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目照片]是不是成都的都进来吧*美食*美女*美景!!!!让你大饱眼福哦~嘻嘻~不进来的会后悔的哦~

状态
不接受进一步回复。
wu2.gif
zhong.gif
..............
 
最初由 暖暖的午後 发布
成都这几年又没有新增啥子ktv哦,不会还是只有那个稀撇的嘛

有啊,很多的,不过我回去都不唱k,所以不太清楚

好像我朋友他们又去一家,就在春熙路kfc旁边,好像还可以

不然故事村也还好吧;)
 
最初由 ^@^铑?小亻亻^@^ 发布


when???!!:blink:


下次咱们回国的时候吧 ;) 顺路去玩,明年12月或者4、5月。
今年夏天一定要去墨西哥或者US!
 
最初由 西部牛仔 发布



下次咱们回国的时候吧 ;) 顺路去玩,明年12月或者4、5月。
今年夏天一定要去墨西哥或者US!

好啊,回国走van的时候去玩;) :cool:
 
最初由 ^@^铑?小亻亻^@^ 发布
我睡觉了,大家继续灌,我明天的考试:(


;) 你完了,哈哈哈。偶要揭发你
 
最初由 暖暖的午後 发布
成都这几年又没有新增啥子ktv哦,不会还是只有那个稀撇的嘛


爆多哈!!什么新红色年代、雨龙歌城、MGM等等
 
来自南充的变性人陈莉莉终于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展示风采。昨日,在环球小姐四川赛区的初赛中,容光焕发的陈莉莉与37名佳丽出现在环姐的大舞台上,成为昨日最受欢迎的“女主角”。
 
一个中国留学生眼中的加拿大
 当我从北京国际机场登上飞机的时候,我自信地告诉自己:"我的一生将从此改变"。但是,当我真正来到了加拿大,渐渐的对它有了一定的了解,我开始从兴奋变得冷静下来,我开始思考一个我在国内很少思考的问题:"我花费了父母的毕生积蓄,放弃了自己已经获得的一切,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开始了一种新的,或者说是苦的生活,这到底值不值的?"

  也许有人会嘲笑我当时的浅薄,嘲笑我在国内时的冲动,但是我并不是在国内没有考虑这个问题,只是自信让我变得自负,而同时一种反传统的意识怂恿我从一个险峰跳到了另一个险峰,从一种单调乏味的痛苦变换成了另一种荆棘密布的艰辛。我不能否认这种变化一定就比国内差,实际上这里的生活要比国内好很多,虽然因为人少而显得死寂,但是却多了一份安逸与舒适。可是现在的问题在于我们的付出和获得是否成比例。也许在国内时,一种想要冲出枷锁的感情扭曲了我们的价值观,而现在我们成了"城外的人",是不是又开始怀念"城里"的生活呢?当我们整日将钱中书的那句名言挂在嘴边时,是否真的仔细的考虑过呢?《北京人在纽约》的开场白就是:"如果你爱她,那么带她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她,那么带她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在我看来,这里既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狱,对它的感觉是不能与在国内的任何感受相提并论的。

  千盼万盼,终于到了国外,我才真正慨叹国内的"基础教育",它的确为我们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这也就不奇怪为什么加拿大本地的竞赛拿奖的全是中国人(确切地说应该是"华裔",但我想大家不会在这方面计较)!可是我也不禁惭愧我们没有一个良好的"基础"--那就是在生活、工作、人际交往方面的基础,而到了加拿大这一切都摆到了眼前,真让人无所适从。当我们人生第一次来到了这个社会的大课堂的时候,我们才开始发觉自己的无知、幼稚与渺小。记得刚到加拿大的前两天真的恨不得赶快到街上逛逛,来找一下外国的感受,可是却发现自己一向引以为豪的English原来这么poor!我在街上说的最多的句子就是"Pardon?"、"Canyouspeakmoreslowly?"之类的话,这可以算是第一个挫折吧--出乎意料!

