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对方挑剔说他的个性不适合某类工作他就无计可寻了。
學過心理學的同學應該很多,學過性格心理的應該也不少。
我這個自修的半瓶水就先拋磚引玉:
可以把 "完全不量化" 性格 與 "完全量化" 看成一道光譜的兩極。
"不能完全量化",意思並不是 "完全不能量化"。如果不能做到完美就不做,那我們都可以跳樓了。
就像不同的 IQ 測驗測出不同能力,不同的心理測驗有不同的長處,
可以把全人類想像成一塊性格大蛋糕,不同的測驗是不同的切法,切成四塊,九塊,十六塊等等。
每一塊貼上一個標籤。
只要切得完,不重覆,不漏下,都是一個合格的性格理論。
如果受試者誠心地回答問題,至少可以在那些測驗一些(其實不見得合理)的 dichotomy 之間定位,
多做幾個測驗一個人的性格就知道八成了。
這些測驗對於性格特徵明顯的人特別有用,至少公司不會派他去他會做得吐血的部門。
這樣也是為了員工好,把人擺在適合的位置上才有生產力。
當然對於男豬腳來說他只想趕快有工作,也顧不上往後的升遷順利。只是站在公司的角度提一下。
另外做這些測驗的時候很多人發現很難回答一些非 A 即 B 的問題 (我自己也常遇見),
因為他兩個都是,或兩個都不是。因為那個測驗規定的蛋糕切法正好一刀切在他身上,
或者沒考慮到 (比較奇葩的) 受試者屬於的那一區域。
研究發現人的性格是不太會變的。自己覺得比較可塑的是價值觀 (其實也不太容易,看一個人對新經驗開不開放)。
性格可以看成各種思考習慣,沒什麼人生大變故,我們都會沿用昨天的思考習慣。
有句話說 "三歲看八十,七歲看終身" 就這個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