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t999
新手上路
- 注册
- 2003-07-13
- 消息
- 355
- 荣誉分数
- 0
- 声望点数
- 0
世界周刊:世界怕美国,美国怕长乐
曾慧燕
以「偷渡之乡」闻名於世的中国福建省长乐居民不再向往美国?
纽约时报9月7日发自福建长乐的报导说,10 年前「金色冒险号」货轮在
纽约皇后区海域搁浅事件,凸显了福建省长乐县偷渡客热中偷渡来美现象
。当时船上满载 286 名偷渡客,大多来自有「偷渡之乡」称号的福建长乐
,其中有 10 名偷渡者落水死亡,成为轰动一时的国际新闻。
事过境迁,纽约时报的报导说,美国对很多中国人的诱惑力正在减退,
越来越多的福建人不再想偷渡到美国。目前福建的偷渡潮已在放缓,许多
人已明显不再像以前那样迫切要冒险偷渡出国,这种心态还是第一次。
世界周刊针对上述报导,访问了美国长乐公会和近 20 位在美从事各行
业的较具代表性的长乐人,他们提供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情况:包括旅美长
乐人的「美丽与哀愁」、艰辛的打工生活、成功的快乐;何为「长乐精神
」?长乐人的特质是什么?他们为何不惜花费 6 万美元钜款偷渡来美?
最新统计在美的长乐乡亲人数高达 20 万,每年仅是从合法途径就至少
汇款三亿美元返乡资助家人生活。为何越是偏僻的地方、越是危险的地方
,他们就越往那里讨生活?为何长乐人自称是「华埠经济消费的重要支柱
」?他们未来计划是「落地生根」还是「叶落归根」?他们为何断言「金
色冒险号」的悲剧不会重演,却预言长乐人将继续以各种途径络绎不绝於
来美之途......
20万长乐人 互助又团结
1998年在纽约注册成立的美国长乐公会,虽然是华埠社区新兴社团,但
因「人多势众」,并且拧成一股绳互助友爱,凸显团结的力量,短短几年
迅速崛起,成为在美福建侨团中最具影响力的侨团之一。
长乐公会主席石水妹在接受访问时指出,在美的福建长乐人究竟有多少
?以前一直众说纷纭,由於很多人是非法移民,若在美进行统计,很难得
出确切人数。直到最近长乐市侨务办公室,发动人手在全县挨家逐户进行
海外人口普查,得出约有 20 万人侨居美国的数字,其中大部分居住在大
纽约地区,包括纽约附近的康州、新泽西州及费城等。
在偷渡成风的福建,过去流传一句话:「台湾怕平潭,日本怕福清,美
国怕亭江,英国怕长乐,全世界怕福建。」意谓平潭人偷渡的目标是台湾
;福清人偷渡的目标是日本;亭江人偷渡的目标是美国;长乐人偷渡的目
标是英国。但曾几何时,时移势易,目前在福建最新流传的一句话是:「
世界怕美国,美国怕长乐。」因为英国早已不是长乐人偷渡的「最爱」。
一位目前正在美国的长乐前外事办负责人指出,美国是全世界最多长乐
人的地方,在英国的长乐人估计不超过 5000人,与美国的20万长乐人简直
无法相提并论。
长乐公会多位创会元老、骨干成员异口同声表示,纽约时报报导长乐居
民不再向往美国,偷渡热潮已退,但事实上,「如果没有当初我们的偷渡
,哪来今天长乐的繁荣!」
纽约时报指出,长乐的发展是促使人们改变偷渡观念的重要因素。几年
前,拥有 65 万人口的长乐县城简直破烂不堪,看不到一点光明前景,但
现在,长乐到处是拔地而起的高层公寓、时髦的商店和一条新的大马路。
石水妹等人自豪表示,家乡贫穷落後面貌的改变,有旅美长乐人一份汗
水和功劳,所谓前人种树,後人遮荫。没有他们的美金外汇,长乐不可能
有今天的发展。根据长乐中国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不完全统计,这些年来,
每年收到的美国汇款不少於三亿美元。长乐公会常务副主席高柱指出,这
还不包括通过地下钱庄、黑市兑换或亲友回乡探亲等各种途径带回的款项
,他估计,其余途径带回长乐的款项,应是正常汇款的数倍。
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
长乐别称吴航,因三国时东吴孙浩在此地屯兵造船得名,历代人才辈出
,唐宋以来出过陈诚之等九位状元,以及近、现代文坛泰斗郑振铎和冰心
等。长乐位於福建福州沿海、闽江口南岸,与台湾隔海相望,相距仅 140
海里,地域面积 658 平方公里,人口约 68 万,现辖 16 镇两个乡,1994
年长乐县经中国国务院批准撤县升级为市,但仍属福州市管辖。
长乐公会创会主席陈 (人弟)等人表示,长乐人具备勤劳、吃苦、俭朴
、善良的天性和冒险犯难、英勇顽强的精神,无论在任何环境都能迅速站
稳脚跟,打开局面。但由於近年长乐籍一些不肖子弟的劣行,经过一些报
章片面报导,「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造成外界对长乐人的负面印
象,「以为长乐人大都是作奸犯科之徒」,但这不代表真正的长乐人,在
美的长乐人大多是脚踏实地、刻苦耐劳、辛勤工作的一群。高柱说:「我
们以身为长乐人为荣。我无论走到那里,都大声说我是长乐人!」
现在华府经营餐饮业的长乐公会骨干陈荣华指出,长乐人文荟萃,素有
「海滨邹鲁」之称,长乐人「富有理想,勇於拚搏」,但在美国华人社区
,有些人对长乐人有某种偏见和歧视。他不否认在美国数以万计的长乐乡
亲中,难免有害群之马,「有那么极少数人不务正业,逍遥浪荡,鱼肉乡
里,横行一方,搞绑架、抢劫、勒索、凶杀等,使华人社区一度笼罩在恐
