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王”邓力群谈当年的大饥荒-很难理解现在有股势力要否认饿死人

转一遍文章:

史海回眸:1945年,毛泽东想见罗斯福

张伟
cfc213_1.jpg

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接见美军观察组成员

“迪克西”的使命1942年新年伊始,当时身在重庆的周恩来便开始与美国驻华使馆外交官范宣德、谢伟思、戴维斯等人积极接 触,并建议美国一些较务实的驻华人员去延安看一看。1943年1月23日,谢伟思在回国述职报告中向美国政府提出“中共军队的价值不容忽视”,“美国应要 求国民党解除封锁,并将租借物资分配给共产党”,“应当派代表访问中共根据地”,看看中国共产党人控制的地区到底是什么样子。3月,在与戴维斯的一次长谈 中,周恩来建议美国派一批军官作为观察员到陕西、山西的抗日根据地去,并希望“这个观察组是常驻的”。

1944年1月15日,戴 维斯将他的对中国国内事务的备忘录,以建议的形式递交给中国战区美军总司令史迪威将军,并将副本交给了罗斯福总统的助手霍普金斯等人,希望他们能提请总统 注意中国局势。在报告中,戴维斯表示:“我们需要趁着还受欢迎的时候,立即派一个军政代表团到共产党(控制的)中国(地区)去搜集情报,协助并准备从那个 地区开展一些活动。蒋介石对共产党人搞封锁,从而使他们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这就迫使他们逐渐依附于俄国。”与此同时,美军正在谋划在即将到来的对日决战 中在中国华北地区实施登陆作战,罗斯福也认为这一行动的成功有赖于在此坚持敌后抗战的八路军和新四军的支援,遂于同年2月19日致函蒋介石,向其提出了向 抗日根据地派遣观察组的要求。

然而,蒋介石并没有答应罗斯福的请求。1944年6月,美国副总统华莱士衔罗斯福总统之命访问重 庆。华莱士在谈判桌旁与蒋苦斗3天,终于以美国驻中国大后方的B—29远程轰炸机队需要根据地情报为借口,迫使蒋答应美方向延安派遣观察组的要求。美国人 给这个观察组起了个绰号,叫作“迪克西使团”(TheDixieDivision。“迪克西”意指美国内战时期叛乱的南方诸州,在这里则借指陕甘宁边区, 以此暗喻延安相对于国民党政府来说是一个对立的区域)。在选择观察组负责人时,史迪威将军提出:这名负责人应当是“一名受到中共尊重,并会讲中国话的军 官”。最后,美国驻华大使馆武官包瑞德上校成为这支观察组的第一任组长。

“这是我们外交工作的开始”

延 安方面对美军观察组的到来给予了高度重视。党中央在《关于外交工作的指示》中提出:“这次……美军人员来我区及敌后根据地……是我们在国际间统一战线的开 展,是我们外交工作的开始。”1944年6月下旬,毛泽东得知消息后,立即给在重庆的林伯渠、董必武发报:“美军事人员来延,请你们代表我及朱、周表示欢 迎,飞机场即日开始准备,来延日期请先告。”

7月15日,中共中央接到董必武发自重庆的电报。电报说:“美观察组头一批9人,定 于20日飞延。他们主要商量在边区及敌后根据地建设机场问题,了解我实际情况,观察我与苏联的真实关系。人员包括有陆军、航空、电讯、医药等方面的人。希 望每月通航一次。”为迎接美军观察组的到来,中共中央特安排军委秘书长杨尚昆专门向交际处传达有关接待事宜,其要点是:要积极主动地协助美军观察组进行工 作,“他们向我们提出的问题,凡属我们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就不要回避,要坦率地、正面地解答,开诚布公地交换意见”;“在生活上,我们要热情、周到,给 予优待和照顾”;要“广交朋友,建立友谊”,“既要表现出中国共产党人的胸怀、气魄,又要不卑不亢,掌握好外交分寸”。

初到延安1944年7月22日,美军观察组的第一批人员飞抵延安。

8月15日,延安出版的《解放日报》发表了题为《欢迎美军观察组的战友们》的社论。据说,社论标题上的“战友们”三个字是毛泽东在审稿时亲自加上去的。社论说:“美军观察组战友们来到延安,对于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实有重大意义。”