  人人都说国外的服务行业好,对此我是从不怀疑的,这可能就是别人说的"崇洋"吧!可是当我真正来到这里,去寻找"上帝"的感觉时才知道原来上帝不是顾客,而是顾客手中的钞票。记得一次在一家餐馆吃饭,这家餐馆我是常去的,它的饭菜香、服务好、价格廉。可是那天我刚从Montreal回来,背着一个旅行袋,穿着一看就象是大陆来的游客,与往常不一样,当我进店后竟无人问津。我只好走到服务员面前说:"1person,non-smoking!"服务员扫了我一眼,什么也没说,向墙角的座位一指,示意我坐在那里好了。我无心埋怨,因此就在那里坐下了。过了很常时间才来了一位服务员,因为我常来,我想她是认识我的,可万没想到她竟用粤语问我问题,我听不懂,于是用英文告诉了她我点的餐的号码。可她似乎很不满意,于是我用我不熟的粤语说了菜名,她这时竟又用国语对我说:"大陆来得,说国语吧!"我感到自己受到了侮辱,但我没做声。而此后,菜上了,却没有"汤"(那家餐馆是送汤的)。这一餐我是憋着一肚子火吃的,吃完后,我check了bill,这次我给了20%的小费(在加拿大小费是从10%-15%的),我想"不能让人歧视"!可万没想到,当服务员看到小费时竟然好象想起了我是这里的"常客",突然变得"礼貌"了,一个服务员把我送到门口,并甜甜地说了声:"下次再来。"(这回她用的是国语)从她的笑脸上,我感受到了另一种挫折--国外真象我们想的那么美好吗?

  加拿大的金融、保险系统和国内有很大不同,开帐户、申请visa都有很多说道(加拿大的visa很好申请,不想美国那么困难)。一个人在国外闯,没点损失是学不到东西的。记得刚拿到bankcard(类似与国内的"龙卡",不过要比"龙卡"方便很多,几乎所有商店都收bankcard)的时候,兴奋的在bankmachine上反复存钱取钱,周围的人都看着我笑。可我还在试验着各个功能,结果这时一个好心的银行clerk走过来告诉我,我的每一次transaction(在bankmachine上执行的业务)是要支付$0.25的,我这一下子就"玩"了20多次……我的朋友也有类似的笑话,一次我的一个朋友,也是中国人,他到银行新开了一个cheque帐户,之后clerk问了他几个问题,而最后一个问题,反复说了几便也听不明白,后来我的朋友一点头"yes,ok"。这一下clerk可笑了,她熟练的在键盘上敲了几下,然后给了我朋友两本支票,我朋友看见送了两本支票感到很满意不停的"thankyou"。可回来后我们告诉他这两本支票不是免费的,他这才明白为什么那个clerk听到"yes"后就笑了,到bankmachine上一查,果然少了30多加元!!而当我们又告诉他,每签一张支票还要$0.75的手续费,我的朋友当时昏厥!

  在加拿大,买车、租房都是学问,如果不懂装懂就会花很多冤枉钱!开电话线、有限电视要交很多钱,而且想掐线还要很多钱!坐公车比国内打车都贵,而打taxi简直就是抢钱!进了书店,拥抱书的海洋,可是要买一本的话,就得几天不吃饭!什么都要cost很多很多,真有些招架不住。但是我说了这么多,也许大家觉得我在抱怨,其实不然。到了国外,讲究的就是实干与闯荡,如果没有这种精神就别想在这种残酷的社会中生存。这是一种对人的磨练,一种精神上的磨练。当在国内时,经常听人们说国外生活如何如何好,可是到了这里才知道原因--以讹传讹!在加拿大衣食住行确实比国内好,但是要知道一种社会有一种社会的生活方式。就象有汽车,在国内是一种梦想,可在加拿大要想找份好工作,没有车是很难找到的,而且高额的公交费用,竟然和用"分期付款"买台低档车的价钱一样,你说谁不买车!!而且虽然平均生活水平高,我们却未必负担的起。我的很多朋友都是几个人合租地下室来住,这里的夏天十分热,可是我们连空调都负担不起。记得当我的老师听说我们住处没有空调,他竟然用"Hell"来形容那种生活。不过仔细一想我的这些朋友在国内时,家庭都是属于"大款"级的!可现在他们的情况"惨不忍睹"……我看见过他们掉泪,我家虽然不象他们富裕,可是我可以体会到他们现在的感受。而当家长问这边情况时,他们都回答说"加拿大如何如何好",他们之所以这么说是怕家里担心!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在国内时都说国外好,其实这只是家长们之间的说辞罢了……有很多家里的"小太阳",到这里竟然主动去打工以贴济开支,不给家里增加负担!从他们那里我看到了什么叫"成长"!!用辛苦换来这些难道不值吗?

