说,一开始对松花并没有什么异样的念头,直到在长江堤岸上的那个夏
夜。他开始喜欢松花,她的利落、果断、质朴、豁达和乐观,她黑澈的眼珠、挺直
的鼻粱、好听的乡音……。他不曾有过女友,这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体会到的激情
。但他没有机会,军婚的神圣不可侵犯,使他冷静地尽可能地回避松花,直到这次
重上松庵。
他们都没有机会在结婚前去体会那种卿卿我我的情切切意绵绵。
在九江上船后,还是靠着吴书记的关系,补到一张四等舱位。女儿这些天既累
又兴奋,晚上9点过后船舱中大灯一熄,就带着鼾声入睡了。
他犹豫了一下,拿起大衣站了起来。
“哪里去?”松花小声问。
“到五等舱找个地方猫两个小时。”
“别走,”松花说着便在铺上铺下忙了起来。
“你想修大寨田哪,”他也乐了。
“那是,毛主席教导我们,只要有了人,一切人间奇迹都可以造出来。”
根据松花的摆弄,女儿盖着军大衣睡在外侧,小腿斜搁在与铺位等高的箱子上
。他被安排靠着墙坐在女儿的脚边。
“那么你呢?”
“我?”松花脱了鞋,一猫腰上了铺,在内侧坐了下来,腿伸往女儿的头边,
“得用用你的肩。”说着靠上了他的肩头。
“比五等舱好吧?”松花得意地问。
“好,六等舱。”
这是他第一次与松花较大面积的肢体接触,他有点说不成完整的句子。
旅客们多进入了临睡态姿,船舱内慢慢地静了下来。寂静中,他感觉到他的右
肩与松花背的接触界面一搏一搏地在跳。她的心跳还是我的心跳?他自己问着自己
。他数着自己的脉搏想作出判断。但是越数越难判。右肩的姿势不很自然,有点强
直,有点累。他不敢动。
“你信不信命?”只有他才能听清松花的低低嗓音。
“共产党员同志──”他转过头去在松花耳边轻轻说,乘机活动了一下发麻的
肩膀。
“回答问题。”
“没好好想过。”
“你没想过我想过。我想,要不是你和丫头上松庵教书,要不是大龙妈和人武
部逼得太不像话,要不是我真气病了,要不是大龙和宋书记家的丫头成了亲,要不
是安新去了上海……”松花想一句说一句,说着说着停了下来。
“同志哥哎,别用骨头顶住我的背心好不好?”松花轻轻地笑了。
“我属虎,这可是虎骨,要是其它什么品种,早坚持不住了。”
“这没用的纸老虎,饶了你吧。”松花一扭肩头,顺势倒入他的怀中,挺了挺
腰,伸了伸腿,轻轻地吐了口长气,“这下舒服多了。”
他倒有点手足无措了,右手悬在空中,不知去处。他低头看松花,在下铺昏暗
的阴影中,幽黑的眼珠在笑。
松花伸出双手把他的右手搂在怀中,又吐了口气,说:“我信命,我命好。做
了乖丫头的妈妈,做了大老虎的女人……”说着说着也进入了梦乡。
(12)
进门酒反映了那年代普通工人家庭喜庆假节的普及水平。
煎花生米皮蛋白切肉海蛰皮拼成的凉菜,百叶结红烧肉,糖醋带鱼,金针木耳
花生米烧烤夫,清炒猪肝,一砂锅鸡汤中翻着蛋饺扁尖香菇粉丝,一大盆黄芽菜肉
丝炒年糕。一壶烫好的绍兴加饭酒,一瓶七宝大曲,一瓶上海黄啤,一瓶汽水。
等他和松花到家时,天已断黑,全家人已准备停当,既兴奋又紧张地等着新人
进门。
不一会,全家围着八仙桌坐定。父亲和奶奶坐主席,他和松花坐客席,妈妈和
建国一边,女儿和建园一边。
父亲轻轻地乾咳了一声,端起酒杯,站了起来。除了奶奶,大家开会似地跟着
站了起来。作为一家之长说些什么呢?大儿子这次去江西前,在厨房同他谈了这突
如其来的婚事。他是老派人,在内心深处总有点那个。
一年前,儿子带着不明不白的孙女回家时,心里也有点那个。他对儿子的期望
并不很高,只希望他能顺顺利利按步就班的成家立业。儿子好像并不顺利。但一年
来,孙女征服了他,她已经成了他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部份。那天下班泡澡堂时,老
夥伴老马点到他心中的那块疙瘩──儿子今后的婚事,能有人肯嫁给一个带有“拖
油瓶”的?孙女能接受一个后妈?
