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家正在计划“与病毒共存”线路图

防不住了,给自己找个台阶下
 

原卫生部部长高强:“与病毒共存”绝不可行​

2021-08-08 16:11



新京报快讯 据中国卫生经济学会官网消息,中国卫生经济学会总顾问、原卫生部部长高强8月5日发表文章《“与病毒共存”可行吗?》,文章提出,我国的抗疫策略,是精准疫情管控与广泛接种疫苗并行不悖的“双保险”策略,而不是用疫苗群体免疫替代疫情严格管控,更不是“与病毒共存”。以下为全文:

“与病毒共存”可行吗?

最近一段时间,世界很多国家的新冠疫情,出现了急剧反弹,新增确诊病例和死亡病例大幅攀升。美国惊现一天新增10万确诊病例,全球过去4周内新增确诊病例接近400万,以致于世界卫生组织惊呼“疫情近乎失控”。是什么原因导致世界抗疫形势全线告急?笔者认为主要是英、美等国为显示统治力和影响力,不顾人民健康安危,盲目解除或放松了对疫情的管控措施,单纯依靠疫苗接种的抗疫模式,追求所谓的“与病毒共存”,导致疫情的再次泛滥。这是英、美等国政治制度缺陷导致的防疫决策失误,也是推崇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必然结果。在英、美等国“与病毒共存”的诱导下,不少发展中国家也放松了疫情管控,致使全球多个地区出现了第二波、第三波疫情。

面对全球疫情的严重反弹,英、美等国的专家学者没有从政府的防控政策上找原因,却众口一词地将责任推到了病毒变异上,声称德尔塔变异毒株的传播能力特别强,传播速度特别快,发病时间特别短,恢复时间特别长,是全球疫情严重反弹的罪魁祸首。美国的媒体声称“德尔塔”变异毒株改变了世界抗疫战争。对于国际舆论界的这种异口同声,笔者表示高度质疑。尽管病毒变异给疫情防控带来了很大困难,但决定疫情变化趋势的永远是人。人类应对病毒策略正确,再强大的病毒也能战胜;人类应对病毒策略失误,再弱小的病毒也会蔓延。以错误的抗疫策略应对强大的德尔塔病毒,其后果必然是灾难性的。将疫情反弹的责任推给病毒变异的观点,实际上掩盖了政府抗疫失策的责任,是一种新型的“甩锅”和“卸责”。

令人诧异的是,我们的一些专家也大讲德尔塔毒株的惊人威力,建议国家考虑“与病毒长期共存”的策略,“学会与病毒共存”。专家们的观点,既宣扬德尔塔病毒的严重威胁,又主张“与病毒长期共存”,岂不是矛盾吗?

人类与病毒是什么关系?笔者认为是“有你无我、你死我活”的关系。人类生存繁衍的历史,从一定意义上讲,也是一部与病毒拼死相争的历史,不是人类消灭病毒,就是人类被病毒吞噬,从来没有人类“与病毒长期共存”。旧的病毒消灭了,新的病毒还可能出现,但人类的目标始终是消灭病毒,而不是“与病毒共存”。卧榻之侧,岂容病魔鼾睡?我们知道,人类最终战胜病毒需要依靠能够杀死病毒的药物。但在此之前,人类也不是束手无策地“与病毒共存”,而是通过严格的隔离控制措施,以最快的速度切断病毒的传播链,把病毒封锁在最小的范围内“自消自灭”。这是人类消灭病毒的一种有效方式,也是人类抗疫制胜的一个法宝。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我国用这个办法迅速控制了疫情,并多次实现本土疫情的“零感染”。尽管境外病毒输入也曾经导致局部地区出现散发病例,但没有形成大规模的流行蔓延。只要我们在“外防输入”方面“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坚决“御病毒于国门之外”,就一定能够将病毒消灭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

