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水与奖励[编辑]
对于表现突出,引导得力的网评员,会给予额外奖励。例如
新华网2007年度优秀网评人评选,共有10名评论员获奖。
[47]其中一名获奖人、“喝彩”系列网评作者亦菲表示,发一篇文章可从其发表的网站上拿四五十元的稿酬。
[49]
根据2006年5月中共合肥市委宣传部网站上公开的《关于南昌、长沙、郑州宣传文化工作的考察报告》,
湖南省长沙市的网评员底薪为600元
[8]。
2010年
湖南省衡阳市市委党校的网评员补贴则为0.1元/篇,每月奖励不超过100元,每半年计发一次
[52][53][54]。
湖南省某县级纪委网评员向《环球时报》英文版表示,一篇500字文章,在地方新闻网站发表可得40元,在中央级网站发表可得200元
[9]。
「五毛党」[编辑]
网络评论员的常用别称「五毛党」(或「五毛」)通常带有明显的负面和讽刺意味。中国大陆和香港以及台灣的网民使用该词来讽刺这些受雇的网络评论员。
在一份官方檔案中提到,2004年10月开始,中共
湖南省長沙市委宣傳部的網評員每月底薪600元,每帖按5角錢加薪。此说法也被普遍认为是“五毛”一词的由来
[9]。
北京大学互联网专家胡泳向《环球时报》英文版表示,由于网民认为网评员仅仅是为了钱而做评论的,网评员在网民眼中已经成为了一种不光彩、不道德的现象。
[9]
但该词在网络上实际使用时,可能会被一些愤怒的网民用于贬低所有赞美、支持、为中国政府辩护者,尽管这些支持政府者未必为真正的网评员。胡泳表示该词已被标签化和污名化,“成了骂人的东西,是互联网上的一种语言现象,这和网评员的制度设置不是一回事”。不过与此同时,也衍生出同样具污名性质的网络用语“
五美分党”、“
美分党”,甚至“<其他某币种>党”等词,一些中国政府的支持者用这些词来贬称政府的批评者,称其受西方国家或“
反华”组织雇佣。
[55][9]
北京师范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张胜军在《
环球时报》中文版上发表《“五毛党”帽子能吓住谁?》一文,称其不知“五毛党”一词为谁编造,但是该词的流行“系西方媒体引导”,该词不利于中国网络的言论自由
[56]。
“五毛”或“五毛党”一词也被一些大陆网站当做敏感词进行
过滤审查处理,禁止或限制使用与讨论
[57]。
https://zh.wikipedia.org/wiki/网络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