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13轮磋商无果 改成“阶段性”方式继续磋;特朗普和刘鹤于1月15日在白宫签署第一阶段经贸协议 (附中英文版本)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ccc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Capture.JPG
 
upload_2019-5-10_12-33-29.png



U.S. President Donald Trump called trade talks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very congenial" despite new tariffs the U.S. imposed Friday on $200 billion US in Chinese imports.

Trade Secretary Steve Mnuchin said talks in Washington — aimed at ending a dispute that has disrupted billions of dollars in trade and shaken global financial markets — had concluded for the day and described them as constructive. China's top trade negotiator Liu He left the U.S. Trade Representative's office on Friday morning, according to Reuters.

Trump tweeted Friday that the increased tariffs will bring "FAR MORE wealth" to the U.S., although a study by the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New York, and Columbia and Princeton universities says the burden of tariffs falls on U.S. consumers and businesses that buy imports.

Some lawmakers have recently expressed concern about the effect of the tariffs on farmers.Trump suggested on Twitter Friday that money from the additional tariffs would allow the U.S. to buy more agricultural goods from U.S. farmers and ship it to "poor & starving" countries.

The Trump administration raised duties from 10 per cent to 25 per cent, while China's Commerce Ministry said it would take "necessary countermeasures" but gave no details.

upload_2019-5-10_12-34-44.png


U.S. markets slumped Friday after Trump tweeted there is "absolutely no rush" on trade talks with China. The Dow gave up 100 points in minutes, and the S&P 500 and Nasdaq tracked those declines hours before the opening bell.

Markets have regained some losses, but all three indexes remain in the red.

China accused of reneging on commitments

The talks in Washington were thrown into disarray this week after top U.S. trade negotiator Robert Lighthizer and Treasury Secretary Steven Mnuchin accused the Chinese of reneging on commitments they'd made earlier.

"China should not renegotiate deals with the U.S. at the last minute," Trump tweeted. "There is no need to rush" through negotiations because "'massive payments' [from China] go directly to the Treasury of the U.S."

Actually, the burden of tariffs falls on U.S. consumers and businesses that buy imports. By the end of last year, those consumers and companies were paying $3 billion a month in higher taxes and absorbing $1.4 billion a month in lost efficiency, according to a study by the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New York, and Columbia and Princeton universities.

Money is indeed going into the federal treasury, but it's mostly, if not entirely, coming from the tariffs on U.S. businesses and consumers, not China, and it's not a driver of economic growth, but rather a risk to it.

Some lawmakers recently expressed concern about the effect of the tariffs on farmers thatTrump referenced in his tweets.

upload_2019-5-10_12-35-32.png

He suggested that money from the additional tariffs would allow the U.S. to buy more agricultural goods from American farmers, and ship the produce to "poor & starving" countries.

Trump tweeted that if the U.S. bought $15 billion US in agriculture from farmers, it would be far more than China buys now. He also said the U.S. would have more than $85 billion US left over for new American infrastructure, health care or other programs.

It was unclear what numbers Trump was using to make his point. According to the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China bought $9.2 billion in American agricultural exports in 2018.

'We should not hurt innocent people'

Shares in Asia were mixed Friday amid renewed investor jitters about the possible impact of the trade battle on global economic growth.

Beijing retaliated for previous tariff hikes by raising duties on $110 billion US of American imports. But regulators are running out of U.S. goods for penalties due to the lopsided trade balance.

Chinese officials have targeted operations of American companies in China by slowing customs clearance for their goods and stepping up regulatory scrutiny that can hamper operations.


1142466692.jpg
Chinese Vice-Premier Liu He waves as he leaves the Office of the United States Trade Representative after tariff negotiations in Washington on Thursday. (Andrew Caballero-Reynolds/AFP/Getty Images)

The higher U.S. import taxes don't apply to Chinese goods shipped before Friday. By sea, shipments across the Pacific take about three weeks, which gives negotiators a few more days to reach a settlement before importers may have to pay the increased charges.

Liu, speaking to Chinese state TV on his arrival in Washington, said he "came with sincerity." He appealed to Washington to avoid more tariff hikes, saying they are "not a solution" and would harm the world.

"We should not hurt innocent people," Liu told CCTV.

A sticking point is U.S. insistence on an enforcement mechanism with penalties to ensure Beijing lives up to its commitments. American officials say China has repeatedly broken past promises.

China wants tariffs lifted as soon as an agreement is reached, while U.S. officials want to keep them as leverage to ensure compliance.

Canadian Prime Minister Justin Trudeau urged Trump in a phone call to press China to release two Canadians who have been held for five months.

The men were detained in apparent retaliation after Canada arrested an executive of Chinese tech giant Huawei on U.S. charges of bank fraud.
 
