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中的鸢娓》

18.

格兰湖岛不大,根据老默提供的地址,古澹走过5个街区来到了一家高档日本餐厅,抬头一看门匾“山下菊屋”,应该就是这里了。单从外观看建筑师日本民居风格,两层楼,藏青色的唐草瓦,雪白的主墙,棕褐色的木制横拉式格子门,屋檐下5个白底黑字的长椭圆型条纹灯笼,颇显日本风情。


这家餐厅的建筑很有特色,陡峭的斜坡型屋顶占据了房子主体的三分之二,犹如倒扣在房子上的一顶宽檐大草帽。平时古澹喜欢看国家地理杂志,立刻联想起这应该是1995 年被指定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的日本岐阜县白川乡才有的‘合掌造’式的民居,所谓合掌屋是用稻草芦苇来铺屋顶,两边的屋顶像是折起的手掌,又像是一本倒扣过来的大书。据说这些房子建造起来不用一根钉子,但是却非常的结实,屋顶建得又厚又结实是为了抵御寒冷的冬天屋顶上厚厚的积雪。温哥华气候温和,屋顶上没有用稻草而是直接铺上青瓦,外观上保持了合掌造的建筑风格,但显然装饰性大于实用性。


回廊下,一位青衣老者不紧不慢地将角落里一堆胳膊粗细的短木桩耐心地刨去粗糙棕黑的树皮,露出细致紧密的白色木芯,然后沿着墙根一根一根地码整齐。


古澹拾级而上,台阶的扶手是用光滑而笔直的细树枝扎成的,象栅栏又不是栅栏,象篱笆又不是篱笆,闲闲散散野趣横生。大门左侧立着一架高大的木制水车,车轮巨大,用手推推,依旧可以转动,只是水车上的木板年代久远,显得有些陈旧。水车下是精心修葺的水池,池中散落着大大小小或圆或扁或长或短的鹅卵石,几朵娇小洁白的睡莲飘在水面上,静水深流,晶莹透明的水流汩汩而去,涌到河道边缘就消失在地下不见了。


听到脚步声,老人抬过头来,只见他大约60岁的年纪,鬓角皆白,留着短短的络腮胡子,虽然是8月的天气,岛上风大,他披了一件日本传统对襟开的羽织。老者带着一副眼镜,面容清瘦,显得淡定平和,只是一双眼睛却分外有神,不过随随便便一眼,却透着一种要将人看穿的睿智。


古澹微微躬了躬身,对老人行了个礼,老人点头回礼,并没有多话。


古澹本来就要走过,忽然心念一动,停下脚步问:“请问老人家,这里的店主是不是来自日本岐阜县白川乡吗?”


老人目光一闪,眼里露出了一丝诧异:“老朽姓山下,正是店主,你如何看出我来自白川乡的呢?”


“因为合掌造的建筑风格让我印象很深,我在杂志上看到过,白川乡冬天的雪景太美了,还有那一百栋连成一片的合掌造民居在雪野中好像童话世界,如果不是来自白川乡又有谁会想到将这种风格的建筑搬到加拿大来呢?”


“哈哈,不错,不错,年青人你很有心!”山下先生开心地笑了起来:“我的这家餐厅已经有快30年了,但是从来没有人问过我为什么将它建成这个样子.....你是第一个问的人,我很高兴。”


“山下菊屋,这个名字也雅致的很。”


山下先生看了一眼牌匾,笑意淡了下来,本来平静无波的眼底浮现出几许落寞:“菊是我年青时喜欢的一个女孩子的名字,我离开村子的时候她就已经嫁人了......现在一晃40年过去了,虽然没有再见面,可是也常常会想起她。”


“她还在村子里吗?那您可以找时间回去看看啊。”


“是啊,年青的时候最开始是没有钱,然后有了生意却又没了时间, 拖着拖着好多年就过去了......不过现在老了,还真是想要回去了......”山下先生收住话音,似乎有些奇怪自己为何对一个陌生青年说了这么许多心事,看来自己真的是老了,喜欢怀旧了,他对古澹做了一个礼让的手势:“不好意思了,让你听我唠叨,请吧,希望你喜欢我们店里的食物。”说完,山下先生又埋头忙活起来。


古澹行礼致谢,来到餐厅大门,格子门后站着一位穿着山茶花图案和服的日本侍女,礼节周到地鞠躬问候。古澹说明来意,不一会一位侍者过来在前面引路,古澹边走边看,只觉得餐厅布置淡雅节制,处处散发出深邃的禅意。侍者无论男女都文雅俊美,黑色衬衣,黑色西裤,动作灵敏轻快。


餐厅分上下两层,最巧妙地是潺潺流水始终环绕其间,就连榻榻米房间下都有溪流穿过,仿佛置身幽山听泉会友。绕过木船型的SUSHI BAR拾级而下,楼梯模仿溪边小径的摸样,每一层都铺着黑亮的鹅卵石,水流冲刷过石阶边的水道,哗哗之声不绝于耳。


不一会儿,侍者将他让到一间榻榻米小阁间门口,门额上写着“朝花”的字样,门上挂着日本仕女的浮世绘图案,帘子掀起处,是一间四四方方的小室,室内的色调偏暗,环境静谧优雅。正中间是一张四人桌子,桌上花瓶摆设无不雅致精美,墙上挂着日本手工扇子和日本风情的小布偶。