儿子回答是肯定的。孙女的兴高采烈更使他放了心。
老伴忧心仲仲地试探,要不要办酒?
办。
建园问,要不要剪贴窗花?
贴。
建国乐了,要不要放两挂鞭炮?
放。
作为一家之主,他得坚定,得显示信心。不管人家对早到的孙女迟到的媳妇会
有些什么样的议论,这是我家的媳妇,瘌痢头儿子自己的好,媳妇也一样。他看了
媳妇一眼,更坚定了他的信心──儿子这一家会是他的骄傲。
“松花到家了,是一家人了,我代表全家欢迎你!”想了一个星期,结果就是
这么一句话,不过他感到很满意,因为每个字都是从心中自己蹦出来的,实实在在
,不带一丝水份。他仰脖领先干了烫热的加饭酒。
“爸爸,爸爸,你怎么也不祝福祝福人家?”建园笑着逗着父亲。
“那你来代表。”
建园邀着建国一起敬酒,“大哥,松花姐,祝你们甜甜蜜蜜,万事如意。”
松花心里暖暖的。
在船上,在运货三轮车上,在踏入婆家门之前,她有点不踏实,有点紧张,有
点内疚,有点沉闷。她做过人家的“准”媳妇也喝过大龙办的订婚酒,那种杯盏交
错、罚酒猜拳、烟气燎绕的恍惚景象隐隐地沉积在心头。
进门寒暄过后,建园拉着她进了里屋,帮着她洗脸换装梳头。她眼里刚露出想
说点什么的表情,建园在镜子中笑了:“松花姐,我们啊,得互相帮助,等我将来
出嫁,就全指靠你了。”
这个普普通通的工人家庭漾溢着一种朴实而又亲切、热情但不暄哗的气氛,象
潺潺温泉流入松花心头,溶化在那里的丝丝沉积。她公公的短短祝福,三句话中三
个“家”字,像她手中的那杯温热的酒,刚一进嘴,就有了醉的感觉。这是家的感
觉,一种永远不会感觉到累的感觉。
建园送的那件红色细羊毛衫映红了松花的脸胧,她不想多说,也不需要多说,
“谢谢,谢谢大家”,她饮干了杯中的酒。
“我可不可以祝酒?”女儿端着她的汽水问。
“那当然啦。”
“我祝妈妈身体健康,我祝爸爸──,我祝爸爸──”,女儿突然想到词了,
“我祝爸爸学习进步!”
所有的人都笑了起来。
这是一个少有的婚宴,一个少有的家庭,它的进化不是从婚宴,从父母亲,走
向女儿,而是反其道而行之。这样的家庭会幸福吗?这样的婚姻会美满吗?
