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balabala, 习总一言不发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JSH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安倍balabala, 习总一言不发

习近平会见日本首相安倍晋三
新华社北京11月10日电(记者刘华)国家主席习近平10日在人民大会堂应约会见来华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
习近平表示,中日互为近邻,两国关系稳定健康发展,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利益,符合国际社会普遍期待。中国政府一贯重视对日关系,主张在中日四个政治文件基础上,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推动中日关系向前发展。
习近平指出,这两年,中日关系出现严重困难的是非曲直是清楚的。双方已就处理和改善中日关系发表四点原则共识,希望日方切实按照共识精神妥善处理好 有关问题。习近平强调,历史问题事关13亿多中国人民感情,关系到本地区和平、稳定、发展大局,日本只有信守中日双边政治文件和“村山谈话”等历届政府作 出的承诺,才能同亚洲邻国发展面向未来的友好关系。
习近平指出,构建稳定健康的中日关系,必须顺应时代进步潮流。希望日本继续走和平发展道路,采取审慎的军事安全政策,多做有利于增进同邻国互信的事,为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发挥建设性作用。
安倍晋三表示,中国的和平发展对日本、对世界是重要机遇。日方愿意落实双方达成的四点原则共识,妥善处理有关问题,以此为新的起点,推进日中战略互 惠关系改善和发展。日本决心继续走和平发展道路,本届日本政府将继续坚持以往历届日本政府在历史问题上的认识。日方支持中方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 正式会议。
国务委员杨洁篪参加会见。

b386f2d6ce605058de0e28811b8c5345.jpg


ffa1488193d31d1d116afaa0e635680c.jpg


15982be25306044061d36e394b123552.jpg


728b930c79ba1994445dcb6f0236172e.jpg


76563285714153cb46608f4068d517da.png


2ecc50f4eb70e9ed34768f64e33bb117.jpg
 
互相不受待见
 
那些看得惯看不惯的楼上的人们,设身处地,换上你,做什么表情
 
习近平一反外交礼仪 安倍把厌恶写在脸上
2014-11-10 12:25:38 美国之音

  举世瞩目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会晤终于发生了。从国际媒体的报道来看,习近平与安倍的会晤果然富有戏剧性。

  一反外交礼仪
  英国《每日电讯报》11月10日发表记者马尔科姆•摩尔从北京发出的报道,大标题是:“全世界最尴尬的首脑握手,习近平与安倍晋三会晤”;副标题是:“中国和日本关系的冰冷在习近平和安倍晋三首次会晤时显得清清楚楚。”
  摩尔报道的开头,是戏剧性的描写:
  “两年来,中国和日本领导人在一系列怨恨的纷争中拒绝彼此会晤。
  “星期一,在亚太地区24国及地区领导人在北京举行首脑会晤之际,习近平和安倍晋三终于面对面了。厌恶之情表现在这两个男人的脸上。
  “习近平一反外交礼仪,让安倍等待会晤他。
  “在日本首相最终走上前去跟他打招呼时,习近平对他来了个不理不睬,没有只言片语的回应,而是半着面孔面向记者照相机,看上去好像是日本首相呕吐到了他的鞋子上。
  “而安倍也没能摆出笑容,面色显得很疲惫。”
  英国《每日电讯报》为摩尔的这篇报道配上一段39秒的视频,声色并茂地展示了上述的文字报道内容。
  冰冷握手可圈可点
  在11月10发出的配有视频链接的有关习近平和安倍会晤的博文中,《华尔街日报》记者李肇华(Josh Chin)和Jun Hongo也是将目光集中于两位领导人会面的动态(或曰僵硬态)戏剧性画面上,而这种画面戏剧性显然也使记者的报道语言带上了戏剧性:
  “经过多年由领土争端、历史争端和参拜神社引发的紧张关系,中国和日本彼此接近,以建立一种能更能发挥功用的外交关系。星期一,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北京举行的亚太经合会期间会晤并握手。
  “像这里的录像所显示的那样,这场会晤有些冰冷。习近平显然是拒绝搭理对方的问候,在摆姿势给记者拍照时看上去好像是跟在前面所提到的双方争议岛屿钓鱼/尖阁诸岛上啃食稀少的植被的山羊握手。”
  李肇华和Jun Hongo的博文接着说:
  “中国和日本早些时候发表了一份出人意料的声明,说是双方计划逐步恢复外交和安全对话,尽管双方各自把这一协议的文本翻译得好像是对方看起来退缩了。这种微妙的暗算在星期一仍然在继续。中国官方的新华社强调,习近平与安倍的会晤是应‘日本方面的请求’举行的。习近平星期一在握手时的表情也算是对这一点进行了强调。”
  尴尬握手成新闻
  在握手发生的当天也就是11月10日星期一,习近平与安倍晋三的尴尬握手显然成为国际媒体的主要看点。
  澳大利亚主要报纸《悉尼先驱晨报》就此发出的新闻报道大标题是:
  “安倍和习近平在有关中日关系的突破性会晤时尴尬握手”
  路透社的报道标题是:
  “中国的习和日本的安倍举行里程碑式的会晤,此前尴尬握手”
  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的博文报道标题是:
  “安倍晋三和习近平在北京进行了一次实在尴尬的握手”
  光明中的阴影
  当然,国际媒体并没有因为中日两国领导人的尴尬握手而把日中关系的今后走向看得一片黯淡。
  例如,美国主要报纸《纽约时报》在11月10日,也就是习近平与安倍会晤的当天发表外交记者简•佩雷斯的报道标题显然就是以阳光为主旋律:
  “亚太经合会期间的冰冷会晤或许是中国和日本关系解冻的开始”
  然而,佩雷斯报道的开头也逃不开阴影笼罩: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之间的会晤只是延续了25分钟,还不到两个国家领导人通常正式会晤时间的一半。他们多没有提及东中国海上处于两国关系冷淡中心的那些小岛的名称。
  “两位领导人星期一在人民大会堂试图开启一个新局面。但两人之间的气氛冷得不能再冷。通常在这种外交会晤场合摆放的两国国旗明显地没有出现,以免两国国旗并列会人一种两国友好的印象。
  “两人的肢体语言如何呢?在会晤的开始,在他们就座之前,安倍对习近平说话。记者们的摄影机捕捉到了习近平在听安倍说话,但没有给予回答,而是转向摄影记者,摆出尴尬的、缺乏热情的握手姿态。”
  “日本京都产业大学世界问题研究所长东乡和彦说,假如这位中国领导人笑容太多,他就可能会激怒国内的民族主义观众;在过去的两年多的时间里,他们被引导着相信了安倍是不值得会晤的。”
 