老默早已等候多时,看见古澹进来,高兴地上前拉他席地而坐。房间的地上放着榻榻米,但为了适应西方人的进餐习惯又特意在餐桌下挖了个半米来深的坑,可以放脚进去,省去了盘膝而坐的辛苦。椅子也是没有腿的,却很周到的摆设了柔软的靠背。


古澹刚落座,还没来得及开口询问,老默早已等不及了,将事情的原委倒豆子般的说了一遍。


原来刚才老默和艾媛媛一见如故,相谈甚欢,可是没成想艾媛媛还要上班。老默依依不舍,一路护送,就到了这里,他跟艾媛媛聊起古澹找工作的事情,艾媛媛就说自己打工的这家餐厅刚刚跟过去的营销公司解了约,正在招募新的广告公司做一年的营销企划。言者无心,听者有意,老默灵机一动,认为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即可以赚外快,又可以接近美女。


老默对古澹说:“我们不能只知道去面试,被人家挑来挑去有什么意思,我们要创业!你可以发挥你的专长,做广告文案,店面促销,我可以到岛上其他的商家去拉生意,格兰湖岛上这么多商家,这么多游客,我们如果把握住机会,强强联手,自己办公司,到时候就以广告公司的名义给你一个工作签证,问题不就解决了?”


古澹虽然心知事情未必这么简单,但是自己空有本领而没有发挥的地方,不如就此放手一搏,反正一旦有面试机会也是一样要去的,现在多了一个选择,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老默配艾挺好,两合适,热闹啊,哈哈,不过艾心气高,未必看得上老默
 
偷师学艺....:)
写的真不错. 很佩服细节的描述. 显然是做足了功课的.
至于"偷师学艺"我还真知道一个故事: 尼牙加拉瀑布附近有一个威尔士王子宾馆. 女老板姓黎. 先从广东偷渡香港. 后来在欧洲旅游, 结识了一对加拿大夫妇. 再后来, 黎与丈夫离异, 应加拿大夫妇邀请去瀑布游览. 爱上了那个地方. 索性把香港的财产变卖. 但没有马上投资, 而是先去威尔士王子宾馆打工清洁卫生. 偷师学艺. 两年以后买下了宾馆. 现在她在那个地方的产业几乎是当地的小一半.
 
写的真不错. 很佩服细节的描述. 显然是做足了功课的.
至于"偷师学艺"我还真知道一个故事: 尼牙加拉瀑布附近有一个威尔士王子宾馆. 女老板姓黎. 先从广东偷渡香港. 后来在欧洲旅游, 结识了一对加拿大夫妇. 再后来, 黎与丈夫离异, 应加拿大夫妇邀请去瀑布游览. 爱上了那个地方. 索性把香港的财产变卖. 但没有马上投资, 而是先去威尔士王子宾馆打工清洁卫生. 偷师学艺. 两年以后买下了宾馆. 现在她在那个地方的产业几乎是当地的小一半.
成功的人好像都很擅长这种忍辱负重的生存哲学。
 
《日瓦格医生》为什么电影最后让日瓦戈看着拉拉的背影发心脏病死去呢?
唯一的答案就是因为那时的拉拉和最初玩弄她的男人又生活到了一起,她声称是为了肚子里的孩子,但不管如何还是苟且偷生的逃亡了.....
8年后再相遇,一切已经没有意义,导演认为让她再回到日瓦戈身边肯定不合适,太有损日瓦戈这个爱国诗人的形象......日瓦戈医生自始自终都高大上,爱情至上,为什么拉拉比冬妮娅更好呢?不知道,或许导演安排这些女人的存在都是为了烘托日瓦戈的高贵与浪漫。

打分的话,给9分
 
最后编辑:
《霍乱时期的爱情》更让人难以置信了,当然完全有可能是因为电影的篇幅所限,无法阐释原著中对于爱和死的更深层次的探讨,总之太匪夷所思了,作为电影我只能给它5分。
 
《歌剧魅影》挺棒的,魅影塑造的非常有张力,故事兼顾戏剧性和深刻,我给它打10分。
 
《霍乱时期的爱情》更让人难以置信了,当然完全有可能是因为电影的篇幅所限,无法阐释原著中对于爱和死的更深层次的探讨,总之太匪夷所思了,作为电影我只能给它5分。
没看过这部电影,也没看过原著,打算有机会先看看电影如何。
 
《日瓦格医生》为什么电影最后让日瓦戈看着拉拉的背影发心脏病死去呢?
唯一的答案就是因为那时的拉拉和最初玩弄她的男人又生活到了一起,她声称是为了肚子里的孩子,但不管如何还是苟且偷生的逃亡了.....
8年后再相遇,一切已经没有意义,导演认为让她再回到日瓦戈身边肯定不合适,太有损日瓦戈这个爱国诗人的形象......日瓦戈医生自始自终都高大上,爱情至上,为什么拉拉比冬妮娅更好呢?不知道,或许导演安排这些女人的存在都是为了烘托日瓦戈的高贵与浪漫。

打分的话,给9分
这个我得给十分。虽然有疵瑕,但是这是一部太伟大的作品了。

我觉得不是有损日瓦戈这个爱国诗人的形象,而是现实生活里,过去了的爱情,就无法回来了。
不是拉拉比冬妮娅更好,也不是“导演安排这些女人的存在都是为了烘托日瓦戈的高贵与浪漫”,而是在那种颠沛流离的日子里,恋人经常分离,人们也更需要感情的寄托吧。
 
还不更。。。。再推延的话,老默和小艾别都结婚生子了。。。。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