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情况会发生在加拿大么?

不一定, 虽然澳大利亚完全可能掉入发展中国家队列里去。但是未必不可以实现跨越式发展,实现弯道超车。 比如, 利用工业4.0,发展出快速高效的个人定制化的制造业, 完全可以实现弯道超车。尤其是,澳洲人少,船小好掉头。 可以实现迅速抓住发展热点。

当然, 风险永远都在, 但是机会也一样存在。 就看澳洲怎么抓住了。

澳大利亚是有“距离魔咒”的,就像当年的巴西和阿根廷一样,和主要的消费市场非常遥远。工业4.0是高度社会生产,其原则是尽可能的把生产靠近消费产地,以减少成品运输存储等成本。

因此,工业4.0不太可能在澳大利亚发生,最有可能是在东亚和西欧和美国加州,人口密集,消费巨大的地方。
 
颤抖吧, COVID-19将陪人类2025年。
 
澳大利亚是有“距离魔咒”的,就像当年的巴西和阿根廷一样,和主要的消费市场非常遥远。工业4.0是高度社会生产,其原则是尽可能的把生产靠近消费产地,以减少成品运输存储等成本。

因此,工业4.0不太可能在澳大利亚发生,最有可能是在东亚和西欧和美国加州,人口密集,消费巨大的地方。
不一定。

比如, 东亚和西欧因为人口密度大, 所以环保条例严格。 很多工厂不是不能做, 而是做了就要被罚, 这个成本加上以后, 还不如把订单发到澳洲。

因为澳洲虽然不靠近消费市场, 但是靠近能源与原材料。 再加上人口稀少, 内陆既有能源, 又荒无人烟。 完全可以接订单, 制造以后空运发货。
澳洲跟中国日本其实不远, 如果采取接订单发货的模式, 也能蹭上工业4.0的列车。

比如中国, 生产那么多鞋子, 那么多衣服, 难道中国比美国更加接近美国消费者吗?所谓生产靠近消费者, 要综合考虑。
 
当然, 不一定啦。

谁也不知道下一波的生产突破发生在什么地方, 什么样的条件又符合那种突破。

比如, 中国, 几百年来,大家都认为国际贸易需要海权, 需要面对海洋。出海口异常重要。
可中国就异军突起, 用陆权打败了海权。 甬高铁替代了海船, 完成了国际贸易。 在这之前, 谁也没想到。
 
不一定。

比如, 东亚和西欧因为人口密度大, 所以环保条例严格。 很多工厂不是不能做, 而是做了就要被罚, 这个成本加上以后, 还不如把订单发到澳洲。

因为澳洲虽然不靠近消费市场, 但是靠近能源与原材料。 再加上人口稀少, 内陆既有能源, 又荒无人烟。 完全可以接订单, 制造以后空运发货。
澳洲跟中国日本其实不远, 如果采取接订单发货的模式, 也能蹭上工业4.0的列车。

比如中国, 生产那么多鞋子, 那么多衣服, 难道中国比美国更加接近美国消费者吗?所谓生产靠近消费者, 要综合考虑。
据我所知,工业4.0不是这样的。典型的场景是:
1. 模块化的工场,建立在靠近消费市场的地方,例如靠近上海的苏州。 所谓模块化就是无论生成鞋子还是手机都使用相同的模块,工场需要5-6小时就可以把模块重新组建,从鞋子到手机。
2. 设计更加重要。设计公司不仅设计产品,生产工艺,而且还要有如何重新组装生产模块。设计团队可以在加州,日本,西欧等地方。
3. 上海的市场团队发出需求,法国的设计团队完成设计,发送给苏州的工场,同时全球物流把原材料送往苏州。这个过程可以压缩到1-2周时间。 苏州的工场可以同时满足不同的设计。
4. 原材料到达,没有存储,直接生产,产品直接进入上海市场。
5. 根据市场反馈,设计公司调整产品。

你可以看到,4.0的特点:
1. 只有一次原材料运输
2. 设计和生产分开。因此,只要把握好市场和设计,就可以赚钱。
3. 模块化工厂需要大量的无线连接。根据德国的经验,最大的问题不是模块化,而是一坨坨的控制连接线。因此需要5G把它们替换。

在4.0里面,澳大利亚有什么优势?
-澳大利亚的设计能力不强。比比西欧,日韩,加州,中国等。
-没有中国市场团队给需求,澳大利亚都不知道干什么。
-距离各个消费市场太远了,需要两次运输:原料和成品。第一批的成品运到上海,改进的第二批估计也要一个多月时间。

从4。0来看,美国的资本家(加州的科技公司)是不会放弃中国市场的,小型敏捷高附加值设计公司将会是主流。越南都不会对中国构成任何实质性的威胁,反而依靠中国。日韩有资本,因为离中国近,可以在本土搞,三四天就可以海运到上海。5G是关键技术点。美国已经落后了。
 
据我所知,工业4.0不是这样的。典型的场景是:
1. 模块化的工场,建立在靠近消费市场的地方,例如靠近上海的苏州。 所谓模块化就是无论生成鞋子还是手机都使用相同的模块,工场需要5-6小时就可以把模块重新组建,从鞋子到手机。
2. 设计更加重要。设计公司不仅设计产品,生产工艺,而且还要有如何重新组装生产模块。设计团队可以在加州,日本,西欧等地方。
3. 上海的市场团队发出需求,法国的设计团队完成设计,发送给苏州的工场,同时全球物流把原材料送往苏州。这个过程可以压缩到1-2周时间。 苏州的工场可以同时满足不同的设计。
4. 原材料到达,没有存储,直接生产,产品直接进入上海市场。
5. 根据市场反馈,设计公司调整产品。

