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目照片]是不是成都的都进来吧*美食*美女*美景!!!!让你大饱眼福哦~嘻嘻~不进来的会后悔的哦~

状态
不接受进一步回复。
成都:红粉全国最靓

--------------------------------------------------------------------------------

中国哪个城市的女人最靓?上海?北京?深圳?抑或自古以盛产美人著称的苏州和杭州?答案是:统统非也。在近日举行的中国美女大比拼中,四川省会成都市力挫北京、上海、广州、重庆四大竞争对手,被媒体冠以中国“红粉第一城”的美誉。

  据刚出版的新一期《舞台与人生》杂志报导,将美女称为“红粉”,是欣赏乃至激赏这个女人;而且,将“粉”与“靓”两个词比较,就其质地、色泽和其他可以想像的品质而言,“红粉”肯定优于“靓女”。该杂志从十四个话题入手,详述《热爱成都红粉的五十五个理由》,将大家闺秀的北京美女、小家碧玉的上海美女、时髦开放的广州美女、多情热辣的重庆美女作比较,全方位透析成都美女的优点和不足。

  文章结论认为,成都的“粉矿资源”是大面积的覆盖,群众基础雄厚,并非偶有精品或极品;而且,成都美女都是土生土长,与那些以外援队员为主力阵容的城市有着明显的不同。因此,虽然成都美女有一些缺点,但瑕不掩瑜,赠其“红粉第一城”荣誉,实在当之无愧。

  为了证明“成都美女甲天下”,该杂志胪列了十大现代四川美女,其中有大陆著名影星、多届百花奖得主刘晓庆,以及因扮演《红楼梦》中王熙凤角色而一举成名的标准美人邓婕。邓婕与其丈夫张国立主演的《康熙微服私访记》去年在香港有线及亚视两台播出,收视不俗。不说不知道,前亚姐冠军翁虹及新鲜出炉的亚视《中华演艺人才选拔赛》亚军得主舒燕,都是来自成都的“红粉”。

  报导说,成都女人性格泼辣,风情万种,也归功于该城市几千年的文化底蕴,[唐代]以来,即有“扬(扬州)一益(成都)二”的传统,建国后又将成都定为共和国文化名城。有专家指出,成都位于西部枢纽地位,吸引了全国的青年人在此汇集,因而成都美女得益于“杂交”优势。 不久前的一项调查显示:近十年成都女人身高增加了三至四公分,彻底改良了成都女性身材娇小的劣势。

  难怪有人在现代中国男性“三大发现”后酸溜溜地加上一句:到北京才发现自己官小,到深圳才发现自己钱少,到海南才发现自己身体不好。如今,到成都才发现自己结婚太早。
 
历史:成都曾七次成为帝王都

--------------------------------------------------------------------------------

据史载,成都自公元前310年筑成土城后,在历史上曾先后七次成为帝王之都,共历148年。

西汉末年,中国大乱。约在公元15年,公孙述在成都称帝(自称白帝),国号“成家”,年号“龙兴”。成家政权的统治地区,包括今四川、重庆的大部分和陕西、云南、贵州三省的一部分。成汉立国,计12年。

东汉末年,刘备(今河北涿州人)以东汉远支贵族身份,起兵参与镇压黄巾农民起义军。公元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年号章武。公元223年,刘备病死,其子刘禅即位,两代共历42年。

西晋到东晋的时候(公元304年―347年),由今陕西略阳侵入四川的巴西氐人李雄,于西晋太安2年(303年)攻取成都,次年自称成都王,年号建兴。建兴3年(306年)正式称帝,国号大成(史称成汉)。李雄称帝后,任四川大族、道教首领范长生(今都江堰市人)为丞相,政策比较开明,史称“大成国境内出现了徭役稀少,人民富实,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兴旺景象。这在十六国时期是少有的。”李氏立国三代,计43年。

成都第四次成为帝王之都,是五代时期的前蜀。前蜀开国之君王建(今河南舞阳人),少贫,以屠牛、贩盐为业。后参加唐朝忠武军为队将。公元880年,黄巢起义后,他随唐僖宗李俨来四川。后来他趁中原混乱之机,起兵据有今四川、重庆、陕南、陇东和湖北宜昌等地区,雄据一方。公元907年唐亡,年届花甲的王建即在成都称帝,国号蜀(史称前蜀)。公元918年,王建病死,其子王衍即位,至公元925年被后唐所灭。两代共历18年。

