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中国稀土冶炼产品产量达到了世界总产量的 90% 以上。
简单来说,就是咱们的
稀土分离和提纯技术,照样是世界领先。
就算其他国家发现稀土矿,想要冶炼分离,最经济高效的方法大概率就是把稀土矿送来中国,让中国来处理。
因此在是世界第一大稀土出口国的同时,中国还是最大的稀土进口国。。。
但在上个世纪 80 年代的时候,事情还不是这样的。
由于稀土元素的原子结构相近,化学性质相似,分离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当时在国际上的传统萃取方法是,先进行 “ 摇漏斗 ” 小试验,得出大致可行的工艺参数后,再进行中试验、扩大试验和工业试验,
逐级放大,反复优化。
费时、费功夫还费钱。
当时中国连这种传统的萃取技术也落后于人,只能靠低价卖 “土”来获取蝇头小利。
直到徐光宪院士建立了具有普适性的串级萃取理论。
徐院士通过构建物理模型等操作,实现从设计参数到工业生产的
“ 一步放大 ” ,
大大减少了萃取需要的时间、人力以及成本。
而且 1978 年,徐院士通过讲习班的方式,将科研成果
无偿贡献、推广开来。
成本和耗时的大幅减少,让纯稀土金属的价格从 20 世纪 70 年代的五倍于黄金的价格拉到了 08 年的每公斤 20 元。
没有产业竞争力的国外稀土垄断企业纷纷减产、停产,国际稀土界称之为 “
中国冲击 ( China Impact ) ” 。
种种独有的优势下,稀土的确算是一张王牌。
早在 2010 年日本侵犯中国钓鱼岛主权时,咱们就通过稀土反制过日本。
如果中国对美国采取稀土产品出口限额,也的确会很大程度上影响美国下游制造业。
咱们多年积累下来的技术优势,可不是一朝一夕能赶上的。
但稀土并不稀少,随着稀土资源不断被发现,美国仍然可以去寻求其他地区来解决需求,不过是价格贵一点而已。
海外的稀土矿▼
所以在稀土上有绝对优势,并不代表咱们可以有恃无恐,打遍天下无敌手。
咱们这番成立中国稀土集团,也不是简单的 “ 稀土制裁 ” 能概括,而是有更远大的目标。
工信部部长肖庆说过这样一句话:
“ 我们的稀土没有卖出‘稀’的价格,只卖出了‘土’的价格 ” 。
仰仗着国内稀土资源丰富,只图商业利益的民营企业曾经有过一段无序滥采的时期。
采集的时候最富裕的那块,疯狂浪费资源,出口的时候竞相压价,导致恶性竞争。
最后还留下了水污染和被破坏的生态。。。
2011 年的事了
近几年国家管控很严▼
咱们这次从源头着手,把国内稀土资源整合起来,减少内耗,提升中国对稀土价格的定价权、话语权。
也让这一稀土战略资源综合利用率再高一点,咱们的优势能再持久一点。
同时,你会发现这波中国稀土集团还拉上了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有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这两家稀土科技研发型企业。
以前咱们总是低水平重复很多,现在我们要做深加工,搞更有技术含量的专利,让自家技术壁垒越堆越高。
虽然现实世界不会发生一招制胜的爽文剧情,但我相信,到那个时候,我们的腰杆肯定能更硬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