怖阴影中,这一小撮败类毁坏了长乐人的声誉,使许多无辜的乡亲蒙受其
冤」。
陈荣华引用长乐一句俗话说:五指伸出有长短。好比一片森林,既有参
天大树,也有枯枝败叶。但长乐人的形象却因此被扭曲,提起长乐人,就
联想起偷渡,「如谈虎色变,长乐人真是这般无赖、野蛮、可憎、可怕吗
?」
他理直气壮地说,其实偷渡并非长乐人发明,更不是长乐人的专利,第
一代移民大多是循非法途径而来,闯关的、跳船的、跳飞机的,或持合法
签证入境逾期不归的,都是非法的,「甚至连那些白人、黑人的祖先,大
多也是从外国进入美国。美国本来就是移民国家,没有外国移民的难苦劳
动,哪有今日发达的美国?」
从负数开始到零的突破
陈荣华说,偷渡是十分艰辛的旅程,需要胆略和勇气,要随时准备被抓
受辱、挨打以致付出生命代价,有人偷渡不成弄得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即使侥幸成功,摆在眼前的事实往往令人失望,有人来美前对实际情况不
了解,来美後才发现昔日想像中的天堂如泡影尽数破灭,不禁萌生「既有
今日,何必当初」的悔意。回家吧,背著数万美元的债务,有何颜面再见
父老乡亲;认命吧,在餐馆、衣厂拚命干活,从此踏上不归路,尝尽人世
间的甜酸苦辣,个中滋味非亲身经历者难以想像。
为了还清「猪仔债」,偷渡客不得不忍辱负重,在乡亲开的餐馆、衣厂
和建筑工地等,起早摸黑拚命干活,天天如此,拿到工资就往家里汇款及
还债,花开花落,月圆月缺,全然不知。精神上和肉体上的压力不言而喻
,此时此刻,他们才深切体会人在异国他乡,「生活在水深火热」、「挣
扎在无底深渊」的真实含义。
陈荣华形容,如果说初抵异邦,入乡随俗从零开始,那么长乐人则是从
负数开始,他们身负繁重的债务,尤如在地平线下挣扎,在急流中逆水行
舟,需花多年时间埋头苦干,才能还清欠的一屁股偷渡债,那时才是零的
突破。
从福建偷渡抵美的费用,已从八○年代的二、三万美元,增加到目前的
六、七万美元。外界许多人一直不理解,有这么一大笔钱,为什么还要冒
这么大的风险去偷渡?以在福建一个普通工人每月仅挣 40 美元的工资来
说,六万美元相等於一个工人 125 年的薪水总和,而且,以当地的生活水
准,六万美元约折合人民币 50 万元,在大陆可以生活得很好了,为何他
们还要不惜举债偷渡来美?
人来钱就有否则无分文
石水妹对此问题回答得很乾脆:「人来钱有;人不来,一分钱也没有。
」高柱解释,其实偷渡者的费用大多不是自己的,一般是从亲戚朋友处帮
忙筹措,其中相当一部分来自海外亲友的借贷;也有的是讲好偷渡成功後
,由海外亲友把费用付给蛇头「赎人」,再打工赚钱还债。但如果人留在
家乡不来美,即使再穷也没有人愿意借钱。一旦决定来美,亲友们就会纷
纷解囊相助,大家凑个三、五千美元就解决不少问题,其余部分再借高利
货。因为他们都是「过来人」,认为帮助「後来者」义不容辞,而且深知
欠债人来美後,一般捱个三、四年,很快就会还清借款。
高柱说,长乐自古就有出门闯天下的传统,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盘根错节
的海外关系,互相之间寻求一些帮助并不困难。以他本人来说,1985 年通
过「跳机」来美,18 年来他先後帮助过十多位亲友来美,他自己也先後把
父亲、妻子、儿女一大家人接来美国团聚,儿子在美取得药剂师资格,目
前在纽约皇后区开设药房,大女儿在佛州开餐馆,小女儿念大学。
那么,美国近年经济不景,九一一後更是收缩移民政策,这么多的长乐
人偷渡来美,没有合法身分,如何找工作讨生活?对此,长乐公会一众干
部,都认为对长乐人来说,这不是问题的问题。
原来,旅美长乐人重乡情,团结互助,先来的人创业有成,大多愿意聘
请没有身分的同乡工作,而受雇者亦知恩图报,勤奋工作,这就形成了一
个互惠双赢的供求纽带关系。所以高柱斩钉截铁地说: 「在美国只有懒惰
的长乐人,没有找不到工作的长乐人。」甚至他的许多老乡开设的餐馆,
经常出现急需人手却请不到人的情况。
天堂与地狱仅一线之隔
为什么偷渡客愿意交一大笔钱,冒著生命危险、离乡别井来美?因为中
美两国目前经济水平仍有相当差距,收入落差大是偷渡现象的主要原因,
落後地区的劳动力向收入高的地区流动,是世界人口流动的基本趋势。当
同样劳动在不同地区所获报酬有相当大差距时,就产生移民的冲动,不管
是合法或非法手段。尽管天堂和地狱有时只有一线之隔。
长乐乡亲几乎众口一辞表示,美国赚钱比大陆容易,而向往美好生活是
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再者,长乐人志在四方,怀著对外面世界的憧憬,
先行者的成功鼓舞著後来者。年轻人从自己父辈的身上看到,如果不出去
闯世界,就只有日复一日过著毫无希望的日子。
许多人都以为偷渡来美的人是受了「蛇头」欺骗或不了解在美华人的真
实生活,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五年前偷渡来美、目前在纽约上州送外卖的
王先生表示,来美前他已通过亲友介绍,知道「在美工作很辛苦」的情况
,但由於长乐种田收益非常低,也很少工商业,这几年通过海外长乐人回
乡投资,才逐渐出现钢铁厂和一些加工厂。由於住在住在农村的人没有城
市户口,来美前他去过北京和上海打工,但只能从事低收入的繁重工作,
付出与收入完全不成正比。
他感慨地说,在长乐老家的生活单调沉闷,毫无生气,一眼就能看到自
