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2-04-16
- 消息
- 7,217
- 荣誉分数
- 1,637
- 声望点数
- 393
是本描写从义和团运动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社会的深刻变化以及在这样的社会变化中北京城中三大家族的兴衰史和三代人的悲欢离合。最初看的是电视连续剧,香港版的。高中的时候找了很多地方,买了原书,细细品读。现在想想,也许因为那个时候正处在成长的转型期,所以书中描写的很多东西对自己影响很大。书中女主角姚木兰从少年、青春、中年,年老的成长经历,关于感情、婚姻、大家庭中事物处理的很多观点,态度及应对的方式可能给了我太多潜移默化的影响。京华烟云这样涵概了红尘百态的题目,是林语堂先生旅居海外时用他娴熟优美的英文写成。我出国的时候只带了一本真正意义上的小说,就是那本英文原版的《京华烟云》。(中文版的可以到如下的网址下载:http://61.180.86.67/book/mj/linyutang/jinghua/index.html)
京华烟云中女主角木兰的父亲姚老先生,即全书思想主旨的载体。他从年少时的放荡不羁流走于烟花酒巷到最终潜心研读道家书籍,四方云游,修心养性,最终超脱尘世安逸的寿终正寝;他乐于接受新的事物,新的思想,如一个悠然自得的哲人,将时间万物淡然的化于胸怀。他不让两个女儿缠足,让她们进新式的学校学习最先进的知识,让她们具有新的、进步的思想;女主角木兰几乎是一个完人。但她又与众不同,有血有肉。她慧质兰心,具备中国传统女性的美丽端庄、温婉娴淑,理智豁达;她更有新女性的才华横溢、开朗大方、热情浪漫以及卓越的社交才能。她的名字也蕴含了深意:木兰,古代的巾帼英雄;而书中的这个木兰,也同样具有柔中带钢的力量。她喜欢写大而刚劲的字,让人总觉得向男孩子写的;少女时代也常对妹妹说:“我希望自己是个男孩子。”但她仍是一个细腻而多情的女子,她也有过青春萌动的爱情。虽然旧式的婚姻将她许配给另一个与她青梅竹马的男子,但她仍是幸福的,她自然而然的视过去的情感为少女的幻想,而在丈夫荪亚的身上找到恋人身上没有的更多的优点。这是他们自始至终相知相守,心心相印。正是这种思想,使木兰的婚姻走向幸福。而随着那个特殊历史背景下时光的推移,木兰的生活方式开始了一系列的变化。“从富家生长享用一切物质安逸到变为村姑,过着幽雅山居的生活,以及最后变为普通农民,成为忍苦、勇敢、伟大的民众大海中的一滴水。”她的生命由单一的颗粒到最后的融合,是由闭塞,走向开阔,由单薄走向浑圆,由狭小走向博大的过程。
书里写了很多道家的思想,书中主人公的生命的历程也是顺应了道家浑圆天成、顺应天道,遵从自然,怡然随和的态度。林太乙(林语堂之女)在读过这部书后说:“你一翻开书,起初觉得如奔逃,然后觉得由幽妙、流动,其次觉得悲哀,最后觉得雷雨前之暗淡风云,到收场雷声霹雳,伟大壮丽,悠然而止……忽然恍然大悟,何为人生,何为梦也。”
行文至此的时候,突然想到了曾经去五台山看到的青龙寺的玉石雕刻,历史中看似毫无生命的历史远久的石刻,就那里见证、展示十几个王朝的显赫荣耀,帝国的瞬即瓦解,历史的进展演变。仿佛就是若干世纪的历史大事一览表。而这些默默无言的石头,也有绚烂云海郎日的展现,高山日落,也有归栖山谷黑夜的清倦。大自然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这是宇宙间的和平秩序。时间、经历就是这样,也许有些只是无穷的时间中的一刹那。而个体的生命与经历放入历史的洪流中也不过是沧海一粟,瞬时即逝;纵然如此,对个体来说,那些得之不易的刹那却是值得记忆的十全十美的至理,需要我们去珍惜。过去,现在,将来,融汇而为一体的完整的幻象,即有我,又无我。这个幻象,在精神上的深意,无语言文字可以表明。
很早就想写写关于京华烟云的感触,一下笔才知这样积蓄了中国文化精髓的厚重的作品绝不是我这样轻飘的文字可以在暂短的篇幅中可以表达清晰的。这个文中的思路也过于的跳跃,不知道是否可以看出真义。文学界很多评论家把《红楼梦》和《京华烟云》对比,说《红楼梦》是一部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那么《京华烟云》无疑是一部中国近代社会的百科全书。我可不敢轻易的去评论些什么,引来这个坛子上红迷的板子,况且对红楼只是浅尝不敢妄言。但是如果你看了红楼梦,看了其中女子的命运,要人生悲,生怜,生同情,生惋惜,而《京华烟云》会让你感动,生爱,生喜,生情,生出对新世界的热情。你会一下子感到身边的爱,学会像书中每一个人那样艺术的生活,安然恬静、积极热情的生活。呵呵,如果有父母不愿意自家娇小的女子看红楼,怕生就了多愁多病的敏感的性情,就要她看《京华烟云》吧,作个有男子气宇大家气度的姚木兰如何?
