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 中国走在世界的最前线——水氢发动机在河南南阳下线,车辆只需加水即可行驶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urus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要是土鳖国研究出的车,能吸天地之精华,日月之灵气,车随心动,心想车到,那牛B大发了。
 
要是土鳖国研究出的车,能吸天地之精华,日月之灵气,车随心动,心想车到,那牛B大发了。
我们都御剑飞行
 
市委书记前脚刚视察水变油车,后脚就绊倒了:
最新消息:“水氢燃料车”创始人涉嫌诈骗,以造车为杠杆换煤炭。通缉!
http://kiwaho.com/dw
 
市委书记前脚刚视察水变油车,后脚就绊倒了:
最新消息:“水氢燃料车”创始人涉嫌诈骗,以造车为杠杆换煤炭。通缉!
http://kiwaho.com/dw

看了新闻. 是不是水变油, 没有任何证据. 你说了就算?
通缉? 从何而来? 你说通缉就通缉?

没证据不结论. 中国文化里最大的问题就是做不到这一点.
 
当愤青不用证据,觉得抓住了一个水变油的时候。
看到一个比较明白的帖子。
思路非常清晰

1。首先,这是炒作。“传播学经典案例or灾难“ 跟我说的春秋笔法是一个意思。
2。其次,帖子所说的技术背景,CFC没有任何人有意愿去深究,直接水变油,一通痛痛快快的谩骂。就完事儿。
玩技术的跟我还真是所见略同。就是金属+水,产生氢。不过,他们打听出来的金属,不是娜娜,也不是佳佳,是铝。我说过钠金属接触水生成氢,是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不知道具体技术。一点错都没有,严丝合缝。在没有任何技术报告情况下,我自己也不是干这行的,但是我基本上猜对方向了。熊猫还问为什么不是钾而是钠。二呀。我说了举个简单的例子。还矫情。
3。为什么说催化剂。我接着猜,因为水和铝反应,迅速钝化,生成一层薄膜使得氢气生成反应无法继续,这时候添加“催化剂“则有可能使钝化反应被抑制。这是表面化学范畴。也是反应动力学的概念。
4。为什么南阳要大举搞这次炒作?有了铝水生成氢气的技术背景信息,作者就很好地解释了这个问题。因为储氢罐技术难度大,压缩氢在汽车运行环境,危险系数大,成本高,加氢站也是同样的问题。而铝氢是个过渡技术,虽然成本不低,但是至少绕过了储氢罐这一技术难题。被政府炒作,有炒作的本钱。也就是作者所说的“权宜之计

如果这个技术背景是确切的,那么所有水变油的网友都可以闭嘴了。
咱们等着看。我还是老原则,没有证据不做结论。我猜的应该是89不离10.
别再扯水变油了。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25786298

如何看待水氢发动机在南阳诞生?不加油只加水的汽车有技术可能性吗?
这是一条洋葱式的多层次槽点新闻,我们一层一层来看。

第一层槽点: 只加水就能跑,水变氢?
如果只加水就能跑,那和全民气功时代的“水变油”有啥区别?

二十年过去了,国民的科普水平上升了一个档次,“能量守恒定律”、“第一类永动机不可能实现”这种基本的物理常识已经深入人心。

人们还记得被大师“水变油”忽悠的历史性心痛,所以看到这个新闻格外扎心,再加上堂堂市委书记去视察都没识破于是大家特别想吐槽!

正是由于这个“全民性槽点”,使得这条新闻传播特别快!

本题下的 @白赟昊 在如何看待南阳的水氢发动机下线? 中已经解释了水氢发动机的原理:铝和水反应变成氢,燃料电池用氢发电再生成水,本质上的燃料是铝,产物是氢氧化铝。

从科学上这是说得通的,但是记者将主要燃料铝描述成了“催化剂”,是不是对催化剂有什么误解?

