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 记那些曾经流连的网站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yizhu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在国内时经常逛天涯,当时管理前线有一个ID叫三段与八段,写了一系列的经营方法,文笔幽默,通俗易懂,我常常是看得哈哈大笑,且又学了点什么;还常逛天涯杂谈,多看了就感到太多的负能量,使人很压抑。CFC先开始是浏览,过了一阵发现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对CCC村长,那真是由衷地欣赏,一个人稍稍帮别人几次忙,可能很多人都可以做到,难得的是像村长这样的一贯热心,好像CFCERs 一有事,想到的是找村长,村长还次次认真地答复,这个真是CFC一景,别地没见过:tx:。CFC人才济济就更不用提了,满是博士教授的,看他们的贴都是学习的好机会。还有好多机灵幽默的ID像UGLYDUCKING,urus带给人不少欢乐。女ID CCL做事一身女汉字样,文笔也经常是栩栩如生。。。。。。还是坐等楼主介绍CFC吧:D:D
 
有一个网站,比较小众的。并非原创论坛,但是出过好多后来的晋江写手。
它叫“浪漫天地”,主要是收集西方浪漫小说的。不知道楼主有没有玩过。
十多年前,估计是当时中文的外国浪漫小说最多的地方了。也许至今依然是。不过入门要求挺高,现在几乎没什么人去了。

我去过“浪漫天地”,很久很久以前,你不说我都忘了。
 
7. 似有故人来之丫丫的港湾


丫丫的港湾(yayabay.net) 是一家立足于北美,以服务全球华人生活娱乐、购物、理财为宗旨的综合型网站。

我是从文学视界后花园姐妹们那里知道的丫丫的港湾。相信这里一定还有不少当年后花园的姐妹们,那次海阔天空露面时,就有好几个姐妹暴露了。

我在丫丫的港湾,主要是看小说。晋江文学城开始VIP,看书收费之后,我人在海外,不好充值,于是四处找寻可以看小说的地方,也试过不少网站,很多网站总是不停弹出广告,兜兜转转,最后就在丫丫的港湾固定下来了。

我喜欢丫丫的港湾页面比较清爽,没有弹出的广告,一页可以有很多章,不像别的网站需要一章一章翻页。看的时候还可以发表一下自己的感想,评论。

我喜欢这里禁止灌水,回帖要求发表与小说情节、人物相关的评论。不能发少有10个字,无意义的非评论性回复,比如“支持、顶、沙发、路过、好看、不錯、谢谢更新、等更新、收藏一下、楼主说的对、我喜欢、这就去看、哈哈、记号(mark)、**章节更新了、怎么不更了、等完结再看、什么时候更新、期待更新、文好瘦、养肥再看,等等。”这样子,追文的时候不至于迷失在大水里,找不到想看的部分。

我还喜欢这里“只看该作者”的设定,这样子追文的时候就可以过滤掉评论,专心看小说。大多时候,我还是挺喜欢看评论的,偶尔,憋不住了,也要开口说上几句。不过,我这人不爱发言。记得在追《福尔摩斯夫人日常》时,我发过言,一次是夏洛克和路德维希调情时,我回了一句,“想替夏洛克对路德维希说一句:你这个磨人的小妖精”,还得了楼主送的花,另一次是路德维希看到了爸爸给她的留言,我也感慨了几句父母之爱,可刚才去查时,都已经被删掉了。

现在的网文,有的写得特别长,如果热门的话,回复也特别多。丫丫的港湾还有热文重发这一措施,我还是很喜欢的。尤其是想要重温一下喜欢的小说,就不需要翻那么多页了。有时候,我也搜索“热文重发”,看自己是不是错过了什么好文。

这里的论坛针对回帖的规则比较多,除了禁止灌水之外,还禁止吵架,禁止催文,禁止刷屏,禁止歪楼,禁止广告,如有违反,会给予禁言甚至禁止访问的处罚。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丫丫的港湾给大家打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聚集了一大批人在北美的女读者。我还是很喜欢这里的阅读环境,毕竟,大部分时间,我只想静静地看帖。

我从2009年注册,到现在都六年多了,几乎每天都要在丫丫的港湾消磨一段时间。上班的时候,工作的间隙,也有抽空瞧瞧有没有更新。这些年,我的绝大部分言情小说都是在丫丫的港湾看到的,有特别喜欢的,我就再从网上下载一个TXT版本保存,陆陆续续收藏了好几个G的言情小说。前一阵,新浪封了我的微盘,我又损失了一批。

这两年,感觉丫丫的港湾也冷清了许多。原因大概有好几种:比如大家人在北美,那些国内的职场,高干,校园文都有隔阂;比如国内地主流读者是小萝莉,她们的口味影响了小说的走向;比如国内言情小说发展到现在,有了各种流派;比如小说看多了,看到开头就知道结尾,了无新意。。。

言情小说也是有一个发展历程的,最初的琼瑶还是很纯情的,后来的席绢那一代台言就开始加调料了,再后来调料越来越多,口味越来越重,一开始年龄不是问题,然后性别不是问题,最后连物种也不是问题,我终于Hold 不住了。

有道是,“记录一再被打破,底线一直在降低”,有时候在丫丫的港湾看到妹子的签名,“您好,您的系统已由『女子』升级为『腐女子』,爱好由『男』升级为『男男』。世界观已刷新,下限已调低,节操已删除。恭喜您,战斗力翻倍。”忍不住会心一笑。

现在常常陷入文荒之中,好像大家也都有同感。有时候跑到讨论推荐区看大家的推荐,可惜我现在的口味比较挑剔,修仙的不看,末世,机甲,网游,空间,人兽,女强,宫斗,宅斗,统统不看,还要求文笔通畅,情节合理,三观正确。。。好吧,我不文荒谁文荒?