刘鹤吃饱收拾行李去了? :D
 
圆满结束?

upload_2019-5-10_13-15-9.png

upload_2019-5-10_13-16-13.png

upload_2019-5-10_13-16-48.png

upload_2019-5-10_13-17-13.png
 
今天如此的安静。 :D
 
新华国际时评:尊重彼此核心关切是解决好分歧的前提
2019-05-11 06:16:13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社华盛顿5月10日电 题:尊重彼此核心关切是解决好分歧的前提

  新华社记者颜亮 韩洁 高攀

  5月9日至10日,在华盛顿举行的第十一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牵动全世界目光。磋商期间,美方对200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加征的关税从10%升至25%。对于美方此举,中方深表遗憾,并将不得不采取必要反制措施,同时再度重申:加征关税无法解决问题,合作和协商才是正确出路,但必须以尊重彼此核心关切为前提。

  贸易战没有赢家!美方再度高举关税大棒加剧中美经贸摩擦升级风险,震荡的全球资本市场发出警示:这一单边主义行为对中美双方不利,对全世界也不利。正是看清这一点,面临加征关税威胁,中方代表团依然顶着压力赴美磋商,以负责任的举动展现出继续推动磋商解决分歧的最大诚意。

  中美双方经过十一轮经贸高级别磋商,已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扩大市场准入、促进双边贸易平衡等方面取得诸多实质性进展,但在中方核心关切问题上仍存在分歧。正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在磋商结束后对媒体释放出的信息,谈判并没有破裂,出现暂时的问题不可避免,中方在原则问题上也不会妥协,但双方都有意愿继续保持磋商,并同意未来北京再见面。这些积极信息让外界对双方协商解决分歧更为审慎乐观。

  解决好分歧继续推动磋商,双方必须尊重彼此核心关切,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原则下相向而行。

  如刘鹤所表示,中方需要有一个平等的、有尊严的合作协议。事实再次证明,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是磋商顺利推进不可逾越的“底线”和“红线”;而确保双方磋商地位平等、磋商结果双赢,更是最终能达成协议的根本保证。如果始终一方压着一方谈判,或结果只能一方得利,磋商之路注定越走越窄。

  据了解,目前双方在取消全部加征关税、贸易采购数字应当符合实际以及文本平衡性三个中方核心关切的问题上仍存在分歧。

  取消全部加征关税,其实也是美国商界、农民的普遍诉求。美国140多家行业协会近期联合致信美国总统特朗普,指出美方对华加征关税实际也是对美国企业和消费者加税,会造成企业裁员、投资推迟、物价上涨等问题。他们认为,如果最终未能取消全部加征关税,也意味着美国政府对美国人民“违背了承诺”。

  解决好分歧继续推动磋商,双方必须辨明合作的大势所趋,拿出更多智慧寻找两国间的“最大公约数”。

  正如世界经济的大海不可能倒退回一个个小湖泊、小河流,对走过40年的中美关系而言,无论前途是晴是雨,携手合作、互利共赢是唯一正确选择。平等互利的经贸关系是中美关系的“压舱石”和“推进器”,从建交时双边贸易不足25亿美元,到如今超过6300亿美元,伴随经济全球化浪潮,全球产业链上的中美经济早已密不可分。

  顺应这一潮流,双方关键应保持战略定力,努力增进互信,解决好在核心问题上的分歧。能否在坚守原则底线基础上,照顾好彼此的核心关切,推动经贸磋商回到解决问题的正确轨道,考验双方团队的智慧。

  解决好分歧继续推动磋商,双方必须正确看待经贸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拿出更大耐心和毅力攻坚克难。

  历史和现实已经表明,打打谈谈或将是中美解决经贸摩擦的常态。中方坚决反对贸易战,已经做好全面应对准备,也会理性对待后续磋商。就像马拉松赛跑最后一程,接下来双方会就协议文本逐条磋商,未来也将以更大耐心、更强定力看待中美经贸磋商反复博弈的可能,保持一颗平常心,做好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充分准备。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对中国而言,大国成长过程中经历一些事情不是坏事。历经70载风吹雨打,中国既有深厚实力和巨大潜力,也有强大抗打击和抗风险能力,有信心、有决心、有能力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未来逐梦路上,中国更坚信,唯有用好改革开放这个“关键一招”,推动高质量发展,做强国内市场,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应对挑战能力,迎来更加光明的发展前景。
 
磋商要平等互利 得适应打打谈谈
2019-05-11 06:53:19 来源: 令狐猫 陶然笔记

1124479347_15575289268411n.jpg

  5月11日凌晨,第十一轮中美经贸磋商传出结束的消息。

  据说,在磋商结束后,刘鹤副总理接受了中国记者的集体采访,回答了磋商的有关问题。

  据陶然笔记了解,有关回答立场坚定,态度坦诚,大气从容,内容详实,还披露了关于近期磋商的一些情况。大致谈了下面几层意思。

  一是截至第十一轮磋商双方所取得的成果。

  二是中方首度公开与美方三个分歧。

  三是清楚表明加征关税必然触发中方反制。

  四是表达了对中美关系前景的基本态度,同时透露双方同意继续保持沟通。

  最重要的消息,其实是第四条。

  因为美方提到继续增加关税, 所以外界一直在猜测,中美磋商是不是破裂了?