如果记者的逻辑讲得通,那我是不是也可以号称自己“只喝水就可以存活10年”了?前提是再吃点分解水的催化剂(大米、馒头、红烧肉等)。

这并不是一场围绕低智官员的"水变油"民科骗局,而是一场传播学经典案例or灾难

  • 从传播的广度来讲,无疑是成功的,以往大家对南阳的印象就是“南阳黄牛”,现在知道了南阳还有高科技呢,可以说是经典案例
  • 从传播的效果来看,如果辟谣文不能及时跟上,那么南阳给全国人民就会留下“低智官员”+“民科骗局”+“民智未开”的强烈负面印象,这无疑是传播灾难
如果这不是市委书记授意做的,恐怕南阳日报的记者要丢工作了。将来报道出了偏差,可是要负责任的,你们知唔知啊?

第二层槽点:既然氢燃料电池更成熟,还要(铝)水氢燃料电池何用?
新闻中的(铝)水氢燃料电池,本质上是两个装置: 水制氢装置 + 氢燃料电池

那么问题来了,氢气又不是什么稀有物质,印象中比铝还要便宜吧? 既然氢燃料电池更成熟,为啥还要用你的(铝)水氢燃料电池呢?

在一个综述性质的回答氢燃料电池汽车相比电动车,有哪些优劣势?中,我曾提到氢燃料电池技术面临的两个重大技术问题:车载储氢技术、加氢站基础设施建设。

  • 车载储氢技术:要论同样的重量,氢气的能量密度不低。然而,汽油柴油在自然条件下就是液体,而氢气要压缩成液体,还要保证安全,就需要一个挺大的储氢系统了。目前70兆怕的储氢系统,能量密度才每升800Wh。
  • 加氢站基础设施建设:纯电动车目前面临充电不便的基础设施问题,氢燃料电池车也逃不过,甚至更严峻。纯电动车虽然充电慢,但除了超级快充站,在家里、单位里也能慢慢充,勉强可以用。若出行特性比较规律,甚至还挺方便,毕竟在家充电也省得跑加油站了,用车成本也更低。
新闻中的(铝)水氢燃料电池,可能可以降低对车载储氢技术的要求,但代价是要增加车载制氢装置、氢气处理装备等,技术难度不见得低,可能还要更高。

但是,它可以降低对加氢站基础设施的依赖,是一种权宜之计!

在氢气的制取、运输与储存等相关产业链问题的解决都还没有时间表的情况下,这不失为一种快刀斩乱麻的可行方案(但未必是经济可行的方案、更未必是最优方案)

第三层槽点:铝制氢,氢变水,是不是脱了裤子放屁?
@白赟昊 提到了技术层面的第二层槽点: 为啥不采用铝制氢+氢燃料电池的一步到位方案呢,铝-空气燃料电池不是方案更简洁、效率更高吗?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一步到位肯定是更好的,降低了中间损失、也不需要额外的制氢设备。但从工程的角度来说,会有更多的考量。

我们先以最大的善意考量两点:

  • 技术路线的延续性: 前文已述,被迫使用(铝)水氢燃料电池,是为了降低对加氢基础设施的依赖,避免了“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实现技术先行。问题是,假若有一天,加氢基础设施完善了呢? (铝)水氢燃料电池只需要将铝制氢装置删除轻装上阵即可,实现无缝对接。铝-空气燃料电池可就傻眼了,大家都在建加氢站、没人去建“加铝站”啊
  • 产业链的考量:主流的技术路线是氢燃料电池,或其他的“制氢装置+氢燃料电池”。也就是说,在氢燃料电池的技术路线,以后无论是技术合作、还是直接采购氢燃料电池,都能找到伙伴。而铝-空气燃料电池那可就孤独了,孤独的代价就是死亡,历史上可参考等离子vs液晶两个技术路线之争。
然后我们再从中立客观的角度考量一点:

  • 技术储备不够:新闻中的公司未掌握铝-空气燃料电池技术,现在又要赶鸭子上架,所以只能先做(铝)水氢燃料电池。
其实还可以从不友善角度考量一点,但是我不敢妄加揣测。以后应该会浮现更多事实。
 
这篇文章的作者,没有倾向,他的帖子按照善意,中立,和恶意,三种出发点讨论了水氢汽车的实质。与我所猜测的基本一致。他们估计有内部消息。比我更进一步的了解公司所选用的金属是什么。
没有理由日本可以钻研储精罐,中国技术人员就不能钻研铝水反应.