好 客的共产党人为美军观察组准备了当时全延安最“豪华”的住处。他们被安置在延河边的窑洞里。窑洞的窗户糊上白纸,地面是用灰砖墁地而成。每间窑洞内有一张 桌子、两把椅子、一个脸盆架和一个毛巾架,每人一张木床。在观察组到达延安后的当晚,中国共产党人为他们举行了当时延安最盛大的欢迎宴会。在会上,朱德总 司令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周恩来副主席向他们传达了毛泽东主席的问候,并向观察组成员赠送了带尖角的军帽和土布中山装。观察组成员穿着这身衣服,兴致勃 勃地照了相。

两周后,观察组第二批人员也平安抵达延安。

“他目光远大”

约 翰·斯图亚特·谢伟思是观察组中美国国务院的代表,一位出生在中国的年轻外交官。在他的履历上,因为有了这次同中共的接触,导致其自20世纪40年代末起 美国政府和舆论长达20年的不公正对待。90年代初期,在与有关研究人员的通信中,谢伟思透露:在1942年秋,他已经逐渐意识到,大多数美国人通过官方 渠道得到的对中国的看法过多地集中在了国民党和蒋介石家族身上,而被国民党封锁和隔离在抗日根据地的中国共产党人,却可能像大多数美国人期望的那样在将来 的中国发挥重要作用。当时持有类似看法的美国外交官不止谢伟思一人。1943年6月,美国驻华外交官戴维斯也向政府提出,希望美国政府能够适时调整对华政 策,以防止蒋介石借口消灭共产党将美国卷入和苏联的冲突之中。谢伟思后来回忆:“毛泽东是一位令人难以忘怀的人物。”当他向他所接触的中国朋友打听,为什 么毛泽东能够成为共产党内公认的领袖时,回答都是一样的:“他目光远大。”

在延安,谢伟思同毛泽东一共进行了50余次谈话,并据 此撰写了100余份有关延安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报告秘密呈送美国政府。当时中共对这些报告内容并不知晓,直到1949年美国国务院发表 《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白皮书时,才从附件中初次见到这些报告的端倪。

在延安,毛泽东曾对谢伟思说:“我们共产党深知内战的惨痛经验。对中国来说,内战将意味着长年累月的破坏和混乱,中国的统一、它对远东的稳定作用以及它的经济发展,统统会推迟下去。”

在 谈到对战后与美国关系的设想时,毛泽东说,战后美国必然在太平洋地区发挥重大影响。美国是防止中国走向内战的重要因素,中国的战后政治走向在很大程度上有 赖美国的影响。更重要的是,美国是民主国家,在中国,国民党并未实行民主,只有中国共产党正在这样做。因此,中共有与美国建立合作关系的基础。在政治斗争 中,共产党人已经学会了接受现实的政治因素,并已准备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与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敌手进行合作。

在延安的所见所 闻使谢伟思等人相信:“中共早晚会成为执政党,……中国的命运不决定于蒋介石,而决定于他们。”延安与重庆的强烈反差也使他对贪污腐化成风的国民党政权更 为厌恶。谢伟思的观点在当时在华的美国人中很有代表性。就像费正清教授1971年为美国国会中国问题听证会作证时所说:“在1945年,许多美国人认为, 如果当权的政府垮台,中国人还好过些。”

1944年8月下旬,美军观察组成员在第十八集团军总部做了两次美国陆军训练方法的演 讲,还向八路军战士做了爆破表演和美国爆破器材使用方法的介绍,并在叶剑英的陪同下来到距离延安45公里的南泥湾,观看了359旅的军事表演,参观了部队 内务,见到了359旅战士在“大生产”运动中自己缝制的被褥、衣物和鞋袜。观察组成员参加部队召开的翻身会,亲耳聆听战士对日寇和国民党顽固派的控诉。8 月26日,美军观察组在南泥湾附近观看了八路军718团进行的战术演习。

1945年1月21日,美军观察组惠特尔西上尉和翻译李 绍唐到达太行二分区机关驻地——榆社县堡下村参观考察抗日根据地,突遇日军200余人袭击。惠特尔西同李绍唐等人躲入村民院中,李绍唐用力抱住惠特尔西往 墙头上举,但惠特尔西体重,土墙又高,一次次被举上去,又一次次从墙头掉下来。一群日军狂叫着冲进院子,惠特尔西当场牺牲。惠特尔西牺牲的噩耗传来,延安 军民深感悲痛。朱德总司令亲笔在匾额上题词,将位于延安凤凰山麓的美军观察组食堂命名为“惠特尔西纪念堂”。