如今看小说也没了耐心,以前看了开头,捏着鼻子也要看到最后,现在只要第一章没有吸引住我,立刻弃文,一拍两散,绝不浪费自己的时间。

我这只看帖不发言的人,因为在线时间长,也一步一步从童生,秀才,举人,修炼到了同进士。我准备最近在原创区发几篇文章,看能不能再升一级。毕竟,“同进士”与“如夫人”,说起来总不太好听。
 
8. 小城故事多之CFC


CFC是我们渥太华的本地华人论坛,全名是Come From China。

大概每个地方都有一个当地网站吧?大家讨论附近哪一家餐馆味道比较正宗,服务态度好,本周哪家店有好的折扣,大家赶紧去抢购,或者家里水管不通,暖气不转,冰箱漏水,车库不自动,来网上求助。。。

CFC是2002年创建的,我是2003年搬到渥太华的,而我在2004年就注册了CFC的账号。根据我的慢热性格,我总是在注册之前观察很长一段时间,所以我应该一到渥太华就注意到了CFC。

有了孩子之后,尤其是有了老二之后,整日里围着孩子打转,生活忙忙碌碌,工作一团乱麻,根本顾不上关心国家大事,世界局势,生命中更重要的是柴米油盐。这时候,CFC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

给孩子们申请托儿所,要在waiting list上排队,CFC上有人提醒你,要隔一段时间打个电话,显示你依然在等候,否则他们更新waiting list,可能会因为你inactive而把你的名字划掉。

想给孩子们找钢琴老师,绘画兴趣班,或者篮球,足球,羽毛球的俱乐部,上CFC发个帖子吧,总有热心人,让你得到满意的答复。

大学的同学会,还有同乡会,或者社团,有什么活动的时候,也总是要在CFC上吆喝几声,召集群众,通知集会的时间地点。活动胜利结束了,还要写文章贴照片在CFC上汇报一下。

社区里有什么新闻,CFC上总有人就在附近,知道内幕,然后发到CFC上告诉大家,记得在CFC上看到过发消息有Moose在街上闲逛,提醒周围的人们出门小心;看到过南部小区里有火鸡出没,街心公园有郊狼踪迹,大家一定要留意;去年六一,有只黑熊跑到住宅区翻垃圾,于是第二天,CFC上就有了帖子“昨天石桥镇的熊孩子” (http://bbs.comefromchina.com/threads/1446390/)。。。


当然,也有一些不那么有趣的新闻。那一年,渥太华发生了公车撞火车的严重事故,那天CFC上大家都很紧张,有人亲眼目击了事故的发生,有人坐了前一班车,有人正好误了,车上的人有的是邻居,有的是相识,那天我正好没有上班,接到老公的电话之后,赶紧就上CFC看个究竟。


渥太华是个小城,华人也不是那么多,大家戏称自己住在渥村,渥村之下又细分了一下,有坎屯,吧屯,还有月亮湾大队,自我调侃。那里都有热心的人,CFC上颇有几个知名ID,既爱灌水聊天,还给大家提供消息,解决问题。最热心的一个被大家尊称为“村长”。如果CFC的村长准备竞选我们渥村的村长,他会得到我的一票。


每到4,5月份,就会有家长讨论谁家得孩子收到了名校的录取通知书,又有几个拿到了奖学金,年年总有几个出色的华人孩子,看着那些“别人家的孩子”,再看看自己家的孩子,只能一再告诫安慰自己,“不要攀比”,“癞痢头儿子自己的好”。

在CFC上,看到过有人自己盖房子(http://bbs.comefromchina.com/thread...80142/),更有很多自己装修地下室的,后院种菜的,养花的。小小渥村,也是卧虎藏龙之地。

我这人平时看得多,不爱发言。这两年开始写点东西,一些人生地小感悟啦,在老年痴呆症到来之前,记录一下不想忘却的记忆啦,有时候也想发到CFC上去,可是大家都是家长里短地聊天,而我一本正经地去悲风悯月,实在太不合时宜了,自己都有点儿别扭。我还是太放不开了。

去年舞林大会之前,作为一个跳舞积极分子,我在CFC上发了一篇,《在成为大妈的路上狂奔》,写我的跳广场舞体验,得到了不少支持。今年,我又准备了一些文章,打算在舞林大会前一个月,每天发一段,轰炸CFC,为舞林大会造势。你们准备好了吗?我就要来了。



后记:

我去过那么多网站,浏览过无数页面,到如今,常去的只剩下这么几个。如果网站可以拟人化,文学视界后花园就是我曾经的最爱,虽然分开,却依然怀念。晋江文学城是纯纯的初恋,可惜后来观念不合,渐行渐远。天涯是腻友,曾经形影不离,通宵达旦,得意尽欢,而今我意兴阑珊,玩不动了。西西河是君子之交,因为平淡,所以久远。新浪是旧友,近来疏于联络,感情日渐稀薄。丫丫的港湾,文学城和CFC,是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之后的寻常生活。
 
赞楼主。我能说我特意关注了这个主题,一有更新收到邮件就奔过来看吗?:shy:
 
真不错,楼主可谓有情有义之人,点赞 ! :zhichi:
 
文化人的追求就是不一样,前俩高级的地方都没听说过

俺们那会顶多上上榕树下,西祠胡同

而且楼主这记性可不是一般的好:zhichi: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