己今後一生的道路,眼看全村几乎三分之二的青壮年都「八仙过海,各显
神通」来了美国,除非身体有毛病,任何体格健康的年轻人都不会安於现
状。
他说,包括他本人在内,很多偷渡的青年,都没有受过良好教育,无法
在内陆的大城市讨生活,只有选择偷渡这条路,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穷
则思变,是人类不变的定律。来美生活虽苦,工作也很累,但心中有愿景
,盼望早日将妻儿接来美国,觉得就像先来的长乐人一样,总有一天苦尽
甘来,有了奋斗目标,也就不会觉得日子特别难捱。
王先生没有後悔来美国。他在美国最大的感受是:「美国政府关心每一
个人的生命,在美国只要死一个人,都会觉得是天大的事。平时发生一个
小车祸,消防车、救护车和警车都以最快速度奔赴现场;而对战争中死去
的美国军人的遗体,不管花多少钱、多大工夫,都要千方百计寻找,以慰
在天之灵。我们当年『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的
中国人民志愿军,有多少烈士?他们的遗骨在哪里?」
他指出,在朝鲜战争(韩战)中被俘虏的美军士兵获释回国後,受到英雄
式的盛大欢迎;而被美国俘虏的中国士兵释放回大陆,会被人瞧不起,当
成罪人、叛徒,从此打入另册,受到冷嘲热讽,文化大革命时许多当年的
俘虏更被折磨致死,「哪像被越南俘虏过的美军士兵,成了政府高官访问
越南,还专门到当年被囚的地方旧地重游,这在中国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
。」
长乐人将偷渡当作是一种风险大但回报率高的「投资」,即使在这过程
中可能面临失去生命的危险,但对富有冒险精神的长乐人来说,并不当一
回事。而且即使目前偷渡来美的费用要六万美元,偷渡者仍不觉得不堪负
荷。
高柱说,虽然偷渡费用增加,但近年长乐人在美打工的薪资也增加不少
,一般来说,在中餐馆打杂的有经验者2000元,送外卖的加上小费有2000
多元,做炒锅的有2500元至3000 元,许多在外州餐馆打工的还包吃包住,
如果没有染上赌博、嫖妓等不良嗜好的人,省吃俭用三、五年,应很快可
将偷渡债务还清。因此,尽管偷渡费用高,而且偷渡过程中有风险,但偷
渡成功後,收益相对是可观稳定的。
王先生也说,五年来他省吃俭用,不但定时寄钱回家养活家人,还每月
逐渐摊还欠下的五万元偷渡债务,去年终於全部还清,如释重负,「好日
子已在前头」。不过,有些染上赌瘾的乡亲,则没有他这么幸运。
偷渡客之乡蛇头非贬词
外界用来形容偷渡组织者的贬义词「蛇头」,在偷渡客的故乡长乐并没
有贬义。数年前英国多佛港,曾在冷冻卡车货柜中发现 58 名福建偷渡者
的尸体,其中大部分为长乐人。尽管遇难的偷渡客家人非常悲痛,其他人
却把冒险和死亡看作预料中的事情。他们甚至认为,相对长乐 20 万成功
的偷渡客来说,死亡的人简直不成比例。这也是造成偷渡者前仆後继的原
因之一。
研究中国大陆偷渡现象的加州州立大学圣玛科斯分校副教授张晓东指出
,在福建省长乐、连江和福州市一带,是偷渡人口的大本营,而偷渡人口
以年轻男子居多,造成当地的青壮年男子少,老人、妇女和小孩多的「三
多一少」现象。
张晓东说,虽然六万美元偷渡费不是个小数目,但大部分偷渡客不会赖
帐,一来是中国人讲究信用;二来是「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很多偷渡
客在国内都有家人,也不愿连累亲友。在大部分偷渡案件中,蛇头与偷渡
客各取所需,最後双方都以皆大欢喜收场。
他说,一旦偷渡成功,偷渡客对蛇头「感激」都来不及,很少会与蛇头
发生争执。其实蛇头也不傻,他们通常先过滤偷渡客,确定偷渡客有能力
偿还偷渡费才「接案」,毕竟这是「高风险行业」。
成功长乐人在美出头天
张晓东认为,偿还六万美元偷渡费,对偷渡客并非「不可能的任务」,
偷渡客在美国餐馆洗碗打工,每月省吃俭用还剩千多元,几年就可偿还偷
渡费。据他了解,大部分偷渡客都抱著为下一代著想的出发点踏上偷渡之
途,宁可自己先在美国吃苦,最後设法把妻儿和家人接来美国。通常偷渡
客付清偷渡费、生活安定後,即以一胎化、政治庇护或假结婚等方式取得
合法身分,然後再把家人接来美国。 多位受访的长乐公会骨干成员,都
不约而同表示自己热爱美国。他们表示,炎黄子孙基於血浓於水的关系,
虽然同样眷恋母国,但美国毕竟给了他们安身立命的地方,让他们事业有
成、子女也学有专长,不少跻身美国主流社会,在各行各业出人头地。
陈 ◆等人强调,长乐人以苦干实干的精神,惊人的毅力和顽强的意志
,任劳任怨,胼手胝足,一间间中餐馆、外卖店在美国各州遍地开花。经
过多年艰苦奋斗,今天在美打下一片江山、创业有成的长乐人比比皆是。
以纽约地区来说,就有金丰酒楼等多家餐馆酒楼董事长郑忠高,东王朝餐
馆饮食集团创办人江谨碧、郑天明和郑天德,房地产业钜子刘文善,美观
建筑材料公司董事长王文华,厨具制
制造商、红星铁工厂创办人何子其,以及集产供销炉头设备、招牌、
灯具和装修材料为一体的永新集团创办人王传述等。
石水妹说,老一辈的长乐人,在美职业主要是「三把刀」(菜刀、裁缝刀
和泥水刀),但由於他们重视子女教育,第二、三代长乐人,不再像父母那
样做苦工,大多受到良好的高等教育,融入美国主流社会,成为工程师、
医师、律师和会计师等专业人才。有的子女学业优秀、进入长春藤名校,
如从事餐饮业的张见銮、池玉珍夫妇,培养出一门三杰,三个儿子都先後