毛泽东未实现的愿望

美军观察组的到来使毛泽东对与美国的合作充满了希望。但是,就在毛泽东充满信心地宣布:我们“要美国帮助的政策确定了”的时候,从美国吹来的风突然转向了。

1944 年10月22日,对中共抱有好感的史迪威将军在蒋介石的一再打压下被罗斯福召回。11月8日,罗斯福的私人特使赫尔利来到延安,与对他还不摸底的毛泽东等 人谈了一整天,弄出了个《五条协定草案》,毛泽东在上面郑重地签了字。但是赫尔利把这个条约草案带回重庆后,被蒋介石一脚踢翻。赫尔利深怕自己落得同史迪 威同样的下场,转而劝说毛泽东接受蒋介石的条件,交出人民军队,到政府中去与蒋介石“合作”。深知蒋介石为人的毛泽东当然不能接受这个条件。

1944 年12月初,观察组成员海军上尉希契秘密回国。临行前的一天傍晚,同在延安工作的新西兰医生马海德来到希契的房间,示意他“悄悄出去,不要惊醒别人”。希 契穿上一件外衣,随马海德步行400米来到八路军的指挥机关,见到了毛泽东、朱德和周恩来。毛泽东递给希契一封由朱德总司令亲笔签名的给美国海军作战部长 欧内斯特·金上将的英文信件。在这封信中,毛泽东表示:如果美军在山东半岛发起登陆作战,中国共产党愿意进行配合。假如美军可以提供战争物资和武器装备, 毛泽东承诺按照美国规定的信号在中国沿海从日军手中夺取一块25英里长的环形防御地带作为美军的登陆场,并保证坚守24小时。

1945年1月6日,肩负毛泽东委托的希契向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作了有关延安情况的报告。在此前,希契已将毛泽东的信件连同自己的简要报告交给了华盛顿。

然而,毛泽东并不知道,美军此时已经取消了在华北登陆的计划。希契的报告在华盛顿没有受到欢迎。随后,他被调到海军情报局菲律宾处工作。毛泽东的密信没有得到任何答复。

此 时的毛泽东并没有放弃与美国合作的希望,他想绕过赫尔利,直接同罗斯福会面。1945年1月9日,周恩来受命向美军观察组代理组长克罗姆利少校转达了毛泽 东的愿望———希望到华盛顿直接面见罗斯福总统,与他讨论感兴趣的中国未来问题。周恩来特别提醒克罗姆利,此事不可让赫尔利知道,因为中共怀疑问题的症结 出在赫尔利身上。尽管如此,赫尔利很快知道了这个消息。1945年初,包瑞德被免去美军观察组组长职务,而由更符合赫尔利胃口的、在莫斯科当武官时即以 “坚决反共”出名的耶顿上校取代。4月2日,赫尔利在华盛顿发表反对中共的声明。4月4日,美军观察组离开延安。中国共产党与美国合作的第一次接触就此结 束。
cfc213_2.jpg

毛泽东与包瑞德(右一)在延安机场

《环球时报》 (2002年04月01日第十四版)
 
不过你对第一次占领长沙后,对开慧和两个孩子不闻不问,你二次进攻长沙时,也没有一点接触的意思。。。。这不奇怪吗?
别告诉我找不到,杨家在当地也算名人,家就一直在那里。
据我看的历史,这两次老毛都不在长沙。第一次临时中央命令彭德怀的红五军团拿下长沙,老毛的红一军团拿下南昌。老毛不同意这样蛮干,老彭表示听中央的能拿下大城市(估计毛彭不合作的矛盾就是这时开始的)。 第二次,老毛还是反对,后来老彭打了败仗,老毛带兵去掩护他撤退。
 
“民以食为天”,这是中国人老祖宗传下来的一个大家都应尊重的道理,是对古今中外都适用的真理,当老毛搞文革的时候,全然故不了这一点了。
我看到全国粮票很亲切,这种粮票比省粮票要值钱的多,我八四年上大学的时候好像还在用,那就是与吃饭有关的钱票,到外地吃饭没它不行。
 
