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来做题,安省6年级EQAO测试,看看你的数学技能

IBDP想上都能上? 那个学校得挤破头了。

然后,笑着进去哭着出来。:p:D

应该还会有考试,比如6年级EQAO都不及格的还是别上为好。

去年在IB评估的报告里,要增设西边IB的一个重要理由就是每年CB有大概500人合格只能收160,所以对其他人不fair。
 
应该还会有考试,比如6年级EQAO都不及格的还是别上为好。

去年在IB评估的报告里,要增设西边IB的一个重要理由就是每年CB有大概500人合格只能收160,所以对其他人不fair。

呵,以后报名的人更多了,每年有1000人合格,得再选两个学校设IBDP,否则又不fair。:cool:
 
呵,以后报名的人更多了,每年有1000人合格,得再选两个学校设IBDP,否则又不fair。:cool:

是,如果报名合格的人更多,还会接着开另外的IB.你如果仔细读教育局关于IB的那份报告,就会明白。主要是IB的certification费用不高,3万多。就是时间可能要2年。
 
是,如果报名合格的人更多,还会接着开另外的IB.你如果仔细读教育局关于IB的那份报告,就会明白。主要是IB的certification费用不高,3万多。就是时间可能要2年。

就如同不是每个人都是读博士学位的料一样,不是每个高中生都能啃得动IBDP。

现在,IBDP每年进去160,有多少人没啃下来?
 
就如同不是每个人都是读博士学位的料一样,不是每个高中生都能啃得动IBDP。

这个是两回事。能不能啃的动是个人因素,人家如果想上而不能上就是不公平,是教育局的问题。
 
这个是两回事。能不能啃的动是个人因素,人家如果想上而不能上就是不公平,是教育局的问题。

想上就得让他上,否则就是不公平,这么下去,又过头了。

现在按校区去某学校就读,隔条马路,他能去我就不能去,这公平么?
 
想上就得让他上,否则就是不公平,这么下去,又过头了。

现在按校区去某学校就读,隔条马路,他能去我就不能去,这公平么?

呵呵,教育局的前提是所有学校相同Program提供的教育是一样的。学区划片要考虑区内适龄儿童人数,学校的utilization和available资源。
 
实际上这次西区的改革是对学区房的一个洗牌,好坏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比如那个Lincoln fields的划片小学要关了,根据Program的不同去的学校会比原来的强。教育局在整合资源,尽力提供更好的教育给所有的学生。所以我感觉这个改革顶好。
 
实际上这次西区的改革是对学区房的一个洗牌,好坏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这次不能算西区, Kanata and Sttiaville 都没动。。我们要重新 define West :)
 
这次不能算西区, Kanata and Sttiaville 都没动。。我们要重新 define West :)

教育局的地理区域就是far west, west, east, far east和 south.
 
这个是两回事。能不能啃的动是个人因素,人家如果想上而不能上就是不公平,是教育局的问题。
想多读点书的小孩(即使500人)占学生总比例也不是很大, IB 应该办成易进难出, 我猜IB 的成本大概主要是雇用有IB资质的老师吧,现在多媒体那么发达,让老师上大课也可以么。所有想读的孩子只要能达到基本要求,都应给个机会,至于能不能读出来那是每个孩子的造化了。
 
IBDP是有些额外费用的:

申请IBDP要交报名费,读IBDP每年交纳$300杂费,IBDP毕业考试注册费$160上下、每门课$145左右。
 
想多读点书的小孩(即使500人)占学生总比例也不是很大, IB 应该办成易进难出, 我猜IB 的成本大概主要是雇用有IB资质的老师吧,现在多媒体那么发达,让老师上大课也可以么。所有想读的孩子只要能达到基本要求,都应给个机会,至于能不能读出来那是每个孩子的造化了。

我以为相关规定是由IBO 制订的(http://www.ibo.org/);IBDP最后毕业考试不是本校/本国出题。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