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村长点评。完全是庆幸没有去IB。当初女儿从我们朋友孩子那里知道IB, 非要去考,我们百般阻扰,无效,她最后就说,我就考一考,证明我是中国孩子,考上我也不去的。到学校找老师写推荐信,几个老师抢着给她写,最后当然是home room teacher 学的,说她是IB 的perfect candidate,给的最高评价。结果分数出来,考得相当好,女儿确实有过一丝犹豫。我们鼓励她放弃,当然最后决定权在她自己。最后她谢绝offer,让给waiting list 上的其他人。 我们放弃的原因主要是一是离家太远,二是她在竞技运动队,一周训练15小时,早晚训练,而且常常出去比赛,有时就是一周,实在和那么远的学校时间有点冲突。现在她去了另外一个program, 我们都觉得非常棒,老师们都非常不错。成绩依然名列前茅,运动学习都不耽误。读完,感觉你是完全无奈。![]()
谢谢! 不是说我家有金子。我只是比喻,每个学校,每个课程都有特点,适合自己的就好了。不用一定要去挤一所学校。恭喜你家捡了个金子
恭喜你说了一句金子般的话谢谢! 不是说我家有金子。我只是比喻,每个学校,每个课程都有特点,适合自己的就好了。不用一定要去挤一所学校。
每年700+的学生申请参加考试,即使这两年CBY扩容,每年招收从160升到196人,仍有500+的考生失望。
增加一个新的容量每年140名学生的新IB site,每年仍有将近一半的考生上不了。
这些年,CBY基本是靠西部南部生源输血。教育局为了维护今后东部CBY的生源,不得不说煞费苦心,现在拿出的划界首选方案把离Merivale High最近的西部designated schools 为Nepean High和Woodroffe High的学生划给了CBY。。滑稽。。
更西部的Kanata/Sttisville,西南的Barhaven/Riverside south再各加一个IB site多吗?
一点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