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12-01-25
- 消息
- 15,989
- 荣誉分数
- 5,521
- 声望点数
- 273
荷马史诗、格萨尔王这些叙事诗,都是基于远古民间口头传颂的故事编写而成的,有史的成分,但更多的是传奇传说的内容。
如果按照远古民间口头神话传奇这个尺标来看,华夏民族最早的故事集是《山海经》,里面的夸父追日、女蜗补天、大禹治水等故事的魔幻和精彩程度跟特洛伊木马计之类的不相上下。但是《山海经》的文体不是诗,而且里面的各个故事是按空间顺序(山、海、东南西北)而非时间顺序记载的,而通常史诗都有一条时间的主线贯穿其中,所以《山海经》无法成为史诗。
《春秋》《诗经》则是文学文化已经比较发达的时期的作品了。中国从周朝起就已开始设置史官,可见统治者对历史记录的严肃程度,所以如前面 @b4w 所说,史家和诗家是分开的,史家注重严肃记录事件,而不屑走文艺路线。另外《诗经》是从各地收集整理出来的作品汇集,多是各种场景下的即兴或助兴之作,以表达情感为主,少有叙事性,所以形式大多精干短小,且300首作品之间没有必然的情节联系。
所以,综合本楼各位有识之士的见地,我觉得汉民族之所以没有长篇英雄史诗,跟华夏民族的文化特点密不可分,包括汉语语言文字本身的特性特点:上古时期(山海经形成的初期)应该和汉语本身的特点关系比较大,汉语不像多数西方语言一样重视时间顺序的逻辑性,汉语语句篇章的布局形式一般看起来比较散,其逻辑脉络往往隐藏得比较深,而且并不一定按时间来排列,例如上面讲的《山海经》以空间顺序来记录故事,后来的《史记》更是开创了以纪传体取代编年体记录历史的先河,这个大概就是 @RareEarth 所说的汉语叙事性不强的道理(?);之后则和汉名族较早就形成的成熟的历史观以及对“个人英雄主义”的抑制态度关系更大。
如果按照远古民间口头神话传奇这个尺标来看,华夏民族最早的故事集是《山海经》,里面的夸父追日、女蜗补天、大禹治水等故事的魔幻和精彩程度跟特洛伊木马计之类的不相上下。但是《山海经》的文体不是诗,而且里面的各个故事是按空间顺序(山、海、东南西北)而非时间顺序记载的,而通常史诗都有一条时间的主线贯穿其中,所以《山海经》无法成为史诗。
《春秋》《诗经》则是文学文化已经比较发达的时期的作品了。中国从周朝起就已开始设置史官,可见统治者对历史记录的严肃程度,所以如前面 @b4w 所说,史家和诗家是分开的,史家注重严肃记录事件,而不屑走文艺路线。另外《诗经》是从各地收集整理出来的作品汇集,多是各种场景下的即兴或助兴之作,以表达情感为主,少有叙事性,所以形式大多精干短小,且300首作品之间没有必然的情节联系。
所以,综合本楼各位有识之士的见地,我觉得汉民族之所以没有长篇英雄史诗,跟华夏民族的文化特点密不可分,包括汉语语言文字本身的特性特点:上古时期(山海经形成的初期)应该和汉语本身的特点关系比较大,汉语不像多数西方语言一样重视时间顺序的逻辑性,汉语语句篇章的布局形式一般看起来比较散,其逻辑脉络往往隐藏得比较深,而且并不一定按时间来排列,例如上面讲的《山海经》以空间顺序来记录故事,后来的《史记》更是开创了以纪传体取代编年体记录历史的先河,这个大概就是 @RareEarth 所说的汉语叙事性不强的道理(?);之后则和汉名族较早就形成的成熟的历史观以及对“个人英雄主义”的抑制态度关系更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