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6-06-05
- 消息
- 5,695
- 荣誉分数
- 1,411
- 声望点数
- 373
就是这个海归博士 骗上亿经费 毁掉中国芯片业…(ZT)
曾经一度被认为是中国芯的希望,结果是一个巨大骗局的
“汉芯”
中兴事件如今的局面,也许有人会想起当年那个逍遥法外的科技巨骗。
也许仍有人不知道,正因为他,才让中国高新科技芯片领域陷入近十年的空白,也几乎耗尽了人们对自主研发的信任和行业的期待。
这个人就是陈进,曾经因为“汉芯一号”走上人生巅峰,也因为“汉芯一号”变成欺世盗名巨骗的“汉芯之父”。
据维基百科资料显示,“计算机专家”陈进1991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后赴美国留学。
陈于1994年、1997年先后获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计算机工程硕士与博士学位。
此后,他曾在美国IBM、摩托罗拉等公司担任高级主任工程师、芯片设计经理等职,主持系统芯片开发等工作。
2001年,陈进回到中国,任教于上海交通大学。同时他出任上海交通大学芯片与系统研究中心主任,开始主持研发汉芯系列DSP芯片。
2003年2月,陈进正式发布“汉芯1号”。
随后,芯片得到多名院士以及以及“863计划”集成电路专项小组组成的鉴定专家组的一致认可。
陈进借此申请了多项专利,并借此当上了上海交大微电子学院院长、博导。2004年,他还被聘为长江学者。
而这款在当时被称为国内首创和中国微电子领域里程碑的芯片,也一度成为全中国的骄傲。
当时的报道也将“汉芯一号”推上了行业先锋的高度:
“采用国际先进的0.18微米半导体工艺设计,在只有手指指甲一半大小的一个集成块上有250万个器件,而且具有32位运算处理内核,每秒钟可以进行2亿次运算。”
“这一成果接近国际先进技术,在某些方面的性能甚至超过了国外同类产品。”
然而,本来会因此平步青云,甚至有可能问鼎院士头衔的陈进,却在短短几年后瞬间跌落神坛。
2006年,因为神秘人的举报和媒体的报道,人们才得知原来所谓“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汉芯一号”,其实是陈进将一片从美国买来的MOTO-free scale 56800芯片,雇请民工磨掉原有标志,然后加上自己的“标识”而成。
当时主流媒体都以十分骄傲和自豪的情绪报道了这个
中国自主研发的芯片
在神秘人的举报帖《汉芯黑幕》中,直指陈进在研发过程中弄虚作假,骗取国家上亿元科研经费。
据说,经费一到手,陈进就和实验室工作人员一起周游世界,吃喝玩乐。
半年后,官方公布了陈进严重造假的事实,上海交大也革去其所有职称,长江学者的称号也被教育部撤回。
他们或许不知道,这一磨,把中国人对自主研发的信心也一并磨掉所剩无几了。
“汉芯事件”给中国芯片的发展带来的沉痛的打击,且这种打击是深远的。
因为从那以后,没有人敢去搞芯片研发了,都害怕研发失败被冠以骗取研发费用的罪名。
所以,中国的芯片发展在2006年之后的将近十年时间几乎停滞不前。
但可悲的是,在国外,骗取国家科研经费是足以入狱的罪责,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陈进,却仍逍遥法外。
汉芯骗局对中国芯片业的影响是毁灭性的。
在骗局被揭穿之后,国家对这个领域的投资和支持变得谨慎了。
很多原本致力于芯片研究的企业得不到及时的资金和技术支持,纷纷退出。
一时间“造,不如买”的思维占据了中国电子产业。所以也就出现了开篇时提到的,中国在世界上没有很强市场竞争力的芯片了。
一人做妖,全行业为他埋单。
我们曾经是有机会摆脱这样被人卡脖子的尴尬境地的,但因为汉芯事件,我们在芯片的研发至少晚了10年。
它欺骗的不只是国家,更是让很多科技公司陷入了“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情绪中。
这句话单就字面理解的话,意思是如果你想要住房子,但造不出来,那么就去买一栋。
殊不知,买房子的后面,还有一层意思——买回来以后我们要琢磨房子到底是怎么建造的。
可惜,在科技领域上,大多数企业都停留在了去买一栋房子的层面。
任正非曾在2012年的一次内部讲话中说:
“我们在做高端芯片的时候,我并没有反对你们买美国的高端芯片。我认为你们要尽可能的用他们的高端芯片,好好的理解它。只有他们不卖给我们的时候,我们的东西稍微差一点,也要凑合能用上去。
我们不能有狭隘的自豪感,这种自豪感会害死我们。
我们不要狭隘,我们做操作系统,和做高端芯片是一样的道理。主要是让别人允许我们用,而不是断了我们的粮食。断了我们粮食的时候,备份系统要能用得上。”
多年前的汉芯事件和今天的中兴事件,都在提醒着我们是时候反思我们的高新微电子行业究竟该去向何方了,而我们又还有多少“命门”掌握在别人手中。
陈进是一名海归博士,本应该为中国科研注入动力,推动产业发展,却因为自己谋得私利而制造骗局,浪费了国家的投资,毁掉了行业的自信,让整个领域的发展停滞不前。
他可以算是一个“大规模杀伤性”海归了。
说到底,他是利用了中美之间的信息差,把自己包装成一位掌握核心高科技的海归科学家。只耍了一点点小聪明就制造这么大的骗局。
曾几何时,海归人才们推动了中国的科技发展,产业发展。
海归人才怎么就从两弹一星时期的钱学森邓稼先,变成了陈进这种巨骗了呢?
这是我们所有留学生都应该思考,甚至自省的一个问题。
“要时刻想一想,自己的子孙将如何铭记自己?” 你就知道前进的方向了。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8/04/23/7187952.html