有些专家认为,英、美等国“与病毒共存”的抗疫方式是开放性的,我国以隔离控制为主的抗疫方式是封闭性的。在欧美国家通过广泛接种疫苗实现了“群体免疫”之后,我国的对外开放可能会陷入被动,主张“学会与病毒共存”,实现与世界的正常互通。笔者认为中国与世界的互通,必须是健康的互通、安全的互通、符合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互通,而不是盲目的互通,更不是不计后果的互通。当前,我国能否与世界实现正常互通,并不在于国内疫情控制,而在于国际疫情形势。在国际疫情严重反弹的情况下,我国必须坚持对入境人员实施严格的监测、隔离等防控措施,这不是切断与世界的联系,而是对人民健康和国家安全高度负责的表现。

有些专家认为,最近南京爆发的疫情迅速传播到多个省份,暴露出一些地方疫情管控存在的重大漏洞和失误,应当深刻反思、汲取教训、全面排查、落实整改。笔者表示完全赞同。我国的抗疫策略,是精准疫情管控与广泛接种疫苗并行不悖的“双保险”策略,而不是用疫苗群体免疫替代疫情严格管控,更不是“与病毒共存”。南京疫情的惨痛教训告诉我们,在广泛接种疫苗的情况下,中央提出的常态化疫情管控仍然是我国抗疫斗争必须遵循的重要指导方针。我们不仅不能放松疫情管控,还要进一步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坚持不懈地做好疫情监测预警。这不是“与病毒长期共存”,而是为消灭病毒而长期斗争。

“与病毒共存”可行不可行?笔者认为绝不可行。英、美等国的“与病毒共存”,已经给全球的抗疫形势带来了严重后果,我们绝不能重蹈覆辙。只要疫情仍在国际上广泛流行,我国严防境外病毒输入的方针就不能变,坚决切断病毒传染链的策略就不能变,早发现、早控制的目标就不能变。至于我国何时开放国门、如何开放国门,应当根据国际疫情控制的实际情况,从维护国家和人民的整体利益出发,适时作出安排。在严防境外输入的同时,各地既要尽快控制疫情的传播,也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转换抗疫工作节奏,适时调整抗疫工作措施,适时恢复正常的经济社会生活。
 
国内能灵活转向,赞一个。没被那些卖疫苗的,卖试剂的,卖中药的奸商忽悠,领导层还是清醒的,听得见不同意见的。
 

原卫生部部长高强:“与病毒共存”绝不可行​

2021-08-08 16:11



新京报快讯 据中国卫生经济学会官网消息,中国卫生经济学会总顾问、原卫生部部长高强8月5日发表文章《“与病毒共存”可行吗?》,文章提出,我国的抗疫策略,是精准疫情管控与广泛接种疫苗并行不悖的“双保险”策略,而不是用疫苗群体免疫替代疫情严格管控,更不是“与病毒共存”。以下为全文:

“与病毒共存”可行吗?

最近一段时间,世界很多国家的新冠疫情,出现了急剧反弹,新增确诊病例和死亡病例大幅攀升。美国惊现一天新增10万确诊病例,全球过去4周内新增确诊病例接近400万,以致于世界卫生组织惊呼“疫情近乎失控”。是什么原因导致世界抗疫形势全线告急?笔者认为主要是英、美等国为显示统治力和影响力,不顾人民健康安危,盲目解除或放松了对疫情的管控措施,单纯依靠疫苗接种的抗疫模式,追求所谓的“与病毒共存”,导致疫情的再次泛滥。这是英、美等国政治制度缺陷导致的防疫决策失误,也是推崇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必然结果。在英、美等国“与病毒共存”的诱导下,不少发展中国家也放松了疫情管控,致使全球多个地区出现了第二波、第三波疫情。

面对全球疫情的严重反弹,英、美等国的专家学者没有从政府的防控政策上找原因,却众口一词地将责任推到了病毒变异上,声称德尔塔变异毒株的传播能力特别强,传播速度特别快,发病时间特别短,恢复时间特别长,是全球疫情严重反弹的罪魁祸首。美国的媒体声称“德尔塔”变异毒株改变了世界抗疫战争。对于国际舆论界的这种异口同声,笔者表示高度质疑。尽管病毒变异给疫情防控带来了很大困难,但决定疫情变化趋势的永远是人。人类应对病毒策略正确,再强大的病毒也能战胜;人类应对病毒策略失误,再弱小的病毒也会蔓延。以错误的抗疫策略应对强大的德尔塔病毒,其后果必然是灾难性的。将疫情反弹的责任推给病毒变异的观点,实际上掩盖了政府抗疫失策的责任,是一种新型的“甩锅”和“卸责”。