  当然并非所有的留学生如此生活,至少在我的学校里还是有钱人的天下,他们的生活倒是"和国际接轨"。不过我并不羡慕他们,因为他们是在花费,我们是在获得!但是我觉得他们既然有能力在加拿大享受生活,就没有理由不享受。这一点很重要,到了加拿大,别人做的事自有道理,你不要对其妄加评论。记得刚来时看不惯别人的"大手大脚",可是逐渐接受了西方的文化后才明白过来一个道理:如果指责别人的话,那只是忌妒;如果想做朋友,就不要指手画脚。这是加拿大人的原则,可是据我观察,中国人在这方面作得很不好,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人的留学生和侨民在加拿大很难和当地人接触。而且在加拿大人眼中,用"金钱"铺路和用"汗水"铺路,只要能达到目标,它就是相同的!我有一些好朋友他们的生活就很舒适,可是我并不象在国内那样,看到人家花钱快自己就难受;相反,我倒觉的他们的生活蛮有滋味的,比起国内的一些bookworm,他们的生活也许更有意义呢!(不过建议国内的朋友,来之前不但要check一下自己的腰包,还要check一下自己的花钱习惯;如果到了加拿大出现赤字的话,可是没人能帮你的呀!)

  来到国外,一切都变化的那么快,无论是思想还是行为都与国内有很大不同。而且我们作为莘莘学子,跨洋求学,花费着家里的金钱,而且是以一种超人的速度(用我们的玩笑话说:"在加拿大最节俭的人,也是在挥霍!")。因此我们一定要学有所成,而且加拿大的确是个积攒社会经验的好地方,比起国内"吃喝完乐拿学位"(夸张了些)的大学来说,这里的生活更有意义呢!说句心里话,在加拿大生活压力很大,到处都是荆棘,充满了挑战,但是--我愿意面对这些挑战!!不知你怎么想呢?
 
美著名制片人比尔蓉城寻梦“东方伊甸园”(图)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08日11:30 成都商报



比尔在芙蓉古城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比尔在宽窄巷子



  成都:东方伊甸园引发网上热论

  我从美国来要寻东方伊甸园

  “‘你能告诉我东方伊甸园是什么样子吗?’我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个词,当时就懵了。”昨日下午2时30分左右,川航从上海飞往成都的航班刚一降落,空姐唐颖就急切地拨通
黄页微成本营销方式 不见不散约会新主张
小户型主阵容揭晓 多媒体互动学英语


本报热线求助说,她在飞机上遇到了一个老外,说要来四川验证一个美丽的地方―――“东方伊甸园”……记者迅即赶往机场,找到了这位神奇的寻访者。

  寻访目的问懵空姐

  唐颖说,昨日她正在上海到成都的川航3U562航班上服务,一个老外突然向她挥着手中的笔记本,焦急地询问:“小姐,你能告诉我‘东方伊甸园’是什么样子吗?”她还没反应过来,已被他扯到身边一个空位坐下。“可以问你几个问题吗?我叫比尔・爱恩瑞夫。”操着英语的比尔又是比画又是解释,唐颖渐渐明白过来:这个自称是节目制作人的美国人是专程到四川成都来看“东方伊甸园”的。

  “‘东方伊甸园’在成都?”唐颖对这个第一次听到的词吃惊不小,“这里可没有亚当和夏娃啊。”比尔笑起来:“即使没有亚当和夏娃,它也应该和传说中的一样美。”

  寻访指南

  比尔随后向她出示了两篇文章,这是近一个世纪前的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刊登的描绘四川山水风物的文章:发表于1911年的罗林・夏柏林的《登临中国西部的阿尔卑斯山》和发表于1920年的约瑟夫・比奇的《东方伊甸园―――中国西部》。

  “你看,这是我画的一幅想象中的‘东方伊甸园’。”比尔向唐颖指点着笔记本上的一幅素描:“这是树,这是大理石桥,这是护城河……”这位认真的美国人最后提了一个问题:“但是成都太大了,你能告诉我从哪里开始去探寻她的美丽吗?”

