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热老师帮忙看一下去哪一个医学院?

大掐,今天早晨遛狗偶遇Shopify 的牛蛙。详细给你们打听了一下。两年前她们那届收了三十多个,今年25个。从大一起就开始几天上班(网上)几天学习,一年20天假期没暑假。好处是1、不用像滑铁卢coop 那样不停的得找工作;2、有老师带着。孩子自己说如果逻辑思维强,编code 能力强,不难学,但经常一弄就是半夜。关于你们关心的薪水问题:不知道,完全取决于市场状况(不像大银行底薪是固定的)。所以她们也不知道毕业能挣多少。学生从哪来的都有,渥太华本地的就几个,还有国际生。
总之对于胸怀大志的娃来说,就算现在得个工作经验什么的也不过如此。这么厉害的娃怎么可能甘心一生最终的学历只是个卡尔顿本科,还是委培的。
 
总之对于胸怀大志的娃来说,就算现在得个工作经验什么的也不过如此。这么厉害的娃怎么可能甘心一生最终的学历只是个卡尔顿本科,还是委培的。
现在的二代以找到最好工作为第一目标。大公司带给你的光环远比什么硕士博士含金量高(除非走纯学术路线的)。基本是本科找到好工作,然后再跳,用人单位看重的也是你的能力而不是学历。目测都是临时找不到好工作,本科没啥出路的,继续上学。
 
明白了。的确,去美读医属"外国人留学"学费比美国人贵多了!
我现在回想起来,孩子说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美国申请医学院都需要影子医生的经验.加拿大不允许没有进医学院的做影子医生,是违法的!所以加拿大学生的没有办法获得这个经验,理论上讲没法申请。学费贵只是到其次。
 
现在的二代以找到最好工作为第一目标。大公司带给你的光环远比什么硕士博士含金量高(除非走纯学术路线的)。基本是本科找到好工作,然后再跳,用人单位看重的也是你的能力而不是学历。目测都是临时找不到好工作,本科没啥出路的,继续上学。
得看眼前和长远。Google CEO印度本科,但是一定得有下几个学历藤校点缀,否则走不了那么远。

你和大掐把这么牛的娃们定位为就要找个饭碗而已,实在为牛蛙们不值。找个饭碗连高中毕业都属多余。
 
得看眼前和长远。Google CEO印度本科,但是一定得有下几个学历藤校点缀,否则走不了那么远。

你和大掐把这么牛的娃们定位为就要找个饭碗而已,实在为牛蛙们不值。找个饭碗连高中毕业都属多余。
对,工作一段时间,有的孩子选择去藤校,不是为了学习什么理论,就是混朋友圈去的。大掐不知道咋想的,我们有足够的支持让他试错和失败,他自己找工作也是有自己的目标,比如进什么组,数据分析、融资上市,财富管理、破产重组什么的,以后也许干一段主权基金,而不是只看工资。工资对我们来说不是第一考虑条件,趁年轻多干干不同的业务,能力是自己的。他们孩子自己对职业发展方向和路径都有明确的目标。跟学医的一样,人家家长就是医生的,可以带;家长是编程大牛的,估计也能在业务上带;家里学金融的,你的钱就是敲门砖。举个例子,去年实习的小投行是搞融资上市的,合伙人在被融资的公司没上市前的二级市场,都得自己捧场买一定的股票,多伦多的金融圈有自己的内部圈子,你说你中国土豪有钱,咱也买成不成,对不起,人家根本不认识你,他们的话叫保持股东的clean,人家是互相认识多少年并合作的,是有信任度的,你加不进去。但二代不一样,人家知道你并和你共事过,就会把你加进这个内部的圈子,一有信息就分享,有线下活动都群里发,你打张机票周末去吃吃饭,聊天什么的(跟咱们团购群,家庭厨房一个道理)。你干的方方面面的业务越多,你各种圈子就都进去了,需要融资上市的公司分几千万的,几个亿的,十几个亿的,几十个亿,这就是为什么都要去大公司,你混的层级不一样,这也是为什么都往美国跑的原因。家里啥忙也帮不了的,牛蛙谁也拦不住,不是已经有混到合伙人的中国娃了吗?人家就凭自己的工资和分红攒钱(到合伙人得自己出资)。医的最高目标就是专科医生,金融的最高目标就是banker。这之前的一切都是准备。
 
