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扣帽子

小 篆

后会无期
VIP
注册
2012-01-25
消息
15,998
荣誉分数
5,523
声望点数
273
今天看到有人说他人扣帽子,有人反驳说那不是扣帽子,俺就比较手闲地google了一下“扣帽子”,竟然发现维基上还有这个词条,贴出来供大家切磋切磋,以便我村村民们扣帽子的技术能够得以提高,争取达到没有扣帽子胜似扣帽子的最高境界。:jiayou:
http://zh.wikipedia.org/wiki/扣帽子
扣帽子又名贴标签咒骂法斗臭法、或井里下毒英语:Poisoning the Well),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政治宣传修辞手法,也是一种典型的人身攻击,让阅听人在还无法深入了解、思考之前,就率先被某人身上负面的标签所影响,使阅听人对其事有种“先入为主”的负面认知与不良的刻板印象
定义[编辑]
贴标签的手法十分普遍、历史久远,根据美国宣传分析中心1937年在《宣传的艺术》(The Fine Art of Propaganda)中归纳的宣传7大手法中,贴标签就名列第一,属于最常用在宣传上的文字游戏。与贴标签有异曲同工之妙,但着重于自身正面宣传的手法称为“光辉普照”法。

美国宣传分析中心认为,贴标签在历史与个人人格发展上都有着极为重大的影响力。贴标签不但可以摧毁一个人的名誉,也可以激励一个人达到非凡成就、或把人送入监狱、让人疯狂挑起战争并屠杀同袍。标签可以贴在个人身上,也可以贴在团体、帮派、部落、学校、政党、邻居、邦、国家的区域、国家或种族身上。

贴标签的手法将上述的个人或团体,也可能是一种事物,与一个负面的符号连结在一起。宣传者希望利用这种技巧,让阅听人在没有任何依据的情况下,单单凭借著被赋予的负面符号就直接拒绝某种事物或人物。

扣帽子的语境在存在前长期被污名化使用,所以一部份耳熟能详的用词既是扣帽子又是污名化:傻子疯子)、精神病吃软饭等。两者的区别是污名化的内容映射的事件一定程度存在,而扣帽子的内容可以是完全虚有的。
应用[编辑]
在政党斗争中,贴标签也是一种常见的操作方法,例如台湾民进党曾经以“再怎么野蛮”系列广告攻击中国国民党,以“再怎么挡也不该挡住台湾的阳光、再怎么挡也不该挡住孩子的教育、再这么挡也不该挡住孩子的治水预算,台风来了才给钱怎么来得及,国民党冻结预算5320亿史上最高,再挡、再挡,再怎么野蛮 乱党 也不能挡住人民的幸福。”暗示选民在野的反对党杯葛治水等重大预算、绑架社会福利等民生法案就是野蛮政党,并顺利地将此一负面印象与反对党连结在一起[1][2][3];而泛蓝及亲蓝媒体则以“去中国化”攻击台湾独立运动去蒋化获得很好的效果。小布什政府为了攻击伊拉克,在战争前与战争中也不断结合双言巧语的技巧,将邪恶轴心独裁恐怖主义等等标签赋予萨达姆·侯赛因的伊拉克政权。

除了政治宣传外,贴标签也常利用于商业广告上,藉以打击对手的产品,但这种手法在商业规范先进的国家通常会受到一定的约束。而在家庭、校园中,小朋友甚至教师也经常在无知的情形下替其他小朋友贴标签;而在社会上的一些兴趣群体当中,部份同好会因一些理由而对某些人士/单位/项目贴标签。可是,以上行为经常会对人格发展、社群和谐甚至民众对知识之认知,皆造成莫大的伤害与阻碍。

常见的标签如:

 

出事啦 :eek: 啥事 :eek::eek: 怕呀 :eek::eek::eek: :monster::monster::monster:
 
啥事都没有,就是切磋切磋啥叫扣帽子而已。天冷了,大家都需要戴帽子了,互相戴显得咱村多和谐友爱啊,是吧?:evil:
 
爱博士,枪水厂,向破烂, 福建林 。。。
 
我平时不给人扣帽子,要扣也得扣绿的
 
没有论据直接下结论的做法就是扣帽子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