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孩子缺的是想象力

eyli2004

新手上路
注册
2004-01-04
消息
350
荣誉分数
0
声望点数
0
来源: 中国教育报

李毓佩这个名字,和这些数字联系在一起:已出版各类数学科普图书100余本,短篇800余篇,总计约1000万字。
和这些荣誉联系在一起:《奇妙的曲线》、《圆面积之迷》获1993年中国图书奖一等奖、《不知道的世界--数学卷 》获1999年第四届国家图书奖,.又获第七届精神文明“五个一工程”奖。还获有宋庆龄儿童文学铜奖、冰心儿童图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一等奖、全国畅销书奖┅┅1990年他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授予“建国以来成绩突出的科普作家”称号。
和读者的爱戴联系在一起:一位学生家长在写给李教授的信里说,他给孩子买过不少书,孩子看完就随手送人,唯有对李教授的科普作品爱不释手,反复阅读从不送人。而且老师反映,孩子的数学成绩进步了,特别是爱提问题了。
无论是当老师,还是写科普,李毓佩敞咒蓦芹小酢 ±自己追求的境界。从1979年第一本著作《奇妙的曲线》开始,他给自己定下了“既要普及数学知识,还要讲求可读性、趣味性”的原则,小朋友阅读时“最好能乐”。著名作家叶永烈读了他文笔生动、幽默风趣的作品後赞叹道:“只此一家,别无分号!”

李毓佩特别欣赏王元先生给科普作品定位的四个字:准、新、浅、趣。他的新书《数学西游记》、《数学动物园》、《数学智斗记》也是用故事作为载体讲数学。他说,我本身是当教师的,我知道中国现在的数学教材很枯燥,而且数学这门课的份量非常重,作业量非常大。所以给孩子看的数学科普最重要的关键问题是通俗化和趣味性。不爱学习的孩子哪儿都有,不爱听故事的孩子一个也找不到。我的目标读者不是“尖子”、“天才”,而是普通孩子甚至是学习不好的孩子。所以要把故事写得通俗易懂而不肤浅,把思维训练和想象力的培养还原成活生生的东西,让孩子们え樟厌烦数学或成为“做题工匠”,真正体会到数学的生动有趣。

李毓佩认为,小学生中高年级和初中一二年级,是数学启蒙教育最重要的阶段。这时候的孩子有时间看书,能比较系统接受这些东西。“我儿子现在在国外读博士,他的很多同学是从北大、清华毕业的,他们不知道我的名字,但小时候看过我的东西,现在还记得很清楚。我给孩子写东西的第一个目的是培养兴趣,有兴趣才能学得好;第二个目的是培养想象力。数学其实是种思考方法,这是课堂上很难学到的。我们教育很大的缺陷就是想象力差,有些老师甚至不允许孩子的解题方法跟他不一样,即使做对了也不行。这对发挥想象力非常不利。孩子为什麽喜欢童话?因为它有非常丰富的想象力,不受框框限制,比如《数学西游记》利用西游记的人物编进数学的内容,孩子们看起来没有陌生感,也就喜闻乐见了。一个老师的成功之处,在于学生喜欢上他的课,一个作家的成功之处,在于孩子喜欢看他的书。”

“我现在用的方法是中国最古老的方法。”李毓佩说,“解方程当然快捷,但是把孩子们的思维弄得简单,上来就设一个方程,解完就完了,脑筋动得少了。很多老师提倡‘多解’,就是想让孩子的头辅脲一点。因此我用了很多方法,古今中外各种各样。这些方法老师不可能讲,课堂上没那麽多时间,教程上也没有。我写的是‘数学加智力’,针对的就是孩子喜欢智力游戏这一点。比如《数学动物园》、《数学智斗记》和《数学西游记》,分别采用了拟人体童话、常人体童话和神话体童话的形式,看得懂的孩子看数学,有个别题目看不懂这没关系,留个遗憾将来再解决;看不懂的也可以看故事,多少受一些启发。这样就可以把读者面打开一些。这个我做过实验,我问过一个小学生,什麽叫勾股定理。他说直角三角形三边外头各做一个正方形,大的等于两个小的和。我觉得这就够了。他没学过勾股定理,原文他说不出来,但他从面积那儿解释一下就行了,事实上,古代也是这麽解释的。再比如‘幂’的概念,‘幂’本身就是象形文字,意思就是盖桌子布。二次方叫面积,三次方叫体积,那麽四次方不就是面积面积?九次方也就可以叫体积体积了┅┅简单的几句话,孩子就能对‘幂’有深刻的认识,往下就好讲了。”
教育学家说,数学从根本上说是一种思维,一种方法,能培养人具有了解未知事物的兴趣和愿望,有效地开阔人的思维空间,丰富人的想像力。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