比习安会更冷 奥巴马普京撕破脸对骂
多维新闻 2014-11-10 17:20:51

20141110_14156687218429.jpg


 当今时代,依然是大国博弈的时代,中国、美国、俄罗斯已然呈现出三国鼎立的世界政治局势。在北京APEC期间,作为东道国领导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频频接待会晤各国领导人,显示出了中国的温暖外交。然而俄罗斯总统普京和美国总统奥巴马却同时发表声明,将不见对方,如果遇见,也会“站立寒暄”。此声明一发出,顿显凄凉。


  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发言人11月5日称,在APEC峰会期间,两国没有安排会面,但是普京和奥巴马“很有可能”将在会议间隙会面。他强调说,普京并不回避这样的会面。
  美国总统奥巴马也同时释放出了无意在这次APEC会议或者是澳大利亚G20峰会上与普京举行正式的双边会晤,但是会考虑在这两个国际平台上与他进行非正式的交谈。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2013年,“棱镜门”事件中被美国以间谍罪指控的斯诺登,获得了俄罗斯临时难民身份;叙利亚化武问题中,奥巴马欲动武,普京则放话,如美入侵叙利亚,俄“将帮助叙利亚”。
  2013年9月的G20峰会时,甚至发生过美俄两国取消原定双边会晤的情况。并且为了相互能离得远一点,身为东道主的俄罗斯还调整了座次安排。由原先以俄文字母顺序改为按照英文字母顺序,这样奥巴马和普京之间就能间隔5个国家元首,原来却只隔了沙特元首一人。
  2013年11月底爆发乌克兰危机,美俄关系愈演愈烈。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美国联合欧盟对俄罗斯进行制裁。
  今年9月,奥巴马在联大发言时令人错愕地将“埃博拉”、“俄罗斯”和“伊斯兰国(ISIS)”一起并称为“当今世界三大威胁”。普京10月在“瓦尔代”会议上发表讲话,严厉批评美国破坏世界秩序,这是普京发表15年来最狠讲话。二人撕破脸的隔岸对骂,使双方关系冰冻到最低点。
  虽然官方发出的声明,在APEC期间奥巴马和普京不会有正式会晤,但中国也希望能够在自己的助力下,可以促成美俄两国领导人的会面。“这算是中国主场外交帮助解决难题的案例。”
 
他们不比小孩子扮娃娃游戏好多少
 
就是不理!朴槿惠成唯一拒绝与安倍对话的国家首脑

这位更狠
 
世事如棋局局新,看戏看得那么認真干啥?
 
过了。来了就是客。基本礼遇是要给的。要么就别请。谈问题归谈问题。奥巴马对普京就主动打招呼了。除了客套沒有实质性对话,这个分寸就好。礼貌和原则是两码事,一码归一码。
 
看来中国的政客还是没有西方政客的表演能力强。那点歌应都挂在脸上。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