  记者采访比尔得知,他是美国独立制片人并得过三届艾美奖,探寻“东方伊甸园”的想法已酝酿了5年:“5年前我看到了这两篇文章,虽然伊甸园的样子已经让我想象了5年了,但昨天我才把她画出来。”比尔向记者出示了那两篇文章和他根据想象画出的东方伊甸园图。

  “文章里描绘的情景简直太迷人了。两位伟大的作者在上个世纪初来到中国四川,并将这里称为‘东方伊甸园’。这次来中国,我就是专门要来看看这个文中提到的‘东方伊甸园’到底是个什么样子。”比尔和盘托出他的来意。记者仔细读了比尔提供的那两篇文章,文中提到了四川的很多地方,对成都市有较详细的描述,自然风光和人文环境的文明富足,尤其是比奇的文章第一次向世人提出了“东方伊甸园”就在四川的观点。

  经过一番讨论,记者和比尔达成了共识:考察的第一站就放在都江堰!因为两篇文章的作者都提到了这个具有重大意义的水利工程。“今天的时间可能不够了,我想先去看看大熊猫。行吗?”比尔提出了第一个要求。

  读者朋友,您知道“东方伊甸园”在哪里吗?请拨打86613333告诉我们。

  寻找“东方伊甸园”

  本报记者 陈舸帆 邱婷婷 彭志强

  第一站:万米高空我来成都寻找“东方伊甸园”

  第二站:大熊猫基地“东方伊甸园”有熊猫亚当!

  第三站:皇城老妈观歌舞“东方伊甸园”找到亚当夏娃

  第四站:都江堰触摸富饶秀美

  昨日上午10时,比尔站在都江堰面前,成都著名学者子德向他介绍了都江堰悠久的历史和在现代仍然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因为它的存在,才使成都平原从未遭受到洪涝灾害,也使得成都成为中国惟一一个在近3000年的历史中没有迁址的大城市。”

  走在千年的松茂古道上,比尔听到古道上的“玉垒关”自宋代修建以来一直保存至今,而且受到了非常好的保护,脱口而出:“Timeless!(超越时代的永恒)”这也成为他昨日在都江堰说得最多的一个词。“如果在这里取一个景,有山,有树,有古城墙,你看不出这是昨天,是今天,还是一千年以前。都江堰本身就是一个富饶秀美的地方,更重要的是它繁荣了更广阔的成都平原。这是我前所未有的独特体验。”

  第五站:三星堆触摸远古神秘

  “我不相信这是真的。”下午2时30分,比尔隔着玻璃仔细看着那尊著名的纵目青铜像,喃喃地说道。

  在整个参观过程中,比尔都不断地向导游询问当时发掘、修复三星堆文物的情况,仔细观看它们出土时和修复后的照片,并详加对比。而最吸引他的是馆内各式各样的龙形文物:“在现代文明中,龙的造型已经模式化了,但是我在这里看到古蜀文化中龙的造型千差万别,这证明蜀文化的确是一种很独特,而且具有高度想象力。”

  比尔谈到他在美国时曾经看过一篇文章,其中提到几千年前在中国四川地区曾有一群有高度文明的人神秘消失了,“不知道是不是三星堆呢?”

  第六站:金沙遗址触摸千年文化

  下午5时许,走在金沙遗址的发掘现场,比尔放轻了脚步:“我正在穿越千年的隧道,这是一个神圣的过程,我不能惊醒这些沉睡了几千年的家伙。”

  发掘坑道旁的文物临时陈列室,比尔对架上大量的陶器产生了兴趣,一一向工作人员询问它们的用途和发掘时的情况。而随后在金沙出土文物博物馆内,面对大量精美的玉器和黄金饰物,比尔发出了大量惊叹词。