  据了解,从答记者问的内容看,双方团队同意保持沟通。这也表明双方的磋商意愿并未彻底消失。

  与其说是破裂,不如可以看成是在双方分歧短期无法解决的情况下,磋商进程发生的插曲。

  说完声明,再说几点感受。

  首先,中美一个主要分歧,恐怕还在于双方对“公平”的认知不同。

  就在这两天,美方频频通过外媒发声,将此轮磋商出现曲折,乃至于重新加征关税的原因,归咎于中方在磋商中“不遵守已谈成的承诺”。

  这个说法经过层层放大,在海外很有市场。传到国内,有些朋友觉得听上去也是那么回事。

  其实只要稍加留意,就能注意到里面的两处破绽,不难看清这是美方为撇清磋商受阻的责任而设下的舆论议题。

  第一,磋商尚未完成,没有签署。

  严格来说,最终签署之前的任何变化都应看作是磋商过程之一,“不遵守承诺”的提法其实无从谈起。长于各种谈判技法的美方,对此应该是心知肚明的。

  第二,美方说中方没有满足美方要求,所以是“不公平”的,但美方对中方诉求只字不提,这难道就公平了?

  看来在对“公平”的定义上,两边还存在分歧。

  中方认为相互尊重,平等互利才是公平的。

  而美方的叙述里,仿佛不满足自己的要求就是不公平的。

  怎么看这种分歧呢?可以看看一位长者曾对我提过的观点。

  两国磋商,如果谈出一个两边都不是很满意但又大致能够接受的结果,那就是成功的,执行起来也会顺利一些。如果只是单方面特别满意的协议,而无视另一方的利益和诉求,那么即便是签署了也未必能够落地,而且后患无穷。

  这也正像我们之前说的,如果某一方仅仅只考虑自己的诉求,以为可以通过极限施压来迫使另一方就范,而忽视了磋商的公平,那么也不是没有不欢而散的可能。

  其次,中美经贸磋商打打谈谈这种情况很有可能常态化,需要尽快去适应。

  第十一轮经贸磋商,就是个最典型的例子。

  磋商这边还谈着呢,那边美方就把200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的加征关税税率从10%调高到25%,还威胁要对325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加征25%关税。而中方也在第一时间宣布反制,同时强调会对美方举措采取必要反制措施。

  一边打,一边谈。

  矛盾吗?很矛盾。

  但仔细想想,合情合理。

  谈判,就是在互相试探,互相认识之中找到彼此利益平衡点的过程。

  现在需要尽快意识到一个问题。

  打打谈谈的过程必然会面对十分错综复杂的局面,看着刺激人的消息一个接着一个,但我们还是要坚持自己的发展节奏,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通过改革开放做大国内市场。

  没点儿定力是不行的。

  最后,个人觉得,对中美关系的未来,需要有些更多地思考。

  现在一方面中国必将沿着自己的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另一方面,美国国内仍有一部分人,习惯于使用“非此即彼”而不是“求同存异”的思维模式来看待中国的发展。

  我们主要觉得,通过发展可以做出“增量”,实现各方的合作共赢。

  他们有人认为,我们的发展做不出“增量”,会触碰他们的“存量”。

  这样一种矛盾,在相当时间相当范围内还将存在。

  这种矛盾决定了中美之间这种沟通摩擦,存在长期、艰巨、复杂的特点。

  长期有多长?

  中美贸易战,打了一年多,仍在继续。

  会有多艰巨?

  别的不说,第十一轮磋商已经把这个特点展现出来。

  会有多复杂?

  打打谈谈会带来许多难以估算的变量,打中有谈,边谈边打,更遑论其他领域的碰撞和沟通。

  无论中美间最后能否达成经贸协议,中美之间仍然会有很多不同意见,会有很多分歧。国外很多人,也有国内一部分人,据此认为这将会导致中美出现大范围的摩擦和矛盾。

  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但也要看到另外一种可能。

  中美仍然可以蹚出另一条路——一条能够管控分歧,又能够寻找到兼顾彼此利益最大公约数的相处模式。

  在陶然笔记看来,这正是中方目前在努力推动的一条道路,也是不停推动美方相向而行的根本原因。

  当中美之间找到某个平衡点的时候,双方的这种密切摩擦或者说碰撞也好,才会逐渐趋于平静。

  当然,这种设想对不对,还需要事实来检验。

  现阶段来看,美方包括国内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对这种前景不理解不认同,因此还需要尝试更多的沟通,运用更多的事实去说服他们。

  能够谈还是要谈,该打也有能力打,“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

  只要我们不忘初心,不忘记斗争的目的是为彼此寻找合适相处模式,那么我们的道理,总有说服人的一天。
 
人民日报钟声:中国不会屈服于任何极限施压
2019-05-11 08:02:06 来源: 人民日报

  中方一直以高度负责任的态度和最大的诚意推动中美经贸磋商,但决不会屈服于美方的极限施压,在原则问题上不会妥协。美方尤其应当选择顺势而为,与中方相向而行、共同努力,在平等协商中解决问题,在合作共赢大道上创造未来