五代时期的后蜀,第五次把成都作为帝王之都。后蜀的建立者孟知祥(今湖北邢台人),原为李存勖部将,公元923年后唐李存勖称帝,以他为太原留守。兼任东西川节度使。公元934年初,他在成都称帝,国号蜀(史称后蜀)。两代共历31年。

北宋初年的大蜀,第六次把成都作为帝王之都。北宋时(公元993年),四川主要产茶区青城县(今都江堰市西)茶农王小波提出“均贫富”的口号,揭竿起义。他牺牲后,起义军拥戴其妻弟李顺领导继续战斗,乘胜攻占蜀州(今崇州市)和邛州(今邛崃市)。次年1月,起义军攻克四川首府成都,李顺被拥戴为“大蜀王”,在成都建立“大蜀”政权,以“应运”为年号,发行了“应运通宝”、“应运元宝”等钱币。大蜀政权实践了“均贫富”的革命口号,起义军很快发展到数十万人,占领了四川大部分地区。但在同年5月,北宋大军分东北两路攻入成都,李顺与3万多起义军在城内壮烈牺牲。大蜀政权建立不到半年即亡。

明末清初的大西,第七次把成都作为帝王之都。大西政权的建立者是农民起义军领袖张献忠(今陕西米脂县人)。公元1644年,他率农民起义军攻占成都,11月16日正式建国于成都,国号大西,改元大顺,自称大西王;以原蜀王府为西王府,起义队伍改称大西军。大西政权铸造的“大顺通宝”、“西王赏功”铜币,都十分精致。大西政权还颁发了“通天历”,刊刻了“圣谕碑”(现存广汉市人民公园内)
 
天府广场

天府广场

  面积为88368平方米的天府广场位于成都市区中心。绿草茵茵,鲜花艳艳,在大厦林立的都市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广场西面的皇城清真寺年轻而又古老,因为在广场修建之前它已存在数百年,只是那时掩映于陋巷之中,直到1997年,这一伊斯兰教堂才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广场北面的四川美术馆常常展出一些艺术精品。 而正北的省展览馆内一年四季轮换展出我国实业界的一系列新产品。广场东面的锦城艺术宫曾经是西南最大的艺术殿堂。而紧邻的人民商场是全国著名的商场之一。旅游者在商场购物,可让对购物不感兴趣的小孩到游乐区玩耍,或将小朋友托会给商场有关部门照看。附近的天座商城是一座地下商城。从盐市口向北穿越蜀都大道一直延伸到玉带产交桥附近,是全国著名的地下商城。它南端的出口是染房街小百货批发贸易区。贸易区向西延伸至人民南路,紧邻的就是成都百货大楼,正好是天府广场的南面。

  天府广场穿梭着南北东西行驶的公交车,无论是去人民公园、文殊园、武侯祠、百花潭、青羊宫、望江公园、猛追湾游览,还是去春熙路、城隍庙、荷花池、五块石购物或视察商情,交通都十分方便。
 
府南河

府南河

府河(古称郫江)、南河(古称检江、锦江)是环绕成都而过的两条人工开凿的河流。

南河是李冰修都江堰时从岷江干流上分流出来的一条支流,绕成都西、南,向东流去。汉以后,因水量巨大曾被误认为是岷江正流。《马可波罗游记》中描绘它水面宽阔,“竟似一海”。

府河则是在都江堰市崇义镇从检江分流出来的一条支流,原名郫江,绕成都北门,然后东下与南河汇合。唐时,改郫江从府城下经过,成为护城河,故称府河。

1993年成都市政府决定用5年时间,投入27亿元人民币彻底整治府南河。在府南河两岸埋设了共25千米长的排污管道,将城市污水统一引至污水厂处理后排入河流下游,净化城区850公顷水面;新增加25公里河堤,新建和改造18座跨河桥。两岸环境治理方面,拆迁了河边棚户区三万户居民10万人,搬入24个居民新区,新建成了占地687亩的商贸区和占地860亩的住宅区;道路方面,建成了宽25米,长14.79千米的沿河内环线和宽20至40米,长8.6千米的外侧道,以及宽16米,长10.76千米的护河路。

