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好书能改变一个人。

飞来客

本站元老
VIP
注册
2006-01-25
消息
35,289
荣誉分数
3,027
声望点数
373
所在地
龙宫
韓國總統致詞,非常令人感動!
文/ 朴槿惠
我走過的路與眾不同。

在大學時期,我夢想成為電子科學領域的產業主力軍。但是,在我22歲時,母親突然過世,我的人生道路也從此完全改變了。我自然而然地彌補母親的空位,放棄了自己的夢想。不出幾年,父親也同樣離我們而去。在我不到30歲 的時候,雙親都遇刺身亡,我和弟妹們的心情何等的絕望和痛苦,可想而知。讓我更絕望的是,陪在父親身邊的人一一離開,而且我的父母由於政治原因受到人們的 指責。我彷佛失去了一切,連呼吸都很困難,想要放棄一切。每當我看見其他家庭手拉手去郊遊,在心理念叨:「若我也出生在平凡的家庭,那多好啊!……」熬過如此痛苦的時間,恢復平靜,是不斷地與自己進行對話,與自己鬥爭的過程。讀東西方的古典書籍,進行冥想,天天寫日記,回顧自身,這樣慢慢地堅定了內心。

就在這時,有一本書悄悄地走進我的心房,成為了人生的導師,那就是馮友蘭先生所寫的《中國哲學史》。東方哲學與重視邏輯和論證的西方哲學不同,講究領悟。中國最具代表性的哲學家馮友蘭先生的《中國哲學史》蘊含著做人的道理和戰勝人生磨難的智慧,讓我領悟到了如何自正其身,如何善良正直的活著。如同我的外號 「筆記公主」,我無論見任何人,聽到什麼樣的內容,會把所有的內容都會記下來,看書的時候也是如此。讀《中國哲學史》時,我把每個引起共鳴,讓我有所領悟 的句子都寫在筆記本上,將含蓄的文字和字裡行間中找到的真理刻在我心裡。現在偶爾也會翻開以前的筆記本來回憶當時的感受。「最佳的修身之道是不矯揉造作, 順其自然。這就是道家的無為、無心。」「推己及人,即為『仁』。」「坐密室如通行,馭寸心如六馬,可以免過」,這些句子依然深深地打動我心。與《中國哲學史》相遇,我恢復了心裡的寧靜,明白了之前所不能理解的許多事情。

所謂人生,並不是與他人的鬥爭,而是與自己的鬥爭。為了在這場鬥爭中獲得勝利,最重要的是內心必須堅定,控制住自己的感情和慾望。我懂得了平凡但珍貴的道理:金錢、名譽和權力都如同剎那間煙消雲散的一抹灰燼,只有正直的人生才是最有價值的。從此人生的苦難成為激勵我的伙伴,真理成為照亮我前程的燈塔。溪流 有石頭才能發出清脆的流水聲,人生亦是如此,遇到痛苦之石才能歌唱生活。我也因經歷了痛苦的時間,使全新的人生價值在心底深深找根。當我失去一切深陷絕望的時候,反而看到了嶄新的希望。與其放棄,不如再一次思考命運所賦予的使命和責任;不論大小輕重,不如再一次思考自己存在的理由。若把挫折當做夥伴,把真理當做燈塔,不管遇到什麼樣的困難都能找到克服的方法。

馮友蘭先生的《中國哲學史》把深藏已久的東方精神遺產挖掘並擦亮,使其成為閃閃發光的寶石,讓我們明白如何堅定地走過這花花世界。對於我來說,遇見這本書,是无比珍貴的緣分。
 
韓國總統致詞,非常令人感動!
文/ 朴槿惠
我走過的路與眾不同。

在大學時期,我夢想成為電子科學領域的產業主力軍。但是,在我22歲時,母親突然過世,我的人生道路也從此完全改變了。我自然而然地彌補母親的空位,放棄了自己的夢想。不出幾年,父親也同樣離我們而去。在我不到30歲 的時候,雙親都遇刺身亡,我和弟妹們的心情何等的絕望和痛苦,可想而知。讓我更絕望的是,陪在父親身邊的人一一離開,而且我的父母由於政治原因受到人們的 指責。我彷佛失去了一切,連呼吸都很困難,想要放棄一切。每當我看見其他家庭手拉手去郊遊,在心理念叨:「若我也出生在平凡的家庭,那多好啊!……」熬過如此痛苦的時間,恢復平靜,是不斷地與自己進行對話,與自己鬥爭的過程。讀東西方的古典書籍,進行冥想,天天寫日記,回顧自身,這樣慢慢地堅定了內心。

