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石家庄日增500,啥都不查了

我在河北的亲戚也说,地方有瞒报病例。
习大大把裤腰带系得拉磨高,一般的事底下阳奉阴违还可以,可这是奥秘克隆,结果会是遍地孙悟空,盖得住吗?如果各地效仿,习大大的权威哪里去鸟?真成耍猴了!:D


老话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是中国系统自身的一种纠错机制。没啥大不了的
 
最后编辑:
河北省13日是689,14日535,15日409。
石家庄越放松,数字越低。高明,实在是高明,中央也不发难,百姓也不用关禁闭。静悄悄的,天下太平。看看能捂多久。
 
河北省13日是689,14日535,15日409。
石家庄越放松,数字越低。高明,实在是高明,中央也不发难,百姓也不用关禁闭。静悄悄的,天下太平。看看能捂多久。
你想怎么样,封也抱怨,不封也抱怨,美国加拿大还测吗,还报数字吗,你抱怨过吗,还是只盯着中国
加拿大啥都不管了,按你的逻辑你在加拿大还不活了?
 
河北省13日是689,14日535,15日409。
石家庄越放松,数字越低。高明,实在是高明,中央也不发难,百姓也不用关禁闭。静悄悄的,天下太平。看看能捂多久。
这不就是当初川普的策略嘛。 No test, 就No Covid
 
mmexport1668574392750.jpg
 

摇摆4天后,石家庄的地铁里人满为患​

文章来源: 闻舞视界 于 2022-11-18 21:54:22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27928 次)
A- A A+

“让我看看这滑天下之大稽的新闻。”

今天,摇摆4天后的石家庄,突然以一条“石家庄新增感染者3天下降近80%”的热搜向外界宣告了自己的“探索成果”。

(16日早高峰的石家庄地铁1号线)

8305301dc65243307662f665c100b18c.png


不过,让人意外的是,面对石家庄从本月13日触及顶峰的689例阳性感染者,在短短三天时间里迅速回落,过去24小时的新增数据已经不足200例,相较于13日更是已经下降近八成,无论从哪个维度来说,这原本都是值得包括石家庄人在内的所有期待恢复正常生活群体高兴的佐证,可社交平台上的声音绝非如此。

甚至在一些石家庄本地网友看来,都认为这条热搜是“滑天下之大稽的新闻”,“2022最好笑的新闻没有之一”,“不好意思,侮辱到我智商了”,“年度笑话”,“不测当然没有”,“掩耳盗铃”,“我不看病等于没病”,“这可以说从根源解决问题了”,“我们这儿已经严格排查从石家庄来的人员了”,甚至还有人极具讽刺性地奚落石家庄,“以前我电脑老是中毒,后来卸载360后,你猜怎么着?”

可是,与社交平台上的喧嚣不同,喜欢以“庄里人”自嘲的石家庄人拍摄的地铁车厢人满为患的场景却不会骗人。要知道,自从石家庄在致信全体市民时将大家上升到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高位后,在常态化核酸检测点的关闭与重启方面虽然左右摇摆,但公共交通不再查验核酸信息却贯彻始终,从这个意义来说,石家庄地铁车厢里攒动的人头,似乎这里才是石家庄“精准防控”最佳观测窗口。

有人说,石家庄地铁里都是需要上班的年轻群体,但井然有序的地铁秩序似乎并没有因不再查验核酸而受到丝毫影响,同时,也让那些鼓噪石家庄街道上没人,放开后没人敢上街的声音有些失落。



期待终结三年防疫模式的人认为“谣言止于智者”,“这才是正确的生活方式”,而那些习惯了核酸的防疫爱好者则“等着看笑话”,依然嘴硬,“这才几天,等一个月两个月之后能这样,那才叫正常!石家庄这才刚开始还没有大面积感染来临,欧美印度各国都大面积感染,走一定人数才有屏障,等着看吧!”

或许,这些等着石家庄一些人“先走一步”的网友忘了,起初核酸检测只是筛查感染者的一种手段,而非行踪受限的通行证。

(石家庄早高峰的车流)

fccbfcdc20277f7bee5539d79ec8f16a.png


这就好比那句萦绕在很多人脑海里的名言,“把下雨的权力交给卖伞的人,天永远也不会晴”,与此同理,卖伞的权力也不能掌握在龙王手里。

不可否认,石家庄比起最初发布公开信时的态度坚决,在全网围观下态度出现了急转直下的变化,前一天刚刚通知关闭的常态化核酸检测网点次日又再次通知开启,甚至网络上还有人传出了“小道消息”,一些核酸检测公司雇人给12345打电话“反对取消核酸检测”,一家位于石家庄的制药企业给网络上的意见领袖充值,他们清一色地都在转发“特殊时期备上几盒,有备无患”,以至于药店被堵的水泄不通,10元一盒的药瞬间涨到了14元一盒。

说到底,那些曾经在过往三年左右你我生活的“仁义道德”,充其量只不过是“生意罢了”,只是囿于信息灌输太过单一,接触不到病毒真实知识的我们,在别有用心的规训和谆谆教诲下,早已失去了明辨病毒是非的能力,以至于有些人竟然会认为保障了我们岁月静好的是无休止且劳民伤财的核酸。

当南中国的广州日增超过8000例,下班高峰期的道路上都畅通无阻,石家庄早晚高峰已经车水马龙,很多人都在这熟悉又陌生的景象下评论说“终于回到了人间烟火的年代”。

作为很可能是国内第一个试图借着优化防控20条东风走出一条防控新路径的石家庄而言,这第一步走得虽然步履蹒跚,但没有在围观下失去前行的动力就很是值得称赞,石家庄的一小步,可能是未来中国的一大步。