绿化景观,河岸新建了共400余亩的绿化带和小公园、小游乐团,以及具有成都二千多年历史文化特色的建筑、雕塑等。其中,二江汇合处的合江亭及其对岸的音乐广场等各具特色的小景圆13个,加上沿岸原有的名胜古迹,使整治后的府南河形成了一条新的旅游风光带。水面上有豪华游船和快艇。
 
成都:说不清的街道

成都:说不清的街道

--------------------------------------------------------------------------------

成都的街道是个谜,没有人能够说清它到底有多少。有人说是1000多条,有人说有2000条,就连权威的宏篇巨制《成都大辞典》也没有给它一个明白的说法,更不要说普通老百姓能对它作出什么印证。

  水碾河附近80岁的张大爷对成都的街道是很熟悉的,但当记者问他成都目前到底有多少条街道时,张大爷掰着手指头数了好一阵子,也不能说出个所以然来:“搞不清楚,搞不清楚……成都变化太快了。”

  成都的街道稀奇古怪,有的像一条粗短的盲肠,几秒钟的距离,有的则像细细的鹅肠,九曲十八弯;还有的则像一个道士的葫芦,口小肚大,给人一种进得来出不去的恐惧。

  街怪,街名更怪:有的街名让一般人难知究理,不好理解,如:和尚街、东城拐街、玉林北支巷、东打铜街、北打金街、楞伽庵街、大福建巷、支矶石街等等。当然,也有一些充满豪气和时代气息的街。如:青年路、共和里、民主路、新生路、群众路。

  当然,这些都只是它的一些特征。随着市政建设的不断加快,城市街道的飞快变化,就连一些土生土长的老成都,也对如今成都的街道说不出个所以然。而一些年轻人,则更是对现有的街道摸不着头脑。名不符实、名称混淆的街道让人们大伤脑筋,如坠五里云雾中。

  家住王建墓附近的张大爷一说起羊西线就不住地笑:“我有个侄儿在南京工作。去年,侄儿到成都来,一下火车就给我打电话,问我路咋个走。我说,你直接到羊西线就是了。侄儿连忙去买了张地图,在上面找羊西线。找啊,找啊,一直找了一个多小时,也没有找到羊西线在哪儿。侄儿愣了,怀疑自己听错了,就去问一个卖报纸的大姐。大姐一听,笑着说:‘小伙子,你硬是瓜喔,羊西线就是羊市街西延线嘛∵’侄儿一听恍然大悟,连忙又去找羊市街西延线。结果还是没有找到。无奈,侄儿只好又给我打电话,我一听都这半天了,还在火车站,就叫干脆坐出租车来就是了。本来我们计划12点钟可以吃午饭,结果他来时,已下午3点多钟了。”

  张大爷的侄儿可以说是吃了这地名的亏,因为羊西线压根就只是一个工程名称,而不是街名,地图上是不可能找得到的。但是,由于人们长时间使用这一名称,羊西线就成了一个代地名。

  无独有偶。一个刚到成都打工的彭山农民王五,天天都在建筑工地“改造地球”。一日下雨,包工头给大家放了一天假,几个小伙子一商议,决定到骡马市去买东西。王五一听,立即从床上爬起来,要和大家一起去。

  到了骡马市后,几个小伙子都选自己要的东西挑,王五一人什么也不买,只跟着后面走。中午时,该买的都买了,大家准备回去。王五不依,大叫着说,和你们跑了一上午,我还没去骡马市呢?大伙儿一愣,对他说:“刚才去的那儿不就是骡马市吗?”王五不依了:“你们哄我不懂嗦?骡马市那为啥又没得卖牛马的?我还想去看看今年的牛价如何呢……”

  王五的笑话虽然可笑,但这又不能全怪王五。因为早在[清代],骡马市就有了。成都旧俗,凡畜马者,每年农历正月初四必乘马到此一游,此街也因此而得名。50年代初,在原骡马市街基础上扩建为人民路,骡马市作为地片名保留,沿用至今。如今,昔日的骡马市早已是商业密集的闹市,这一别扭的名字却没有随着时代的脚步前进,还这样不伦不类地使用着。不管是何人,他都不会将现代商业闹市和骡马市这样的地名联系在一起。

  如果说骡马市是过去沿袭已久的地名,要改正起来比较困难,那么,现在才有的一些街名就应该规范和名副其实吧。然而,记者在采访中仍遇到这样一个笑话。一天中午,天正下着小雨,与青年路相邻的交通路上车辆都急于要开过去,但由于街道太窄,车辆拥挤不堪,一时出现堵塞。甚至连过自行车都十分困难。顿时,喇叭声、叫骂声,不绝于耳。一位大姐急于要去学校接孩子回家,久等之后竟破口大骂:“妈哟,连自行车都过不去还叫交通路?”