就在這時,有一本書悄悄地走進我的心房,成為了人生的導師,那就是馮友蘭先生所寫的《中國哲學史》。東方哲學與重視邏輯和論證的西方哲學不同,講究領悟。中國最具代表性的哲學家馮友蘭先生的《中國哲學史》蘊含著做人的道理和戰勝人生磨難的智慧,讓我領悟到了如何自正其身,如何善良正直的活著。如同我的外號 「筆記公主」,我無論見任何人,聽到什麼樣的內容,會把所有的內容都會記下來,看書的時候也是如此。讀《中國哲學史》時,我把每個引起共鳴,讓我有所領悟 的句子都寫在筆記本上,將含蓄的文字和字裡行間中找到的真理刻在我心裡。現在偶爾也會翻開以前的筆記本來回憶當時的感受。「最佳的修身之道是不矯揉造作, 順其自然。這就是道家的無為、無心。」「推己及人,即為『仁』。」「坐密室如通行,馭寸心如六馬,可以免過」,這些句子依然深深地打動我心。與《中國哲學史》相遇,我恢復了心裡的寧靜,明白了之前所不能理解的許多事情。

所謂人生,並不是與他人的鬥爭,而是與自己的鬥爭。為了在這場鬥爭中獲得勝利,最重要的是內心必須堅定,控制住自己的感情和慾望。我懂得了平凡但珍貴的道理:金錢、名譽和權力都如同剎那間煙消雲散的一抹灰燼,只有正直的人生才是最有價值的。從此人生的苦難成為激勵我的伙伴,真理成為照亮我前程的燈塔。溪流 有石頭才能發出清脆的流水聲,人生亦是如此,遇到痛苦之石才能歌唱生活。我也因經歷了痛苦的時間,使全新的人生價值在心底深深找根。當我失去一切深陷絕望的時候,反而看到了嶄新的希望。與其放棄,不如再一次思考命運所賦予的使命和責任;不論大小輕重,不如再一次思考自己存在的理由。若把挫折當做夥伴,把真理當做燈塔,不管遇到什麼樣的困難都能找到克服的方法。

馮友蘭先生的《中國哲學史》把深藏已久的東方精神遺產挖掘並擦亮,使其成為閃閃發光的寶石,讓我們明白如何堅定地走過這花花世界。對於我來說,遇見這本書,是无比珍貴的緣分。
好书在此!
inde1x.jpeg
 
好书过后,改变了一个人
此人老公被写书之人害死之后,不仅不恨那个写书的人,到老了,还把自己儿女们召集起来宴请害死老公那人全家,告诉子孙后代,好书,好人!

这是何等情怀。。。世俗人家,除非这女人与害死自己老公的那人有奸情,才有如此大情怀的吧:shy::tx:

62a4f6bd31a27c35cd8921f5c8c57c17.jpg
 
谢谢分享。
韩国总统朴槿惠在清华大学的演讲很精彩,很欣赏她,希望两国是共赢。
 
所謂人生,並不是與他人的鬥爭,而是與自己的鬥爭。為了在這場鬥爭中獲得勝利,最重要的是內心必須堅定,控制住自己的感情和慾望。我懂得了平凡但珍貴的道理:金錢、名譽和權力都如同剎那間煙消雲散的一抹灰燼,只有正直的人生才是最有價值的。從此人生的苦難成為激勵我的伙伴,真理成為照亮我前程的燈塔。溪流 有石頭才能發出清脆的流水聲,人生亦是如此,遇到痛苦之石才能歌唱生活。我也因經歷了痛苦的時間,使全新的人生價值在心底深深找根。當我失去一切深陷絕望的時候,反而看到了嶄新的希望。與其放棄,不如再一次思考命運所賦予的使命和責任;不論大小輕重,不如再一次思考自己存在的理由。若把挫折當做夥伴,把真理當做燈塔,不管遇到什麼樣的困難都能找到克服的方法。
嫁给韩国的女人.:good:
 
联合国调查显示中国平均每人1年读书不到1本


我国民图书阅读率较1999年下降5.5个百分点

2012年成年人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仅为4.39本,远低于韩日两国

第十八个世界阅读日刚刚过去,国人阅读状况再次成为大家关心的话题。近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了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4.9%,比2011年的53.9%上升了1个百分点;2012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为4.39本,与2011年的4.35本相比基本持平。

54.9%的国民图书阅读率与4.39本的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水平?

