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标准一统天下还是多元文化入乡随俗,这是个问题

你拍一部以此为名的微电影,我一定尽最大努力给你写一篇好评--为体现我跟收钱还黑人的王小丐不同类,我写评论不收你的钱。:p
我看你是xmjd臭农民:p
 
是《北京遇上西雅图》吧
北京遇上西雅图》《情定西雅图》是同一部电影。
还有一部《西雅图不眠夜》(Sleepless in Seattle)是一部在1993年出品的美国电影
 
最后编辑:
嗯,那几张海报都很娟秀,逃不出的中规中矩,小家碧玉,,,确实挺好的,但比起别的文化,老觉得少一些什么东西,,,,
 
读起来就像是我写的文章一样。:tx: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所欲施于人”的比较以前听说过,确实是这样的,前者更道德化,后者更“规定化”,这也是与东西方文化各自的特点一致的。道德化和“规定化”(或者制度化法律化)本来各有千秋,但现代中国的问题是道德化的传统已破坏殆尽而制度化的任务却始终未能完成,导致了一个混乱真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所欲施于人”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吧?不欲的应该大都是负面的东西,欲的与之相反而已,所以这两条实际遵循的是同样的理念。不同的文化下的人,其实有很多共通的地方,实际上我觉得绝大部分情感思想意识感觉都是共通的,分歧只是一些很表面,甚至很细枝末节的东西。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条本身就需要施于人,有足够的人接受,以它为基础的别的文化也好道德也好,才有存在发展扩大的机会,否则都不会有人知道它的存在。
 
最后编辑:
呼唤一下 @9981 ,爱博士,我们现在目标有点模糊,你来了就清楚了。:D
 
普适价值就是汤唯,多元文化就是穿着旗袍的,打着雨伞的,举着火炬的,抽着烟卷的。。。汤唯。
所以普世是核心,多元是表现。普世为本,多元为用。心怀普世,多元表达。大概就是这样的吧。
 
普适价值就是汤唯,多元文化就是穿着旗袍的,打着雨伞的,举着火炬的,抽着烟卷的。。。汤唯。
所以普世是核心,多元是表现。普世为本,多元为用。心怀普世,多元表达。大概就是这样的吧。

:good:
 
不止艺术界,整个世界都在讲多元文化。一方面是全球化,一方面是尊重地方/民族特色的多元文化,这是本世纪并行的两条线,两者都一样重要,没有谁压过谁。。。可以讲对美的向往和褒扬是普世价值,但是美的标准不是完全统一的,具体的标准体现出不同文化的特色。
这个题目本来是适合 @9981 研究研究的,他认为普世价值就是要用西方文化彻底代替中国文化......爱博士的思想其实是文化界的纳粹主义。:evil:

我尊重您遵循本命年穿红裤衩的文化习俗和自由。 您也可以每天穿旗袍上班逛街。 就是请您不要光嘴上喊, 每天都用实际行动证明您身上的多元文化。
 
虽说"美的标准不是完全统一的",但人们对美的看法总有个大体的一致。

我也不反对多元文化,但是有的文化,实在无法“入乡随俗”,比如穆斯林的童婚;这种的文化也要尊重么?

“普世价值" 不是来自西方,是来自《圣经》,呵呵~ @9981 博士您说呢?

不了解穆斯林的童婚, 您能解释以下么?
 
'
今晚,西线有战事吗?
 
虽说"美的标准不是完全统一的",但人们对美的看法总有个大体的一致。

我也不反对多元文化,但是有的文化,实在无法“入乡随俗”,比如穆斯林的童婚;这种的文化也要尊重么?

“普世价值" 不是来自西方,是来自《圣经》,呵呵~ @9981 博士您说呢?
“普世价值”作为价值观是非常抽象的:比如说提倡爱护儿童,具体怎么爱各文化有不同。
你举的例子是具体的例子,而且是极端例子,我不了解,也不好讨论。但你不要忽视一点:文化也好价值观也好不是静止不变的,有些东西是会随着时代变迁而不再合时宜甚至变成该摒弃的东西,该怎样去芜存菁要看具体情况,但是如果明白这个道理,就不会拿着极端的例子纠缠--文化纳粹主义者最喜欢揪住极端个案不放,以个案证明某种文化整个都没有存在的价值应该彻底消灭并以另一种文化取而代之。
你说“普世价值来自《圣经》”具体怎讲?是指“普世的价值观”这个概念出自圣经,还是指这些价值观来自圣经、源于圣经里提倡的价值观?如果是前者,我没有什么和你好讨论的,我对圣经肯定没你熟,你说是就是好了,我觉得概念出自哪里不重要。如果你是想说这些价值观是圣经里的价值观,请你再去查阅“普世价值”的概念:普世的意思就是普天之下共有的,是圣经、佛经、古兰经以及无神论的经书里相通相似的价值取向,把它们说成是圣经独有而其他文化里没有的东西,就有点自欺欺人的感觉了,只适合在你们教友内部说说。
 
最后编辑: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