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微信上流传的虚拟的信

PipiMom

本站元老
注册
2008-07-05
消息
7,270
荣誉分数
1,757
声望点数
323
最近用了微信跟国内人的交流多了起来。发现国内同胞很明显的分成两拨, 很多价值取向已大相径庭。 我跟国内的亲友一拨讲话,用时髦的话说,是不在一个频道上。文化差异,或者是文化冲突,不是适用于在海外的中国人,也适用于海外与大陆的中国人。

我以一封微信上流传的虚拟的信来解释。

“一个虚构的故事, 一个公民的心声, 一件应该做的事: 市长拒绝将学校食堂菜单的猪肉类菜肴撤除,并且解释了这是为什么。

蒙特利尔郊区一所学校的穆斯林家长们要求从学校食堂的菜单中废除猪肉类菜肴。多瓦尔市(蒙特利尔郊区的一座小城市)的市长拒绝了这一要求。市政厅工作人员向所有的家长们发出了一封公开信,解释了这一决定: 穆斯林们必须明白,他们应该接受加拿大和魁北克的风俗习惯、传统以及生活方式。因为这是这些穆斯林家长们所选择移民之处。他们必须理解,他们应该将自身整合进当地社会,并且学会在魁北克生活。他们必须理解这一点,就是说,需要改变生活方式的,是他们自己,而不是那些慷慨地欢迎他们移民过来的原住加拿大人。他们必须理解,加拿大人民并非种族主义者,或者排外主义者。加拿大人民在接受穆斯林移民之前,还接受了很多别的移民。相反的情况却不见得了,穆斯林国家不接受非穆斯林移民。加拿大人民并不必别的国家的人民更不情愿放弃他们自己的身份认同和文化。如果加拿大是一个欢迎移民的国度,并非是多瓦尔市的市长来欢迎外国人,而是加拿大-魁北克人民作为一个整体来欢迎外国移民。最后,这些穆斯林移民家长必须理解,加拿大(魁北克)作为拥有着犹太教和基督教根基的国度,拥有着圣诞树,教堂和宗教节日的国度,宗教必须停留在私人领域之内。多瓦尔市的市政厅拒绝向伊斯兰和(伊斯兰教的)沙利亚法律让步的决定是正确的。对于那些不认同世俗主义、同时觉得在加拿大生活不舒服的穆斯林信徒们,这个世界上有57个美丽的穆斯林国家可以去。这些穆斯林国家中的大多数都人烟稀少,并且随时准备依照(伊斯兰教的)沙利亚法律,张开他们的清真的双臂欢迎你们。如果你离开了你的祖国而来到了加拿大,而不是去了其它的穆斯林国家,那是因为你认为在加拿大生活要比在别处好。问你自己一个问题,就问一次:“为什么在加拿大生活比在你的祖国好?”“一个有猪肉菜肴的餐厅就是这个答案的一部分。”

分享这个故事,在世界上推进宽容。”

这段内容在国内流传的时候被去掉了第一段。让另外一拨与我有更多共识的朋友误以为真。理由是,信上讲的很有道理啊。但在海外工作过一定时间的人,(除非总在唐人街过日子)都会直觉不可能有那样的信。

我可以肯定那样的回信是共产主义国家的人虚构的。老外一般不会这么咄咄逼人(confronting)。碰到这种事情,政府的做法就是沟通再沟通,直到搞清楚为什么有那样的诉求,然后解决方案会跟家长沟通,取得共识后才会写信, 而且一定会写信。

一般这么写:先道歉--很抱歉让部分家长觉得被冒犯了。然后列出已取得共识的理由说明为何不能接受诉求。然后给出一个alternative 或者workaround。 这最后一点是最重要的。你得给人一个可以接受的解决办法。老外绝对不会以质问,在我看来是质问的句子,做结。那样的话只是宣泄情绪,很难让人接受,不但于事无补反而加剧矛盾。如果真有那样的信,非缪斯林家长都会抵制。因为这是很明显的歧视,以众欺寡。歧视在民主国家是零容忍。至少在法律上是这么规定的。

文章是典型的共产主义国家思维。从对解决这样的诉求的态度也可以理解为什么老外一直指责中国的人权状况而中国政府一直抗拒。也可以理解一点海外为什么要反对共产主义国家,甚至要建立共产主义受害者纪念碑。

不知道各位看官是怎么看那封信的。
 
最后编辑:
这不是school board的事儿吗?市长跟着瞎掺和嘛?
 
社交媒体盛行的时代,要多锻炼眼神儿、在决定相信某条消息前多想想这信息的终极来源是否可查,如果一条消息涉及加拿大官方机构(包括各个级别的),起码看看官网或者英文主流媒体上是否有相关信息,没有的话基本可以直接忽略了。
 
社交媒体盛行的时代,要多锻炼眼神儿、在决定相信某条消息前多想想这信息的终极来源是否可查,如果一条消息涉及加拿大官方机构(包括各个级别的),起码看看官网或者英文主流媒体上是否有相关信息,没有的话基本可以直接忽略了。
但是这封信真的可以忽悠大部分不明真相的群众,特别信里隐隐透露的优越感,以及一点点敌意和煽动仇恨的味道很容易得到国内大部分既得利益集团的人的认可。
 
社交媒体盛行的时代,要多锻炼眼神儿、在决定相信某条消息前多想想这信息的终极来源是否可查,如果一条消息涉及加拿大官方机构(包括各个级别的),起码看看官网或者英文主流媒体上是否有相关信息,没有的话基本可以直接忽略了。

停微信,句号。
 
好像习说要整顿了。
 
需要改变生活方式的,是他们自己,而不是那些慷慨地欢迎他们移民过来的原住加拿大人
煽动或者造假确实有可能,不过这句话有道理
 
需要改变生活方式的,是他们自己,而不是那些慷慨地欢迎他们移民过来的原住加拿大人
煽动或者造假确实有可能,不过这句话有道理

话是有道理。但政府绝对不会说出来,要说也不会这么直说。这是在教训人。 confronting
 
这文章虽然是假的,但
如果以后真的到了为莫斯林而改变大多数人的文化习惯,他们真就要反客为主了,违背了多元文化相互尊重的初衷,外来的如果原意可以改变,融入,保留,这才是大家来此的意义,不然加拿大就不是加拿大了。如果为了自己那么坚定的信仰真不该来其它国家去要求改变别人。
 
文章是什么人写的,什么人欣赏,只能代表什么人的水平,就象那个杨绛的百岁感言,杨绛要是想那乱七八糟的就不是她了,是转的人当箴言了。

当然这个文章楼主贴的是让大家讨论,另一回事。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