从我们自己的发展历程来看,在1999年,我国国民的图书阅读率曾高达60.4%,此后多年,与大踏步前进的经济发展状况相反,我们的阅读状况总体上呈现出一种倒退趋势,2005年竟跌破50%,仅为48.7%。近两年,虽然国民图书阅读率一直保持着缓慢增长态势,但与十多年前相比,也只能算是低位水平。

与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国民阅读水平更显落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全世界每年阅读书籍数量排名第一的是犹太人,平均每人一年读书64本。而中国13亿人口,扣除教科书,平均每人一年读书1本都不到。

2012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上,时任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阎晓宏也表示,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阅读水准仍然较低。欧美国家年人均阅读量约为16本,北欧国家达到24本,而我国年人均阅读量仅为6本。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郝振省介绍,严谨的国际阅读率比较研究显示,当下韩国国民人均阅读量约为每年11本,法国约为8.4本,日本在8.4~8.5本之间。这些数据虽然没有网上流传的几十本那么高,但明显高于我国的国民人均阅读量,确是一个显著的事实。

与我国的国民阅读状况持续低位徘徊形成强烈对比的是,我国如今俨然成为一个出版大国。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发布的2011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共有出版社580家,共出版图书369523种,比上年增长12.5%。

今年1月,时任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的柳斌杰指出,近10年来,我国出版实力大幅提升。2001年,中国出版的图书仅有15万种,到了2011年,这一数字高达37万种。现如今,中国年出版图书数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一。郝振省近日向记者透露,未正式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的图书出版数量已经冲破40万种大关,增速之快超乎想象。

拥有如此庞大的图书出版量,当下中国人却很少读书,这到底是为什么?

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在问及受访者不读书的原因时,获选率最高的选项是“工作忙,没时间”(42.8%),其次是“没有读书习惯”(35.8%)。其他选择较多的选项还有:看电视多、不知道读什么、找不到感兴趣的书等。

与此同时,日益严重的功利性阅读倾向,也成为阻碍中国人读书的深层次因素。据新华网报道,在全国有限的人均购书中,八成都是课本教材。在各大书店的销售统计中,教材参考、考试辅导类书籍也占了很大比重。不少出版业人士都坦言,很多出版企业都将这些实用类型的出版物作为重要的利润点。

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主席于友先忧虑地指出,时下,一种新的“读书有用论”正悄然流行,非“有用”的书不读,而“有用”的定义变得非常狭窄。这种功利性阅读的泛滥将会成为未来国民阅读的“敌人”。

“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一个不读书的民族也是没有前途的。”前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10年与网友交流时曾这样表示。

据了解,世界上最爱读书的国家之一是以色列,虽然该国图书的价格非常昂贵,普通以色列人对购买图书却十分慷慨。这个仅有500万人口的国家,是世界人均拥有图书最多的国家,持有借书证的就有100多万人。正因为如此,这个人口稀少、建国时间很短的国家,至今已经拥有了8位诺贝尔奖得主。

俄罗斯也有“最爱阅读国家”的美誉,1.4亿俄罗斯人的私人藏书多达200亿册,平均每个家庭藏书近300册。即使如此,俄罗斯政府仍痛感国民阅读量下降。2012年俄罗斯政府在全国范围内采取紧急措施,制定《民族阅读大纲》,用法律手段保证阅读数量的快速增长。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苏州大学教授朱永新指出,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当前许多国家已经把全民阅读作为重要的国家战略。对此,我国也应该尽快行动起来,采取多种措施,比如成立全民阅读指导委员会、设立国家阅读节、加强各级图书馆建设、开展各类读书活动等,大力推广全民阅读活动,提升国人的阅读水平。

在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中,超过五成的成年受访者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较少,近七成的受访者希望当地有关部门举办阅读活动。
 
