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年终述评:全球复苏加快 美国仍是“火车头”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bytes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bytes

新手上路
注册
2003-12-04
消息
148
荣誉分数
0
声望点数
0
经历了美国股市泡沫破灭、“9・11”恐怖袭击、企业会计丑闻、伊拉克战争以及SARS冲击后,全球经济开始逐步摆脱萧条,正在进入扩张期。今年世界经济呈现前低后高的增长态势,未来将会迎来相对稳定的发展期。预计近年内全球经济依靠美国牵引的局面仍难以改变,亚洲则会成为世界的经济增长中心。

  复苏步伐加快

  上半年伊拉克战争的速战速决与SARS的全面控制,使得全球市场信心恢复,商业活动活跃,股市强劲反弹。下半年全球经济更呈现加速复苏的局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报告预测称,今年世界经济将增长3.2%。但从发展势头上看,美国、中国、日本和英国经济的增长率均将超过IMF预测的水平。据世行《2004年世界发展》报告统计,这四个国家的经济占全球产出的50%左右。据最新预测,今年美、日、英经济将分别增长2.9%、2.7%和1.9%,中国为8.4%。除欧元区相对糟糕外,世界其他地区的形势也都普遍转好。如拉美、中东、中亚和俄罗斯的增长势头都将好于预期。今年的全球产出可望增长3.5%左右。在2001和2002年,因美、中两国经济增长都高于预期。世界经济最终增长率也都高于IMF的最初预测。

  根据IMF的预测,明年世界经济将增长4.1%,而世行预测的明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为3.9%。假如全球经济能保持在3.5%以上的增速,将有益于缓解全球普遍面临的高失业率、财政赤字,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等问题。无论是世行,还是IMF,均对未来3至5年内的世界经济持乐观态度。

  全球经济的利好因素也在逐渐增加。一是伊战后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减弱,将使国际油价稳中趋降;二是全球股市强劲反弹,并使得跨国并购再次活跃,由此带动国际资本加速流动;三是国际贸易恢复增长,据IMF估计,未来五年内将年均增长6%以上;四是各国政府放松银根,使全球宏观经济政策更加宽松。这些因素都将支撑世界经济持续复苏。

  美国仍是世界经济“火车头”

  受伊战影响,今年上半年美国经济复苏疲弱。然而下半年股市大幅反弹、美元贬值、消费持续增长以及投资的再次活跃,使美国经济强劲复苏,第三季度GDP增长达8.2%,为20年来最高。美国全国商业经济协会的调查显示,明年美国经济将增长4.5%。这将是过去20年中最高的增速。目前的美国经济,已经具备了相应的复苏条件:

  首先是消费与投资共同牵引经济增长。今年以来,企业投资在连续下降9个季度后,第二、三季度分别增长7.3%和14%,其中设备与软件投资增长8.3%和18.4%,个人消费则持续增长3.3%和8.2%,从而使第三季度GDP猛增8.2%,消费与投资分别贡献了4.55个百分点和2.58个百分点。据IMF预测,在未来五年的美国经济中,个人消费与投资将分别年增3.2%和3.8%。

  其次是周期因素使经济回归到潜在增长轨道上来。“9・11”事件、会计丑闻以及伊拉克战争虽然加大了美国经济复苏的难度,但并非导致衰退的主要因素,美国经济新一轮的扩张周期已经来临。特别是技术革新、创新意识、体制优势、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和“反恐红利”(第二季度国防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1.74个百分点)等因素,将推动美国经济加快复苏。网络股泡沫破灭后的长期调整目前基本到位,今年以来的三大股指―――纳指、道指和标准普尔已分别上扬46%、18%和21%,扭转了近三年来熊市引发的“负财富效应”,激活了企业并购与投资热情。此外,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经济”活力再现,风险投资重新活跃。美国《商业周刊》预言,信息、生物等高新技术将再次带领美国经济进入新的发展周期。