  云卷云舒,欲雨还晴,华盛顿的多变天气仿佛也是一种叙事。当地时间5月9日至10日,第十一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在一种格外困难和敏感的氛围中举行。双方迄今已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扩大市场准入、促进双边贸易平衡等方面取得诸多实质性进展,但在中方核心关切问题上仍存在分歧。与此同时,美国新一轮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的战鼓擂得山响,中方明确表示不得不采取必要反制措施。

  纵观多轮中美经贸磋商,人们好似听到一支交响乐,主旋律固然依稀能辨,但混响的和弦有时走了音、串了调。嘈嘈切切、云谲波诡的章节,莫非本就是经贸谈判绕不开的?回顾既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历经15年坎坷,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持续近8年博弈,2001年起步的多哈回合谈判迟迟无法真正上路……无论哪一桩哪一件,都是艰难跋涉,都免不了满川风雨。当前,中美经贸磋商走进了这个章节,能不能很快走出困局,整个世界都在看。

  中方一直以高度负责任的态度和最大的诚意推动中美经贸磋商,但决不会屈服于美方的极限施压,在原则问题上不会妥协。中方明确要求取消全部加征关税,使双边贸易恢复正常;明确要求贸易采购数字应当符合实际;明确要求文本平衡性,表达方式必须为国内民众所接受,不损害国家主权和尊严。

  发起贸易摩擦,美方打出的借口是追求公平贸易。但是,美方在谈判过程中荒谬地过滤掉一个公理,即公平贸易应该是“双向公平”的,没有共赢就没有公平。中美双方各自都有核心关切,核心利益绝无可能让渡。人们不应忘记,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中美双边协议是长达13年谈判的成果,当年双方举杯庆贺时曾反复强调那个决定成功的黄金法则——着眼共赢。互利共赢,互谅互让,求同存异,以诚相见,这些都是被历史检验过的、引导谈判成功的原则性要素。令人遗憾的是,美方现在还拿不起共赢这把金钥匙,走不出自设的“公平贸易”烦恼。美方选择一边倒地极限施压,到头来只能是错过解决问题的良机。

  世界进入到了一个什么时代,中国展示出了怎样的上升大势?美国大搞贸易摩擦究竟意味着自弃了多少市场机遇?对于这些问题的答案,美方大约还没顾上细想。美方由于对中国实力、中国能力、中国意志的误判,又挥起关税大棒,进一步升级两国贸易摩擦,是要把中美经贸关系逼到破裂的十字路口上吗?

  美方不计后果的冒险,首先在其国内引发强烈反对声音:美国大豆协会、美国服装和鞋类协会、美国消费者技术协会、美国零售联合会……美国各界纷纷谴责这是在扰乱市场,伤害美国消费者、产业工人、农民、企业的利益,对美国经济构成严重冲击。对美方的冒进和冲动,来自国际社会的批评之声也是此起彼伏。

  中方坚决反对美方加征关税,也完全做好了应对各种情况的准备。中国的淡定、从容、理性,已经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些关注的视线,进一步探知到中国经济的底气之足——迈向高质量发展的中国经济积聚着强劲韧性,焕发着生机活力。中国的贸易伙伴遍天下,中国正在加快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巩固外贸传统优势,培育竞争新优势,拓展外贸发展空间。中美贸易摩擦,根本挡不住中国发展的脚步。

  当然,中美经贸关系的希望之窗并没有关上,也不可能关上。双方经贸团队商定继续保持沟通,顺应了人心所向。美国知名中国问题专家傅立民最近特别指出美国“各州州长一如既往地想和中国发展贸易与投资关系”,呼吁真真切切去关注美国人民对中国普遍抱有的积极看法。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一年多来,中美双方经贸团队所取得的进展、所经历的波折,又为发展中美关系增添了新的思考。困难面前,中国人民常说“不畏浮云遮望眼”,美国人民常讲“每一朵乌云都镶着一道银边”。放眼中美关系的大局,人们还是能够透过云雾看到希望。

  合作是唯一正确选择。中美建交40年来的实践证明,中美合作是大势所趋,维护好双边关系有利于中方,有利于美方,有利于整个世界。经贸关系是中美关系的压舱石和推进器,这不是几道沟沟坎坎所能颠覆的事实。中美经贸磋商,担当着推动构建平衡、包容、共赢的中美经贸新秩序的历史使命。为了两国人民的福祉,为了国家发展的长远,双方都有责任、有义务认真对待,不是让局部的纠结困住手脚,而是坚定地本着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精神妥善管控分歧,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办法。美方尤其应当选择顺势而为,与中方相向而行、共同努力,在平等协商中解决问题,在合作共赢大道上创造未来。
 