韓國總統致詞,非常令人感動!
文/ 朴槿惠
我走過的路與眾不同。

在大學時期,我夢想成為電子科學領域的產業主力軍。但是,在我22歲時,母親突然過世,我的人生道路也從此完全改變了。我自然而然地彌補母親的空位,放棄了自己的夢想。不出幾年,父親也同樣離我們而去。在我不到30歲 的時候,雙親都遇刺身亡,我和弟妹們的心情何等的絕望和痛苦,可想而知。讓我更絕望的是,陪在父親身邊的人一一離開,而且我的父母由於政治原因受到人們的 指責。我彷佛失去了一切,連呼吸都很困難,想要放棄一切。每當我看見其他家庭手拉手去郊遊,在心理念叨:「若我也出生在平凡的家庭,那多好啊!……」熬過如此痛苦的時間,恢復平靜,是不斷地與自己進行對話,與自己鬥爭的過程。讀東西方的古典書籍,進行冥想,天天寫日記,回顧自身,這樣慢慢地堅定了內心。

就在這時,有一本書悄悄地走進我的心房,成為了人生的導師,那就是馮友蘭先生所寫的《中國哲學史》。東方哲學與重視邏輯和論證的西方哲學不同,講究領悟。中國最具代表性的哲學家馮友蘭先生的《中國哲學史》蘊含著做人的道理和戰勝人生磨難的智慧,讓我領悟到了如何自正其身,如何善良正直的活著。如同我的外號 「筆記公主」,我無論見任何人,聽到什麼樣的內容,會把所有的內容都會記下來,看書的時候也是如此。讀《中國哲學史》時,我把每個引起共鳴,讓我有所領悟 的句子都寫在筆記本上,將含蓄的文字和字裡行間中找到的真理刻在我心裡。現在偶爾也會翻開以前的筆記本來回憶當時的感受。「最佳的修身之道是不矯揉造作, 順其自然。這就是道家的無為、無心。」「推己及人,即為『仁』。」「坐密室如通行,馭寸心如六馬,可以免過」,這些句子依然深深地打動我心。與《中國哲學史》相遇,我恢復了心裡的寧靜,明白了之前所不能理解的許多事情。

所謂人生,並不是與他人的鬥爭,而是與自己的鬥爭。為了在這場鬥爭中獲得勝利,最重要的是內心必須堅定,控制住自己的感情和慾望。我懂得了平凡但珍貴的道理:金錢、名譽和權力都如同剎那間煙消雲散的一抹灰燼,只有正直的人生才是最有價值的。從此人生的苦難成為激勵我的伙伴,真理成為照亮我前程的燈塔。溪流 有石頭才能發出清脆的流水聲,人生亦是如此,遇到痛苦之石才能歌唱生活。我也因經歷了痛苦的時間,使全新的人生價值在心底深深找根。當我失去一切深陷絕望的時候,反而看到了嶄新的希望。與其放棄,不如再一次思考命運所賦予的使命和責任;不論大小輕重,不如再一次思考自己存在的理由。若把挫折當做夥伴,把真理當做燈塔,不管遇到什麼樣的困難都能找到克服的方法。

馮友蘭先生的《中國哲學史》把深藏已久的東方精神遺產挖掘並擦亮,使其成為閃閃發光的寶石,讓我們明白如何堅定地走過這花花世界。對於我來說,遇見這本書,是无比珍貴的緣分。
好的分享!
 
看你们又在调戏飞老头子了。这老头也真是,弄得像暴露狂似的。
 
德式阅读的力量:习惯改变命运(图)

http://www.aboluowang.com/2014/1229/492566.html#sthash.9laiS0tk.dpbs


20141229015735490.jpg



《麦田里的守望者》为世界贡献了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

在德国,随处可以看到正在阅读的人,车站、咖啡馆和草坪,这不仅局限于校园,而是任何场所,似乎每个人的背包里都有一两本书,只要一有时间,他们就拿出来读读。德国的民富国强与德式阅读细细相关。

德国是个极度无聊的国家,你看不到10点还有人在饭店里吃的热火朝天的,你也很难每天见到人们兴高采烈的满大街狂欢,年轻人也并不经常聚拢在一起玩耍撒欢,整个德国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种安静的氛围,在这里人们无聊的只能看书了。所以这个无聊的国家出了很多的哲学家、思想家、作家和诗人。

德式阅读

到底什么是德式阅读,可以总结概括为、读书习惯、读书氛围、读书设施。或是您也可以理解成一种德国特有的读书文化。当读书成为一种全民文化的时候,民富国强就不在遥不可及。

