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欧共同宣布互相豁免关税

一边火热一边高冷,白宫正在上演“交易的艺术”?
2018-07-29 16:37:56 来源: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一冷一热,看出些啥?

  英国路透社日前报道,美国参议院7月26日通过了一个名为Miscellaneous Tariff Bill的法案,中文称为“综合关税法案”或“关税杂项法案”。报道的标题颇有意味地用了个修饰词“quietly”(静悄悄地)——《美参议院悄悄通过立法降低数百种中国商品的关税》。

1123192436_15328526577791n.jpg


1123192436_15328526579151n.jpg
  法案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给那些美国需要进口但自己又不生产的零部件产品减免关税,以便为进口这些零部件的美国企业降低成本,增加就业,提振经济。

  路透报道的手法堪称层层递进:

  第一层:法案一致通过,连争论都没有(“With no debate,the Senate unaminously passed a bill”);

  第二层:这1660种商品中有将近一半都产自中国;

  第三层:美国和中国的贸易战现在仍在针锋相对中不断升级。

  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媒体表现出的“奇怪的冷淡”,白宫或特朗普本人的“零表态”,着实显得低调得一反常态。

  毕竟,到访美国的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不仅得到了美国媒体浓墨重彩的报道,更在特朗普的推特上,将白宫玫瑰园的浪漫延续了下去——《经济学人》给这次见面取了个唯美贴切的标题:Sealed with a kiss(以吻封缄)。(哈哈哈,莫名觉得这首欧美经典情歌用在这里居然有说不出的贴切,《经济学人》取标题的能力也真是要给个大写的服字!)

1123192436_15328526579591n.jpg


1123192436_15328526580051n.jpg


1123192436_15328526580561n.jpg


  前后两天,这样的反差,不太可能只是巧合吧?三点推理:

1123192436_15328526580691n.jpg


  1.从法案本身来看,据美国国会官网显示,其最早提交到众议院的时间是2017年9月11日(对应法案流程的第一步“Introduced”);下一节点是2018年1月16日,应该也就是众议院进行讨论并通过的日期,此后就是1月17日,从这一天起,处理者由众议院变成了参议院(对应流程的第二步“Passed House”);再下一个节点就是2018年7月26日了。

  也就是说,这一法案从正式提出到现在,已经历时10个多月。这么长的时间段、这么重要的议题、这么敏感的时期,白宫或特朗普本人不可能不关注,也就不可能不施加影响。此外,如果说众议院的共和党优势还不够明显,共和党目前在参议院还是很有话语权,再考虑到特朗普声称的自己在共和党内的支持率,如果特朗普反对,参议院对这一法案不可能无争议地“一致通过”。这只能说明 ,法案内容及通过都是出自白宫的授意,或者至少说,是在特朗普不反对的状态下进行的。

  2.从英国媒体的报道切入点来看,英国作为欧洲国家的重要代表(虽然英国已经发布了脱欧白皮书,但是在欧盟的官网上,欧盟的28个国家里,目前仍然是包括了United Kingdom的),对美国对外咋咋呼呼给各国添乱、实际上不动声色自有打算的做法并不感冒。管中窥豹,或可判断容克代表欧盟刚刚表过的态的不确定性将进一步上升,除了德国、法国之外,英国也不可能真的跟美国好到一个鼻孔出气。更不要说在欧盟内部农业出口占大头的其他国家。

  3.除了白宫和特朗普本人之外,在这样一个风口时刻,一向以专业著称、善于抓线索刨新闻的美国媒体罕见地一致安静,也能说明一点:美国媒体平时的小骂大帮忙没问题,但在跟自己国家利益真正有可能冲突、或者明显有悖于白宫决策的时候,新闻报道还是要服务于后者的。

  交易的艺术

  白宫及特朗普近期的表现看似散乱反复,实际上并非无迹可循。有个重要的样本,就是特朗普本人的作品《交易的艺术》(The Art of the Deal)。他在书中回顾自己各种交易经历,总结出11条重要步骤。

1123192436_15328527293611n.jpg


  其中有这样几条,从目前来看都有所体现:

  1.Think Big(敢于想得大)