考取哈佛大学,其中小儿子张天杰更荣获美国总统学者奖。长乐公会为表
彰张见銮夫妇教子有方,特颁发「教子成材,乡贤楷模」的奖牌。
身为名医传人的长乐公会常务副主席郑允邦指出,美国民主自由有钱赚
,是全世界人民都向往的国家,美国优越的社会福利制度、完善的医疗设
施及良好的教育水平等,尤其生老病死都有保障,在在吸引人们投奔美国
,所以中国人也不例外首选美国。主要还是为了钱,许多人以一胎化的理
由申请庇护,只是为了取得合法居留身分,与政治迫害无关。
从叶落归根到落地生根
长乐公会的骨干成员,都是在美奋斗多年事业有成人士。他们不讳言,
即使年老了也没有计划「叶落归根」,因已习惯及适应美国生活,他们也
没有听说周围的亲友想回长乐定居的。郑允邦表示,即使有心想回去终老
天年,也不再习惯老家潮湿炎热的气候和生活环境了,他本人特别喜欢纽
约春夏秋冬四季分明。
他说,老一辈华裔移民追求叶落归根,但现在时代不同了,他认识的一
位老年人,就害怕回大陆,因在美国他申请到老人医疗补助,不但看病吃
药不要钱,每周还定期有专人上门照顾,大陆没钱不但不给看病,有钱看
病还要给医师和护士送红包。
郑允邦的四名子女在美各有所成。他说目前在大陆读书不容易,美国为
少数族裔提供公平竞争的机会,只要学业成绩优秀,就不怕念不到好大学
,但在大陆,读书要走後门,靠人事关系。
郑允邦等人均认为,在美生活时间越久的人,就越会喜欢美国,反而新
来的人,可能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期,甚至产生不如归去的念头,但真正
付诸实际行动的人少之又少。
高柱也以自身经历表示,最初抵美的几年,他非常排斥美国,一直不肯
学英文,也不愿融入美国社会,经常有想回去的冲动。从事建筑工程的他
,为此一度回大陆投资,以便为回去定居作准备。後来,他渐渐发现美国
社会制度的优越性,「我不是不爱自己的母国,但我的确越来越热爱美国
。」
高柱认为,中国开放门户让人民以各种方式移居海外,「有百利而无一
害」。许多人通过合法和非法途径移民外国,可以缓解中国两大问题:即
降低人口增长和收到大笔外汇。以旅美长乐人来说,他们在美结婚生子,
为了生活打拚,不得不将小孩送回家乡给父母照顾,如此不但增进祖孙感
情,也可让小孩接受中国传统教育和学中文。孩子在美的父母,由於将孩
子送回老家托养,也会寄更多的钱回大陆。
1971 年「跳船」来美的石水妹说,早年来美的长乐人,绝大部分都在美
国社会的最底层挣扎求存,也根本没有经济能力开店,吃的苦比今天新来
的人多得多,第一天抵美时,「今晚我睡在那里?」,那种旁惶凄凉,至
今记忆犹新。
石水妹当年在西餐馆做厨师,逐渐熬到自己开中餐馆,为几十位长乐乡
亲创造就业机会,如今是一位事业有成的餐饮业者。
陈 (人弟)说,长乐人人情味浓,喜欢照顾同乡,像石水妹这样一个个
滚雪球似的帮助乡亲安居乐业者不乏其人。他认为,长乐人在美落地生根
,既享受权利,也要尽义务。希望公会在这方面加强对新一代移民的教育
,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美国,学习美国好的一面。
陈 (人弟)说,自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新一代移民与他们这一代当年为了生计出走他乡的动机不大相同,现在
的人来美,是为了求得更大发展空间,赚更多的钱,并希望下一代有多一
点选择空间,但新一代移民不及老一辈移民较肯吃苦。许多人初抵美国,
发现现实生活与理想有很大差距,难免产生「美国有什么好?」的念头。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以陈 (人弟)来说,当初来美,为了创业,在人们对纽约哈林区尚谈哈
林色变的年代,他身入「险地」开设中餐馆,「那时每天都听到枪声」,
可以说是「在枪口下讨生活」,但越是危险的地方,就越容易赚钱。
1987年,陈 (人弟)将餐馆开到治安不靖的布朗士地区,结果有天餐馆
被非裔打了八枪,其中一枪,洞穿防弹玻璃嵌入炉灶内,幸亏有惊无险,
无人受伤。「那一次,我倒是有点害怕了。」长乐人就是抱著这种冒险犯
难、「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大无畏精神,才能在短短时间内迅速
站稳脚跟,开创新局。
尽管美国在九一一後收缩移民政策,但由於美国是个移民国家,对移民
不管是合法的还是非法的,都有一种包容心;而且美国政府在制定移民政
策时存在不少漏洞,美国也是全世界户籍管理最宽松的国家,美国没有户
口制度,也没有全国统一的身分证。在美国,可以随意转换工作、搬迁住
所。这些都是吸引偷渡者如潮水般从世界各个角落涌向美国的原因。
在美长乐人创业有成,自成一体,衍生出互相关联、同荣同枯的各行各
业,形成在美华人独特的社区生活型态。他们采取各个相关行业产、供、
销一条龙作业的模式,「肥水不入外人田」,各种生意都关照自家人。在
美国近年裁员失业风四起、人人自危的情况下,偷渡来美的长乐人却不愁
失业没饭吃,这就为他们提供了生存及发展的空间。
陈 (人弟)等人认为,1993 年「金色冒险号」的悲剧不会重演,「投奔
怒海」将成历史陈迹,但今後偷渡将可能是「零风险」,不管有钱没钱,
人们仍会源源不断来美,只是选择的途径更安全可靠,甚至持著合法证件
,以商务考察或旅游探亲等各种名义进入美国。
曾慧燕
以「偷渡之乡」闻名於世的中国福建省长乐居民不再向往美国?
