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猎取两亿中国人基因 美药商也因此致富

Jet999

新手上路
注册
2003-07-13
消息
355
荣誉分数
0
声望点数
0
哈佛猎取2亿中国人基因

四川新闻网报道,20世纪9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等机构与中国一些单位合作,在安徽等地采集血样,进行某些疾病的遗传基因研究。据称,这些项目的基因取样“达到2亿中国人”,仅在安徽的哮喘病样本筛选就“涉及600万人”。

差点要了命的“体检”

已经8年了,章大牛直到今天仍不清楚那次“体检”的真相。

这名55岁的安徽枞阳县农民记得,1995年秋天的一个早上,“上面来人”叫他到镇卫生院去“体检”,称“体检”是给农民服务的,“有病给你治病还不要钱”。章大牛从20多岁就患哮喘病,这对平时没钱买药的章大牛夫妇来说,真是天大的好事。

章大牛夫妇按要求带着两个儿子去“体检”,赶到镇卫生院,得到一顿免费午餐后,量体温,抽血。然后检查者让章大牛张开嘴,向他嘴里喷了一种“雾一样”的东西,让他说“啊”。章大牛夫妇回忆说,“‘啊’了三四下,他就上不来气了,像死了一样。”在场的医生都怕了,赶紧抢救,“输液、灌氧气”。

第二天,无人过问的夫妻俩离开医院回家。现在,章大牛的哮喘病在梅雨季节和冬天犯得特别厉害,“发得一晚上都不想睡”。

他们不知道,他们的血样“贡献”给了美国哈佛大学群体遗传学的一个人类基因研究项目。

采集基因涉嫌伦理违规

枞阳县另一个村子的村医张复年倒是知道那次“体检”是“给美国哈佛大学一个基因研究”做的,虽然他说不上项目的名称。他说:“当时要我们通知农民去‘检查身体’,看是什么原因引起哮喘的。”

哈佛群体遗传学研究计划的负责人、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徐希平和他的同事自1995年以来发表的几篇论文表明,枞阳县是哈佛大学一系列人类基因研究项目采集基因样本的现场之一,其中一项就是由美国国家卫生研究所(NIH)和“著名生物药品公司”千年制药共同资助的哮喘病基因研究项目,其首席研究员就是徐希平。

1999年,一些专家从伦理学的角度对哈佛这些项目提出质疑,美国联邦政府对此展开调查。调查发现:哈佛这些项目在生命伦理方面存在“广泛而严重的违规”。但是,他们仅仅对哈佛的研究者及其合作者提出质询,而且基本上依赖于徐希平及其哈佛同事对所有质疑的回应。人体研究保护办公室没有派工作人员到中国现场做过调查,没有调查者访问过章大牛这样的农民。美国的调查者强调,只要徐希平提供了所谓中国地方的批准文书和大量有签名的所谓“知情同意书”,他们就不再深究了。

美医药公司一夜暴富

1996年,徐希平在向NIH申请资助时写道:美国有1200多万哮喘病人,……美国每年花在治疗哮喘病方面的费用估计在60亿美元。建议在中国安徽进行“基因筛选”,因为那里人口“众多,大多数人没有看过病。”哮喘病仅是哈佛在中国进行的10多个人类基因研究项目当中的一个,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骨质疏松等一系列疾病有关的遗传联系,其中好几项都是由千年制药资助,然后才获得NIH资助的。

当千年制药宣布获得安徽的哮喘病基因5个月之后,瑞典制药业巨头Astra即给千年公司提供了5330万美元的研发费。而千年公司对来自安徽的肥胖症和糖尿病基因的掌握,则吸引了另一世界制药业巨头HoffmannlaRoche7000万美元的投资。据美国《时代周刊》报道,千年制药公司总裁一夜之间暴富。

中国基因资源如此大规模地流失,到底会有什么后果,无从设想。但从国际上有关SARS病毒研究的知识产权之争中,人们大概可以悟出一点道理吧。
 
中国人的基因库数据资源严重流失的情况,在几年前就有有识之士提出过警告,记得2000年<<读者>>杂志就引用过中国人类基因库的学者的警世书,可是由于没有引起当局充分的认识,导致资源大量流失!
可是我们现在如果仍然没有对这个问题有充分的重视的话,国外科研或商业,或...机构的名为科学研究的窃取行为将继续下去.那我们在丧失我们的基因研究的先机的同时还要在未来支付昂贵的专利费用.
 
其实弄走中国基因资源的还是那些熟悉中国国情,后来又出了国的所谓科学家。可惜这些人也许学问很大,但是却没有学好做人的基本常识。为了自己发表学术成果,不惜做出对中国不利的事.
 
There was an extensive coverage of this issue in the scientific publications. Many so-called "American Scientists of Chinese origin" was involved taking and sending the samples to America. And their ethics was seriously questioned by scientific community at large. But I don't recall the number of samples involved was so large -- 200 million Chinese?

Are we talking about 200 million individuals or 200 million genes? One individual has a large number of genes. Did the author count the number of genes or the number of individuals? What number of genes did the author use for an individual?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