  贸易战这种手段,在国际经济博弈中并不罕见。但是上来就抛出几千亿美元的价码,对象还是仅次于自己的第二大经济体,这确实也无愧于think big了。这样一个大目标,自从提出的那一刻起,得到的关注就能为其增加不少政治筹码,如果打击手段有用,哪怕是兑现承诺的一小部分,都将为“再造美国辉煌”的宣言镀上夺目的金边;即使没有达到预期打击效果,也能威慑到众多实力稍弱或者对美国依存度较高的国家,再次巩固其国际社会的老大地位,甚至改写多边贸易体制的现有规则。

  2.Protect downside and the upside will take care of itself(保护好短板,长项自然不会有问题)

  跟中国的贸易战,美国农业目前看来受冲击明显,也对中期选举不利,所以特朗普政府24日出台了120亿美元的农业补贴计划,以援助受损的农场主;而在与容克会面后,迫不及待向外界释放欧洲要加大从美国进口农产品的“利好”,仍是这个思路。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之前哈雷摩托出走特朗普那么生气,就是因为这是一支原本在他看来妥妥的upside的可控资源,突然就变成了对立面,而且很可能起到动摇军心的效果,让美国反受自己这些虚虚实实的招数所伤。

  3.Maximize Your Options(让你的选择尽可能最大化)

  自从美国的关税大棒举起以来,玩的就是给全球多个经济体同时制造麻烦的套路。主动制造麻烦的人,往往都是想乱中取利。而这些成为目标的经济体,如果能顶住压力、尽可能减小美国乱拳的影响,就能从最大程度上降低美国趁乱渔利的可能性。

  4.Use your leverage(用好你的杠杆)

  很明显,无论是特金会的一波三折,G7峰会上放出的闹成一团的消息,花大力气拉拢俄罗斯,对欧盟的态度突然上演大转弯——对美国来说,无一不是在重新调整自己可干预的范围,重新配置自己可利用的杠杆。

  从交易的艺术到战争的艺术

  特朗普1987年写出的这本书,书名The Art of the Deal不由得不让人联想起另一本书的名字:The Art of War,也就是《孙子兵法》。这部中国古代的著名兵法书,同样也是沃顿商学院的书目,1968年,特朗普正是从这里毕业,进入其父的房地产公司开始了自己的生意。

  无独有偶,曾任美国总统首席战略专家和高级顾问、更一度因为对特朗普影响巨大而被称为“影子总统”的班农,就将孙子兵法奉为圣经。

  这些小小的巧合,以及巧合间若有似无的联系,或许可以给我们一种新的视角去重新审视特朗普政府的种种行为:西方媒体笔下的“unpredictable”(无法预料)也好,国人对其反复无常的印象也罢,实际上,对于特朗普政府来说,可能正是他们意图营造出的对外形象——就是想让所有交手的人都觉得他们变幻莫测,难探虚实。

  孙子兵法首篇《始计篇》就提出:

  “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是不是很有呼应?

  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所有千变万化的外在手段不过是表象。

  对我们来说,认清美国发动贸易战的目的,保持住战略定力,做好自己的事,走好自己的路,以不变应万变,才是制胜之道的真正底气。

这就是说,这些产品美国自己不生产,在加 25% 关税后也比从别国买便宜。那么中国下一步就可以对这些产品加征 25% 出口关税,而且要进口方先交税再出口
 
这就是说,这些产品美国自己不生产,在加 25% 关税后也比从别国买便宜。那么中国下一步就可以对这些产品加征 25% 出口关税,而且要进口方先交税再出口
直接涨价不就好了
 
涨不涨价是生产厂家的事儿,
收多少税是政府的事儿。
所以啊, 应该涨价,而不是加税。

加税, 就是明白的告诉别人, 这是政府行为, 你这不是授人以柄,让人家有话说吗?本来就是中国想要争取别人承认自己的市场经济地位, 而别人不承认, 你这么一来,不成了亲者痛而仇者快了吗?

涨价, 这是商家的行为,是市场行为, 就证实了中国是市场经济。 别人还没话说。 政府就轻而易举的把自己给摘出来了。

再说, 你以为涨价了以后, 钱就到商家手里了? 幼稚!政府有一万种办法把钱再给从商家手里掏到自己手里。 一样不受损失。
 
所以啊, 应该涨价,而不是加税。

加税, 就是明白的告诉别人, 这是政府行为, 你这不是授人以柄,让人家有话说吗?本来就是中国想要争取别人承认自己的市场经济地位, 而别人不承认, 你这么一来,不成了亲者痛而仇者快了吗?