国际锐评:解决中美经贸摩擦 关键在照顾彼此关切
2019-05-11 06:51:05 来源: 国际在线

  第十一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当地时间星期五(10日)在华盛顿结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在磋商后接受采访时表示,双方进行了比较好的沟通与合作,谈判并没有破裂,而是恰恰相反,这只是两国谈判中正常的小曲折,是不可避免的,中方对磋商未来审慎乐观。据说双方经贸团队未来将在北京见面,继续进行沟通,推动磋商。

  此前,在华盛顿时间当天0点01分,美国对200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加征的关税从10%上调至25%。作为回应,中国两分钟后发表声明,几乎同步宣布不得不采取必要反制措施。

  这样的结果并不令人意外。因为,从去年2月至今,中美经贸磋商谈了十一轮,虽然取得重要进展,但是也几经反复,谈谈打打或许已经成为中美经贸摩擦的常态。本轮磋商之前,美方就称要升级关税,导致外界担心中美谈判会破裂。顶着这样的压力,中方代表团依然如约赴美参加第十一轮磋商,本身就体现出解决问题的最大诚意,以及对两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利益的高度负责。

  但是,美方指责中方想就协议中的一些内容重新谈判,是试图将谈判未果的责任归咎于中国,显然有失公允。

  一方面,谈判本就是交换意见、解决问题、达成共识的过程,双方有不同的观点是正常的,在协议达成之前有变化也是正常的。正因此,双方更要进一步进行讨论来解决分歧、扩大共识,而不能将谈判过程中的分歧与变化作为加征关税的理由,这显然是反应过度,用错了药方,使错了力,人为地给谈判进程设置障碍。

  另一方面,美方指责中方立场出现“倒退”,给中方贴上“背弃”、“失信”等标签。但到目前为止,中方“承诺”过什么,都是美方一面之辞,中方“被承诺”的成分恐怕很多。一直以来,都是美方在谈中方是否满足其经贸关切,对自身是否满足中方的关切却闭口不谈,有违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谈判原则,这也是本轮谈判未能取得进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对于中美经贸磋商,中方有自己的核心关切,在这些原则问题上是不能让步的。首先是取消全部加征的关税,使双边贸易恢复正常。关税是中美贸易争端的起点,如果达成协议,关税当然必须全部取消。在产业链高度全球化的今天,加征关税势必对中美两国经济都会造成冲击,也会伤及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过去一年多来,中美经贸摩擦造成的负面影响,已经证明贸易战没有赢家,加征关税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目前,包括美国民众在内的全球反对强征关税的声音越来越强。美方应该尊重中方的诉求,顾及全球民众的利益。

  关于贸易采购问题,美方一再要求中方扩大自美进口,甚至要求中方承诺具体数额。但是,中方扩大进口要基于满足国内民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求,贸易采购数字不仅应当符合实际,而且这一采购应面向全球,哪家产品有竞争力,就会受到中国消费者的欢迎,而不能搞“强买强卖”。

  还有协议文本问题,它应该既包括美方诉求,也要包括中方主张,体现协议的平衡性。而且,文本表达方式要为中国国内民众所接受,不损害国家主权和尊严。只有这样的协议,才能得到真正的实施。

  由于美方执意加征关税,中方被迫反制,中美贸易战再度升级。这样的局面令中方遗憾,但也坦然面对。过去一年多来,在美方不断升级关税的压力下,中国经济虽然受到了一定影响,但事实证明,这种影响完全是可控、可承受的。今年一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6.4%,前4个月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增4.3%,就业、物价、收入等经济运行主要指标也普遍好于预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将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上调0.1%至6.3%,中国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唯一被上调经济增速预期的国家。美国著名投资家巴菲特最近表示,在中国投资很理想,“未来15年内也许还要做一些大的部署”。

  这些信息表明:一年多来,中国应对外部冲击的举措得当,落实到位,增强了经济的韧性、市场的潜力与投资消费的信心。对此,刘鹤自信地表示,中国的政策工具充分,中国经济将保持平稳健康发展良好态势。这意味着,未来,中国将会更加从容淡定地应对外部挑战,按照既定部署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值得关注的是,中美虽然在核心关切上仍存在分歧,但仍商定继续保持沟通。这表明,在经历种种波折后,双方更加清楚对方的底线与原则所在,也都有继续谈判解决问题的强烈意愿。毕竟,经贸合作是中美关系的压舱石与推进器,双方都从中受益很多。

  未来,中方仍将会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与美方继续沟通,力争缩小分歧,扩大共识,推动磋商前行。但是,这一磋商要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体现平等互利原则。只有这样,中美经贸磋商才能熬过马拉松赛跑的最后阶段,度过“黎明前的黑暗”,进而从中摸索出一种管控分歧、扩大共识的相处模式,推进构建以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的中美关系。
 
人民日报钟声:中国不会屈服于任何极限施压
2019-05-11 08:02:06 来源: 人民日报

  中方一直以高度负责任的态度和最大的诚意推动中美经贸磋商,但决不会屈服于美方的极限施压,在原则问题上不会妥协。美方尤其应当选择顺势而为,与中方相向而行、共同努力,在平等协商中解决问题,在合作共赢大道上创造未来

