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 这才几天啊, Costco就露出颓势了。中国人的购买力还在, 但是Costco的供应链跟不上了。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urus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马上就到新常态了。
 
如果你开一店,天天门庭若市,购物者挤破头,上货都来不及了,难道不认为是好机会?
 
如果你开一店,天天门庭若市,购物者挤破头,上货都来不及了,难道不认为是好机会?
再热情的顾客, 每天挤破头, 跑到货架前一看, 这也没有了, 那也售罄了, 请问这种热情能持续多久?
美国人做事就是这样, 没有长远规划。 怪不得要被中国打得满地找牙。

如果是中国超市, 面对这种热情洋溢的顾客, 就算拼命也要保证供应链的畅通, 买不买是你顾客的是, 但是货架上一定要有货嘛。
 
茅台五粮液味全牛奶鱼香肉丝,这些都是中国本地供应链,川普的石头砸不到的脚,不赖毛衣站吧。你是说中国内部消费品制造业不行了?中崩了?
这根贸易战没关系。 跟中崩更加八杆子打不着。

只是Costco的货源组织能力太差。 Costco做不到鱼香肉丝全天候供应, 但是只要把餐饮柜台租出去, 中国人就能保证24X7的鱼香肉丝盖浇饭供应。
 
Costco的定位很适合中国的一线城市,价格不高但质量较好。walmart在中国不成功的原因是价格低质量太差,拼不过同档的淘宝拼多多。
 
再热情的顾客, 每天挤破头, 跑到货架前一看, 这也没有了, 那也售罄了, 请问这种热情能持续多久?
美国人做事就是这样, 没有长远规划。 怪不得要被中国打得满地找牙。

如果是中国超市, 面对这种热情洋溢的顾客, 就算拼命也要保证供应链的畅通, 买不买是你顾客的是, 但是货架上一定要有货嘛。
新开张店三天香,过些天自然回到正常,美商在中国失败不少,成功的也有,关键在于能否摸到中国消费者的脉搏,现在作结论为时过早
 
听说过“饥饿营销”吗?中文翻译过来就是“吊胃口”,卖出的鱼香肉丝让你吃不饱,吃这顿想下顿,饿着肚子多掏钱,这才叫奸商的最高境界。
想多了,Costco做餐饮基本都赔钱,赚个人气而已。做加油站也如此,能打平不赔就烧高香了。
 
很明显,来中国大陆三天后,Costco就发生了一些变化。

临近开门,保安拿起了扩音喇叭不停重复:没有茅台,没有茅台,没有茅台,大家不要跑,慢慢走,不要跑,慢慢走。那扇人人都要经过的铁门上面也贴着7个大字:飞天茅台已售完。
浏览附件853464


原本售价32.9元的两瓶装味全冷藏牛奶,现在也调到了53.9元;水井坊的特价酒卖完了,原本卖919元的五粮液也调价至1069元了——很多抢破头的东西下架了,或者是调价了,优惠力度已经没有之前那么疯狂了。

开业第一天,1200个车位满了,1500个推车不够用了,收银台等待付账的顾客,从结账柜台一直排到几百米外的商场的另一头,工作人员说,“连脚都放不下。”当天下午Costco的官方APP发布信息暂停营业,但到了今天,商场里的人已经不似之前那样拥挤了。

今天在现场,我问了许多顾客,他们对Costco表现了很明显的失望态度。拖着买菜的小拖车来的阿姨不满意,“网上说的那么好,我过来两小时,排一两小时队,一点都不合算。”她给我算账,坐197路公交车来,来回路费十多块钱,还不如在家门口的超市买东西。转悠一上午,她拉着买菜的拖车,一件东西也没买就离开了。

拥挤让人变得不体面了。一对年轻的夫妇告诉我,来逛Costco是觉得它“档次比较好的”,结果挤来挤去,小孩一直哭,“成本太高了,下次不会来了。”

在超市的出口位置,会员卡的退卡处,退卡的队伍很长,人太多了,工作人员两点还没吃上午饭。
这叫颓势吗?不是说明供不应求的盛景吗?
 
这叫颓势吗?不是说明供不应求的盛景吗?
对购买方来说当然是盛景。

但是对于零售商而言,面对强劲的购买需求, 自己的供货能力不足, 这简直就是灾难。
你开店的, 长期没货, 这买卖绝对做不长的。这, 就叫颓势。
 
Costco在台湾、日本和韩国都开的不错。据说上海在未来一两年内还有再开一家店,不过这个退货制度是不是能把它自己灭了...
 
如果全球其他地方都成功的退货制度在中国能够做到把 Costco 自己都灭了的话,那就真的说明中国人的确是个与地球上其他地方都不一样的种族
未来会退出中国也不是不一定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