在78年初春的那个星期天的晚上,主人公的街坊邻居看着这家人窗户玻璃上
与灯光相映生辉的窗花,听着在沉寂夜空中徊响的两挂短短的鞭炮,心里大概会犯
嘀咕。
(13)
用经典数学作简单表达:婚姻(M)= 夫妻(A)+房子(B)。
对绝大多数城市居民来说,这是70年代中国的现实。
二十年前光荣妈妈们的产物此时也到了当妈妈的时候了。但是B并不随着A的
增长而增长。在大城市当过工人民兵纠察队的大多有这样的经验,半夜在公园或绿
化地带查获的流氓活动时,那些兜里端着结婚证的男女“流氓”占了相当的比率。
公式中A和B严重失调的现实,在造就“流氓”的同时,也造就了一大批室内
妆璜布置和改造的大师。如果你到上海的那些小弄堂中去作抽样调查,你的感叹一
点也不会欠于参观微雕艺术展览。
松花有这样的思想准备。但到了真正要在婆家上床睡觉的时候,她有点手足无
措了。
吃饭的外间,在晚上就成了她、她女儿、她丈夫、她小叔和她公公5个人的卧
室。
她以为她的新房是小阁楼,她(他)们三人将在那里暂且做窝。但她从里间洗
漱后带着女儿出来,看见在大床上铺好的大红新被并挂上了与季节毫不相干的蚊帐
,她楞住了。
不少从弄堂出来的姑娘们从小就熟悉这种环境,只要晚上一熄灯,这就是最大
的隐私,有的可能觉得连蚊帐都是多余的。但松花没见过这种世面。
就睡在那里?还脱不脱毛衣绒裤?她一时没了主意。
她看见建国进屋,忙问:“你哥哥呢?”
“在厕所。”
在那栋平房里,六家人共用各能容纳两人的男女厕所。
“松花,我先睡了,你们也早点休息,路上蛮累的。建国,扶我一把。”老爷
子说着就要上阁楼。
“不行,不行,爸爸,我们睡阁楼。”松花拦在梯子前。
“松花,咱们自己人不说外话,其它的都可以凑合,结婚,这床是一定要睡的
。否则的话,我心里也不好过。”
松花急红了脸,轻轻地说了老实话:“爸爸,我不习惯睡那里。”
女儿也急得不知道是帮妈妈说话呢还是帮爷爷?
这时,他进了屋。
“爸爸,爸爸,妈妈和爷爷都要睡阁楼。”女儿讨救兵似地嚷着。
他笑了,问:“爷爷爬梯子不方便,你说他应该睡哪里?”
“大床。”
“我们三人睡阁楼好不好?”
“好。”女儿转过身来,轻轻地搂住爷爷,抱歉讨饶似地说,“爷爷,您就让
我们睡在那里吧。”
还有人能说什么话?
这阁楼其实就是一张悬在空中的床,但对松花来说,至少这是一个可以封闭的
空间。
她跟着女儿爬进去,帮她脱了衣服。
女儿兴奋的很,“妈妈,我睡在你和爸爸中间好吗?”
“行。”松花这才想起了什么事,笑了笑。
“妈妈,你笑什么?”在暗暗的阁楼中,女儿敏锐的目光捕捉住她不太明白的
笑意。
松花脸有点红,“嘘──,爷爷睡了”,说着爬到了阁楼的最深处。
女儿突然想起了什么,也用着气声对松花说:“妈妈,我忘了,在电车上,姑
姑要我晚上睡在另一头,你说呢?”
“别说话了,快睡。”松花有点心虚。
“妈妈,你比姑姑好。”女儿斜过身子,搂住了松花。
等他把第二天上课的书本用具整理好,熄灯爬上阁楼,女儿已经在打鼾了。他
躺下,还来不及松开全身的肌肉,阁楼的楼板“吱──”地蝉鸣似地开始作声。他
急煞车似地收紧了所有能控制的肌群。蝉鸣悠然而止。
这是什么声音?怎么这么刺耳?以前睡觉怎么没有注意到这种声音?他慢慢地
放松他自已,想起了离家不远保温瓶厂包装上的警告:小心轻放。他不敢笑,轻轻
地吐了一口气。
黑暗中,松花的手越过女儿,手指象蛇行似的轻轻地爬上他的肩头。他移动左
手,手指刚刚与松花的手指会师,楼板忽然象拉警报似地又响了起来。这次两个人
的呼吸都停住了。
这是他和松花的洞房花烛夜。
很多年之后,他和松花回忆这新婚之夜时,感慨地说:“那个晚上,真象是邱
少云在敌阵潜伏,比真的洞房花烛夜还累。”
(14)
蜜月对于松花,在某种程度上,如同新兵连对新兵的考验,考验他们能否适应
军营生活。
松花在青山场是有名的不怕苦不怕累的五好职工。然而在上海的新生活是难以
用苦或累这样的尺度来衡量的。
这自来水比药水都难喝,这么多人喝这么多年怎么都不生病?