最后编辑:
对,工作一段时间,有的孩子选择去藤校,不是为了学习什么理论,就是混朋友圈去的。大掐不知道咋想的,我们有足够的支持让他试错和失败,他自己找工作也是有自己的目标,比如进什么组,数据分析、融资上市,财富管理、破产重组什么的,以后也许干一段主权基金,而不是只看工资。工资对我们来说不是第一考虑条件,趁年轻多干干不同的业务,能力是自己的。他们孩子自己对职业发展方向和路径都有明确的目标。跟学医的一样,人家家长就是医生的,可以带;家长是编程大牛的,估计也能在业务上带;家里学金融的,你的钱就是敲门砖。举个例子,去年实习的小投行是搞融资上市的,合伙人在被融资的公司没上市前的二级市场,都得自己捧场买一定的股票,多伦多的金融圈有自己的内部圈子,你说你中国土豪有钱,咱也买成不成,对不起,人家根本不认识你,他们的话叫保持股东的clean,人家是互相认识多少年并合作的,是有信任度的,你加不进去。但二代不一样,人家知道你并和你共事过,就会把你加进这个内部的圈子,一有信息就分享,有线下活动都群里发,你打张机票周末去吃吃饭,聊天什么的(跟咱们团购群,家庭厨房一个道理)。你干的方方面面的业务越多,你各种圈子就都进去了,需要融资上市的公司分几千万的,几个亿的,十几个亿的,几十个亿,这就是为什么都要去大公司,你混的层级不一样,这也是为什么都往美国跑的原因。家里啥忙也帮不了的,牛蛙谁也拦不住,不是已经有混到合伙人的中国娃了吗?人家就凭自己的工资和分红攒钱(到合伙人得自己出资)。医的最高目标就是专科医生,金融的最高目标就是banker。这之前的一切都是准备。
所以又说回来, 非老大力拼卡尔顿好像不合情理。牛人恒牛,在哪里也不会埋没。
 
所以又说回来, 非老大力拼卡尔顿好像不合情理。牛人恒牛,在哪里也不会埋没。
前几年没这么火,可能是因为现在找工作太难的缘故吧,起码读出来马上就有工作保障而且是知名公司。干几年再跳,行业内都知道是卡尔顿shopify的,知道他们的实力。滑铁卢火,也是因为一届届的学生能力强逐渐建立的用人单位的口碑。滑铁卢头部的以前都去美国,现在美国大公司裁员,先照顾本国学生,工签完全看政府给不给你,不确定的因素太多了。凡是火爆的必定有原因。
 
基本同意你的观点,但有一点不认同:"跟学医的一样,人家家长就是医生"。就我认识和知道的十数位学医的(在校的,曾经,住院医。。。巳是医生),沒有一位家长是医生
不矛盾啊,不是上面网友发言说美国的,如果家长是医生可以带着shadow吗?我身边26-30岁正在或者已经是家庭医生、牙医、住院医什么的,也是家长啥也不是,给不了帮助的,但牛蛙拦不住,照样徒手攀岩的自己能越上去:good:等到她们的孩子考医的时候,自己的同事同学校友啥的都是科室主任了,人家找什么导师、进什么科啥的,不就门清了?你第一代,不就得比有传承的要费力吗?
 
基本同意你的观点,但有一点不认同:"跟学医的一样,人家家长就是医生"。就我认识和知道的十数位学医的(在校的,曾经,住院医。。。巳是医生),沒有一位家长是医生
认识的老外家长,父亲是家庭医生合伙人,开了几个诊所,母亲是牙医。他家的老大就没有考上医学院。父母准备让他去瑞士读医学再回来!人家父母有钱有人脉能够曲线救国,普通人就只能徒手攀岩了。前面讲的那个三年级就考到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父母都是医生,也是调用了他们的很多关系在别的国家做了影子医生的。我们普通人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的时候,他们都顺利地进门了!网上说的不影子医生就可以进医学院的,这些都是极少数极少数的例子。不可用这样的要求去要求自己的孩子望子成龙自己也先得是半条龙吧
 
最后编辑:
认识的老外家长,父亲是家庭医生合伙人,开了几个诊所,母亲是牙医。他家的老大就没有考上医学院。父母准备让他去瑞士读医学再回来!人家父母有钱有人脉能够曲线救国,普通人就只能徒手攀岩了。前面讲的那个三年级就考到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父母都是医生,也是调用了他们的很多关系在别的国家做了影子医生的。我们普通人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的时候,他们都顺利地进门了!网上说的不影子医生就可以进医学院的,这些都是极少数极少数的例子。不可用这样的要求去要求自己的孩子望子成龙自己也先得是半条龙吧
网上有个段子“凭什么人家三代努力,比不过你十年苦读?”能力不够老爹凑,没毛病:shy:
 
的确,我上述"真实案例"中的考入斯坦福医学院的就是"极少数极少数"的例子:他是在哈佛读博士后时报考医学院的(他1,父母不是医生。2,沒有shadowing )。那时,他的博士论文发表在《自然》某子刊上,数年后他的这篇文章被《自然》子刊选为"精典"文章,评选理由是:发明了一种新的肿瘤免疫治疗方案。那时,他获得加拿大政府颁发的"班廷"奖。那时,被多大评为"最佳研究生"。他报考医学院收到了多大,queens, 哈佛,斯坦福,康乃尔,杜克,耶鲁等医学院offer, 他选择了斯坦福(哈佛博士后导师希望他完成博士后再进哈佛医学院,他放弃了哈佛)。他的数十篇论文发表在《自然》子刊,《细胞》《JAMA》上,他获得:2022年度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R01奖
2021年度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R01奖
2021年度北美放疗协会放射肿瘤学院奖
2020年度美国国会指定医疗研究项目基金
2019年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研究基金
2019年度美国脑肿瘤学会奖
2019年 美国SUSAN KOMAN肿瘤研究奖等等。
他不但是我家小孩的"祟拜的偶像",也是我的"偶像"!
这不是牛蛙,这是牛魔王:wall::wall:另外这是您家的娃,所谓的“邻居的朋友家的娃”,因为没人对别人家的娃得什么奖记得住,只有倍感骄傲的老父亲,也是同行的记得住。这是优秀基因的传承!也是您牺牲的回报!如果不是您出国做出了牺牲,给了他发展的土壤,这种人才混不过会递烟敬酒拉关系的。为渥太华有这种牛魔王感到由衷的敬佩!也为所有牺牲了自己换来牛蛙发展空间的家长点赞!
 
