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12-02-28
- 消息
- 37,959
- 荣誉分数
- 10,135
- 声望点数
- 1,373
我刚到农村的时候,淮北的农业生产技术还很落后,就说种棉花吧,他们是前面用牛拉犁穿一条沟,跟在后面的人就往沟里稀稀落落地丢棉种,第三个人用脚把泥土盖上就算完事了。等到棉苗出土以后去匀一次苗,长大一点耪地锄草的时候再间掉一些,棉花长得稀稀拉拉的,既不打杈掐头,也不施肥喷药,棉株长得只比膝盖高一点,一年亩产只有二三十斤。
虽然我从来没有种过田,但是也看得出来这样种法实在是太粗放了。正好那一年公社农技站要培训农民植棉技术,生产队长说我们知青有文化,就派我去了。在学校读书的时候我并不喜欢生物学,我的强项是数理化,但是文革以后所有的自然科学都被冷落了,那些年里我们一直在胡闹,革文化的命,写一些自以为是的大批判文章,现在能有机会学学植物、配配农药,也很不错。要知道在那个年头,生产队里除了老牛拉犁以外就没有什么像样的农业机械了,就象赵本山的手电筒是唯一的家用电器一样,手压式喷雾器也算是生产队里唯一的农用机械了,所以每当我们背着喷雾器在田里打农药的时候,农民们都会投来羡慕的眼光,我们心里也感到特别自豪。
通过学习我才知道原来种棉花也有那么多的学问,我还让家里买了一些关于种棉花的书寄来。这倒不是纸上谈兵,而是知识青年种田与老农种田的不同。第二年生产队让我和几位村里的年轻人组成一个植棉专业组,专门负责管理棉花。我们根据书上的要求进行合理密植,按时进行整枝打杈、喷洒农药、掐头去尖,当年棉花的长势就超过了往年。到秋天摘棉花的时候是全队人一起去的,看着齐胸高的棉花,大家都说从来也没见过棉花长得那么好,当年亩产就达到了七八十斤。第二年我从队里买了几斤棉花,弹了一条棉被,盖在身上特别暖和,倒不是因为棉花是自己种的,而是因为以前在上海买的棉被都是用次级的棉花弹的,高级的棉花都拿去纺纱织布了,而我们是拿最好的棉花弹的棉被,质量当然就好了。
虽然我从来没有种过田,但是也看得出来这样种法实在是太粗放了。正好那一年公社农技站要培训农民植棉技术,生产队长说我们知青有文化,就派我去了。在学校读书的时候我并不喜欢生物学,我的强项是数理化,但是文革以后所有的自然科学都被冷落了,那些年里我们一直在胡闹,革文化的命,写一些自以为是的大批判文章,现在能有机会学学植物、配配农药,也很不错。要知道在那个年头,生产队里除了老牛拉犁以外就没有什么像样的农业机械了,就象赵本山的手电筒是唯一的家用电器一样,手压式喷雾器也算是生产队里唯一的农用机械了,所以每当我们背着喷雾器在田里打农药的时候,农民们都会投来羡慕的眼光,我们心里也感到特别自豪。
通过学习我才知道原来种棉花也有那么多的学问,我还让家里买了一些关于种棉花的书寄来。这倒不是纸上谈兵,而是知识青年种田与老农种田的不同。第二年生产队让我和几位村里的年轻人组成一个植棉专业组,专门负责管理棉花。我们根据书上的要求进行合理密植,按时进行整枝打杈、喷洒农药、掐头去尖,当年棉花的长势就超过了往年。到秋天摘棉花的时候是全队人一起去的,看着齐胸高的棉花,大家都说从来也没见过棉花长得那么好,当年亩产就达到了七八十斤。第二年我从队里买了几斤棉花,弹了一条棉被,盖在身上特别暖和,倒不是因为棉花是自己种的,而是因为以前在上海买的棉被都是用次级的棉花弹的,高级的棉花都拿去纺纱织布了,而我们是拿最好的棉花弹的棉被,质量当然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