曾经一度被认为是中国芯的希望,结果是一个巨大骗局的
“汉芯”
中兴事件如今的局面,也许有人会想起当年那个逍遥法外的科技巨骗。
也许仍有人不知道,正因为他,才让中国高新科技芯片领域陷入近十年的空白,也几乎耗尽了人们对自主研发的信任和行业的期待。
这个人就是陈进,曾经因为“汉芯一号”走上人生巅峰,也因为“汉芯一号”变成欺世盗名巨骗的“汉芯之父”。

据维基百科资料显示,“计算机专家”陈进1991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后赴美国留学。
陈于1994年、1997年先后获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计算机工程硕士与博士学位。
此后,他曾在美国IBM、摩托罗拉等公司担任高级主任工程师、芯片设计经理等职,主持系统芯片开发等工作。
2001年,陈进回到中国,任教于上海交通大学。同时他出任上海交通大学芯片与系统研究中心主任,开始主持研发汉芯系列DSP芯片。

2003年2月,陈进正式发布“汉芯1号”。
随后,芯片得到多名院士以及以及“863计划”集成电路专项小组组成的鉴定专家组的一致认可。
陈进借此申请了多项专利,并借此当上了上海交大微电子学院院长、博导。2004年,他还被聘为长江学者。
而这款在当时被称为国内首创和中国微电子领域里程碑的芯片,也一度成为全中国的骄傲。

当时的报道也将“汉芯一号”推上了行业先锋的高度:
“采用国际先进的0.18微米半导体工艺设计,在只有手指指甲一半大小的一个集成块上有250万个器件,而且具有32位运算处理内核,每秒钟可以进行2亿次运算。”
“这一成果接近国际先进技术,在某些方面的性能甚至超过了国外同类产品。”
然而,本来会因此平步青云,甚至有可能问鼎院士头衔的陈进,却在短短几年后瞬间跌落神坛。

2006年,因为神秘人的举报和媒体的报道,人们才得知原来所谓“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汉芯一号”,其实是陈进将一片从美国买来的MOTO-free scale 56800芯片,雇请民工磨掉原有标志,然后加上自己的“标识”而成。


当时主流媒体都以十分骄傲和自豪的情绪报道了这个
中国自主研发的芯片
在神秘人的举报帖《汉芯黑幕》中,直指陈进在研发过程中弄虚作假,骗取国家上亿元科研经费。
据说,经费一到手,陈进就和实验室工作人员一起周游世界,吃喝玩乐。

半年后,官方公布了陈进严重造假的事实,上海交大也革去其所有职称,长江学者的称号也被教育部撤回。
他们或许不知道,这一磨,把中国人对自主研发的信心也一并磨掉所剩无几了。
“汉芯事件”给中国芯片的发展带来的沉痛的打击,且这种打击是深远的。
因为从那以后,没有人敢去搞芯片研发了,都害怕研发失败被冠以骗取研发费用的罪名。
所以,中国的芯片发展在2006年之后的将近十年时间几乎停滞不前。
但可悲的是,在国外,骗取国家科研经费是足以入狱的罪责,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陈进,却仍逍遥法外。

汉芯骗局对中国芯片业的影响是毁灭性的。
在骗局被揭穿之后,国家对这个领域的投资和支持变得谨慎了。
很多原本致力于芯片研究的企业得不到及时的资金和技术支持,纷纷退出。
一时间“造,不如买”的思维占据了中国电子产业。所以也就出现了开篇时提到的,中国在世界上没有很强市场竞争力的芯片了。
一人做妖,全行业为他埋单。

我们曾经是有机会摆脱这样被人卡脖子的尴尬境地的,但因为汉芯事件,我们在芯片的研发至少晚了10年。
它欺骗的不只是国家,更是让很多科技公司陷入了“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情绪中。
这句话单就字面理解的话,意思是如果你想要住房子,但造不出来,那么就去买一栋。
殊不知,买房子的后面,还有一层意思——买回来以后我们要琢磨房子到底是怎么建造的。
可惜,在科技领域上,大多数企业都停留在了去买一栋房子的层面。
任正非曾在2012年的一次内部讲话中说:
“我们在做高端芯片的时候,我并没有反对你们买美国的高端芯片。我认为你们要尽可能的用他们的高端芯片,好好的理解它。只有他们不卖给我们的时候,我们的东西稍微差一点,也要凑合能用上去。

我们不能有狭隘的自豪感,这种自豪感会害死我们。
我们不要狭隘,我们做操作系统,和做高端芯片是一样的道理。主要是让别人允许我们用,而不是断了我们的粮食。断了我们粮食的时候,备份系统要能用得上。”
多年前的汉芯事件和今天的中兴事件,都在提醒着我们是时候反思我们的高新微电子行业究竟该去向何方了,而我们又还有多少“命门”掌握在别人手中。


陈进是一名海归博士,本应该为中国科研注入动力,推动产业发展,却因为自己谋得私利而制造骗局,浪费了国家的投资,毁掉了行业的自信,让整个领域的发展停滞不前。
他可以算是一个“大规模杀伤性”海归了。
说到底,他是利用了中美之间的信息差,把自己包装成一位掌握核心高科技的海归科学家。只耍了一点点小聪明就制造这么大的骗局。
曾几何时,海归人才们推动了中国的科技发展,产业发展。
海归人才怎么就从两弹一星时期的钱学森邓稼先,变成了陈进这种巨骗了呢?
这是我们所有留学生都应该思考,甚至自省的一个问题。
“要时刻想一想,自己的子孙将如何铭记自己?” 你就知道前进的方向了。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8/04/23/7187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