这米简直就象是霉了的一般,洗多少遍都没用,一点米的清香都没有。
上海人烧菜怎么放糖?甜蜜密的,唉,怎么下饭?
那个叫“马桶”的东西,坐在上面多久都没用。
……。
新陈代谢一不平衡,不到一星期,松花象病了似的。
奶奶不明事由,心里痛着松花,白天就她两个在家时,她把松花叫到身前,用
宁波官话慢慢地说:“松花,你来了就是我的亲孙女,给你说句心里话,男人结婚
后都来火,我看你尽着老虎是吃不消的,这几天我早晚见不到他人,你叫他明天上
学前来见我,我要给他说说。日子长着呢。
松花笑了笑,“奶奶,你放心,我们会注意的。这两天,我大慨有点水土不服
。”
奶奶的话触动了松花的另一块心病。
还是在大龙参军离家前的晚上,大龙搂住松花想成那事,松花想总是人家的人
了,也就尽了他了。但不知是太紧张了,还是其它什么原因,大龙没能如愿以偿,
他红着脸,带着一肚子的遗憾和疑惑去了部队。
后来人武部来调查她所谓的生活作风问题,要求作妇科检查时,松花还真有点
紧张,她自己早就豁了出去,只是怕连累了别人。
当大龙正式与松花退亲后,她真想知道这父女俩在上海的情况,但她不敢奢想
,直到那天小蒋接到上海的长途电话上了松庵。在巨大欣喜之余,她觉得欠着一笔
心债,她希望尽快地名符其实地成为新娘和妻子,这不只是一种生理上的定义,更
重要的是一笔心债的清理。
松花的个性是坚强的,对生活的态度是乐观的。
来上海后所遇到的这些问题或困难与她所得到的相比应该是小小的。但是一个
人的个性和对生活的态度却常常被这些不足以道的东西所困惑,松花也难以成为例
外。
在生活中没人能够例外,他也在人之常情之中。
奶奶说的也对,他真的有点上火,睡在心爱的人边上做柳下惠,并不是一件容
易的事。他能做的只能是化“火”为力量。因此,他让松花每天下午来医学院接女
儿并把他的晚饭带来。等他晚自修回家,往往是11点之后了,头一挨枕头就入睡
,一点邪念都没有。
但奶奶和他谈话后,他才发现松花真有点憔瘁了。
怎么回事?水土不服?结核病灶活动?想松庵了?
他解决问题的思路很快:一,去医院去检查;二,好好地和松花聊聊。
那天下午,女儿去少年宫后直接回家。他请了半天假。等他陪松花抽过血、验
过痰、照过胸片,又到中医看门诊,配齐了药,走出附属医院时,天已快断黑了。
“坐一会吧,松花,咱俩还没有机会好好聊聊。”当他们走过马路公园时,他
抽出两份报纸垫在石凳上。
“斗私批修啊。”松花笑着拢了拢棉袄和围巾,坐了下来。
“是啊,你来上海后,我真没能好好关心你,看你这脸色。”
“你还能做什么?”松花眼有点红。
“当然能做很多,主要是主观上没能重视。”
“是吗?那你说说,你能做些什么?”松花开心了起来。
“首先是关心啊。”
“那我看看你能怎样关心?”
