渥村房价可能撑不了多久,全国性的海外购置税正在酝酿之中

码工的职业特点吧。码工需要把一段程序最优化,用最有效的方法,最少的资源,达到最大的产出。这点思路从职业角度无可厚非,就是应该这么做吧。

自然码工这种思路很容易衍生到社会,政治和日常生活,码工中政治态度偏保守党人数多还是有一定职业特性的。

也有少数码工能跳出这职业特性,在社会生活中能多一点人文特点,但比例不高。

我觉得吧,还是综合一点好,职业中要求一丝不苟的,就不要把这种精密计算的思维方式带入生活和社会,生活和社会还是多样化的,多点人文精神,少算计多交多少税,对普通人的过失多宽容一点,对社会经济状况不如自己的不要去嘲弄别人,能给人方便的时候就给人方便,生活可能更有趣,其实也是对自己好。有句话,要多积攒功德。

政府工偏自由党的多,这就不用讨论了吧,利害关系明摆着的么。当然任何人都有自己思想的自由,如果哪位政府工认为保守党能给咱村带来繁荣,那就参考2012-2014年期间的政府大裁员吧,那时裁了不少人,房价走低疲软了好几年,对政府工自己有啥好处呢,自己房子价格不也走软么? 如果认为把别人裁人他/她留下了是自己牛B, (这样的人还不少),那就无话可说了。其实从运程上看,周围人丁兴旺是对自己也有好处自己也会有旺运的,如果周围的一个个都离开了,自己想吧。。。。我是不会希望周围人一个个离开的,,,,,,
我觉得吧,一天到晚鸡毛蒜皮算来算去的不就是你吗?
其实每个人能力不同,运气不同,格局不同,眼界不同导致生活的轨迹不同,经济或者社会地位不同,这个都很正常,本来就不算个事。
可你这种一天到晚出来神神叨叨,满世界散发令人厌恶的气息的真不多,人要反思不容易,很大可能你还觉得自己香喷喷的。
我很多时候,看你一发言,那种厌恶的感觉就像纳粹毒气室的毒气开到了最高档充满了整个空间,那样难受,也可能你自己不觉得,对你有那感觉的人在这里应该也不少。
一天到晚批发的点不知道哪里贩来的东西,再涂上自己的神神叨叨秘方的膏药,到处涂着。。。真没啥意思。
有可能,以后想点,说点自己的东西吧,当然我说实话也不抱什么希望
 
我觉得吧,一天到晚鸡毛蒜皮算来算去的不就是你吗?
其实每个人能力不同,运气不同,格局不同,眼界不同导致生活的轨迹不同,经济或者社会地位不同,这个都很正常,本来就不算个事。
可你这种一天到晚出来神神叨叨,满世界散发令人厌恶的气息的真不多,人要反思不容易,很大可能你还觉得自己香喷喷的。
我很多时候,看你一发言,那种厌恶的感觉就像纳粹毒气室的毒气开到了最高档充满了整个空间,那样难受,也可能你自己不觉得,对你有那感觉的人在这里应该也不少。
一天到晚批发的点不知道哪里贩来的东西,再涂上自己的神神叨叨秘方的膏药,到处涂着。。。真没啥意思。
有可能,以后想点,说点自己的东西吧,当然我说实话也不抱什么希望
你这是对掐老师的诬陷,羡慕嫉妒恨
 
八十年代出来的, 我不认识。 

但是认识一些90年代出来的, 现在一个个都是后悔不迭。 用我一个长辈的话来说,那就是彻底错过了中国千年一遇的发展机会。 
所以,他们现在都在积极鼓励下一代, 甚至下下一代,回国也好, 把孩子送回去也好。 总之,一切都为了回去。 

想想也是蛮悲剧的。 
90年代留学出来的,以华人的聪明才智,混到加拿大的5%是不难的事情,至少生活无忧想买什么用什么都没问题,羡慕国内又没行动的只能是自己水平执行力太悲催回去也好不到哪去。我是见过不少90年代末来了又回中国后又来的人。
 
90年代留学出来的,以华人的聪明才智,混到加拿大的5%是不难的事情,至少生活无忧想买什么用什么都没问题,羡慕国内又没行动的只能是自己水平执行力太悲催回去也好不到哪去。我是见过不少90年代末来了又回中国后又来的人。
我们同学也有个别回去的,改行金融,911时在华尔街大难不死,回国发展的风生水起。

也有在国内混得不错,把孩子送到美国藤校读书的。

各种情况都有,似乎都没后悔。
 
加国新冠后经济更加依赖移民,移民青睐拿大,移民必须买房,房价长期增长趋势不变。。。


不看好。

外国移民里华移占多少? 华移有钱人很多吗? 华移有钱人还能大笔运钱出来吗?
 