  云卷云舒,欲雨还晴,华盛顿的多变天气仿佛也是一种叙事。当地时间5月9日至10日,第十一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在一种格外困难和敏感的氛围中举行。双方迄今已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扩大市场准入、促进双边贸易平衡等方面取得诸多实质性进展,但在中方核心关切问题上仍存在分歧。与此同时,美国新一轮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的战鼓擂得山响,中方明确表示不得不采取必要反制措施。

  纵观多轮中美经贸磋商,人们好似听到一支交响乐,主旋律固然依稀能辨,但混响的和弦有时走了音、串了调。嘈嘈切切、云谲波诡的章节,莫非本就是经贸谈判绕不开的?回顾既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历经15年坎坷,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持续近8年博弈,2001年起步的多哈回合谈判迟迟无法真正上路……无论哪一桩哪一件,都是艰难跋涉,都免不了满川风雨。当前,中美经贸磋商走进了这个章节,能不能很快走出困局,整个世界都在看。

  中方一直以高度负责任的态度和最大的诚意推动中美经贸磋商,但决不会屈服于美方的极限施压,在原则问题上不会妥协。中方明确要求取消全部加征关税,使双边贸易恢复正常;明确要求贸易采购数字应当符合实际;明确要求文本平衡性,表达方式必须为国内民众所接受,不损害国家主权和尊严。

  发起贸易摩擦,美方打出的借口是追求公平贸易。但是,美方在谈判过程中荒谬地过滤掉一个公理,即公平贸易应该是“双向公平”的,没有共赢就没有公平。中美双方各自都有核心关切,核心利益绝无可能让渡。人们不应忘记,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中美双边协议是长达13年谈判的成果,当年双方举杯庆贺时曾反复强调那个决定成功的黄金法则——着眼共赢。互利共赢,互谅互让,求同存异,以诚相见,这些都是被历史检验过的、引导谈判成功的原则性要素。令人遗憾的是,美方现在还拿不起共赢这把金钥匙,走不出自设的“公平贸易”烦恼。美方选择一边倒地极限施压,到头来只能是错过解决问题的良机。

  世界进入到了一个什么时代,中国展示出了怎样的上升大势?美国大搞贸易摩擦究竟意味着自弃了多少市场机遇?对于这些问题的答案,美方大约还没顾上细想。美方由于对中国实力、中国能力、中国意志的误判,又挥起关税大棒,进一步升级两国贸易摩擦,是要把中美经贸关系逼到破裂的十字路口上吗?

  美方不计后果的冒险,首先在其国内引发强烈反对声音:美国大豆协会、美国服装和鞋类协会、美国消费者技术协会、美国零售联合会……美国各界纷纷谴责这是在扰乱市场,伤害美国消费者、产业工人、农民、企业的利益,对美国经济构成严重冲击。对美方的冒进和冲动,来自国际社会的批评之声也是此起彼伏。

  中方坚决反对美方加征关税,也完全做好了应对各种情况的准备。中国的淡定、从容、理性,已经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些关注的视线,进一步探知到中国经济的底气之足——迈向高质量发展的中国经济积聚着强劲韧性,焕发着生机活力。中国的贸易伙伴遍天下,中国正在加快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巩固外贸传统优势,培育竞争新优势,拓展外贸发展空间。中美贸易摩擦,根本挡不住中国发展的脚步。

  当然,中美经贸关系的希望之窗并没有关上,也不可能关上。双方经贸团队商定继续保持沟通,顺应了人心所向。美国知名中国问题专家傅立民最近特别指出美国“各州州长一如既往地想和中国发展贸易与投资关系”,呼吁真真切切去关注美国人民对中国普遍抱有的积极看法。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一年多来,中美双方经贸团队所取得的进展、所经历的波折,又为发展中美关系增添了新的思考。困难面前,中国人民常说“不畏浮云遮望眼”,美国人民常讲“每一朵乌云都镶着一道银边”。放眼中美关系的大局,人们还是能够透过云雾看到希望。

  合作是唯一正确选择。中美建交40年来的实践证明,中美合作是大势所趋,维护好双边关系有利于中方,有利于美方,有利于整个世界。经贸关系是中美关系的压舱石和推进器,这不是几道沟沟坎坎所能颠覆的事实。中美经贸磋商,担当着推动构建平衡、包容、共赢的中美经贸新秩序的历史使命。为了两国人民的福祉,为了国家发展的长远,双方都有责任、有义务认真对待,不是让局部的纠结困住手脚,而是坚定地本着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精神妥善管控分歧,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办法。美方尤其应当选择顺势而为,与中方相向而行、共同努力,在平等协商中解决问题,在合作共赢大道上创造未来。
还提世贸,这把还想那样耍无赖?[emoji1]
 
