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风袭击下渥村大面积停电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rjl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我家还没有来电,马上超过4天了

来电以后投资建个micro grid

Manotick 的退休科学家,家里装了太阳能板,三块Tesla home battery,geothermal 取暖制冷,家里两辆EV,可以实现一年300天左右不用依赖电网的电。。。

在这次停电里,没有发电机,也帮了邻居不少忙。。。

 
加拿大的电力工业起步比中国早得多,难道发电、供电不赚钱、不赢利吗?拿出一点儿赢利作为投资用于改造老旧落后的基础设施不行吗?改造属于你企业自身的老旧落后的基础设施还要靠用户缴更多的税才能做吗?

再说,真要是没钱的话,只要有钱赚,也可以贷款、发行债卷、发行股票,等等。资本主义的优势都上哪儿去了?
 
加拿大的电力工业起步比中国早得多,难道发电、供电不赚钱、不赢利吗?拿出一点儿赢利作为投资用于改造老旧落后的基础设施不行吗?改造属于你企业自身的老旧落后的基础设施还要靠用户缴更多的税才能做吗?

再说,真要是没钱的话,只要有钱赚,也可以贷款、发行债卷、发行股票,等等。资本主义的优势都上哪儿去了?
电力是垄断行业。 它不改造, 你不还是得每年交这么多钱给他。 他改造了, 你也不会多交钱。
那他为啥要改造?
 
来电以后投资建个micro grid

Manotick 的退休科学家,家里装了太阳能板,三块Tesla home battery,geothermal 取暖制冷,家里两辆EV,可以实现一年300天左右不用依赖电网的电。。。

在这次停电里,没有发电机,也帮了邻居不少忙。。。

这个投资很大,投资收益比应该低于发电机,但是对于环境是有好处的。

屋顶装太阳能,可能要涨保险吧,要不然大风损失保险不陪就亏大了,

到老了退休去郊外住可以这么干,把现在住的房子卖了。我cottage冬天不用电,每个月电费都接近100元(什么电力运输费,我总闸都关了)
 
最后编辑:
来电以后投资建个micro grid

Manotick 的退休科学家,家里装了太阳能板,三块Tesla home battery,geothermal 取暖制冷,家里两辆EV,可以实现一年300天左右不用依赖电网的电。。。

在这次停电里,没有发电机,也帮了邻居不少忙。。。

我怎么觉得这是媒体宣传所谓的正能量来粉饰电网断电所造成的不便?万一龙卷风卷走的是太阳能板呢?那哪里还有电以及帮邻居呢?但愿我是小人之心:)
 
电力是垄断行业。 它不改造, 你不还是得每年交这么多钱给他。 他改造了, 你也不会多交钱。
那他为啥要改造?
不知道电力公司是私人企业还是公有 (譬如,产权属于任何一级政府的) 企业?

经常发生这种规模的大范围停电事故,用户的损失很大,电力公司的损失也不小,即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修复损坏的设备和供电网路,那么多的用户停电那么多天,收进来的电费也要损失很多。改造落后的基础设施并不是只有用户受益,对他们自身也有好处。如果电力公司是公有财产,那就更应以减少公众的损失为首要目标。
 
加拿大的电力工业起步比中国早得多,难道发电、供电不赚钱、不赢利吗?拿出一点儿赢利作为投资用于改造老旧落后的基础设施不行吗?改造属于你企业自身的老旧落后的基础设施还要靠用户缴更多的税才能做吗?

再说,真要是没钱的话,只要有钱赚,也可以贷款、发行债卷、发行股票,等等。资本主义的优势都上哪儿去了?

中国那是后发优势,等中国的设备老旧到一定程度,也是一样的。
 
加拿大的电力工业起步比中国早得多,难道发电、供电不赚钱、不赢利吗?拿出一点儿赢利作为投资用于改造老旧落后的基础设施不行吗?改造属于你企业自身的老旧落后的基础设施还要靠用户缴更多的税才能做吗?

再说,真要是没钱的话,只要有钱赚,也可以贷款、发行债卷、发行股票,等等。资本主义的优势都上哪儿去了?
起步早只代表了过去,对现在没用。想当年,温哥华DT的11万地下变电站,马尼托巴的50万直流输电,都是中国电力工业考察时顶礼膜拜的对象。现在呢?加拿大三四十年基本就没有变化。而中国的输变电工程/技术已经走到了世界前列。
 
记忆中近三十年中发生过的大停电有个三次,1998年的冻雨,2003年 和这次的暴风雨。两次是由于恶劣天气造成的。但2003年那次和天气无关,是由一颗树造成短路,并触发一系列设备故障,人为因素而导致电网世上少有的大停电。

对于这次这样由于暴风雨造成配电网大量倒杆的停电,将架空配电线改成电缆埋入地下有一定作用。但对于前两次停电没有作用。
 
中国那是后发优势,等中国的设备老旧到一定程度,也是一样的。
要是说中国很多高速公路的状况比这儿的高速好是因为有后发优势,那是有一定道理。但是要说供电设施,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我们出国之前国内的电网设施并不比这儿先进啊,哪有什么后发优势呢?国内以前 (比如, 5 或 10 年前) 各地的电网设施,老旧落后的也是到处可见的 (见下面的照片), 但是现在已经大为改观:木头的电杆早就被水泥杆代替了,现在很多地方已经完成了 供电线路入地 的改造,未完成的也在稳步推进。这个不能说是后发优势的原因。

0.jpg 北京以前的木质电杆

0(1).jpg 北京以前的设施

images.jpg 北京现在的胡同
 
最后编辑:
记忆中近三十年中发生过的大停电有个三次,1998年的冻雨,2003年 和这次的暴风雨。两次是由于恶劣天气造成的。但2003年那次和天气无关,是由一颗树造成短路,并触发一系列设备故障,人为因素而导致电网世上少有的大停电。

对于这次这样由于暴风雨造成配电网大量倒杆的停电,将架空配电线改成电缆埋入地下有一定作用。但对于前两次停电没有作用。
转入地下后,就不容易发生由树木造成的短路,也不容易发生缆线受冻结冰的事。为什么将架空配电线改成电缆埋入地下对前两次没有作用?
 
起步早只代表了过去,对现在没用。想当年,温哥华DT的11万地下变电站,马尼托巴的50万直流输电,都是中国电力工业考察时顶礼膜拜的对象。现在呢?加拿大三四十年基本就没有变化。而中国的输变电工程/技术已经走到了世界前列。
别光看贼吃肉, 没看贼挨打。 中国是砸了大钱的。

有本事跟加拿大一样穷逼不砸钱, 我看中国怎么走到世界前列去。
 
转入地下后,就不容易发生由树木造成的短路,也不容易发生缆线受冻结冰的事。为什么将架空配电线改成电缆埋入地下对前两次没有作用?
冻雨那次,倒杆的不仅仅是配电线,而且是超高压的输电线。超高压的输电线做成电缆,绝缘技术还做不到,经济上也不可行。至于第二次,和天气无关。原因太复杂。
 
不能拿解放前北京的照片跟现在比。
九十年代初期,沿海楼房建设都必须是光纤入户,我们现在还在看如何改善同轴向光纤靠纶 :evil: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