“民以食为天”,这是中国人老祖宗传下来的一个大家都应尊重的道理,是对古今中外都适用的真理,当老毛搞文革的时候,全然故不了这一点了。
我看到全国粮票很亲切,这种粮票比省粮票要值钱的多,我八四年上大学的时候好像还在用,那就是与吃饭有关的钱票,到外地吃饭没它不行。
84年除了粮票,还有布票,油票,煤炭票,工业品票,,,这些票应该是1995-2000年左右才没有的, 先是自由市场上东西多起来了没票也能买到东西,接下来自由市场上的东西比官价便宜了
 
最后编辑:
84年除了粮票,还有布票,油票,煤炭票,工业品票,,,这些票应该是1995-2000年左右才没有的, 先是自由市场上东西多起来了没票也能买到东西,接下来自由市场上的东西比官价便宜了
想起来了,小时候家里有个粮本,每次买面或油都记录在本上,凭证明可以取得粮票。肉票印象更深,因为肉不够吃的,时常是一次噶半斤肉,好像是五毛钱。
 
实际上 1945 年左右,毛泽东(甚至说中共)是亲美的。就是后来也一直亲美,跟苏联基本上若即若离相互利用而已。这点从1971年中美秘密接触到后来尼克松访华都能看出来。估计就是现在也如此。

整个抗战期间,美苏两国基本都是支持国民党的。 但相比较而言,美国人跟中共走得近些。 当时延安修了简易机场,美军有个观察组常驻延安。每周有军机来往重庆。后来老毛去重庆,叶挺飞延安飞机失事,运送中共将领去华北前线等都是美军飞机。

1945 年抗战胜利前夕,毛泽东一直想见罗斯福跟他面谈。 但这事没成,也算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憾事。

要不然,当时美国放弃主义之争,放弃辅蒋反共,促成在中国建立联合政府,中国的民主应该是在 1945 年开始了。。。
可能性几乎没有。 那时联合政府对老毛和老蒋两个人来说都是幌子,两个人都是在盘算如何赢得时间,最后决一公母,这和主义没有一毛的关系,是由社会文化发展水平决定的。不要说70年前,就是当今的亚非拉有几个像样的能幸存下来的联合政政府。 如果没有韩战,老毛也许能把中国带入像前南斯拉夫的地位,夹在东西方中间,两头拿好处。
 
据我看的历史,这两次老毛都不在长沙。第一次临时中央命令彭德怀的红五军团拿下长沙,老毛的红一军团拿下南昌。老毛不同意这样蛮干,老彭表示听中央的能拿下大城市(估计毛彭不合作的矛盾就是这时开始的)。 第二次,老毛还是反对,后来老彭打了败仗,老毛带兵去掩护他撤退。
老毛本人不在就不能找了?别人不管他家事?不知道他老婆孩子都在长沙?反动派都知道,同志们却不知道?呵呵
 
可能性几乎没有。 那时联合政府对老毛和老蒋两个人来说都是幌子,两个人都是在盘算如何赢得时间,最后决一公母,这和主义没有一毛的关系,是由社会文化发展水平决定的。不要说70年前,就是当今的亚非拉有几个像样的能幸存下来的联合政政府。 如果没有韩战,老毛也许能把中国带入像前南斯拉夫的地位,夹在东西方中间,两头拿好处。
觉得当时老蒋想吃掉中共是肯定的。而且手中也有力量。 看过当时的驻华大使司徒雷登跟马歇尔的讲话,大体上是劝说美国方面不要一面倒支持国民党,不要支持蒋介石的独裁。

但美国当时认定中共肯定是亲苏联的,这不符合美国的利益。转而一面倒支持老蒋了,这应该是美国的一着臭棋。

但要说中共能吃掉老蒋,估计老毛想是想但肯定知道自己的力量不够。 127 万解放军(装备不良)对 500 万的国军,没有大城市支持,没有美,苏打支持,这仗怎么打? 觉得1945年时的中共是想要联合政府的(有联合政府能保证将来不打仗也能当总统的),要是联合政府不成,就控制一些区域继续武装割据保证自己不被吃掉,这是必然的。
 
最后编辑:
“左王”邓力群谈当年的大饥荒-很难理解现在有股势力要否认饿死人
这标题错误太大。
实际我网上看到的情况是,现在没有人否认饿死人,而是有股势力一直在不断地夸大中国1960年左右饿死人的数量。从最初的几百万,不断增加,最后增加到最多7千万。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