纽约时报9月7日发自福建长乐的报导说,10 年前「金色冒险号」货轮在
纽约皇后区海域搁浅事件,凸显了福建省长乐县偷渡客热中偷渡来美现象
。当时船上满载 286 名偷渡客,大多来自有「偷渡之乡」称号的福建长乐
,其中有 10 名偷渡者落水死亡,成为轰动一时的国际新闻。
事过境迁,纽约时报的报导说,美国对很多中国人的诱惑力正在减退,
越来越多的福建人不再想偷渡到美国。目前福建的偷渡潮已在放缓,许多
人已明显不再像以前那样迫切要冒险偷渡出国,这种心态还是第一次。
世界周刊针对上述报导,访问了美国长乐公会和近 20 位在美从事各行
业的较具代表性的长乐人,他们提供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情况:包括旅美长
乐人的「美丽与哀愁」、艰辛的打工生活、成功的快乐;何为「长乐精神
」?长乐人的特质是什么?他们为何不惜花费 6 万美元钜款偷渡来美?
最新统计在美的长乐乡亲人数高达 20 万,每年仅是从合法途径就至少
汇款三亿美元返乡资助家人生活。为何越是偏僻的地方、越是危险的地方
,他们就越往那里讨生活?为何长乐人自称是「华埠经济消费的重要支柱
」?他们未来计划是「落地生根」还是「叶落归根」?他们为何断言「金
色冒险号」的悲剧不会重演,却预言长乐人将继续以各种途径络绎不绝於
来美之途......
20万长乐人 互助又团结
1998年在纽约注册成立的美国长乐公会,虽然是华埠社区新兴社团,但
因「人多势众」,并且拧成一股绳互助友爱,凸显团结的力量,短短几年
迅速崛起,成为在美福建侨团中最具影响力的侨团之一。
长乐公会主席石水妹在接受访问时指出,在美的福建长乐人究竟有多少
?以前一直众说纷纭,由於很多人是非法移民,若在美进行统计,很难得
出确切人数。直到最近长乐市侨务办公室,发动人手在全县挨家逐户进行
海外人口普查,得出约有 20 万人侨居美国的数字,其中大部分居住在大
纽约地区,包括纽约附近的康州、新泽西州及费城等。
在偷渡成风的福建,过去流传一句话:「台湾怕平潭,日本怕福清,美
国怕亭江,英国怕长乐,全世界怕福建。」意谓平潭人偷渡的目标是台湾
;福清人偷渡的目标是日本;亭江人偷渡的目标是美国;长乐人偷渡的目
标是英国。但曾几何时,时移势易,目前在福建最新流传的一句话是:「
世界怕美国,美国怕长乐。」因为英国早已不是长乐人偷渡的「最爱」。
一位目前正在美国的长乐前外事办负责人指出,美国是全世界最多长乐
人的地方,在英国的长乐人估计不超过 5000人,与美国的20万长乐人简直
无法相提并论。
长乐公会多位创会元老、骨干成员异口同声表示,纽约时报报导长乐居
民不再向往美国,偷渡热潮已退,但事实上,「如果没有当初我们的偷渡
,哪来今天长乐的繁荣!」
纽约时报指出,长乐的发展是促使人们改变偷渡观念的重要因素。几年
前,拥有 65 万人口的长乐县城简直破烂不堪,看不到一点光明前景,但
现在,长乐到处是拔地而起的高层公寓、时髦的商店和一条新的大马路。
石水妹等人自豪表示,家乡贫穷落後面貌的改变,有旅美长乐人一份汗
水和功劳,所谓前人种树,後人遮荫。没有他们的美金外汇,长乐不可能
有今天的发展。根据长乐中国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不完全统计,这些年来,
每年收到的美国汇款不少於三亿美元。长乐公会常务副主席高柱指出,这
还不包括通过地下钱庄、黑市兑换或亲友回乡探亲等各种途径带回的款项
,他估计,其余途径带回长乐的款项,应是正常汇款的数倍。
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
长乐别称吴航,因三国时东吴孙浩在此地屯兵造船得名,历代人才辈出
,唐宋以来出过陈诚之等九位状元,以及近、现代文坛泰斗郑振铎和冰心
等。长乐位於福建福州沿海、闽江口南岸,与台湾隔海相望,相距仅 140
海里,地域面积 658 平方公里,人口约 68 万,现辖 16 镇两个乡,1994
年长乐县经中国国务院批准撤县升级为市,但仍属福州市管辖。
长乐公会创会主席陈 (人弟)等人表示,长乐人具备勤劳、吃苦、俭朴
、善良的天性和冒险犯难、英勇顽强的精神,无论在任何环境都能迅速站
稳脚跟,打开局面。但由於近年长乐籍一些不肖子弟的劣行,经过一些报
章片面报导,「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造成外界对长乐人的负面印
象,「以为长乐人大都是作奸犯科之徒」,但这不代表真正的长乐人,在
美的长乐人大多是脚踏实地、刻苦耐劳、辛勤工作的一群。高柱说:「我
们以身为长乐人为荣。我无论走到那里,都大声说我是长乐人!」
现在华府经营餐饮业的长乐公会骨干陈荣华指出,长乐人文荟萃,素有
「海滨邹鲁」之称,长乐人「富有理想,勇於拚搏」,但在美国华人社区
,有些人对长乐人有某种偏见和歧视。他不否认在美国数以万计的长乐乡
亲中,难免有害群之马,「有那么极少数人不务正业,逍遥浪荡,鱼肉乡
里,横行一方,搞绑架、抢劫、勒索、凶杀等,使华人社区一度笼罩在恐
怖阴影中,这一小撮败类毁坏了长乐人的声誉,使许多无辜的乡亲蒙受其
冤」。
陈荣华引用长乐一句俗话说:五指伸出有长短。好比一片森林,既有参
天大树,也有枯枝败叶。但长乐人的形象却因此被扭曲,提起长乐人,就
联想起偷渡,「如谈虎色变,长乐人真是这般无赖、野蛮、可憎、可怕吗