你可以看到,4.0的特点:
1. 只有一次原材料运输
2. 设计和生产分开。因此,只要把握好市场和设计,就可以赚钱。
3. 模块化工厂需要大量的无线连接。根据德国的经验,最大的问题不是模块化,而是一坨坨的控制连接线。因此需要5G把它们替换。

在4.0里面,澳大利亚有什么优势?
-澳大利亚的设计能力不强。比比西欧,日韩,加州,中国等。
-没有中国市场团队给需求,澳大利亚都不知道干什么。
-距离各个消费市场太远了,需要两次运输:原料和成品。第一批的成品运到上海,改进的第二批估计也要一个多月时间。

从4。0来看,美国的资本家(加州的科技公司)是不会放弃中国市场的,小型敏捷高附加值设计公司将会是主流。越南都不会对中国构成任何实质性的威胁,反而依靠中国。日韩有资本,因为离中国近,可以在本土搞,三四天就可以海运到上海。5G是关键技术点。美国已经落后了。
被你这么一说, 是噢。 澳洲好像在这方面没啥优势了。

但是,就算丫不搞工业4.0, 可能在别处也有突破嘛。 我不信澳洲这么大个国家, 就此停滞不前了。
 
3. 模块化工厂需要大量的无线连接。根据德国的经验,最大的问题不是模块化,而是一坨坨的控制连接线。因此需要5G把它们替换。
诶???

等会儿, 不对啊。 如果这样的话, 为啥还出现5G因为耗电而导致半开半停呢?
照你这个说法, 5G应用应该满负荷才对啊。 那么多工厂需要把控制线替换成5G,这里头的需求大的不得了啊。 至少在长三角,珠三角, 这种地方不可能让5G闲置的。
 
大经济区既有产业链,又有市场,有人力资源,研发销售融资成本都低。这澳洲拿什么来竞争。喝汤也不轮不到它。
要说阿根廷自然条件也不错,过去一百年就是向后走。左右派都搞不定。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太偏远

他们不需要主导嘛, 别人吃肉, 他喝汤就行了, 只要能喝汤, 就不会被彻底抛离。 跟着大循环走, 就不会被彻底抛下。
 
大经济区既有产业链,又有市场,有人力资源,研发销售融资成本都低。这澳洲拿什么来竞争。喝汤也不轮不到它。
要说阿根廷自然条件也不错,过去一百年就是向后走。左右派都搞不定。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太偏远
那就完蛋了。 几个地方,澳洲也好, 包括加拿大, 都是既没市场, 也没人力资源, 研发融资销售成本又很高。地方又偏远。
得嘞, 大伙儿携手加入阿根廷俱乐部了。

今后就一个西欧, 一个东亚, 两个地方市中心。 其他,基本上都要被迫加入阿根廷俱乐部。

有点远见的, 就不要学法语了, 改学西班牙语吧。
 
那就完蛋了。 几个地方,澳洲也好, 包括加拿大, 都是既没市场, 也没人力资源, 研发融资销售成本又很高。地方又偏远。
得嘞, 大伙儿携手加入阿根廷俱乐部了。

今后就一个西欧, 一个东亚, 两个地方市中心。 其他,基本上都要被迫加入阿根廷俱乐部。

有点远见的, 就不要学法语了, 改学西班牙语吧。

最大的经济圈在东亚。北美欧洲规模相当。加国和米国以后会高度一体化。
 
最大的经济圈在东亚。北美欧洲规模相当。加国和米国以后会高度一体化。
话说。。。 阿根廷现在到底是靠什么活着呢?几乎听不到他们的声音了。 这个国家还在不在了?
 
OP did not cite the source of the article, even if OP cited it, there could be no source of the original article in the Chinese site. That is why I don't read any Chinese analysis or news about other countries, and vice versa.

If you think Canuckia is better than Kangaroo, think it again. See attachment.

CB=central bank. CB balance sheet expansion means printing money for government spending, which increases government debt and the whole country's debt

unnamed(2).png
 
诶???

等会儿, 不对啊。 如果这样的话, 为啥还出现5G因为耗电而导致半开半停呢?
照你这个说法, 5G应用应该满负荷才对啊。 那么多工厂需要把控制线替换成5G,这里头的需求大的不得了啊。 至少在长三角,珠三角, 这种地方不可能让5G闲置的。
现在半开半停的是5G的eMBB这块,主要是手机用户,传统的业务模式。现在在手机上面没有太多的应用可以吃掉5G eMBB提供的带宽。
eMBB(R15)之后,面向工业的部分mMTC和URLLC刚刚标准化(R16)完成,目前正在搞R17的标准化工作,大部分是就是面向工业应用。工业4.0的工厂不会合用民用手机的网络。

这就是为什么前段时间美国政府同意让美国企业在5G标准化过程中可以和中国公司交流,这也是为什么德国,作为欧洲工业4.0的领头国家,不愿放弃华为,而且还把一小部分的5G频段分配给华为,几个德国工业巨头积极加入5G标准组织的原因。

此外,听说中国和德国想起头搞工业4.0的世界标准,把模块化设备标准化,这个搞成的话,美国就大势已去了。
 
被你这么一说, 是噢。 澳洲好像在这方面没啥优势了。

但是,就算丫不搞工业4.0, 可能在别处也有突破嘛。 我不信澳洲这么大个国家, 就此停滞不前了。
澳大利亚出路:
1. 美国和中国热战,澳大利亚帮助美国,获胜。就想,二战连美抗日。
2. 中美保持和平,完全投靠中国,作为西方国家中的中国利益的代言人。

其实,如果按可居住可耕种国土来看,澳大利亚还不如新西兰和阿根廷。一千五百万人口,放到欧亚大陆就是一个小国(荷兰1千6百万,阿根廷有4千4百万)。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