先来看一些数据调查,告诉你德国人读书状况:有91%的德国人在过去一年中至少读过一本书。其中,23%的人年阅读量在9到18本之间;25%的人年阅读量超过18本,大致相当于每三周读完一本书。书也成为了朋友之间最受欢迎的礼品。

70%的德国人喜爱读书,一半以上的人定期买书,三分之一的人几乎每天读书。值得一提的是,在所有年龄段的人群中,30岁以下的年轻人读书热情最高。对于德国年轻人来讲,读书就和他们的啤酒一样让人喜爱。

14岁以上的德国人中,69%每周至少看书一次;36%以上的人认为自己“经常”看书;22%的人看“很多”书;16%的人则有每日阅读的习惯,属阅读频繁者。8000多万的德国人拥有全球第二大图书市场,年市场销售总额达96亿欧元。德国年出版新书9万余种,平均每万人11.5种。德国还是全世界人均书店密度最高的国家,平均每1.7万人就有一家书店。

读书习惯

如果你在德国生活,你一定知道这里的图书是多么昂贵,就拿2012年的一本畅销小说《Er ist wieder da》为列,约在19.9欧(约170元人民币)。也正因为德国人喜欢阅读,德国亚马逊图书和阅读器kindle,一直销量不错。

但德国人更喜欢纸质图书,有两点原因:1是喜欢纸质图书拿在手上的感觉,更为传统和真实;2是电子图书价格并不比纸质图书价格便宜很多。

他们还认为真正的阅读源自于书,而非实时消息,他们更愿意阅读有价值的,即便是长篇大论的文章,而不是阅读那些无用的、八卦的、没有任何营养的花边消息。

德国人更喜欢阅读的是一些有深度、值得思考、震撼精神世界的文学作品,以2013年最受好评的6本书为例:《波比和流浪汉:一只改变我生命的猫》;《战争小孩打破沉默》;《漫漫自由路》;《病愈密码:六分钟病愈方法》;《百岁老人跷家去》;《狐狸谷》。

读书氛围

读书应该是除了足球之外的,几乎全民都喜欢的一件事,无论男女老少,达到了平民阅读,他们认为读书可以锻炼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他们主动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想法,促使他们不断的阅读。

此外,德国人认为,阅读关乎国家未来,经常性大量的阅读,能够使青少年更好地掌握读书技巧,迅速提高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所以除了家长和学校的督促,政府也把阅读视为一项儿童启蒙的社会工程。5年级的学生可以获得一张赠券,免费在图书馆领取一本书。

德国的父母从孩子出生就开始培养他们对书籍的兴趣。很多孩子人生的第一个玩具就是图书。父母还会在每天睡前为他们读书或和他们一起阅读。德国的小学生每天上课时间并不多,通常中午或下午2点左右就放学了,而图书馆会在课余时间为他们举办各种朗读活动。中学时代老师会布置主题性作业,需要学生大量阅读材料书籍以便完成作业。

几乎每一个德国家庭,都有书架,或设在书房,或摆放于客厅,似乎成为了家里的一件装饰,但很多德国人的书架上的书,他们几乎全部都阅读过。德国每个家庭平均藏书近300册,人均藏书一百多册。他们认为,“一个家庭没有书籍,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户”。

读书设施

德国有将近7700家的书店,书店工作人员则约为31000名,到处都可以见到书店,无论是市中心的大型图书商店,还是车站的小型图书店或报刊亭,如果你留意观察,会在很多社区附近找到一个像电话亭一样的小亭子,里面放满了二手图书,这就是公益免费借书亭,你可以免责在这里借到自己想要阅读的图书,或是可以把家里看过的图书放进来供他人阅读,全凭自觉。

通常书店内部的环境都十分安静、幽雅,很多大型书店内,或小型书店门口都有可以喝咖啡阅读的地方,或是提供免费阅读区,即便你没钱购买,但只要你愿意阅读,你完全可以坐在这里看上一整天,是不会有人因为你只看不买驱赶你的。

大型书店也经常会举办一些读书会或朗诵会,来提倡人们阅读,并喜欢上阅读。这里不会因为利润原因只出售大量的畅销书,也是会照顾到各个阅读人群的需要。

如果你对读书感兴趣,同时喜欢淘一些已经不再发行的图书,可以到当地的跳蚤市场或是一些并没有任何名气的二手书店淘到一些不再发行或特别意义的图书。除了民众的读书设施外,每年德国法兰克福和莱比锡都会举办书展,作为一种图书文化和商业的交流平台,每年都会吸引来自全世界各大图书出版商到这里参展。