  在参观将要结束的时候,比尔仔细端详着放置在锦盒内的一尊石跪坐人像,说:“我有一个小小的请求,我可以抱着这个照一张相吗?”经过工作人员同意后,比尔小心翼翼地捧起了那只锦盒,蓝色的眼睛内满是喜悦。

  第七站:顺兴老茶馆触摸闲适和谐

  坐在热闹的顺兴老茶馆里,不喝茶的比尔喝着矿泉水,笑着说:“我喜欢这种闲适的时光。”

  楼上楼下地参观了一番,让比尔感兴趣的东西不少:鸡公车、风车、民居等模型,而一幅成都人提笼遛鸟的绘画更让他羡慕不已:“这个太有意思了,这座城市到处都能看到闲适与和谐的影子,不过这种闲适可不是闲懒啊。”

  “我已经真实地触摸到了东方伊甸园。但我想还要给我一点时间,才会有一个完整的认识。”比尔以这句话结束了他在成都度过的第二天。

  第八站:芙蓉古城

  “比奇的文章里提到了这种美丽的植物,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这几天我一直在寻找它。这就是芙蓉花吗?”上午9时许,走进芙蓉古城的比尔指着路边一株不知名的花问。在得到否定的答案之后,他转而要求工作人员带他来到护城河边。听说秋天它才会开花,比尔说:“那我一定要在秋天的时候来看它们。”

  第九站:宽窄巷子

  “hello!比尔!”“这不是电视和报纸上那个美国人吗?他是来咱们成都找‘东方伊甸园’呢。”上午11时许,刚走进宽巷子的比尔就被众多市民认了出来。走进一家居民的院子,比尔看着主人精心在院内布置的圆桌还有满院的花草,说:“我希望能住在这样漂亮的房子里。”在另一家门前,比尔研究了半天一块古老的拴马桩。参观完毕,比尔在笔记本上认真记下了几个词:宽窄巷子、墙上的老照片、拴马桩……

  第十站:杜甫草堂

  面对杜甫的一尊铜像,比尔问:“为什么他胡子的颜色比其他地方要亮得多?”导游解释说在四川话中“胡”和“福”的发音相近,游客们认为摸胡子可以带来“福气”,日久天长,铜像的胡子部分自然就被摸得锃亮了。“如果我多摸几次,这次寻踪‘东方伊甸园’的行程是不是就会更加顺利呢?”比尔伸出手,反复在铜像的胡子上抚摸。

  第十一站:送仙桥古玩市场

  下午4时许,比尔仔细地研究着一家古玩店外一个雕刻有美丽图案的大石缸。“这个大石头是干什么用的?”老板向他解释这是以前人们用于储水的水缸。“那么它上面这些图案有很久的历史吗?”“很久以前是没有的,有图案的都是比较近代的。”比尔满意地点点头,转身寻找下一个目标去了。

  第十二站:合江亭

  在合江亭前的“思蜀园”前,比尔听懂了这三个字的意思后,说:“这正是我现在的心情。今天我就要离开‘东方伊甸园’了,我会‘思蜀’的,而且我将再回来。”比尔没有忘记他将在成都拍摄纪录片的计划,“思蜀园”内有一排刻着各种字体的“水”字的石头,比尔仔细端祥着它们,“在拍这个镜头的时候,我会让人用水从这些石头上流过,水从‘水’字上流过,这是一个多么美丽的画面!”(本报记者陈舸帆摄影何海洋)

  新闻人物.比尔・爱恩瑞夫

  美国著名制片人,帕拉多通讯公司执行导演。三届艾美奖得主,两届中国金鹰奖得主,曾经与中国的STV公司、日本NHK公司、澳大利亚ABC公司进行过多边合作,制作节目在Discovery和Hallmark频道多次播出,并参与过《采访******主席》一片的专题采访。

  资料链接:东方伊甸园

  罗林・夏柏林的《登临中国西部的阿尔卑斯山》发表于1911年,他在文中提到:“……从成都坐滑竿到灌县。正值四月天,四川的乡村向你展开一幅幅美丽的风光画卷,激起你心中的无限遐思。成片成片的油菜花盛开着……这也许是整个大地最美的时刻,美的巅峰与极致。”