涨价, 这是商家的行为,是市场行为, 就证实了中国是市场经济。 别人还没话说。 政府就轻而易举的把自己给摘出来了。

再说, 你以为涨价了以后, 钱就到商家手里了? 幼稚!政府有一万种办法把钱再给从商家手里掏到自己手里。 一样不受损失。
贸易战啊,当然政府打了,啥授人以柄呀。
 
直接涨价不就好了
哥帮你问了一下农业问题:evil::改种大豆,一时半会不灵。小温时代一直喊保住20亿亩耕地底线,一路喊道14亿亩给了小李,小李现在干脆不提了。。在有限的土地中,保主粮和所谓高附加值的农作物。。大豆太便宜,很多年没人种。。就算现在扩大种植,还得找种子。 :monster:
 
一边火热一边高冷,白宫正在上演“交易的艺术”?
2018-07-29 16:37:56 来源: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一冷一热,看出些啥?

  英国路透社日前报道,美国参议院7月26日通过了一个名为Miscellaneous Tariff Bill的法案,中文称为“综合关税法案”或“关税杂项法案”。报道的标题颇有意味地用了个修饰词“quietly”(静悄悄地)——《美参议院悄悄通过立法降低数百种中国商品的关税》。

1123192436_15328526577791n.jpg


1123192436_15328526579151n.jpg
  法案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给那些美国需要进口但自己又不生产的零部件产品减免关税,以便为进口这些零部件的美国企业降低成本,增加就业,提振经济。

  路透报道的手法堪称层层递进:

  第一层:法案一致通过,连争论都没有(“With no debate,the Senate unaminously passed a bill”);

  第二层:这1660种商品中有将近一半都产自中国;

  第三层:美国和中国的贸易战现在仍在针锋相对中不断升级。

  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媒体表现出的“奇怪的冷淡”,白宫或特朗普本人的“零表态”,着实显得低调得一反常态。

  毕竟,到访美国的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不仅得到了美国媒体浓墨重彩的报道,更在特朗普的推特上,将白宫玫瑰园的浪漫延续了下去——《经济学人》给这次见面取了个唯美贴切的标题:Sealed with a kiss(以吻封缄)。(哈哈哈,莫名觉得这首欧美经典情歌用在这里居然有说不出的贴切,《经济学人》取标题的能力也真是要给个大写的服字!)

1123192436_15328526579591n.jpg


1123192436_15328526580051n.jpg


1123192436_15328526580561n.jpg


  前后两天,这样的反差,不太可能只是巧合吧?三点推理:

1123192436_15328526580691n.jpg


  1.从法案本身来看,据美国国会官网显示,其最早提交到众议院的时间是2017年9月11日(对应法案流程的第一步“Introduced”);下一节点是2018年1月16日,应该也就是众议院进行讨论并通过的日期,此后就是1月17日,从这一天起,处理者由众议院变成了参议院(对应流程的第二步“Passed House”);再下一个节点就是2018年7月26日了。

  也就是说,这一法案从正式提出到现在,已经历时10个多月。这么长的时间段、这么重要的议题、这么敏感的时期,白宫或特朗普本人不可能不关注,也就不可能不施加影响。此外,如果说众议院的共和党优势还不够明显,共和党目前在参议院还是很有话语权,再考虑到特朗普声称的自己在共和党内的支持率,如果特朗普反对,参议院对这一法案不可能无争议地“一致通过”。这只能说明 ,法案内容及通过都是出自白宫的授意,或者至少说,是在特朗普不反对的状态下进行的。

  2.从英国媒体的报道切入点来看,英国作为欧洲国家的重要代表(虽然英国已经发布了脱欧白皮书,但是在欧盟的官网上,欧盟的28个国家里,目前仍然是包括了United Kingdom的),对美国对外咋咋呼呼给各国添乱、实际上不动声色自有打算的做法并不感冒。管中窥豹,或可判断容克代表欧盟刚刚表过的态的不确定性将进一步上升,除了德国、法国之外,英国也不可能真的跟美国好到一个鼻孔出气。更不要说在欧盟内部农业出口占大头的其他国家。

  3.除了白宫和特朗普本人之外,在这样一个风口时刻,一向以专业著称、善于抓线索刨新闻的美国媒体罕见地一致安静,也能说明一点:美国媒体平时的小骂大帮忙没问题,但在跟自己国家利益真正有可能冲突、或者明显有悖于白宫决策的时候,新闻报道还是要服务于后者的。