随便查一下专利,

https://patents.google.com/patent/CN105366639B/zh
一种便携式自动控制铝水反应制氢设备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便携式自动控制铝水反应制氢设备,卡箍将反应基座和反应釜溢流装置固定在反应釜内部,储液室将反应釜包围住;储氢罐置于储液室内,之间的输水管上装气动阀;储氢罐上装限压阀、抽真空口、输氢管、温度计、气压表;输氢管上装输氢阀、外接快速接口;储液室装泄压阀、反应控制开关、进水阀、出水阀;反应釜内有反应釜溢流装置,之间的连管道装有气动阀;装在储液室下部的进水、出水管道上。本发明的反应釜与储氢罐均处于储液室水环境中,能快速冷却;铝水反应可通过气动阀和反应釜溢流装置进行控制,内部气压稳定;反应釜易于拆卸,反应产物易于回收再利用。本发明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易于携带与拆卸、安全性高。

再看看铝水汽车的反对者(燃料电池爱好者)怎么说

车载水和铝金属反应制氢?别逗了

Tinker Tsang

燃料电池爱好者


好久不见,我是这几天心情都不太好的tinker。

所以今天数落一下水和铝金属反应制氢这个技术,特别是它在车载方面的应用。

水铝制氢这项技术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什么呢?加水就能产氢。即,先将铝置于一个容器中,望里面加水就能产氢,氢气去到燃料电池就可以发电。应用到产品的最终形态就是,加水就可以发电/启动车/船/飞机/潜艇/无人机/洗衣机/冰箱/电饭锅/烤箱/吃奥尔良鸡翅。这概念绝对能吓唬大部分不明真相的人,而且是个极好的宣发材料。

但是这个反应一点也不神秘。水铝制氢本质上就是一个置换反应,铝置换出水中的氢原子,变成氢气。其实除了铝,很多活泼金属,例如钠、镁、钾、钙,都可以。但他们要不就太活泼,反应放热太大,要不就是生成的金属氧化物难处理。总之就是,相对来说,铝的反应条件相对温和。而且铝的储量丰富,价钱相对较低,因此就一般都是采用铝来做置换。

那么这项技术又有什么技术难点呢?

铝很活泼

这意味着铝很容易被氧化,我估计一般人没几个见过纯铝,就算平常所说的铝合金,表面都是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的。水铝制氢要求的反应物是纯铝,而不是铝的氧化物。即使把纯铝在它在空气中氧化之前,放去和水反应,但纯铝还没完全反应时候,表面就已经被氧化,表面的氧化膜阻隔了水和里面纯铝的接触,反应无法继续进行。

唯有采用破除或者阻止氧化膜的生成,才可以让铝与水持续充分反应。

解决方法有几种:

1、水中加入碱,例如NaOH,利用OH-离子破坏表面氧化膜;

2、铝合金化,用其他金属作为壳包裹着铝,来防止铝和氧接触,在一定温度下加入水,这层金属保护壳受热会裂开,露出里面的铝,进而和水接触反应。



技术难点算是过去了,那么应用难点又在哪呢?

一、贵

1kg铝大约能置换出0.1kg氢气,那么大家都知道1kg铝的成本大约是15块,先不考虑做合金的情况,那就是说水铝制氢1kg的成本要150块。

150元/kg H2是什么水平呢?看下表:

v2-769ce88d273b8add7c858895b93abc19_hd.jpg

水铝制氢稳居成本最高第一位!可喜可贺,可喜可贺。

但这成本还是有希望降的。因为水铝反应后除了氢气,还有氧化铝。氧化铝这个东西呢是有经济价值的。但高经济价值的氧化铝对纯度和粒径的要求也很高。从水铝制氢副产物中提取出高品质的氧化铝,这项技术我暂时没看到有相关研究。然而这项技术的复杂程度正正是水铝制氢真实成本的关键点。这个关键点一天没有答案,水铝制氢一天都是制氢中的“奢侈品”。