?」
他理直气壮地说,其实偷渡并非长乐人发明,更不是长乐人的专利,第
一代移民大多是循非法途径而来,闯关的、跳船的、跳飞机的,或持合法
签证入境逾期不归的,都是非法的,「甚至连那些白人、黑人的祖先,大
多也是从外国进入美国。美国本来就是移民国家,没有外国移民的难苦劳
动,哪有今日发达的美国?」
从负数开始到零的突破
陈荣华说,偷渡是十分艰辛的旅程,需要胆略和勇气,要随时准备被抓
受辱、挨打以致付出生命代价,有人偷渡不成弄得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即使侥幸成功,摆在眼前的事实往往令人失望,有人来美前对实际情况不
了解,来美後才发现昔日想像中的天堂如泡影尽数破灭,不禁萌生「既有
今日,何必当初」的悔意。回家吧,背著数万美元的债务,有何颜面再见
父老乡亲;认命吧,在餐馆、衣厂拚命干活,从此踏上不归路,尝尽人世
间的甜酸苦辣,个中滋味非亲身经历者难以想像。
为了还清「猪仔债」,偷渡客不得不忍辱负重,在乡亲开的餐馆、衣厂
和建筑工地等,起早摸黑拚命干活,天天如此,拿到工资就往家里汇款及
还债,花开花落,月圆月缺,全然不知。精神上和肉体上的压力不言而喻
,此时此刻,他们才深切体会人在异国他乡,「生活在水深火热」、「挣
扎在无底深渊」的真实含义。
陈荣华形容,如果说初抵异邦,入乡随俗从零开始,那么长乐人则是从
负数开始,他们身负繁重的债务,尤如在地平线下挣扎,在急流中逆水行
舟,需花多年时间埋头苦干,才能还清欠的一屁股偷渡债,那时才是零的
突破。
从福建偷渡抵美的费用,已从八○年代的二、三万美元,增加到目前的
六、七万美元。外界许多人一直不理解,有这么一大笔钱,为什么还要冒
这么大的风险去偷渡?以在福建一个普通工人每月仅挣 40 美元的工资来
说,六万美元相等於一个工人 125 年的薪水总和,而且,以当地的生活水
准,六万美元约折合人民币 50 万元,在大陆可以生活得很好了,为何他
们还要不惜举债偷渡来美?
人来钱就有否则无分文
石水妹对此问题回答得很乾脆:「人来钱有;人不来,一分钱也没有。
」高柱解释,其实偷渡者的费用大多不是自己的,一般是从亲戚朋友处帮
忙筹措,其中相当一部分来自海外亲友的借贷;也有的是讲好偷渡成功後
,由海外亲友把费用付给蛇头「赎人」,再打工赚钱还债。但如果人留在
家乡不来美,即使再穷也没有人愿意借钱。一旦决定来美,亲友们就会纷
纷解囊相助,大家凑个三、五千美元就解决不少问题,其余部分再借高利
货。因为他们都是「过来人」,认为帮助「後来者」义不容辞,而且深知
欠债人来美後,一般捱个三、四年,很快就会还清借款。
高柱说,长乐自古就有出门闯天下的传统,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盘根错节
的海外关系,互相之间寻求一些帮助并不困难。以他本人来说,1985 年通
过「跳机」来美,18 年来他先後帮助过十多位亲友来美,他自己也先後把
父亲、妻子、儿女一大家人接来美国团聚,儿子在美取得药剂师资格,目
前在纽约皇后区开设药房,大女儿在佛州开餐馆,小女儿念大学。
那么,美国近年经济不景,九一一後更是收缩移民政策,这么多的长乐
人偷渡来美,没有合法身分,如何找工作讨生活?对此,长乐公会一众干
部,都认为对长乐人来说,这不是问题的问题。
原来,旅美长乐人重乡情,团结互助,先来的人创业有成,大多愿意聘
请没有身分的同乡工作,而受雇者亦知恩图报,勤奋工作,这就形成了一
个互惠双赢的供求纽带关系。所以高柱斩钉截铁地说: 「在美国只有懒惰
的长乐人,没有找不到工作的长乐人。」甚至他的许多老乡开设的餐馆,
经常出现急需人手却请不到人的情况。
天堂与地狱仅一线之隔
为什么偷渡客愿意交一大笔钱,冒著生命危险、离乡别井来美?因为中
美两国目前经济水平仍有相当差距,收入落差大是偷渡现象的主要原因,
落後地区的劳动力向收入高的地区流动,是世界人口流动的基本趋势。当
同样劳动在不同地区所获报酬有相当大差距时,就产生移民的冲动,不管
是合法或非法手段。尽管天堂和地狱有时只有一线之隔。
长乐乡亲几乎众口一辞表示,美国赚钱比大陆容易,而向往美好生活是
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再者,长乐人志在四方,怀著对外面世界的憧憬,
先行者的成功鼓舞著後来者。年轻人从自己父辈的身上看到,如果不出去
闯世界,就只有日复一日过著毫无希望的日子。
许多人都以为偷渡来美的人是受了「蛇头」欺骗或不了解在美华人的真
实生活,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五年前偷渡来美、目前在纽约上州送外卖的
王先生表示,来美前他已通过亲友介绍,知道「在美工作很辛苦」的情况
,但由於长乐种田收益非常低,也很少工商业,这几年通过海外长乐人回
乡投资,才逐渐出现钢铁厂和一些加工厂。由於住在住在农村的人没有城
市户口,来美前他去过北京和上海打工,但只能从事低收入的繁重工作,
付出与收入完全不成正比。
他感慨地说,在长乐老家的生活单调沉闷,毫无生气,一眼就能看到自
己今後一生的道路,眼看全村几乎三分之二的青壮年都「八仙过海,各显
神通」来了美国,除非身体有毛病,任何体格健康的年轻人都不会安於现
状。
他说,包括他本人在内,很多偷渡的青年,都没有受过良好教育,无法