读书背后的故事

德国可以算是民富国强,背后一定是一种文化力量在推动着,那就是阅读的力量;中国人发明了造书的纸,但喜欢阅读的人越来越少。

我们在不断感叹德国制造的同时,感叹德国强势维持欧元区的同时,却没有注意到,德国的大学和图书馆一定是当地最经典的建筑并建议在交通最方便的地段,也没有注意到德国是世界人均比例最大的普通阅读者群,更没有注意到德国人对知识的尊重和阅读的态度。今天整个社会都表现的浮躁不安,在地铁上,大家忙着刷微博,刷消息,看八卦,浏览论坛,因为无法理性的筛选,接受了太多的垃圾新闻和消息,阅读了太多的不良和过激的图片,自然的在一个浮躁不安的环境,心灵和精神世界又多了一份敏感和惶恐。

就是因为信息爆炸,我们养成了一种叫做“浅阅读”的快餐式阅读方式和习惯,大家的阅读量可能是在增加,但阅读质量却不一定能得到保证,我们又有多少人会在这个时代,真正的愿意花时间和精力放在一本能够净化心灵,提升精神生活的书上呢?

编后有话说: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在坐车的时候放下手机,拿上一本书读一读;我们是不是也可以不再被浮躁缠身,清心寡欲的读一本书;我们是不是也可以不再以所谓的“浅阅读”为荣,而花时间去读一本真正的好书?

 
德式阅读的力量:习惯改变命运(图)

http://www.aboluowang.com/2014/1229/492566.html#sthash.9laiS0tk.dpbs


20141229015735490.jpg



《麦田里的守望者》为世界贡献了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

在德国,随处可以看到正在阅读的人,车站、咖啡馆和草坪,这不仅局限于校园,而是任何场所,似乎每个人的背包里都有一两本书,只要一有时间,他们就拿出来读读。德国的民富国强与德式阅读细细相关。

德国是个极度无聊的国家,你看不到10点还有人在饭店里吃的热火朝天的,你也很难每天见到人们兴高采烈的满大街狂欢,年轻人也并不经常聚拢在一起玩耍撒欢,整个德国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种安静的氛围,在这里人们无聊的只能看书了。所以这个无聊的国家出了很多的哲学家、思想家、作家和诗人。

德式阅读

到底什么是德式阅读,可以总结概括为、读书习惯、读书氛围、读书设施。或是您也可以理解成一种德国特有的读书文化。当读书成为一种全民文化的时候,民富国强就不在遥不可及。

先来看一些数据调查,告诉你德国人读书状况:有91%的德国人在过去一年中至少读过一本书。其中,23%的人年阅读量在9到18本之间;25%的人年阅读量超过18本,大致相当于每三周读完一本书。书也成为了朋友之间最受欢迎的礼品。

70%的德国人喜爱读书,一半以上的人定期买书,三分之一的人几乎每天读书。值得一提的是,在所有年龄段的人群中,30岁以下的年轻人读书热情最高。对于德国年轻人来讲,读书就和他们的啤酒一样让人喜爱。

14岁以上的德国人中,69%每周至少看书一次;36%以上的人认为自己“经常”看书;22%的人看“很多”书;16%的人则有每日阅读的习惯,属阅读频繁者。8000多万的德国人拥有全球第二大图书市场,年市场销售总额达96亿欧元。德国年出版新书9万余种,平均每万人11.5种。德国还是全世界人均书店密度最高的国家,平均每1.7万人就有一家书店。

读书习惯

如果你在德国生活,你一定知道这里的图书是多么昂贵,就拿2012年的一本畅销小说《Er ist wieder da》为列,约在19.9欧(约170元人民币)。也正因为德国人喜欢阅读,德国亚马逊图书和阅读器kindle,一直销量不错。

但德国人更喜欢纸质图书,有两点原因:1是喜欢纸质图书拿在手上的感觉,更为传统和真实;2是电子图书价格并不比纸质图书价格便宜很多。

他们还认为真正的阅读源自于书,而非实时消息,他们更愿意阅读有价值的,即便是长篇大论的文章,而不是阅读那些无用的、八卦的、没有任何营养的花边消息。

德国人更喜欢阅读的是一些有深度、值得思考、震撼精神世界的文学作品,以2013年最受好评的6本书为例:《波比和流浪汉:一只改变我生命的猫》;《战争小孩打破沉默》;《漫漫自由路》;《病愈密码:六分钟病愈方法》;《百岁老人跷家去》;《狐狸谷》。