  交易的艺术

  白宫及特朗普近期的表现看似散乱反复,实际上并非无迹可循。有个重要的样本,就是特朗普本人的作品《交易的艺术》(The Art of the Deal)。他在书中回顾自己各种交易经历,总结出11条重要步骤。

1123192436_15328527293611n.jpg


  其中有这样几条,从目前来看都有所体现:

  1.Think Big(敢于想得大)

  贸易战这种手段,在国际经济博弈中并不罕见。但是上来就抛出几千亿美元的价码,对象还是仅次于自己的第二大经济体,这确实也无愧于think big了。这样一个大目标,自从提出的那一刻起,得到的关注就能为其增加不少政治筹码,如果打击手段有用,哪怕是兑现承诺的一小部分,都将为“再造美国辉煌”的宣言镀上夺目的金边;即使没有达到预期打击效果,也能威慑到众多实力稍弱或者对美国依存度较高的国家,再次巩固其国际社会的老大地位,甚至改写多边贸易体制的现有规则。

  2.Protect downside and the upside will take care of itself(保护好短板,长项自然不会有问题)

  跟中国的贸易战,美国农业目前看来受冲击明显,也对中期选举不利,所以特朗普政府24日出台了120亿美元的农业补贴计划,以援助受损的农场主;而在与容克会面后,迫不及待向外界释放欧洲要加大从美国进口农产品的“利好”,仍是这个思路。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之前哈雷摩托出走特朗普那么生气,就是因为这是一支原本在他看来妥妥的upside的可控资源,突然就变成了对立面,而且很可能起到动摇军心的效果,让美国反受自己这些虚虚实实的招数所伤。

  3.Maximize Your Options(让你的选择尽可能最大化)

  自从美国的关税大棒举起以来,玩的就是给全球多个经济体同时制造麻烦的套路。主动制造麻烦的人,往往都是想乱中取利。而这些成为目标的经济体,如果能顶住压力、尽可能减小美国乱拳的影响,就能从最大程度上降低美国趁乱渔利的可能性。

  4.Use your leverage(用好你的杠杆)

  很明显,无论是特金会的一波三折,G7峰会上放出的闹成一团的消息,花大力气拉拢俄罗斯,对欧盟的态度突然上演大转弯——对美国来说,无一不是在重新调整自己可干预的范围,重新配置自己可利用的杠杆。

  从交易的艺术到战争的艺术

  特朗普1987年写出的这本书,书名The Art of the Deal不由得不让人联想起另一本书的名字:The Art of War,也就是《孙子兵法》。这部中国古代的著名兵法书,同样也是沃顿商学院的书目,1968年,特朗普正是从这里毕业,进入其父的房地产公司开始了自己的生意。

  无独有偶,曾任美国总统首席战略专家和高级顾问、更一度因为对特朗普影响巨大而被称为“影子总统”的班农,就将孙子兵法奉为圣经。

  这些小小的巧合,以及巧合间若有似无的联系,或许可以给我们一种新的视角去重新审视特朗普政府的种种行为:西方媒体笔下的“unpredictable”(无法预料)也好,国人对其反复无常的印象也罢,实际上,对于特朗普政府来说,可能正是他们意图营造出的对外形象——就是想让所有交手的人都觉得他们变幻莫测,难探虚实。

  孙子兵法首篇《始计篇》就提出:

  “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是不是很有呼应?

  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所有千变万化的外在手段不过是表象。

  对我们来说,认清美国发动贸易战的目的,保持住战略定力,做好自己的事,走好自己的路,以不变应万变,才是制胜之道的真正底气。
村长,八卦了一下。。纳闷川老头周一周二还农业补贴,周五就零补贴零关税了?原来是欧盟那老家伙,做了几张PPT,用朴素易懂的语言告诉川老头,欧美打贸易战都玩完。。川老头像是明白了。
我本来以为是共和党建制派拉回了这头老戏精。
 
哥帮你问了一下农业问题:evil::改种大豆,一时半会不灵。小温时代一直喊保住20亿亩耕地底线,一路喊道14亿亩给了小李,小李现在干脆不提了。。在有限的土地中,保主粮和所谓高附加值的农作物。。大豆太便宜,很多年没人种。。就算现在扩大种植,还得找种子。 :monster:
拿出共产党员的革命豪情来嘛!

喝令三山五岳开道!
我来了!!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