在内陆的大城市讨生活,只有选择偷渡这条路,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穷
则思变,是人类不变的定律。来美生活虽苦,工作也很累,但心中有愿景
,盼望早日将妻儿接来美国,觉得就像先来的长乐人一样,总有一天苦尽
甘来,有了奋斗目标,也就不会觉得日子特别难捱。
王先生没有後悔来美国。他在美国最大的感受是:「美国政府关心每一
个人的生命,在美国只要死一个人,都会觉得是天大的事。平时发生一个
小车祸,消防车、救护车和警车都以最快速度奔赴现场;而对战争中死去
的美国军人的遗体,不管花多少钱、多大工夫,都要千方百计寻找,以慰
在天之灵。我们当年『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的
中国人民志愿军,有多少烈士?他们的遗骨在哪里?」
他指出,在朝鲜战争(韩战)中被俘虏的美军士兵获释回国後,受到英雄
式的盛大欢迎;而被美国俘虏的中国士兵释放回大陆,会被人瞧不起,当
成罪人、叛徒,从此打入另册,受到冷嘲热讽,文化大革命时许多当年的
俘虏更被折磨致死,「哪像被越南俘虏过的美军士兵,成了政府高官访问
越南,还专门到当年被囚的地方旧地重游,这在中国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
。」
长乐人将偷渡当作是一种风险大但回报率高的「投资」,即使在这过程
中可能面临失去生命的危险,但对富有冒险精神的长乐人来说,并不当一
回事。而且即使目前偷渡来美的费用要六万美元,偷渡者仍不觉得不堪负
荷。
高柱说,虽然偷渡费用增加,但近年长乐人在美打工的薪资也增加不少
,一般来说,在中餐馆打杂的有经验者2000元,送外卖的加上小费有2000
多元,做炒锅的有2500元至3000 元,许多在外州餐馆打工的还包吃包住,
如果没有染上赌博、嫖妓等不良嗜好的人,省吃俭用三、五年,应很快可
将偷渡债务还清。因此,尽管偷渡费用高,而且偷渡过程中有风险,但偷
渡成功後,收益相对是可观稳定的。
王先生也说,五年来他省吃俭用,不但定时寄钱回家养活家人,还每月
逐渐摊还欠下的五万元偷渡债务,去年终於全部还清,如释重负,「好日
子已在前头」。不过,有些染上赌瘾的乡亲,则没有他这么幸运。
偷渡客之乡蛇头非贬词
外界用来形容偷渡组织者的贬义词「蛇头」,在偷渡客的故乡长乐并没
有贬义。数年前英国多佛港,曾在冷冻卡车货柜中发现 58 名福建偷渡者
的尸体,其中大部分为长乐人。尽管遇难的偷渡客家人非常悲痛,其他人
却把冒险和死亡看作预料中的事情。他们甚至认为,相对长乐 20 万成功
的偷渡客来说,死亡的人简直不成比例。这也是造成偷渡者前仆後继的原
因之一。
研究中国大陆偷渡现象的加州州立大学圣玛科斯分校副教授张晓东指出
,在福建省长乐、连江和福州市一带,是偷渡人口的大本营,而偷渡人口
以年轻男子居多,造成当地的青壮年男子少,老人、妇女和小孩多的「三
多一少」现象。
张晓东说,虽然六万美元偷渡费不是个小数目,但大部分偷渡客不会赖
帐,一来是中国人讲究信用;二来是「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很多偷渡
客在国内都有家人,也不愿连累亲友。在大部分偷渡案件中,蛇头与偷渡
客各取所需,最後双方都以皆大欢喜收场。
他说,一旦偷渡成功,偷渡客对蛇头「感激」都来不及,很少会与蛇头
发生争执。其实蛇头也不傻,他们通常先过滤偷渡客,确定偷渡客有能力
偿还偷渡费才「接案」,毕竟这是「高风险行业」。
成功长乐人在美出头天
张晓东认为,偿还六万美元偷渡费,对偷渡客并非「不可能的任务」,
偷渡客在美国餐馆洗碗打工,每月省吃俭用还剩千多元,几年就可偿还偷
渡费。据他了解,大部分偷渡客都抱著为下一代著想的出发点踏上偷渡之
途,宁可自己先在美国吃苦,最後设法把妻儿和家人接来美国。通常偷渡
客付清偷渡费、生活安定後,即以一胎化、政治庇护或假结婚等方式取得
合法身分,然後再把家人接来美国。 多位受访的长乐公会骨干成员,都
不约而同表示自己热爱美国。他们表示,炎黄子孙基於血浓於水的关系,
虽然同样眷恋母国,但美国毕竟给了他们安身立命的地方,让他们事业有
成、子女也学有专长,不少跻身美国主流社会,在各行各业出人头地。
陈 ◆等人强调,长乐人以苦干实干的精神,惊人的毅力和顽强的意志
,任劳任怨,胼手胝足,一间间中餐馆、外卖店在美国各州遍地开花。经
过多年艰苦奋斗,今天在美打下一片江山、创业有成的长乐人比比皆是。
以纽约地区来说,就有金丰酒楼等多家餐馆酒楼董事长郑忠高,东王朝餐
馆饮食集团创办人江谨碧、郑天明和郑天德,房地产业钜子刘文善,美观
建筑材料公司董事长王文华,厨具制
制造商、红星铁工厂创办人何子其,以及集产供销炉头设备、招牌、
灯具和装修材料为一体的永新集团创办人王传述等。
石水妹说,老一辈的长乐人,在美职业主要是「三把刀」(菜刀、裁缝刀
和泥水刀),但由於他们重视子女教育,第二、三代长乐人,不再像父母那
样做苦工,大多受到良好的高等教育,融入美国主流社会,成为工程师、
医师、律师和会计师等专业人才。有的子女学业优秀、进入长春藤名校,
如从事餐饮业的张见銮、池玉珍夫妇,培养出一门三杰,三个儿子都先後
考取哈佛大学,其中小儿子张天杰更荣获美国总统学者奖。长乐公会为表
彰张见銮夫妇教子有方,特颁发「教子成材,乡贤楷模」的奖牌。