不可否认,幕布刚刚拉开之际,石家庄人也有些踟蹰不前,不敢送孩子去上学,抢购退烧药,对不检测核酸信息的公共场所不适应,但拥挤的地铁和排起长龙的车流不会撒谎,石家庄人用自己的勇气和果敢拥抱了烟火气的生活,也把自己置于聚光灯下,让内心蠢蠢欲动又不敢造次的一些地方暗中偷窥。

(石家庄晚高峰的车流)

adffdd66156c751760964118911cd8ed.png


当我们将视线从石家庄移开之后,“人民英雄”、“国医大师”张伯礼院士公开宣称,“从病毒进化规律推测,新冠病毒趋于稳定、毒力趋弱的概率大;当前的临床实践表明,新冠病毒造成的重症和死亡比例很低;新冠病毒传播隐匿、潜伏期缩短,病毒的传播力增强;连日来的感染者数据显示,当前确诊感染者中大部分为无症状感染者。”

然后,我们再次将视线拉长,看一看热搜上的词条,“广州超3万感染者1例重症1例危重症”,“北京1187例感染者中,重型2例”,“重庆超8000例感染者中,重型3例”,“郑州本轮疫情中没有重型和危重型病例”,在我们的话语体系中,这已经是等于明白无误的告诉你,“可以摆脱新冠恐惧了”。

虽然依然强调二十条措施不是放松防控,更不是放开、“躺平”,但在12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疾控局副局长常继乐在阐释为何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时说,“两害相权取其轻”,这话什么意思?当然是告诉我们,两种利益同时放在面前,我们要选择利益较大的那种,两种损害放在面前,要选择伤害较轻的那种。

时下,孰轻孰重?当然是走向开放,走出防控。

不管石家庄承认不承认自己是先行者,至少他们是在正确的节点做出了最正确的选择,这其中的受益者自然还是石家庄市民。

围观石家庄进入到第四天,数据的锐减和生活的无恙自然会让石家庄人放下戒心,回归日常。随着时间的推进,那些等着看石家庄笑话的人恐怕要失望了。

归拢各方信息,就只差“大势所趋”脱口而出了。
 
”解放”第5天 石家庄人去外地的路都被堵了

当外界为石家庄发生的故事惊叹时,很少有人关注到这个河北省会居民自己的处境。石家庄人最近纷纷反映,或许是受到传闻影响,他们遭遇了来自外地的特殊对待。
有人开车到了别地关口却被拒绝入内,看到石家庄车牌就劝返;
有人发现从石家庄出发去某地,买不了动车票;
有人网购时才发现,很多商家都不再往这里发货;
有人外出实习,对方听说她来自石家庄还有弹窗,工作机会戛然而止;
有人打电话问其它城市的酒店,得到了暂不接待的回答。
还有地方不分青红皂白,要求立即隔离从石家庄来的人。
石家庄人的苦只有自己知道,他们只能上网诉说——我们没事,我们很好,希望全国各地的人接纳我们。
可是——
仿佛都在期待石家庄能开辟一条新路,却堵上了石家庄人去外地考试、求学、打工的路。
仿佛都在嘴上说石家庄好,行动上却严防死守、心怀歧视、口直体嫌。
 
”解放”第5天 石家庄人去外地的路都被堵了

当外界为石家庄发生的故事惊叹时,很少有人关注到这个河北省会居民自己的处境。石家庄人最近纷纷反映,或许是受到传闻影响,他们遭遇了来自外地的特殊对待。
有人开车到了别地关口却被拒绝入内,看到石家庄车牌就劝返;
有人发现从石家庄出发去某地,买不了动车票;
有人网购时才发现,很多商家都不再往这里发货;
有人外出实习,对方听说她来自石家庄还有弹窗,工作机会戛然而止;
有人打电话问其它城市的酒店,得到了暂不接待的回答。
还有地方不分青红皂白,要求立即隔离从石家庄来的人。
石家庄人的苦只有自己知道,他们只能上网诉说——我们没事,我们很好,希望全国各地的人接纳我们。
可是——
仿佛都在期待石家庄能开辟一条新路,却堵上了石家庄人去外地考试、求学、打工的路。
仿佛都在嘴上说石家庄好,行动上却严防死守、心怀歧视、口直体嫌。
我们要回去,大概同样待遇:shy:
 
广州荔湾:11月17日0时起有序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广州番禺:11月17日0时起,有序恢复全区社会面正常流动

17号广州近9000个,也基本全开放了

广州4万感染,有症状不到200,无一重症。新冠已经不是大问题。问题是很多人脑子有毛病了。
 
广州4万感染,有症状不到200,无一重症。新冠已经不是大问题。问题是很多人脑子有毛病了。
广州气候热,生病容易恢复,北方冷地方还是希望注意些,每年冬天都是感冒心脑血管疾病死亡高峰。
 
与时俱进是好的,千金难买浪子回头

三年疫情了,过往数据可信的话,我不认为能看到大幅死亡数据;不过,本人不相信那些已公布数据,所以,以后有什么数据也并无所谓。只要让老百姓死活像个人样儿就行。
只怕马上又回去了
 

The study also showed that those who got infected but were not sick enough to be hospitalized were still 10 times more likely to die of any cause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than their uninfected counterparts. People who’d been hospitalized for COVID-19 were about 100 times more likely to die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