人民日报钟声:中国不会屈服于任何极限施压
2019-05-11 08:02:06 来源: 人民日报

  中方一直以高度负责任的态度和最大的诚意推动中美经贸磋商,但决不会屈服于美方的极限施压,在原则问题上不会妥协。美方尤其应当选择顺势而为,与中方相向而行、共同努力,在平等协商中解决问题,在合作共赢大道上创造未来

  云卷云舒,欲雨还晴,华盛顿的多变天气仿佛也是一种叙事。当地时间5月9日至10日,第十一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在一种格外困难和敏感的氛围中举行。双方迄今已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扩大市场准入、促进双边贸易平衡等方面取得诸多实质性进展,但在中方核心关切问题上仍存在分歧。与此同时,美国新一轮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的战鼓擂得山响,中方明确表示不得不采取必要反制措施。

  纵观多轮中美经贸磋商,人们好似听到一支交响乐,主旋律固然依稀能辨,但混响的和弦有时走了音、串了调。嘈嘈切切、云谲波诡的章节,莫非本就是经贸谈判绕不开的?回顾既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历经15年坎坷,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持续近8年博弈,2001年起步的多哈回合谈判迟迟无法真正上路……无论哪一桩哪一件,都是艰难跋涉,都免不了满川风雨。当前,中美经贸磋商走进了这个章节,能不能很快走出困局,整个世界都在看。

  中方一直以高度负责任的态度和最大的诚意推动中美经贸磋商,但决不会屈服于美方的极限施压,在原则问题上不会妥协。中方明确要求取消全部加征关税,使双边贸易恢复正常;明确要求贸易采购数字应当符合实际;明确要求文本平衡性,表达方式必须为国内民众所接受,不损害国家主权和尊严。

  发起贸易摩擦,美方打出的借口是追求公平贸易。但是,美方在谈判过程中荒谬地过滤掉一个公理,即公平贸易应该是“双向公平”的,没有共赢就没有公平。中美双方各自都有核心关切,核心利益绝无可能让渡。人们不应忘记,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中美双边协议是长达13年谈判的成果,当年双方举杯庆贺时曾反复强调那个决定成功的黄金法则——着眼共赢。互利共赢,互谅互让,求同存异,以诚相见,这些都是被历史检验过的、引导谈判成功的原则性要素。令人遗憾的是,美方现在还拿不起共赢这把金钥匙,走不出自设的“公平贸易”烦恼。美方选择一边倒地极限施压,到头来只能是错过解决问题的良机。

  世界进入到了一个什么时代,中国展示出了怎样的上升大势?美国大搞贸易摩擦究竟意味着自弃了多少市场机遇?对于这些问题的答案,美方大约还没顾上细想。美方由于对中国实力、中国能力、中国意志的误判,又挥起关税大棒,进一步升级两国贸易摩擦,是要把中美经贸关系逼到破裂的十字路口上吗?

  美方不计后果的冒险,首先在其国内引发强烈反对声音:美国大豆协会、美国服装和鞋类协会、美国消费者技术协会、美国零售联合会……美国各界纷纷谴责这是在扰乱市场,伤害美国消费者、产业工人、农民、企业的利益,对美国经济构成严重冲击。对美方的冒进和冲动,来自国际社会的批评之声也是此起彼伏。

  中方坚决反对美方加征关税,也完全做好了应对各种情况的准备。中国的淡定、从容、理性,已经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些关注的视线,进一步探知到中国经济的底气之足——迈向高质量发展的中国经济积聚着强劲韧性,焕发着生机活力。中国的贸易伙伴遍天下,中国正在加快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巩固外贸传统优势,培育竞争新优势,拓展外贸发展空间。中美贸易摩擦,根本挡不住中国发展的脚步。

  当然,中美经贸关系的希望之窗并没有关上,也不可能关上。双方经贸团队商定继续保持沟通,顺应了人心所向。美国知名中国问题专家傅立民最近特别指出美国“各州州长一如既往地想和中国发展贸易与投资关系”,呼吁真真切切去关注美国人民对中国普遍抱有的积极看法。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一年多来,中美双方经贸团队所取得的进展、所经历的波折,又为发展中美关系增添了新的思考。困难面前,中国人民常说“不畏浮云遮望眼”,美国人民常讲“每一朵乌云都镶着一道银边”。放眼中美关系的大局,人们还是能够透过云雾看到希望。

  合作是唯一正确选择。中美建交40年来的实践证明,中美合作是大势所趋,维护好双边关系有利于中方,有利于美方,有利于整个世界。经贸关系是中美关系的压舱石和推进器,这不是几道沟沟坎坎所能颠覆的事实。中美经贸磋商,担当着推动构建平衡、包容、共赢的中美经贸新秩序的历史使命。为了两国人民的福祉,为了国家发展的长远,双方都有责任、有义务认真对待,不是让局部的纠结困住手脚,而是坚定地本着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精神妥善管控分歧,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办法。美方尤其应当选择顺势而为,与中方相向而行、共同努力,在平等协商中解决问题,在合作共赢大道上创造未来。