京华烟云中女主角木兰的父亲姚老先生,即全书思想主旨的载体。他从年少时的放荡不羁流走于烟花酒巷到最终潜心研读道家书籍,四方云游,修心养性,最终超脱尘世安逸的寿终正寝;他乐于接受新的事物,新的思想,如一个悠然自得的哲人,将时间万物淡然的化于胸怀。他不让两个女儿缠足,让她们进新式的学校学习最先进的知识,让她们具有新的、进步的思想;女主角木兰几乎是一个完人。但她又与众不同,有血有肉。她慧质兰心,具备中国传统女性的美丽端庄、温婉娴淑,理智豁达;她更有新女性的才华横溢、开朗大方、热情浪漫以及卓越的社交才能。她的名字也蕴含了深意:木兰,古代的巾帼英雄;而书中的这个木兰,也同样具有柔中带钢的力量。她喜欢写大而刚劲的字,让人总觉得向男孩子写的;少女时代也常对妹妹说:“我希望自己是个男孩子。”但她仍是一个细腻而多情的女子,她也有过青春萌动的爱情。虽然旧式的婚姻将她许配给另一个与她青梅竹马的男子,但她仍是幸福的,她自然而然的视过去的情感为少女的幻想,而在丈夫荪亚的身上找到恋人身上没有的更多的优点。这是他们自始至终相知相守,心心相印。正是这种思想,使木兰的婚姻走向幸福。而随着那个特殊历史背景下时光的推移,木兰的生活方式开始了一系列的变化。“从富家生长享用一切物质安逸到变为村姑,过着幽雅山居的生活,以及最后变为普通农民,成为忍苦、勇敢、伟大的民众大海中的一滴水。”她的生命由单一的颗粒到最后的融合,是由闭塞,走向开阔,由单薄走向浑圆,由狭小走向博大的过程。
书里写了很多道家的思想,书中主人公的生命的历程也是顺应了道家浑圆天成、顺应天道,遵从自然,怡然随和的态度。林太乙(林语堂之女)在读过这部书后说:“你一翻开书,起初觉得如奔逃,然后觉得由幽妙、流动,其次觉得悲哀,最后觉得雷雨前之暗淡风云,到收场雷声霹雳,伟大壮丽,悠然而止……忽然恍然大悟,何为人生,何为梦也。”
行文至此的时候,突然想到了曾经去五台山看到的青龙寺的玉石雕刻,历史中看似毫无生命的历史远久的石刻,就那里见证、展示十几个王朝的显赫荣耀,帝国的瞬即瓦解,历史的进展演变。仿佛就是若干世纪的历史大事一览表。而这些默默无言的石头,也有绚烂云海郎日的展现,高山日落,也有归栖山谷黑夜的清倦。大自然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这是宇宙间的和平秩序。时间、经历就是这样,也许有些只是无穷的时间中的一刹那。而个体的生命与经历放入历史的洪流中也不过是沧海一粟,瞬时即逝;纵然如此,对个体来说,那些得之不易的刹那却是值得记忆的十全十美的至理,需要我们去珍惜。过去,现在,将来,融汇而为一体的完整的幻象,即有我,又无我。这个幻象,在精神上的深意,无语言文字可以表明。
很早就想写写关于京华烟云的感触,一下笔才知这样积蓄了中国文化精髓的厚重的作品绝不是我这样轻飘的文字可以在暂短的篇幅中可以表达清晰的。这个文中的思路也过于的跳跃,不知道是否可以看出真义。文学界很多评论家把《红楼梦》和《京华烟云》对比,说《红楼梦》是一部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那么《京华烟云》无疑是一部中国近代社会的百科全书。我可不敢轻易的去评论些什么,引来这个坛子上红迷的板子,况且对红楼只是浅尝不敢妄言。但是如果你看了红楼梦,看了其中女子的命运,要人生悲,生怜,生同情,生惋惜,而《京华烟云》会让你感动,生爱,生喜,生情,生出对新世界的热情。你会一下子感到身边的爱,学会像书中每一个人那样艺术的生活,安然恬静、积极热情的生活。呵呵,如果有父母不愿意自家娇小的女子看红楼,怕生就了多愁多病的敏感的性情,就要她看《京华烟云》吧,作个有男子气宇大家气度的姚木兰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