二、热失控

水铝制氢是一个放热的反应,几克铝的量反应可以轻轻松松上几百摄氏度。高温带来的问题有很多。首要问题是反应温度太高,会将水气化,水蒸气与铝几乎不反应,导致整体反应接近处于停滞。然后很大部分的水蒸气会跟随氢气进入下一级应用。然而我们并不需要湿润的氢气。

当然,这个问题要解决则需要从反应器设计入手,或者从材料入手减缓反应速率。前者我不会,后者貌似没人研究,我就不啥bb了。



三、储氢密度低

理论上1kg 铝产0.11 kg氢气,然而这个还是理论上的,实际上还有产氢效率这个参数,一般在85%~95%,那么基本上就是1kg铝对应产出0.1kg氢气,换算一下就是生产1kg氢气需要10kg的铝。那么这又是一个怎样的水平呢?看下表:

v2-d3ada35960342bfe2e82f31cc9d56541_hd.jpg

从上表可以看出,水铝制氢无论在体积和重量都不占优势。这就是我说的储氢密度低。

那么跟氢瓶比又如何呢?

然后我们来一起做应用题吧。

上上篇文章曾让大家留意一个图,就是下面那个:

v2-fb692f3bcd2de079117249412b356b34_hd.jpg

或者去他家官网看http://www.furuihp.com/Product/detil/id/11.html

取国内常用的爆款140L的跟大家算一下,具体参数如下:

v2-a028fadb2b8d6176949f5e30fa613a45_hd.jpg

这个氢瓶外体积199dm3,就是199L,里面能存35Mpa的氢气140L,合计4kg氢气。那么这类氢气储存1kg氢气大约需要50L空间。这样一比,水铝制氢空间需求比氢瓶低多了,完全可以代替现在的氢瓶呀。

且慢!

不知道哪位领导人说过,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虽然现在国内常用氢瓶的气压的35Mpa,但国外很多车辆都已经开始采用70Mpa。其实从富瑞特装的图也可以看到,国内氢瓶的制造商都有布局70Mpa的研发。如果采用70Mpa的氢瓶,容积不变,储氢量会直接加倍。就是说199L的氢瓶能储存8kg氢气,折合1kg氢气需要25L空间。这时水铝制氢“原料”和氢瓶的空间需要就差不多了。

这里之所以强调“原料”两个字是因为水铝制氢技术要完全等同于氢瓶则必须加上其他附件。氢瓶是一个能提供清洁且稳定的氢气的装置。从水铝制氢反应装置得到的氢气既不清洁,也不稳定,必须要配置相应的纯化装置和缓冲罐。也就是从功能上来说:

反应装置+纯化装置+缓冲罐=70Mpa氢瓶

反应装置的体积肯定是大于原料体积,那么一套水铝制氢系统的总体积必然远大于70Mpa氢瓶体积。

强调一下,对水铝制氢来说,这个空间需求是无法改变的,是它的固有属性,任凭技术怎么发展,这个23L的数字都不会改变。这代表了水铝制氢在体积上比不过氢瓶;由于必须带有其他附件,可靠性也比不过氢瓶。

总结

综上,我认为,水铝制氢这项技术不适合应用在燃料电池电动车辆上。就算水铝制氢能解决现有成本贵和热失控的问题,它也只能应用在其他领域。

这是一大门学问。日本可以钻研储氢罐,为什么中国不能钻研铝水产氢,过渡技术?
相关技术文件有大把。很有意思。
https://wenku.baidu.com/view/389f00dbd15abe23482f4d26.html
 
到此刻为止,看来铝水产氢已经是水氢汽车,公开的秘密了,就看他们如何解决其中的一些技术难点了。无论如何,不是水变油。他们的秘密无非是催化剂是什么,效果如何,和工程控制小型化便携化。拭目以待了。加水就跑,没原则性问题。具体成本和效率。。。那是后话。
 