  约瑟夫・比奇的《东方伊甸园―――中国西部》发表于1920年。他是这样描述“东方伊甸园”的:“成都是一个拥有50万人口的大城市。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修建得坚固高大的城墙,让我们不由得去猜想这城墙里究竟是怎样一个世界呢……”

  第一印象:震惊来蓉探寻“东方伊甸园”的美国人比尔首访美丽成都

  本报讯(记者 陈舸帆 邱婷婷 彭志强)昨日下午4时,比尔・爱恩瑞夫迫不及待地对成都进行了首次探访,美丽的成都让他流连忘返。

  发现“熊猫亚当”

  大熊猫基地方面昨日特地安排了一位英文导游为比尔解说,但比尔所知大熊猫的知识似乎并不比这位导游差多少,令在场的人大吃一惊。比尔得意地说:“这是我第二次接触大熊猫,6年前我在韩国拍过一个大熊猫生产过程的纪录片,了解了它们的很多生活习性。”来到大熊猫生活区,比尔看到的第一只大熊猫就是基地里的“英雄爸爸”科比。当听说科比是很多大熊猫的父亲后,比尔笑着说:“你就是‘东方伊甸园’的熊猫亚当!”

  沉醉《凤求凰》

  为让远道而来的比尔感受成都独特的火锅文化,记者昨晚将比尔带到了皇城老妈火锅城。在大啖成都火锅的同时,比尔对台上的歌舞表演也同样沉醉不已。当台上一对舞者跳起表现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的爱情故事《凤求凰》时,听了记者的介绍比尔若有所思:“这是一对‘东方伊甸园’中真正的亚当和夏娃!”

  还要继续验证

  随后记者又带着比尔参观了人民南路上的民俗公园、红星路步行街等地,在回酒店路上,比尔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对记者说:“第一次来成都给我的印象可以用震惊来形容。这是一座把现代化和民族特色结合得相当完美的城市,这在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

  “这里和你想像中的‘东方伊甸园’有什么相似或不同的地方吗?”“我刚和这座城市接触几个小时,我还要继续验证。”比尔最后说。

  比尔:成都就是东方伊甸园

  美国名制片成都寻踪“东方伊甸园”之旅第二天

  本报讯(记者 陈舸帆 何海洋)美国著名制片人比尔・爱恩瑞夫昨天在成都度过了他寻踪“东方伊甸园”之旅的第二天。无论是都江堰完好保存下来的千年风貌,还是三星堆、金沙遗址的璀璨神秘,都让这位执著而严谨的电视人增强了更进一步追寻“东方伊甸园”的信心和兴趣。“我已经渐渐触摸到了‘东方伊甸园’的脉搏。”比尔说。

  分享这一概念的乐趣

  本报讯(记者 陈舸帆)昨晚,成都部分知名专家学者在顺兴老茶馆与来蓉寻踪“东方伊甸园”的比尔进行了一场交流,学者们对比尔的这次寻踪之旅给予了高度评价,并从多个角色阐述了对“东方伊甸园”这一概念的研究。

  子德(著名学者):我理解“东方伊甸园”就是有丰富的文化底蕴,环境秀美,生活闲适和谐,特产富饶。成都当之无愧。

  谭楷(《科幻世界》杂志社副总编):2002年我曾陪同“火星叔叔”兰蒂斯游成都。他参观过三星堆和都江堰后,他觉得成都平原就像伊甸园一样美丽。

  林文询(四川作家):近一个世纪前美国人比奇第一次提出了成都就是东方伊甸园,这不是偶然的,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成都享有“东方伊甸园”这个荣誉当之无愧。

  彭邦本(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东方伊甸园”不一定就是圣经中的伊甸园,但它代表了以成都为中心的天府之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自然环境的高度热爱,成都当得起这个称号。

  比尔:我对成都文化的印象,只有四个字来形容―――令人惊叹!我觉得成都的文化是精致而且复杂的。它不仅有沉淀深厚的历史,也有完美的今天,更在为未来的发展做准备。这种古今的良好融合是成都文化最独特的地方。各位专家提出了很多有意义的观点,更重要的是你们和我开始一起分享对这个概念的乐趣。
 
状态
不接受进一步回复。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