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地区再次被中央抛弃,请看新华社的时评

记得忘记

新手上路
注册
2002-05-03
消息
1,566
荣誉分数
0
声望点数
0
新华社北京3月8日电 腾飞的东部和大开发的西部一度让中部地区略显沉寂,促进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让中部地区广大人民群众备受鼓舞。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指出,实现中部崛起,必须扎扎实实打基础,切忌急于求成,头脑发热,更不能乱铺摊子,靠低水平的重复建设来换取数量的增长。

   我国市场经济已迈向制度化的新阶段,实行普惠制与国民待遇已成为基本准则,中部崛起不能寄望于优惠政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从实际出发,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

  老工业基地和粮食主产区众多,所有制结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不协调,三农问题突出,市场化程度低,外向型经济比率低,经济发展的软硬环境亟待优化,投资增长缓慢,计划经济体制遗留的深层次矛盾在中部表现得尤为突出。这就是中部地区的实际,中部崛起不可能脱离这个实际,更不可能回避矛盾。

  不少代表提出,加快中部发展,政府是前提,企业是主体,环境是关键,人才是根本。中部不可能短期内缩小与东部的经济差距,对各级政府而言,“要有目标,但不能压指标;要比较,但不能盲目攀比;要有紧迫感,但不能浮躁”,但在思想解放程度、改革开放深度和工作落实力度等方面,中部要树立超越的勇气。

  看清问题的同时也要看准机遇。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国际产业和资本加速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国内东部地区产业也加速向中西部转移,大企业大集团竞相实行跨地域扩张。这给中部地区加快产业升级、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等都带来有利条件,能否承接国际国内的物流和资金流,这是中部崛起的关键所在。

  代表委员指出,中部要崛起,突破口在于“改革体制、改善环境、改进作风,培育市场主体”,着力点在于扎扎实实打基础,不能好高骛远,更不能虚张声势。

  作为粮食主产区,中部地区担负着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责任,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坚持以农民增收为中心,同时要搞好乡镇配套体制改革,促进农村社会全面发展。中部工业要崛起,必须紧紧抓住结构调整不放松,加快调整产品结构、产业结构、产权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

  诚如许多代表所说,只有发展基础夯实了,中部崛起才有可能实现,否则,“中部崛起”只是悬在半空的梦想与口号。(记者张先国、李永升)
 
我国市场经济已迈向制度化的新阶段,实行普惠制与国民待遇已成为基本准则,中部崛起不能寄望于优惠政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从实际出发,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

不知“西部开发”和“东北振兴”算不算是优惠政策?如果算的话,为什么东北和西部可以有,中部不能有?
 
可以说中国的主要交通要道,河流都要通过中部,地位和优势占尽便宜,招商引资其实应该更容易.但是中部更官僚跟贪污,尤其是河南,李长春也是从河南出来的.我也认识好几个朋友,家是河南的,只要占点铁道部的边,哪个不是千万以上的身家.所以不能怪国家政策,是中部自己的问题啊!
 
最初由 流浪无限 发布
可以说中国的主要交通要道,河流都要通过中部,地位和优势占尽便宜,招商引资其实应该更容易.但是中部更官僚跟贪污,尤其是河南,李长春也是从河南出来的.我也认识好几个朋友,家是河南的,只要占点铁道部的边,哪个不是千万以上的身家.所以不能怪国家政策,是中部自己的问题啊!

这个段子简直有些可笑!
 
最初由 流浪无限 发布
李长春也是从河南出来的.我也认识好几个朋友,家是河南的,只要占点铁道部的边,哪个不是千万以上的身家.
少数人的暴富不能代表该地区的发展程度
 
前四川省委书记周永康不也跟李长春在河南做官时差不多的吗?这和一个地区的发展有什么关系?
 
我上次坐飞机从北京回来,同座是一个上海人,跟他谈及上海的发展问题,他坚持认为,上海发展得快是因为上海人民勤奋,与国家政策完全无关。
 
最初由 foolpan 发布
我上次坐飞机从北京回来,同座是一个上海人,跟他谈及上海的发展问题,他坚持认为,上海发展得快是因为上海人民勤奋,与国家政策完全无关。

上海是直辖市本身就是一种国家政策
 
最初由 foolpan 发布
我上次坐飞机从北京回来,同座是一个上海人,跟他谈及上海的发展问题,他坚持认为,上海发展得快是因为上海人民勤奋,与国家政策完全无关。

换言之,其他发展慢或没发展地区的人民就不勤奋了?
 
看看上海人里边有多少是外地人?

尤其是VP或CEO们...

最初由 foolpan 发布
我上次坐飞机从北京回来,同座是一个上海人,跟他谈及上海的发展问题,他坚持认为,上海发展得快是因为上海人民勤奋,与国家政策完全无关。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