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5-11-23
- 消息
- 30,363
- 荣誉分数
- 7,477
- 声望点数
- 373
新冠死亡率大降七成!英國虛擬病房這麼神?獨家專訪計劃主持人
新冠肺炎「沉默缺氧」猝死頻傳,英國去年底大規模推動的「虛擬病房」計劃是解方。《天下》獨家採訪計劃主持人,他們如何靠發放血氧儀、結合社區力量,把醫院留給最需要的人?「如果早6個月知道就好了!」英國創下單日0死,《天下》視訊採訪幕後功臣皇家漢普郡縣醫院(Royal Hampshire County Hospital)急重症醫療專家伊納達金(Matt Inada-Kim),向讀者分享成功的三個關鍵。圖片來源:取自伊納達金推特
2021-06-08
等不到病床,台灣愈來愈多新冠患者在家死亡案例,死亡率2.48%已超過全球平均。(看更多:不斷更新》台灣疫情 最新發展)
曾是先進國家中疫情最慘烈的英國,死亡率一度達2.8%,比台灣還高。但現在,英國疫情大幅趨緩,6月1日甚至達到暌違10個月的「單日0死」里程碑。
英國做了什麼?
答案是,除了今年春季開始打疫苗外,英國國民保健署(NHS,英國公立醫療系統)推動的「虛擬病房」計劃也是一大功臣。
《天下》與源自英國的新興科技媒體中心(SMC, Taiwan)合作,視訊採訪英國虛擬病房研究計劃「CO@h」(COVID Oximetry @home,新冠肺炎在家監測)主持人、皇家漢普郡縣醫院(Royal Hampshire County Hospital)急重症醫療專家伊納達金(Matt Inada-Kim),及多名參與專家。
「這個做法實際上將死亡率降低了四分之三,住院時間縮短了一半,重症加護住院時間也縮短了近一半!」透過視訊鏡頭,仍可清楚感受到伊納達金的語氣充滿振奮,「這真的很令人興奮,我們所有臨床醫師都相信這是正確的做法。」
「虛擬病房」是什麼?
簡而言之,「虛擬病房」就是將輕症患者分流在家隔離,並搭配血氧儀監測其血氧濃度,病況惡化才即時送院。這是英國如何有效落實輕重症分流,同時做到減輕醫療量能、又減少在家死亡的關鍵。英國從去年12月開始大規模推行虛擬病房計劃,陸續採購數十萬台血氧儀送到社區,截至今年2月已經推廣到全國。
上週,「CO@h」計劃第一份研究成果出爐。伊納達金指出,研究團隊比較去年11月至今年3月間,英國各地新冠確診患者的治療數據後發現,在實施CO@h計劃的地區,各項數據都得到明顯改善。
其次,平均住院天數也從13.2天下降到6.9天,加護病房入住率從8.2%下降到3.6%,以及30天內再入院率從8.7%降至0%,都顯示「虛擬病房」有助於同時兼顧減輕醫療量能負擔,並及時救治惡化病患。其中,最顯著的指標是死亡率,入院病患30天內死亡率從20.5%下降到5.8%,相當於大減約四分之三。
「虛擬病房」計劃,讓死亡率、住院時間大降
平均住院天數 | 13.2天 | 6.9天 |
30天內死亡率 | 20.5% | 5.8% |
加護病房入住率 | 8.2% | 3.6% |
30天內再入院率 | 8.7% | 0% |
資料來源:〈COVID Oximetry @home: evaluation of patient outcomes〉
「CO@h」計劃顧問之一、英國南部哈特福郡的沃特福德總醫院(Watford General Hospital)呼吸系統專家奈特(Matthew Knight)告訴《天下》,去年4月疫情在英國爆發,所有人措手不及,該院曾一度陷入氧氣系統瀕臨失控的危機。回想那段過去,他說,「那是我人生中壓力最大的一段日子。」
但在後續導入虛擬病房配套措施後,根據奈特估計,該院服務區域約有60萬人,其中約有8.5萬人曾經染疫,但該院總計只需負責治療最嚴重的約4000名病患。至於其餘超過九成以上的輕症患者,奈特強調,多數最後都會自行康復,只要有少量合格或經過訓練的人員可以在社區看顧,「這些病患根本連醫院都不用靠近」。
打造「虛擬病房」的三大成功關鍵
伊納達金與奈特告訴《天下》,打造成功的「虛擬病房」,有三大關鍵。第一,是籌集足夠數量的血氧儀。
伊納達金指出,啟動計劃的第一步,就是要確保有足夠物資。根據BBC報導,截至今年1月為止,英國NHS總計已經購買了至少30萬個脈搏血氧儀,發送到各地使用。主要是提供給65歲以上、年輕但有健康問題者,或任何醫生判斷有疑慮的確診患者。
台灣疫情指揮中心也已在5月底啟動試辦計劃,緊急採購1.5萬個血氧儀,透過各地衛生局配給居家隔離病人,加強照顧。但伊納達金認為,以台灣有2300萬人口而言,一旦疫情再擴大,血氧儀恐怕很快就會數量不足。
第二,是組織建立社區照護人力。