渥太华大概2%的foreign owner, 能有多大影响?我觉得利率不升

不看好。

外国移民里华移占多少? 华移有钱人很多吗? 华移有钱人还能大笔运钱出来吗?
政府对外国房产买家征税的主要原因,还是为了让更多的加拿大居民能买得起房,压制住不断上涨的房价,如果买家税控制不了,政府还会出更多招
 
报告当中写道:“很多时候,房价对加拿大人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特别是对那些想买第一套房子的人来说。来自外国、非居民投资者的投机性需求,让许多加拿大人都无法负担如今的房价。”



“为了让加拿大人的住房市场更加安全并且负担得起,对于那些只是把加拿大房产当作财产囤积的外国非居民业主,政府会致力于确保让他们支付应该要承担的那部分钱。”
 
报告当中写道:“很多时候,房价对加拿大人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特别是对那些想买第一套房子的人来说。来自外国、非居民投资者的投机性需求,让许多加拿大人都无法负担如今的房价。”



“为了让加拿大人的住房市场更加安全并且负担得起,对于那些只是把加拿大房产当作财产囤积的外国非居民业主,政府会致力于确保让他们支付应该要承担的那部分钱。”
这样啊,我还以为是政府缺钱花了:shy:
土豆真是人民的好总理:good:
 
政府对外国房产买家征税的主要原因,还是为了让更多的加拿大居民能买得起房,压制住不断上涨的房价,如果买家税控制不了,政府还会出更多招


这就对了
 
报告当中还补充说,联邦政府将在未来一年内采取措施,实施一项“全国性的、基于税收的措施”,针对非居民以及非加拿大人在加拿大拥有但没有在使用的房屋,让“这些资产从国内住房供应中消失”。
 
目前这项政策还在初期阶段,根据一位政府消息人士表示,这项措施实施的具体时间以及范围可能会在明年的春季预算当中进行详细概述,预计会在3月或4月公布。
 
报告当中还补充说,联邦政府将在未来一年内采取措施,实施一项“全国性的、基于税收的措施”,针对非居民以及非加拿大人在加拿大拥有但没有在使用的房屋,让“这些资产从国内住房供应中消失”。

probably just the empty tax. BC has raised 5%. If federal will do 2 or 3 % on national level, it will be 7-8% for the empty house tax in BC.
That will have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big house market in west van. But very minimal impact to Ottawa.
 
码工的职业特点吧。码工需要把一段程序最优化,用最有效的方法,最少的资源,达到最大的产出。这点思路从职业角度无可厚非,就是应该这么做吧。

自然码工这种思路很容易衍生到社会,政治和日常生活,码工中政治态度偏保守党人数多还是有一定职业特性的。

也有少数码工能跳出这职业特性,在社会生活中能多一点人文特点,但比例不高。

我觉得吧,还是综合一点好,职业中要求一丝不苟的,就不要把这种精密计算的思维方式带入生活和社会,生活和社会还是多样化的,多点人文精神,少算计多交多少税,对普通人的过失多宽容一点,对社会经济状况不如自己的不要去嘲弄别人,能给人方便的时候就给人方便,生活可能更有趣,其实也是对自己好。有句话,要多积攒功德。

政府工偏自由党的多,这就不用讨论了吧,利害关系明摆着的么。当然任何人都有自己思想的自由,如果哪位政府工认为保守党能给咱村带来繁荣,那就参考2012-2014年期间的政府大裁员吧,那时裁了不少人,房价走低疲软了好几年,对政府工自己有啥好处呢,自己房子价格不也走软么? 如果认为把别人裁了他/她留下了是自己牛B, (这样的人还不少),那就无话可说了。其实从运程上看,周围人丁兴旺是对自己也有好处自己也会有旺运的,如果周围的一个个都离开了,自己想吧。。。。我是不会希望周围人一个个离开的,,,,,,
CFC 码工们手拿砖头都在前往掐老师瑞琪山庄的豪宅的路上:monster:
 
BC 针对非居民以及非加拿大人有个一次性 买房税. City of Vancouver (not Great Vancouver) 有个

Empty Homes Tax, BC also 有个Speculation and Vacancy Tax. 后二项tax 针对所有人 (second house). BC tax form asks key questions like: resident of BC? 50% or above income from Canada? empty or rent out? If you are Canadian (even BC resident) in Ottawa and has a house in BC and do not rent out, You are still have to pay this TAX.

So, BC and city Vancouver tax is not only 针对外国人. do not know how 外国人first house pay this tax or not.
 
最后编辑:
不看好。

外国移民里华移占多少? 华移有钱人很多吗? 华移有钱人还能大笔运钱出来吗?
华移买房能力很强,即使有些初来经济拮据,凭着良好教育背景和勤俭传统,买房没问题。就算华移减少,其它族裔移民来加国,也是努力为过好生活,而拥有房产是加国梦的基础,这种动力是无穷的。渥村只要联邦政府没完蛋,只要没有哪位联邦政府领导突然良心发现搞大裁员,房价应该没问题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