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风袭击下渥村大面积停电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rjl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北美要说人口稀疏的地区, 用木杆, 挺合理, 没褒贬.

城市周边至少应该升级为水泥金属.

城市内部, 还是埋了好.
圈哥有点歧视木头杆子了,加拿大出产的红松简直就是天生的电线杆子,又高又直,质量杠杠的,价格便宜。首都地区停电那是疏于维护,就象那城铁一样,关键时刻准掉链子。
 
北美要说人口稀疏的地区, 用木杆, 挺合理, 没褒贬.

城市周边至少应该升级为水泥金属.

城市内部, 还是埋了好.
考虑到加拿大冬天大量撒盐,金属和水泥会腐蚀,抗腐蚀的合金铝成本太高。还是木头的最环保,最便宜。当然不计成本的话,埋入地下最好。
 
不知道啊
加拿大冬天那么冷 地面冻的跟石头似的
修起来不大好挖吧
 
圈哥有点歧视木头杆子了,加拿大出产的红松简直就是天生的电线杆子,又高又直,质量杠杠的,价格便宜。首都地区停电那是疏于维护,就象那城铁一样,关键时刻准掉链子。

要知道世上没有偶然。只有必然。

好的东西,关键时刻就不是掉链子。这是定义
 
考虑到加拿大冬天大量撒盐,金属和水泥会腐蚀,抗腐蚀的合金铝成本太高。还是木头的最环保,最便宜。当然不计成本的话,埋入地下最好。
日本也撒盐。人家至少是用水泥。
 
很多开着的加油站及超市里都会有冰块,就怕大家都买就买光了,只能一家一家地找。
我工作的店昨天下午差不多四点卖光。然后直到现在不停有人进来问有没有冰卖。
 
旧有基础设施象电线杆—转地下埋线这类问题不好解决。
没事的时候人们会觉得你搞这个、一没政绩,二浪费钱。有事的时候,每个人都是对基础设施人员一通抱怨,当紧急抢修恢复以后就把他们忘了,还是象LRT这样的工程才有前途。

我以前工作单位、工程师常建议做一些必须要做,但看不见的革新,但是我们的一个PM每次就会问,客户能看得见吗?我花了半天钱能印到海报上面吗?答案就是:不做。
 
日本也撒盐。人家至少是用水泥。
其他都是借口,我觉得加拿大用木杆的唯一考虑是成本包括方便取得,就像中国到处是水泥杆水泥房子,加拿大到处是木头杆子木头房子。在加拿大就没看见过水泥厂和挖了一半的山,中国可是很常见。
 
旧有基础设施象电线杆—转地下埋线这类问题不好解决。
没事的时候人们会觉得你搞这个、一没政绩,二浪费钱。有事的时候,每个人都是对基础设施人员一通抱怨,当紧急抢修恢复以后就把他们忘了,还是象LRT这样的工程才有前途。

我以前工作单位、工程师常建议做一些必须要做,但看不见的革新,但是我们的一个PM每次就会问,客户能看得见吗?我花了半天钱能印到海报上面吗?答案就是:不做。
这里有多少人, 不做LRT就要上吊的?没有吧,

不是照样没命地往里面扔钱? 还不做调查吗? 还三天两头趴窝吗?

所以最终还是看城市的眼光.
 
其他都是借口,我觉得加拿大用木杆的唯一考虑是成本包括方便取得,就像中国到处是水泥杆水泥房子,加拿大到处是木头杆子木头房子。在加拿大就没看见过水泥厂和挖了一半的山,中国可是很常见。
没听说温哥华岛上的 Butchart Garden 的故事吗 ?这个 Butchart Garden 原本就是一个挖掘生产水泥所需的石灰石的矿,其原主人就是一个生产水泥的商人。到 1909 年石灰石挖光了以后变成了一个巨大的矿坑,废弃多时。之后他的爱好园艺的太太萌生了把这个废弃的矿坑变成一个花园的想法,直到 1921 年建成。现在成了花园,后人也就看不到当年开采石灰石的场景了。

现在加拿大也逐渐出现一些水泥的电线杆,新区多一点。

pole.jpg

加拿大到处都有水泥厂,随便上网一查就出来了:
 
最后编辑:
总受影响家庭数量170K

断电2天整,已经恢复60K 家庭电力.
 
没听说温哥华岛上的 Butchart Garden 的故事吗 ?这个 Butchart Garden 原本就是一个挖掘生产水泥所需的石灰石的矿,其原主人就是一个生产水泥的商人。到 1909 年石灰石挖光了以后变成了一个巨大的矿坑,废弃多年。之后他的爱好园艺的太太萌生了把这个废弃的矿坑变成一个花园的想法,直到 1921 年建成。现在成了花园,后人也就看不到当年开采石灰石的场景了。

现在加拿大也逐渐出现一些水泥的电线杆,新区多一点。

浏览附件1044797

加拿大到处都有水泥厂,随便上网一查就出来了:
才疏学浅没听说过,你也够辛苦的,为了反驳连1909年的都找出来了。可你就没看出我是泛指加拿大水泥厂少的意思吗?谁再蠢也不会相信加拿大一个水泥厂都没有吧?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