最后编辑:
这不是牛蛙,这是牛魔王:wall::wall:另外这是您家的娃,所谓的“邻居的朋友家的娃”,因为没人对别人家的娃得什么奖记得住,只有倍感骄傲的老父亲,也是同行的记得住。这是优秀基因的传承!也是您牺牲的回报!如果不是您出国做出了牺牲,给了他发展的土壤,这种人才混不过会递烟敬酒拉关系的。为渥太华有这种牛魔王感到由衷的敬佩!也为所有牺牲了自己换来牛蛙发展空间的家长点赞!
慧眼如炬。:good:
 
基本同意你的观点,但有一点不认同:"跟学医的一样,人家家长就是医生"。就我认识和知道的十数位学医的(在校的,曾经,住院医。。。巳是医生),沒有一位家长是医生
那是你知道的少。据说当年有一届女王本医连读的医生子弟比例高。你没看到,是因为医生不同于泥瓦匠,医生这个职业对学业还是有一定要求的。而爸爸或者亲戚是泥瓦匠,基本上孩子想当就可以当。有的医生因为加拿大考医太卷,把孩子直接弄到国外高中毕业直接读医学院,再靠自己在圈内的优势帮孩子找到住院医的位置。这比加拿大的孩子省老劲儿了。加拿大的孩子要读本科,本科毕业没申请到就去读硕,读硕还不行就去读博,读博还不行就去弄博后。人家炒股炒成股东,炒房炒成房东。这个就是申医申成教工。我记得前一段吸爱抚吸上的一个老父亲写的他儿子的经历就是这样的。

孩子学业差不多,家里有医生的,真不用那么卷。国内也是这样,父母在高校的,孩子学业事业成功率和工农子弟不在一个量级上。干部公务员子弟走仕途当公务员就比别家子弟成功率高的多。这就是丽局说的第三圈接娃吧。中外皆是如此。
 
慧眼如炬。:good:
慧眼如炬。:good:
慧眼如炬。:good:
那是你知道的少。据说当年有一届女王本医连读的医生子弟比例高。你没看到,是因为医生不同于泥瓦匠,医生这个职业对学业还是有一定要求的。而爸爸或者亲戚是泥瓦匠,基本上孩子想当就可以当。有的医生因为加拿大考医太卷,把孩子直接弄到国外高中毕业直接读医学院,再靠自己在圈内的优势帮孩子找到住院医的位置。这比加拿大的孩子省老劲儿了。加拿大的孩子要读本科,本科毕业没申请到就去读硕,读硕还不行就去读博,读博还不行就去弄博后。人家炒股炒成股东,炒房炒成房东。这个就是申医申成教工。我记得前一段吸爱抚吸上的一个老父亲写的他儿子的经历就是这样的。

孩子学业差不多,家里有医生的,真不用那么卷。国内也是这样,父母在高校的,孩子学业事业成功率和工农子弟不在一个量级上。干部公务员子弟走仕途当公务员就比别家子弟成功率高的多。这就是丽局说的第三圈接娃吧。中外皆是如此。
精髓被你掌握了:buttrock:那种天真的以为国外就不讲关系,纯是戴着vr眼镜看世界。只不过来的晚,要钱没钱要人脉没人脉,华二代凭着徒手攀岩混到了“传一代”,已经是跨台阶的进步了。
 
最后编辑:
那是你知道的少。据说当年有一届女王本医连读的医生子弟比例高。你没看到,是因为医生不同于泥瓦匠,医生这个职业对学业还是有一定要求的。而爸爸或者亲戚是泥瓦匠,基本上孩子想当就可以当。有的医生因为加拿大考医太卷,把孩子直接弄到国外高中毕业直接读医学院,再靠自己在圈内的优势帮孩子找到住院医的位置。这比加拿大的孩子省老劲儿了。加拿大的孩子要读本科,本科毕业没申请到就去读硕,读硕还不行就去读博,读博还不行就去弄博后。人家炒股炒成股东,炒房炒成房东。这个就是申医申成教工。我记得前一段吸爱抚吸上的一个老父亲写的他儿子的经历就是这样的。

孩子学业差不多,家里有医生的,真不用那么卷。国内也是这样,父母在高校的,孩子学业事业成功率和工农子弟不在一个量级上。干部公务员子弟走仕途当公务员就比别家子弟成功率高的多。这就是丽局说的第三圈接娃吧。中外皆是如此。

麻油同学,透过现象,看到了部分本质。:cool:
 
最后编辑: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