“那行,你现在得老老实实回答我的问题。”
“嗯。”
“家里的饭菜不对你的胃口?”
松花迟疑了一下,点了点头。
“这是我的不对,我怎么就忘了辣椒这事了。”他懊恼地在空中舞了一下拳头
。
“我,我还不习惯你们的马桶,到时候想上公厕,但常常别人在用。”
“便秘了?”
松花点点头。
“多少天了?”
“好多天了。”
“嗨──,这是我的不对,我的不对,我的不对,”他一句重于一句,“我早
就应该想到。”说完,他在自己腿上重重地槌了一拳。
“唉唉唉,别打折了虎骨。”松花也叫了起来。
“我是医生是不是?”
“那是。”
“你应该听医生的话是不是?”
“你不是医生也听你的。”松花顺从地靠着他。
“这就好,从明天开始,每天得喝2瓶开水。我到医务室帮你拿点导泄药,再
不行叫建园帮你灌肠。”
“我能泡茶叶喝吗?你们上海这水能算是水?”
“不行,你得克服克服,茶叶会加重便秘。”他想了一下又说,“今天回家就
得开始饮水疗法。”
“你这可是害人害己,半夜上厕所,一进一出,我可得爬你和丫头四次啊。”
说完两人都笑了。
“医生,我能问个问题吗?”松花突然想起了什么。
“你不问我问谁呢?说吧,什么问题。”
“你刚才说你主观上没能关心我,能不能交代交代,什么是这个主观?”
他这一下被问倒了。
松花一笑,给了他下墙的梯子,“我看你是主观客观一套一套地说溜了。”
“那倒不是,我老实交代,你可不能笑话我。”他想了一下说。
松花没说话,满脸疑惑并认真地看着他。
“这么说吧,”他叹了口气,下了决心,“每天晚上和你睡在一起,不忙个精
疲力竭,很难,很难,很难──,”他很难了半天还是找不到道貌岸然的词,只好
老实地说,“很难不动坏脑筋。”
松花用力捏了捏他的手,“你这只没用的大老虎啊──。”
还没等松花找到词说完话,只听他们身后一阵雷吼:“干什么好事!”黑暗中
几只手电筒照住了他俩。
他俩站了起来,松花靠着他紧紧地搂住他的臂膀。
等他适应了黑暗中手电的反差,他知道这是工人民兵在例行巡逻,他一眼瞄准
了那个上了年纪的头头,笑着坦然地说,“师傅,我是医学院的学生,这是我的学
生证。她是我爱人,才来三星期,实在不能适应上海的自来水和伙食。你看看,能
不能帮我出出主意,做做思想工作?”说着把学生证递了过去。
这带队的楞了一下,但很快作出了判断,学生证看都没看就还给了他,热心的
说:“上海这水是味难闻,但很卫生,放心喝,不会生病的。这米──。”说着自
己也开始抱怨起上海工人阶级贡献大,却老是吃陈米,“不过,你们可以到郊区去
用粮票换点新米,会习惯的,会习惯的,我就是从乡下来的,现在习惯的很。”他
和松花打着招呼告别。
看着这帮巡夜的走远,他问松花:“再坐会吗?”
“不坐了,等再碰到一夥抓流氓的,看你还有什么别的理由?走。”
他骑车带着松花,到了成都饭店门口,一锁车,领着松花要进门。
“回家吃吧,再说丫头也不在。”松花不想进去。
“我们俩还从来没机会好好地……,嗯,谈过恋爱,现在得补课,你说是不是
?”
“那是,你请客。”松花高兴地跟着他第一次进了上海的一家著名饭店。
在那里,他们并没有点的很多,一只重辣的回锅肉,一只重辣的麻婆豆腐。松
花从来没吃过这样对胃口的正宗川菜,她鼻梁上沁着细细的汗珠,嘴里辣辣的烫烫
的,心里热热的麻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