  像这类名不符实的例子还很多很多。

  成都是一个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背景的古城,许多街道名称都与文化渊源和历史背景相关,在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一种地域性的文化氛围的渗透和继承。但是,虽然这种街名能让许多古文化留传下来,但对于人们的生活却没有多少实际意义。

  说不清的街名虽然给刚到成都的人带来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但有街无名的现状又让一些市民为此大伤脑筋。有的小区修建已多少年了,也没有确切的街名,导致无法通邮等一系列的问题不断出现。而另外的一些老街道由于在不同的时期不断地变换街名,使得原本好记易找的名字也变得让人捉摸不定,弄不醒豁。

  在改革开放的这20年里,成都的城市建设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城市的基础设施大量增建,机动车辆成倍增加,对外高速公路相继出现,也连带修建起多处道路立交桥。市区在金融贸易、房地产、旅游业发展的带动下,成百幢高楼如雨后春笋般地拔地而起。加上近几年府南河整治工程的胜利完成,使成都城市环境、面貌得到更大改善。现在除了名胜古迹,文物保护区外,旧成都的城市景象已不易寻得了。

  硬件在变,软件也应变,否则,总有一天,土生土长的成都人也会叫不出自己家门前的街名。
 
望江楼

望江楼

望江楼位于成都九眼桥锦江岸边,相传唐代女诗人薛涛曾在此汲取井水,手制诗签,留下了许多幽怨动人的诗句。明清两代先后在这里建起了崇丽阁、濯锦楼、浣笺亭、五云仙馆、流杯池和泉香榭等建筑。民国时辟为望江楼公园,成为市内著名的风景点。

  一进大门,映入眼帘的是茂盛的竹林,因薛涛一生爱竹,后人便在园中遍植各类佳竹,其中有不少为名品,如人面竹、弥勒竹、方竹、观音竹、鸡爪竹等,品种多达100余种。其中不乏海内珍品,凤尾森森,龙吟细细,四季苍翠,情趣无穷,徜徉其间,使人俗念顿消。是成都观竹最佳处。

  园内崇丽阁俗称“望江楼“,高达30余米,一度成为成都的象征。薛涛爱竹,公园也以竹为特色,品种多达100余种。其中不乏海内珍品,凤尾森森,龙吟细细,四季苍翠,情趣无穷,徜徉其间,使人俗念顿消。

  望江楼公园最宏丽的建筑是高39米的望江楼,又称崇丽阁,共4 层,上两层平面为八角形,下两层为四方形。每层的屋脊、雀替都饰有精美的禽兽泥塑和人物雕刻。阁顶为鎏金宝顶,丽日之下,金光闪闪,耀眼夺目。设计巧妙,飞檐翘角,雕梁画栋,雄伟壮观。登楼远眺,高杰栉比,锦江春色,尽收眼底。此外,吟诗楼四面敞开,三叠相依;濯锦楼两层三间,状如舟船。一阁两楼与毗连的五云仙馆,构成极富四川风格的园林建筑群。

  据说薛涛用这里一口古井的水制作了一种红色的小笺,其色彩绚丽且又精致,唐著名诗人韦庄还曾向她乞求呢。现古井还在,旁立有碑石,上书“薛涛井”三字,为清康熙时成都知府翼应熊的手迹。
 
Re: Re: 松潘组图

最初由 一只老婆不让叫的恐龙~~嗷嗷 发布


这是成都吗??

成都冬天会下学???

不是,是松潘那里,在四川,不是成都,成都冬天不会下雪哈:lookaroun :lookaroun
 
好强!小猪猪同志值得飘扬哈……

我考完了,接着来做贡献哈!!
 
状态
不接受进一步回复。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