身为名医传人的长乐公会常务副主席郑允邦指出,美国民主自由有钱赚
,是全世界人民都向往的国家,美国优越的社会福利制度、完善的医疗设
施及良好的教育水平等,尤其生老病死都有保障,在在吸引人们投奔美国
,所以中国人也不例外首选美国。主要还是为了钱,许多人以一胎化的理
由申请庇护,只是为了取得合法居留身分,与政治迫害无关。
从叶落归根到落地生根
长乐公会的骨干成员,都是在美奋斗多年事业有成人士。他们不讳言,
即使年老了也没有计划「叶落归根」,因已习惯及适应美国生活,他们也
没有听说周围的亲友想回长乐定居的。郑允邦表示,即使有心想回去终老
天年,也不再习惯老家潮湿炎热的气候和生活环境了,他本人特别喜欢纽
约春夏秋冬四季分明。
他说,老一辈华裔移民追求叶落归根,但现在时代不同了,他认识的一
位老年人,就害怕回大陆,因在美国他申请到老人医疗补助,不但看病吃
药不要钱,每周还定期有专人上门照顾,大陆没钱不但不给看病,有钱看
病还要给医师和护士送红包。
郑允邦的四名子女在美各有所成。他说目前在大陆读书不容易,美国为
少数族裔提供公平竞争的机会,只要学业成绩优秀,就不怕念不到好大学
,但在大陆,读书要走後门,靠人事关系。
郑允邦等人均认为,在美生活时间越久的人,就越会喜欢美国,反而新
来的人,可能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期,甚至产生不如归去的念头,但真正
付诸实际行动的人少之又少。
高柱也以自身经历表示,最初抵美的几年,他非常排斥美国,一直不肯
学英文,也不愿融入美国社会,经常有想回去的冲动。从事建筑工程的他
,为此一度回大陆投资,以便为回去定居作准备。後来,他渐渐发现美国
社会制度的优越性,「我不是不爱自己的母国,但我的确越来越热爱美国
。」
高柱认为,中国开放门户让人民以各种方式移居海外,「有百利而无一
害」。许多人通过合法和非法途径移民外国,可以缓解中国两大问题:即
降低人口增长和收到大笔外汇。以旅美长乐人来说,他们在美结婚生子,
为了生活打拚,不得不将小孩送回家乡给父母照顾,如此不但增进祖孙感
情,也可让小孩接受中国传统教育和学中文。孩子在美的父母,由於将孩
子送回老家托养,也会寄更多的钱回大陆。
1971 年「跳船」来美的石水妹说,早年来美的长乐人,绝大部分都在美
国社会的最底层挣扎求存,也根本没有经济能力开店,吃的苦比今天新来
的人多得多,第一天抵美时,「今晚我睡在那里?」,那种旁惶凄凉,至
今记忆犹新。
石水妹当年在西餐馆做厨师,逐渐熬到自己开中餐馆,为几十位长乐乡
亲创造就业机会,如今是一位事业有成的餐饮业者。
陈 (人弟)说,长乐人人情味浓,喜欢照顾同乡,像石水妹这样一个个
滚雪球似的帮助乡亲安居乐业者不乏其人。他认为,长乐人在美落地生根
,既享受权利,也要尽义务。希望公会在这方面加强对新一代移民的教育
,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美国,学习美国好的一面。
陈 (人弟)说,自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新一代移民与他们这一代当年为了生计出走他乡的动机不大相同,现在
的人来美,是为了求得更大发展空间,赚更多的钱,并希望下一代有多一
点选择空间,但新一代移民不及老一辈移民较肯吃苦。许多人初抵美国,
发现现实生活与理想有很大差距,难免产生「美国有什么好?」的念头。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以陈 (人弟)来说,当初来美,为了创业,在人们对纽约哈林区尚谈哈
林色变的年代,他身入「险地」开设中餐馆,「那时每天都听到枪声」,
可以说是「在枪口下讨生活」,但越是危险的地方,就越容易赚钱。
1987年,陈 (人弟)将餐馆开到治安不靖的布朗士地区,结果有天餐馆
被非裔打了八枪,其中一枪,洞穿防弹玻璃嵌入炉灶内,幸亏有惊无险,
无人受伤。「那一次,我倒是有点害怕了。」长乐人就是抱著这种冒险犯
难、「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大无畏精神,才能在短短时间内迅速
站稳脚跟,开创新局。
尽管美国在九一一後收缩移民政策,但由於美国是个移民国家,对移民
不管是合法的还是非法的,都有一种包容心;而且美国政府在制定移民政
策时存在不少漏洞,美国也是全世界户籍管理最宽松的国家,美国没有户
口制度,也没有全国统一的身分证。在美国,可以随意转换工作、搬迁住
所。这些都是吸引偷渡者如潮水般从世界各个角落涌向美国的原因。
在美长乐人创业有成,自成一体,衍生出互相关联、同荣同枯的各行各
业,形成在美华人独特的社区生活型态。他们采取各个相关行业产、供、
销一条龙作业的模式,「肥水不入外人田」,各种生意都关照自家人。在
美国近年裁员失业风四起、人人自危的情况下,偷渡来美的长乐人却不愁
失业没饭吃,这就为他们提供了生存及发展的空间。
陈 (人弟)等人认为,1993 年「金色冒险号」的悲剧不会重演,「投奔
怒海」将成历史陈迹,但今後偷渡将可能是「零风险」,不管有钱没钱,
人们仍会源源不断来美,只是选择的途径更安全可靠,甚至持著合法证件
,以商务考察或旅游探亲等各种名义进入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