  另外,宽松的货币与财政政策也在刺激经济复苏。虽然低利率时代已近尾声,但美联储的13次降息,布什政府三次减税,使得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个人消费支出持续增长,今年三个季度分别增长2%、3.8%和6.6%。为避免重蹈其父“赢战争输竞选”覆辙,在大选之年,布什政府将会加足马力“拼经济”。加之劳动生产率持续高增长(去年为4.8%,今年第二、三季度达到6.8%和9.4%),更会为美国经济持续复苏创造条件。此外,虽然恐怖活动将长期存在,并不时制造事端,但增加反恐支出所造成的“反恐红利”,同样也会刺激美国经济增长。

  综上所述,全球经济依靠美国拉动的格局不会改变。经济规模庞大到11万亿美元,占全球产出32.5%的美国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世界经济就将相应增加1000多亿美元。以购买力平价计算,去年美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0%,如按汇率计算,贡献率则达33.7%。今年1至9月,美国GDP的增量达6172亿美元,估计全年的增量相当于加拿大的GDP规模。假如未来数年内,美国经济保持3%左右的增长态势,那么其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持续上升,世界依赖美国经济拉动的格局将很难改变。

  日本转好欧元区糟糕

  近年来,美国经济强劲复苏和中国经济持续的高增长,使日本对外贸易迅猛发展,由此带动长期低迷的日本经济复苏。IMF已对日本经济增长的预测调高为2%,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则将对日本经济的预测调高到2.7%。近来日本经济复苏曙光渐显,通缩压力有所缓解,股市大幅上扬,投资逐步恢复,工业形势转好,失业率开始下降,居民收入有所增加。尤其是美国和亚太地区经济趋好,使其外部环境明显改善。然而日元持续升值、银行坏帐高企、结构改革缓慢等因素,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日本经济的持续发展。

  欧元区形势则比较糟糕。其中,其三大经济体―――德、意、法形势不佳(其GDP占欧元区的64.7%)。IMF、OECD和欧盟一致预测,今年欧元区经济只能增长0.5%(去年为0.9%)。下半年形势虽有好转,但要实现上述目标仍不容易。OECD认为,德国经济今年为零增长,法国仅增0.1%。欧元区经济无法与世界经济同步复苏的关键问题是:现有体制使各国无法采取更为灵活的财政与货币政策。如德、法今年财政赤字占GDP比重超出《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的3%上限,虽低于日、美,但因受制于《稳定与增长公约》,两国在财政政策上已无回旋空间。此外,欧元升值影响到出口竞争力,而欧元区目前又尚无足够的调节能力,失业率居高不下,消费、投资和出口均十分疲软,使其无法与全球经济同步复苏。

  亚洲有望成为“增长极”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形势则显著好于去年,无论是拉美、非洲、中东,还是转型经济体,今年经济增长率均高于去年。亚洲地区的经济增长为全球之最。年初,亚洲经济受伊战和SARS阴影笼罩。但在中国经济高增长的带动下,加之区域内合作、市场开放、内需扩大、新技术蓬勃发展……使该地区经济增长明显快于其他地区。IMF预测,亚洲发展中国家今年的GDP将增长6.4%,与去年持平。世行预测,21世纪前10年,亚洲发展中国家经济将年均增长5.8%,其中东亚为6%,南亚为5.3%。

  近年来,亚洲经济发展中的“中国因素”凸显。世行报告认为,以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经济占亚洲经济的50%之多,而东亚出口增长的56%来自中国,中国已名副其实地成为亚洲经济增长的“助推器”。迄今,中国已替代美国,成为了韩国和新加坡的第一大出口国。今年1至9月期间,日本出口增长的70%以上、韩国出口增加的40%都是对华出口增加所致。摩根士丹利认为,中国进口大幅增加,改变了亚洲经济和贸易增长的格局。

来源:《中国证券报》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