读书氛围

读书应该是除了足球之外的,几乎全民都喜欢的一件事,无论男女老少,达到了平民阅读,他们认为读书可以锻炼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他们主动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想法,促使他们不断的阅读。

此外,德国人认为,阅读关乎国家未来,经常性大量的阅读,能够使青少年更好地掌握读书技巧,迅速提高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所以除了家长和学校的督促,政府也把阅读视为一项儿童启蒙的社会工程。5年级的学生可以获得一张赠券,免费在图书馆领取一本书。

德国的父母从孩子出生就开始培养他们对书籍的兴趣。很多孩子人生的第一个玩具就是图书。父母还会在每天睡前为他们读书或和他们一起阅读。德国的小学生每天上课时间并不多,通常中午或下午2点左右就放学了,而图书馆会在课余时间为他们举办各种朗读活动。中学时代老师会布置主题性作业,需要学生大量阅读材料书籍以便完成作业。

几乎每一个德国家庭,都有书架,或设在书房,或摆放于客厅,似乎成为了家里的一件装饰,但很多德国人的书架上的书,他们几乎全部都阅读过。德国每个家庭平均藏书近300册,人均藏书一百多册。他们认为,“一个家庭没有书籍,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户”。

读书设施

德国有将近7700家的书店,书店工作人员则约为31000名,到处都可以见到书店,无论是市中心的大型图书商店,还是车站的小型图书店或报刊亭,如果你留意观察,会在很多社区附近找到一个像电话亭一样的小亭子,里面放满了二手图书,这就是公益免费借书亭,你可以免责在这里借到自己想要阅读的图书,或是可以把家里看过的图书放进来供他人阅读,全凭自觉。

通常书店内部的环境都十分安静、幽雅,很多大型书店内,或小型书店门口都有可以喝咖啡阅读的地方,或是提供免费阅读区,即便你没钱购买,但只要你愿意阅读,你完全可以坐在这里看上一整天,是不会有人因为你只看不买驱赶你的。

大型书店也经常会举办一些读书会或朗诵会,来提倡人们阅读,并喜欢上阅读。这里不会因为利润原因只出售大量的畅销书,也是会照顾到各个阅读人群的需要。

如果你对读书感兴趣,同时喜欢淘一些已经不再发行的图书,可以到当地的跳蚤市场或是一些并没有任何名气的二手书店淘到一些不再发行或特别意义的图书。除了民众的读书设施外,每年德国法兰克福和莱比锡都会举办书展,作为一种图书文化和商业的交流平台,每年都会吸引来自全世界各大图书出版商到这里参展。

读书背后的故事

德国可以算是民富国强,背后一定是一种文化力量在推动着,那就是阅读的力量;中国人发明了造书的纸,但喜欢阅读的人越来越少。

我们在不断感叹德国制造的同时,感叹德国强势维持欧元区的同时,却没有注意到,德国的大学和图书馆一定是当地最经典的建筑并建议在交通最方便的地段,也没有注意到德国是世界人均比例最大的普通阅读者群,更没有注意到德国人对知识的尊重和阅读的态度。今天整个社会都表现的浮躁不安,在地铁上,大家忙着刷微博,刷消息,看八卦,浏览论坛,因为无法理性的筛选,接受了太多的垃圾新闻和消息,阅读了太多的不良和过激的图片,自然的在一个浮躁不安的环境,心灵和精神世界又多了一份敏感和惶恐。

就是因为信息爆炸,我们养成了一种叫做“浅阅读”的快餐式阅读方式和习惯,大家的阅读量可能是在增加,但阅读质量却不一定能得到保证,我们又有多少人会在这个时代,真正的愿意花时间和精力放在一本能够净化心灵,提升精神生活的书上呢?

编后有话说: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在坐车的时候放下手机,拿上一本书读一读;我们是不是也可以不再被浮躁缠身,清心寡欲的读一本书;我们是不是也可以不再以所谓的“浅阅读”为荣,而花时间去读一本真正的好书?
书读的越多越反动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