令人诧异的是,我们的一些专家也大讲德尔塔毒株的惊人威力,建议国家考虑“与病毒长期共存”的策略,“学会与病毒共存”。专家们的观点,既宣扬德尔塔病毒的严重威胁,又主张“与病毒长期共存”,岂不是矛盾吗?

人类与病毒是什么关系?笔者认为是“有你无我、你死我活”的关系。人类生存繁衍的历史,从一定意义上讲,也是一部与病毒拼死相争的历史,不是人类消灭病毒,就是人类被病毒吞噬,从来没有人类“与病毒长期共存”。旧的病毒消灭了,新的病毒还可能出现,但人类的目标始终是消灭病毒,而不是“与病毒共存”。卧榻之侧,岂容病魔鼾睡?我们知道,人类最终战胜病毒需要依靠能够杀死病毒的药物。但在此之前,人类也不是束手无策地“与病毒共存”,而是通过严格的隔离控制措施,以最快的速度切断病毒的传播链,把病毒封锁在最小的范围内“自消自灭”。这是人类消灭病毒的一种有效方式,也是人类抗疫制胜的一个法宝。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我国用这个办法迅速控制了疫情,并多次实现本土疫情的“零感染”。尽管境外病毒输入也曾经导致局部地区出现散发病例,但没有形成大规模的流行蔓延。只要我们在“外防输入”方面“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坚决“御病毒于国门之外”,就一定能够将病毒消灭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

有些专家认为,英、美等国“与病毒共存”的抗疫方式是开放性的,我国以隔离控制为主的抗疫方式是封闭性的。在欧美国家通过广泛接种疫苗实现了“群体免疫”之后,我国的对外开放可能会陷入被动,主张“学会与病毒共存”,实现与世界的正常互通。笔者认为中国与世界的互通,必须是健康的互通、安全的互通、符合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互通,而不是盲目的互通,更不是不计后果的互通。当前,我国能否与世界实现正常互通,并不在于国内疫情控制,而在于国际疫情形势。在国际疫情严重反弹的情况下,我国必须坚持对入境人员实施严格的监测、隔离等防控措施,这不是切断与世界的联系,而是对人民健康和国家安全高度负责的表现。

有些专家认为,最近南京爆发的疫情迅速传播到多个省份,暴露出一些地方疫情管控存在的重大漏洞和失误,应当深刻反思、汲取教训、全面排查、落实整改。笔者表示完全赞同。我国的抗疫策略,是精准疫情管控与广泛接种疫苗并行不悖的“双保险”策略,而不是用疫苗群体免疫替代疫情严格管控,更不是“与病毒共存”。南京疫情的惨痛教训告诉我们,在广泛接种疫苗的情况下,中央提出的常态化疫情管控仍然是我国抗疫斗争必须遵循的重要指导方针。我们不仅不能放松疫情管控,还要进一步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坚持不懈地做好疫情监测预警。这不是“与病毒长期共存”,而是为消灭病毒而长期斗争。

“与病毒共存”可行不可行?笔者认为绝不可行。英、美等国的“与病毒共存”,已经给全球的抗疫形势带来了严重后果,我们绝不能重蹈覆辙。只要疫情仍在国际上广泛流行,我国严防境外病毒输入的方针就不能变,坚决切断病毒传染链的策略就不能变,早发现、早控制的目标就不能变。至于我国何时开放国门、如何开放国门,应当根据国际疫情控制的实际情况,从维护国家和人民的整体利益出发,适时作出安排。在严防境外输入的同时,各地既要尽快控制疫情的传播,也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转换抗疫工作节奏,适时调整抗疫工作措施,适时恢复正常的经济社会生活。
去年8月的情况和未来可能会有很大差别,如果动态清零抗过omicron,对付未来的变种也许可以逐渐放开。