国际锐评:解决中美经贸摩擦 关键在照顾彼此关切

2019-05-11 06:51:05 来源: 国际在线

  第十一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当地时间星期五(10日)在华盛顿结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在磋商后接受采访时表示,双方进行了比较好的沟通与合作,谈判并没有破裂,而是恰恰相反,这只是两国谈判中正常的小曲折,是不可避免的,中方对磋商未来审慎乐观。据说双方经贸团队未来将在北京见面,继续进行沟通,推动磋商。

  此前,在华盛顿时间当天0点01分,美国对200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加征的关税从10%上调至25%。作为回应,中国两分钟后发表声明,几乎同步宣布不得不采取必要反制措施。

  这样的结果并不令人意外。因为,从去年2月至今,中美经贸磋商谈了十一轮,虽然取得重要进展,但是也几经反复,谈谈打打或许已经成为中美经贸摩擦的常态。本轮磋商之前,美方就称要升级关税,导致外界担心中美谈判会破裂。顶着这样的压力,中方代表团依然如约赴美参加第十一轮磋商,本身就体现出解决问题的最大诚意,以及对两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利益的高度负责。

  但是,美方指责中方想就协议中的一些内容重新谈判,是试图将谈判未果的责任归咎于中国,显然有失公允。

  一方面,谈判本就是交换意见、解决问题、达成共识的过程,双方有不同的观点是正常的,在协议达成之前有变化也是正常的。正因此,双方更要进一步进行讨论来解决分歧、扩大共识,而不能将谈判过程中的分歧与变化作为加征关税的理由,这显然是反应过度,用错了药方,使错了力,人为地给谈判进程设置障碍。

  另一方面,美方指责中方立场出现“倒退”,给中方贴上“背弃”、“失信”等标签。但到目前为止,中方“承诺”过什么,都是美方一面之辞,中方“被承诺”的成分恐怕很多。一直以来,都是美方在谈中方是否满足其经贸关切,对自身是否满足中方的关切却闭口不谈,有违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谈判原则,这也是本轮谈判未能取得进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对于中美经贸磋商,中方有自己的核心关切,在这些原则问题上是不能让步的。首先是取消全部加征的关税,使双边贸易恢复正常。关税是中美贸易争端的起点,如果达成协议,关税当然必须全部取消。在产业链高度全球化的今天,加征关税势必对中美两国经济都会造成冲击,也会伤及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过去一年多来,中美经贸摩擦造成的负面影响,已经证明贸易战没有赢家,加征关税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目前,包括美国民众在内的全球反对强征关税的声音越来越强。美方应该尊重中方的诉求,顾及全球民众的利益。

  关于贸易采购问题,美方一再要求中方扩大自美进口,甚至要求中方承诺具体数额。但是,中方扩大进口要基于满足国内民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求,贸易采购数字不仅应当符合实际,而且这一采购应面向全球,哪家产品有竞争力,就会受到中国消费者的欢迎,而不能搞“强买强卖”。

  还有协议文本问题,它应该既包括美方诉求,也要包括中方主张,体现协议的平衡性。而且,文本表达方式要为中国国内民众所接受,不损害国家主权和尊严。只有这样的协议,才能得到真正的实施。

  由于美方执意加征关税,中方被迫反制,中美贸易战再度升级。这样的局面令中方遗憾,但也坦然面对。过去一年多来,在美方不断升级关税的压力下,中国经济虽然受到了一定影响,但事实证明,这种影响完全是可控、可承受的。今年一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6.4%,前4个月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增4.3%,就业、物价、收入等经济运行主要指标也普遍好于预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将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上调0.1%至6.3%,中国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唯一被上调经济增速预期的国家。美国著名投资家巴菲特最近表示,在中国投资很理想,“未来15年内也许还要做一些大的部署”。

  这些信息表明:一年多来,中国应对外部冲击的举措得当,落实到位,增强了经济的韧性、市场的潜力与投资消费的信心。对此,刘鹤自信地表示,中国的政策工具充分,中国经济将保持平稳健康发展良好态势。这意味着,未来,中国将会更加从容淡定地应对外部挑战,按照既定部署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值得关注的是,中美虽然在核心关切上仍存在分歧,但仍商定继续保持沟通。这表明,在经历种种波折后,双方更加清楚对方的底线与原则所在,也都有继续谈判解决问题的强烈意愿。毕竟,经贸合作是中美关系的压舱石与推进器,双方都从中受益很多。

  未来,中方仍将会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与美方继续沟通,力争缩小分歧,扩大共识,推动磋商前行。但是,这一磋商要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体现平等互利原则。只有这样,中美经贸磋商才能熬过马拉松赛跑的最后阶段,度过“黎明前的黑暗”,进而从中摸索出一种管控分歧、扩大共识的相处模式,推进构建以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的中美关系。

我绝不屈服,但好歹请你照顾一下,宪法都改了,连任势在必行,不要公布谈判细节。求你了。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