到此刻为止,看来铝水产氢已经是水氢汽车,公开的秘密了,就看他们如何解决其中的一些技术难点了。无论如何,不是水变油。他们的秘密无非是催化剂是什么,效果如何,和工程控制小型化便携化。拭目以待了。加水就跑,没原则性问题。具体成本和效率。。。那是后话。

这么好的高科技 我支持土共投资个几万亿进去 研发市场营销 占领世界科技前沿 我看值 赶紧投钱建厂:jiayou:

雷哥你要投资买原始股 赚大发了
 
这么好的高科技 我支持土共投资个几万亿进去 研发市场营销 占领世界科技前沿 我看值 赶紧投钱建厂:jiayou:

雷哥你要投资买原始股 赚大发了


我乃西方一小民。没那么多钱。
 
庞氏家传啊!

https://www.wenxuecity.com/news/2019/05/24/8340585.html

据天眼查显示,南阳洛特斯公司的法人代表、董事长为何雅琪。公司股东包括金华市青动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与南阳高新区投资有限公司,前者持股51%,后者持股49%。青动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两大股东分别是何雅琪与庞博尹,二人共同持有该公司95%的股权。

而庞博尹与庞浩亮均为青年汽车集团董事长庞青年的子女,何雅琪则是庞浩亮的妻子。

庞青年,男,1958年1月出生于浙江省台州天台县,金华尼奥普兰车辆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青年汽车集团董事局主席。

据青年汽车集团官网显示,庞青年起家自浙江台州地区自己办的一家小化工厂,该厂以生产自行车轮胎为主,后来进入汽车行业。

天眼查数据显示,青年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1月,注册资本1亿元人民币,法定代表人为庞青年,该公司共有34次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最新一次为今年的2月25日,失信具体情形为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

而庞青年名下共有73家公司,其名下公司被法院强制执行56次,行政处罚5次,被列入异常经营名录74次,158次被最高人民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涉及的法律诉讼多为买卖合同纠纷。

青年汽车集团曾有骗补前科。2017年2月新能源汽车骗补风波中,工信部网站公布了对7家汽车公司的行政处罚书,青年汽车就是其中之一。其原因是青年汽车2014年销售给上海巴士公交(集团)的245辆新能源汽车,实际安装电池容量小于公告容量,与《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不一致。

据华夏时报2017年报道,2010年,青年汽车集团曾在宁夏石嘴山市号称投资267亿、在广袤的贺兰山东部腹地打造西部汽车生产基地。而最终却在一年后将配置的矿产资源,以合作开发的名义对外转让,并签订了数亿元的合同,获得5亿元资金收入。

在政府领导高规格接待的隆重氛围中,庞青年华丽地上演一出“空手套”剧目,以微小的投入,换得了大量土地及众多煤矿资源,后经转手交易,卷走至少8亿资金。

当地官员则只能感叹:“政府遭遇了一场骗局,对手的能力太强,我们感觉受骗,但又无法维权,只有吃哑巴亏。”

据中国经营报报道,庞还青年曾将类似的手法用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

2011年,庞青年实际控制的青年汽车,以收购萨博汽车成功并在鄂尔多斯投产为条件,与鄂尔多斯市政府签订协议,投资建厂的同时,由鄂尔多斯市政府配给青年汽车两项分别为6亿吨和7亿吨的煤炭资源。

然而,在收购萨博汽车尚未成功、生产线尚未投产、13亿吨煤炭指标尚未兑现之时,青年汽车即将煤炭指标转手卖予亿佳合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亿佳合公司”),并收取2亿元人民币定金。

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截至2019年5月23日,以“青年汽车”为关键词的民事案由多达517件。该公司涉及多起债务纠纷,并被多家公司向法院申请进行破产清算。

萧山法院2017年7月3日公布的一则法律文书显示,三家公司为浙江青年莲花汽车有限公司、浙江青年莲花发动机有限公司、杭州亚曼发动机有限公司。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