现在亚洲很多国家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包括越南,印尼,香港,南韩,日本等。正像纽约时报的文章:

香港面临新疫情危机:无法与病毒共存,也无法“清零”​



1646153729096.png
1646153743667.png
 
听说香港是 BA 2? 那亚洲这波是不是 BA 2 引起的? 我们这儿BA 2是多少PERCENTAGE
 
听说香港是 BA 2? 那亚洲这波是不是 BA 2 引起的? 我们这儿BA 2是多少PERCENTAGE
我还没有看到这里BA 2的报道。

日本的浪漫灯罩晚餐:

1646155508259.png


In this long exposure picture, staff from the Hoshinoya Tokyo hotel demonstrate the "Lantern Dining Experience", where lanterns made by Kojima Shoten - a shop in Kyoto - are used to shroud diners for mask-free dining amid the COVID-19 pandemic, February 28, 2022.

PHOTO: Philip Fong / AFP via GETTY IMAGES
 
去年8月的情况和未来可能会有很大差别,如果动态清零抗过omicron,对付未来的变种也许可以逐渐放开。

现在亚洲很多国家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包括越南,印尼,香港,南韩,日本等。正像纽约时报的文章:

香港面临新疫情危机:无法与病毒共存,也无法“清零”​



浏览附件1030120浏览附件1030121
情况在改变不假。
但是中国的清零政策不会那么轻易改变的。

所谓的共存, 必须等特效药出现, 并通过测试以后才会提上日程。
 
对于中国何时能有条件开放国门,中央疫情防控指导组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接受凤凰卫视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正在做评估工作,中国的适度开放绝不是西方的“躺平”,将把“生命至上”放在首位,其次要做好充分准备,オ能谨慎有序逐步进行。张伯礼还强调,社会对于感染人数的心理预期需要进行一定的调整,另外,物资的保障也必须充分,包括医院、方舱、药品、医疗队伍都要准备到位。

全世界都得爬雪山过草地,中国可能是尽可能多做准备,现在正在搞异源疫苗接种。

中国跟美国比,人均ICU接近1/10(3.6 对34.7每10万), 人均医生数也差太远,贸然开放,会跟印度一样全街烧死尸。
中国多准备是对的。
 
情况在改变不假。
但是中国的清零政策不会那么轻易改变的。

所谓的共存, 必须等特效药出现, 并通过测试以后才会提上日程。
我也不认为中国会很快放弃清零,这么大的国家,万一像现在的香港这样,死亡人数将高不可控。

自由,开放是所有人向往的,人烟稀少的小国稍试都容易出事,何况是中国。

这是新西兰边境刚开,感染数就飞速上升。

1646162479831.png
 
对于中国何时能有条件开放国门,中央疫情防控指导组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接受凤凰卫视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正在做评估工作,中国的适度开放绝不是西方的“躺平”,将把“生命至上”放在首位,其次要做好充分准备,オ能谨慎有序逐步进行。张伯礼还强调,社会对于感染人数的心理预期需要进行一定的调整,另外,物资的保障也必须充分,包括医院、方舱、药品、医疗队伍都要准备到位。

全世界都得爬雪山过草地,中国可能是尽可能多做准备,现在正在搞异源疫苗接种。

中国跟美国比,人均ICU接近1/10(3.6 对34.7每10万), 人均医生数也差太远,贸然开放,会跟印度一样全街烧死尸。
中国多准备是对的。
最好出现一款比奥秘传染性更强毒性更低的
 
中国之前的清零政策,也只是短时间内不许出家门,让中国比欧美少死几十万人,这里有谁愿意用自己的生命换自由
 
中国之前的清零政策,也只是短时间内不许出家门,让中国比欧美少死几十万人,这里有谁愿意用自己的生命换自由
中国的卫健委顶级专家,都转向了,咱们都是外行,等着听党中央和专家的安排吧,以前的办法过时了,解决不了新问题。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