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历史主题之一---------明朝为什么被灭?

国家一般都有10年的粮食战斗储备,即使有几年天灾,应该还是有够的。

最怕就是人祸。前几年出了个新闻,所管粮仓的,粮仓没管好,失火了,烧了一大片粮食。这些粮食不能吃,就只能做酒了。
 
现代社会,需求还是递进了。吃饱饭,精神上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社会也会失火。中小火不断,社会才能良序地演进发展。像森林定期火灾一样,中低强度的火烧掉的枯枝落叶,促进养分循环,降低发生大火的风险,还促进了森林生态系统的演替,加速淘汰退化的树种,有利于新的树种发育。
西方民主每次选举,也是社会森林泄火的过程。人民不总是对的,但火是卸掉了:D

国家应该是每两年把陈米拿去做酒,购入新米补仓。现代社会,如果中国粮食不够,肯定会从泰国,乌克兰等粮食大国购入的。
 
现代社会,需求还是递进了。吃饱饭,精神上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社会也会失火。中小火不断,社会才能良序地演进发展。像森林定期火灾一样,中低强度的火烧掉的枯枝落叶,促进养分循环,降低发生大火的风险,还促进了森林生态系统的演替,加速淘汰退化的树种,有利于新的树种发育。
西方民主每次选举,也是社会森林泄火的过程。人民不总是对的,但火是卸掉了:D
老何,这里有个反共分子,赶紧抓起来:monster:
 
我觉得最主要的问题是明朝社会早已进入商品社会,但是明朝政府仍然固化思维坚持士农工商这种过时的思维,把人民束缚在土地上,依靠农业赋税,国家财政缺乏弹性。一旦天灾人祸,征税只能从农民身上来,造成更多流民,恶性循环。早一点转型就好了

这个观点也很新。宋鸿兵有类似看法。

如果北宋王安石变法成功,那么中国将早在北宋时期就已经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国家一般都有10年的粮食战斗储备,即使有几年天灾,应该还是有够的。

最怕就是人祸。前几年出了个新闻,所管粮仓的,粮仓没管好,失火了,烧了一大片粮食。这些粮食不能吃,就只能做酒了。
中国古代社会,粮食是重要的战略物资,所以国家必须控制粮食的战略储备,但是由于技术条件,贮备的深度和广度都有限制。

中国历史对抗往往是南北对抗(西方是东西对抗),其实是小麦和稻谷的对抗。战争的根本比的是后勤。小麦要磨成面粉,好处是小麦是禾木科里面营养成分最高的,所以效率特别高,因此北方小麦主食的部队打南方稻谷为主的部队有天然的后勤优势。但是,面粉在古达的技术条件下难以保存到次年,因此秦,隋,唐的北方的粮仓其实存储的大都是小米(粟)。例如,即便是在盛唐时代,每当小麦减产,皇帝就必须开长安城,鼓励老百姓各自去四方讨生活(玄奘也是这个机会西出长安的)。

相比之下,长江流域以水稻为主,稻米保持谷壳可以自然的保持几年,因此南方在备守方面有天然的优势,但是要北伐就没有面粉这么有效了。稻米中的糯米更加可以制成年糕做成城墙保持很多年,在那个时代就是战略储备。 到了明朝,满洲地区开始种植大米,其实提供了战略储备(也为满清提供了后勤保障)。

顺便回答一下关于诸葛亮的北伐。其实不是北伐。整个蜀国,陇上是重要的产粮区(小麦),但是距离成都太远了,离魏国边境太近了。因此,蜀国的战略区域非常的威胁。诸葛亮就是想建立战略缓冲区,为日后的蜀国发展打基础。他又不能明示天下,陇上小麦太重要了(以免引起战略恐慌),所以在编造了复兴汉室北伐的口号。他的战略目标很清楚,南下关中平原,经营陇上关中,此乃帝王之资。换了我,乘着蜀国第一代军事力量尚在,也会持续不断的北伐,完成各个战略目标。 (同样的道理,罗马和迦太基争夺小麦产区西西里岛拉开了持续几十年的战争。)
 
第四,李自成起义。农民不堪重负,起义了,攻进了北京城。明朝灭亡了。明朝可以单独对付一个清兵,或者单独对付农民起义军,却没有办法同时对付两者,所以输了。
还可多加一条,也是最基本的原因: 放弃了航海,不知开疆扩土,不知发展科技。
 
争夺粮仓,一直是两军的焦点。蜀汉实力太弱,而要去做超过自己能力的事情。吴国还那么冷眼旁观,最后自食恶果,也被灭了。诸葛亮出发动机是好的,策略也是对的。可是国力太弱,盟友不行,确实是缺憾。
 
还可多加一条,也是最基本的原因: 放弃了航海,不知开疆扩土,不知发展科技。

航海是成本太高了。明朝下西洋是宣扬国威仁德,而不是殖民,达不到英法的效果。明朝一直有跟蒙古打仗,打不赢别人。日本也发展了,开始袭击明朝海岸。
 
如果没有煤山,就没有歪脖子树,如果没有歪脖子树,崇祯就不会动上吊的念头。
所以,究竟到底因为有了煤山的歪脖子树,明朝才会灭亡。
THAT'S ALL!
 
朝代变迭,看似不同,实质相同。古代中国土地只能养活三、四千万人口,一个盛世,人口到七、八千万上亿时,老百姓吃不饱饭,各种矛盾就出来,内乱战争,人口减少到三、四千万,又可以盛世了:D
盛世产生大量人口,而没有生产力发展跟上。矛盾积累,直至崩溃。天灾人祸都加快这一过程。封建朝代总是这么循环。
 
盛世产生大量人口,而没有生产力发展跟上。矛盾积累,直至崩溃。天灾人祸都加快这一过程。封建朝代总是这么循环。

所以要感谢袁隆平,这个院士养活了多少人呀。
 

在看,篇章太短,只有不到300页的书。一天拿下。

不过我觉得万历帝几十年不上朝,也没什么事情。这应该是明朝体制的优越性。有内阁在那里管事。

万历帝想立福王为太子,大臣不同意,他就罢朝。万历帝把天下一半的财富都给了福王。

结果太子朱常洛上台,只当了一个月的皇帝。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