在專職醫護人力已不堪負荷的前提下,虛擬病房的建立,主要就是靠社區裡的基層醫護與志工。
奈特指出,虛擬病房不需要專業醫生,基層公衛人員、一般護理人員、經過訓練的民間急救人員,才是虛擬病房的主要人力。
「我們必須在社區打贏這場新冠肺炎之戰,」伊納達金說,這套計劃需要整個社會的很多信任才能真正發揮作用。包含如何在社區中開發、推動這個系統,以實際做到遠距監測。所以關鍵是如何製作學習資源,並給予基本教育訓練,快速組織起一個社區照護團隊。
第三,是設計一套清楚的指引,包含標準操作程序。
由於病患是自行在家監測,所以簡單易懂的操作程序就很重要。
「CO@h」計劃只要求患者每天使用脈搏血氧儀測量血氧飽和度3次,無論是用專門的智慧型手機應用程式、網站,或是紙筆,都可以記錄結果。
「這一點很重要,這套做法不一定需要很多科技,筆和紙也一樣好用,」伊納達金說,若能搭配遠端醫療應用程式直接將數據回傳到醫院,當然是最理想的做法,但這不是絕對必要。只要有紙筆能夠記錄並電話回報,虛擬病房也可以適用於不熟悉科技的高齡或低收入族群。
針對血氧監測結果,研究結果顯示,如果血氧降至92%以下,5天內死亡率就會大增至14.33%。
血氧濃度監測建議
血氧濃度 | 5天內死亡率 | 建議 |
---|---|---|
95%~100% | 1.67% | 正常 |
93%~94% | 2.24% | 尋求支援 |
92%以下 | 14.33% | 1小時內就醫 |
因此研究團隊建議,當血氧下降到93%或94%,病患就應該通知醫師。如果監測到低於92%的結果,應該立即叫救護車,在一小時內到院治療。
伊納達金強調,對抗病毒的最大要訣就是動作要快。他感嘆,要是英國在6個月前就能擁有現在的知識與經驗,一定就不會看到今日令人心痛的死亡率和死亡人數。
他也表示,目前該計劃小組已與10個不同國家舉辦過線上研討會,分享新冠肺炎在家監測的經驗,很歡迎台灣相關單位與其聯繫。
「沉默缺氧」是什麼?
新冠輕症患者在家療養的最大風險,就是「沉默缺氧」可能讓患者病情在短時間內急劇惡化卻毫無警覺,導致猝死、或延誤送醫。一般健康的人,血液中的正常含氧量應該在95%到100%之間。但許多新冠輕症患者,卻頻頻發生血氧濃度降至極低水準,卻沒有任何感覺的情況。
「沉默缺氧的發生有多重因素,很難用單一特殊原因解釋,」CO@h計劃顧問、英國沃特福德總醫院(Watford General Hospital)呼吸系統專家奈特(Matthew Knight)說。
奈特指出,首先是病毒感染導致肺泡和肺組織發炎,意味氧氣更難通過組織擴散到血液中,直接導致血氧濃度下降。第二,是新冠肺炎似乎會干擾血管肌的收縮,讓患者的肺部失去了限制血液流向已受損組織的能力,讓更多新鮮氧氣流失。
為什麼患者缺氧不自知?
奈特解釋,一般人之所以能感覺到缺氧,通常並不是因為真的對血氧濃度低有感覺,而主要是因當身體為了吸進更多氧氣,肺部必須更用力,才感覺到呼吸困難。而在新冠患者身上,因為肺部某些機制失靈,未因缺氧而產生異常,患者自然感受不到困難。一直要到血氧濃度真的降到極低時,患者才開始會感到喘不過氣,而這時其肺部通常已經充滿黏液。另一個理論是,新冠病毒可能會攻擊腦部神經細胞,導致病患的知覺障礙。
「我們推測新冠病毒可能影響腦部下視丘,導致病患出現知覺障礙,感覺不到缺氧,」目前負責主持英國醫學會(British Medical Association)新冠肺炎長期影響相關研究計劃的英國埃克塞特大學醫學院(University of Exeter Medical School)資深臨床講師史崔(David Strain)指出。
史崔解釋,很多新冠患者都會出現嗅、味覺喪失症狀,甚至有些病人會出現短暫耳聾,所以新冠病毒毫無疑問會直接影響到腦細胞。而過去一年他看到許多患者入院時血氧濃度甚至已經到到75%至80%,卻仍然毫無感覺,「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更認為問題出在腦部,而不只是肺部組織。」
但史崔也強調,沉默缺氧的症狀過去極度罕見,過去僅在某種特殊的中風病患身上看過。這是醫學界有史以來第一次看到病毒感染會造成這種症狀。
目前學界對於這種症狀的形成機制,認識仍然有限,還沒有足夠的研究定論,可以百分之百告訴我們如何解釋、如何偵測發現,以及如何治療。
(責任編輯:曹凱婷)
新冠死亡率大降七成!英國虛擬病房這麼神?獨家專訪計劃主持人|天下雜誌
新冠肺炎「沉默缺氧」猝死頻傳,英國去年底大規模推動的「虛擬病房」計劃是解方。《天下》獨家採訪計劃主持人,他們如何靠發放血氧儀、結合社區力量,把醫院留給最需要的人?
www.cw.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