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神舟号发射前夕:技术进步很不令人满意
载人的神舟号飞船即将发射升空,这是中国航天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式事件,值得全中国人民欣喜。遥望夜色下庞大的发射架,一片忧思却瀑涌而出。
神舟号的最大意义是实现首次飞船载人飞行,中国人在太空留下第一个脚印。但单纯从技术角度探讨,神舟号在技术上的进步是很不令人满意的。
中国的返回式卫星在80年代已经迈向成熟,神舟号的技术水平只是在返回式卫星的基础上增加了容积和维生设备,火箭可靠性再提高了一点。航天技术没有实现质的飞跃。小动量(变轨)控制技术并不是象传说中那么属顶尖科技,虽说“世界上只有少数国家掌握”,但中国也是世界上少数的大国之一,不掌握这项技才与中国国际地位不相适应,而且现在才进入实用阶段,对中国来说是迟了,不是“超越”了。
更严重的是,神舟五号之后,并没有切实(而非科幻般的远景目标)的后续计划支撑。神舟五号发射成了最昂贵的太空员失重、超G实验。对于经济实力还不强的中国来说,这样的实验费太过不协调了。神舟五号本应针对性面向太空实际应用,可惜……
中国航天科技近10年的发展缓慢,有外部原因,特别是可恨的M国在全球范围封杀中国航天工业发展。但也有内部原因,一是决策者思维没有与时俱进,二是科技骨干追求“时髦的新概念”而不是最实在的应用。
例如,神舟五号的发射,应该直接面对太空站的建设,而不仅是一种与后续应用无关的实验;登月计划应该面向建立月球基地,而不只是一次“到此一游”;火星着陆应该是发展深空探测技术(如太空通信、智能机械人)的良机,而不只是对外宣示“我有我可以”。
美国宇航局已经玩过的游戏,不仅已不是“时髦”玩儿,也没有必要来验证一次,直接拿来并在此基础上创出新“玩法”才是最高效的。
高科技到底有没有用处的争论,问题并不在高科技本身,在于人们的选择,有人选择对经济、对社会有实际效益的高科技,有人选择圈钱的、汇报的、面子的高科技术。
中国航天科技水平不只是关系神舟发射的成功,是关系到中国的存亡。对于这点,有人茫然,有人嘲讽,但它是实在的。中国国防不摆脱“以地制天”、大陆军的阴影,不赶快切入太空舰队的竞赛道,中国在21世纪能续存到哪一年?只有别有用心人才会说:无稽之谈。
有人说:中国起点低、发展要有时间。实际情况是,中国不缺精尖技术人才、不缺经费(只是看怎么用)、不缺配套工业基础。中国真正缺的是具有社会良知、勇于负责、雄心勃勃的人。
载人的神舟号飞船即将发射升空,这是中国航天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式事件,值得全中国人民欣喜。遥望夜色下庞大的发射架,一片忧思却瀑涌而出。
神舟号的最大意义是实现首次飞船载人飞行,中国人在太空留下第一个脚印。但单纯从技术角度探讨,神舟号在技术上的进步是很不令人满意的。
中国的返回式卫星在80年代已经迈向成熟,神舟号的技术水平只是在返回式卫星的基础上增加了容积和维生设备,火箭可靠性再提高了一点。航天技术没有实现质的飞跃。小动量(变轨)控制技术并不是象传说中那么属顶尖科技,虽说“世界上只有少数国家掌握”,但中国也是世界上少数的大国之一,不掌握这项技才与中国国际地位不相适应,而且现在才进入实用阶段,对中国来说是迟了,不是“超越”了。
更严重的是,神舟五号之后,并没有切实(而非科幻般的远景目标)的后续计划支撑。神舟五号发射成了最昂贵的太空员失重、超G实验。对于经济实力还不强的中国来说,这样的实验费太过不协调了。神舟五号本应针对性面向太空实际应用,可惜……
中国航天科技近10年的发展缓慢,有外部原因,特别是可恨的M国在全球范围封杀中国航天工业发展。但也有内部原因,一是决策者思维没有与时俱进,二是科技骨干追求“时髦的新概念”而不是最实在的应用。
例如,神舟五号的发射,应该直接面对太空站的建设,而不仅是一种与后续应用无关的实验;登月计划应该面向建立月球基地,而不只是一次“到此一游”;火星着陆应该是发展深空探测技术(如太空通信、智能机械人)的良机,而不只是对外宣示“我有我可以”。
美国宇航局已经玩过的游戏,不仅已不是“时髦”玩儿,也没有必要来验证一次,直接拿来并在此基础上创出新“玩法”才是最高效的。
高科技到底有没有用处的争论,问题并不在高科技本身,在于人们的选择,有人选择对经济、对社会有实际效益的高科技,有人选择圈钱的、汇报的、面子的高科技术。
中国航天科技水平不只是关系神舟发射的成功,是关系到中国的存亡。对于这点,有人茫然,有人嘲讽,但它是实在的。中国国防不摆脱“以地制天”、大陆军的阴影,不赶快切入太空舰队的竞赛道,中国在21世纪能续存到哪一年?只有别有用心人才会说:无稽之谈。
有人说:中国起点低、发展要有时间。实际情况是,中国不缺精尖技术人才、不缺经费(只是看怎么用)、不缺配套工业基础。中国真正缺的是具有社会良知、勇于负责、雄心勃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