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伪善的人权报告 评最新美国人权纪录[转贴]

阿昌

新手上路
注册
2004-03-03
消息
238
荣誉分数
0
声望点数
0
中国人权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董云虎
  在举世谴责驻伊美军残酷虐待战俘、系统侵犯人权的声浪中,美国国务院于5月17日发表了题为《2003―2004年美国支持人权和民主的纪录》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在这份长达270页、封面上刻意配有微笑的伊拉克儿童图片的《报告》中,美国大肆吹嘘其在过去一年中如何在包括伊拉克在内的全球100多个国家“推进民主和人权”,同时对这些国家的人权状况进行了指责。《报告》本想通过渲染美国政府在世界上促进人权和民主的“业绩”来掩盖和冲淡虐俘丑闻,其结果是欲盖弥彰、越抹越黑,更加凸显了美国政府在人权问题上的伪善;本想通过对别国人权的“点名羞辱”来转移国际社会的视线,其结果是事与愿违,以羞辱别人开始,以自取其辱而告终。

  一、美国“人权神话”的破灭

  最近,美军虐待伊拉克战俘的骇人丑闻被曝光,犹如一枚重磅炸弹震撼了国际社会,舆论为之哗然,举世为之震惊。虐俘事件严重损害了人类的尊严,公然践踏了国际人权公约和国际人道主义法,是对人权的系统、粗暴的侵犯,理所应当地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同声谴责。这一事件在全世界面前暴露了美国“人权卫士”的反人权嘴脸,使人们看到了自由女神像背后的阴暗面,看到了美国向世界兜售的“人权天堂”里的“人间地狱”,一举将美国的“人权神话”打得粉碎。

  美军虐待和羞辱战俘事件,并非孤立和偶然的事件,而是带有普遍性、系统性的现象。最初曝光的美军虐待战俘的照片只是极小的一部分,美国国会议员5月12日观看了1600多张尚未公开的虐俘照片和录像后表示,美军虐待伊拉克战俘的方式包括严刑拷打、人身羞辱和强制性行为,其程度比公众目前所了解的更加严重、更加令人恶心,给人的感觉就像是“掉进了地狱之中”。红十字国际委员会负责人皮埃尔・克拉恩布尔5月7日说:“虐待被囚伊拉克人事件并非仅限于臭名昭著的阿布格莱布监狱,而是系统行为。”事实表明,虐待战俘的事件早在美军入侵伊拉克之初就发生了,不光发生在阿布格莱布监狱,也发生在其他监狱。类似的事件也不光发生在伊拉克,早在阿富汗战争期间,美军就曾以同样的方式虐待和羞辱过塔利班战俘。

  美军虐待战俘并非“只是少数几个士兵的行为”,也不仅仅是管理不善、缺乏纪律和培训所致,而是美国官方的不合理政策所致,是美国军方出于获取情报的需要而加以纵容的结果。根据路透社5月9日披露的一份美军机密调查报告,美国军方情报机关(MI)曾下令阿布格莱布监狱的宪兵对伊战俘进行严刑逼供。这份报告清楚地表明,美军对伊战俘的虐待是系统的侵犯,那些最令人羞辱的招数是美军情报部门为了摧毁囚犯意志而特意设计的。而《华盛顿邮报》披露,在阿布格莱布监狱发生的罪行是美国不合理的审讯制度所造成的,美国国防部和司法部去年4月曾批准美军在关塔那摩基地使用20项让囚犯身心遭受重压的严厉审讯手段。

  巧合和发人深思的是,发生虐待事件的阿布格莱布监狱曾是萨达姆政权关押囚犯的地方,是美国谴责萨达姆政权践踏人权的具有象征性的地方。美国一年前发动对伊拉克战争的理由之一是萨达姆专制独裁,践踏人权。美国因此把出兵占领伊拉克说成是为了“解放”伊拉克,给伊拉克人民以“民主”和“人权”。而一年多的事实表明,美军占领伊拉克后并没有给伊拉克人民带来多少人权,却带来了许多人权灾难。美军肆意侮辱穆斯林信众,滥抓滥捕,滥杀无辜,使数以万计的伊拉克平民死于非命。据红十字会的一份秘密报告,在从去年伊拉克战争以来被拘捕的伊拉克囚犯中,有70%的人“是被错捕的”。

  当萨达姆政权被推翻时,布什宣布,“伊拉克从此再也没有酷刑室、万人坑、强奸屋了”。但是,虐俘事件表明,在阿布格莱布监狱,萨达姆的酷刑室、强奸屋是没有了,但是,“解放者”的酷刑室、强奸屋却取而代之、应运而生。美国一再自诩美国人是“解放者而不是占领者”,但虐俘事件却使其“解放者”一说不攻自破。德国《柏林日报》说,虐俘事件“牺牲了美国所作出的最漂亮的诺言:民主、自由和维护人权”。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女发言人诺塔里也说:“美国让全世界看到了到底什么样的国家才是一个民主的、法治的国家。”

  事实上,美军虐待和羞辱战俘事件是美国国内固有的人权“罪恶”在国际上的一个延伸和反映,是美国在国际上长期藐视国际准则、推行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的必然结果。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渗透在虐俘事件中的滥用暴力和种族歧视与仇恨原是美国长期存在的最严重的人权问题之一。美国的人权曾经长期是白种人的特权,种族歧视根深蒂固,至今仍然充斥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特别是9・11以后,美国对阿拉伯人的种族歧视随处可见,十分严重。《纽约时报》5月8日指出,美国“存在一种容忍暴力的监狱文化”。美国的囚犯比例世界第一,虐待犯人司空见惯,类似于美军对伊拉克战俘的所作所为在美国国内各监狱也经常发生。美国人权组织的报告显示,美国监狱内针对囚犯的暴行每年约有10万起,前弗吉尼亚司法厅长认为至少有25万起,最高可达60万起。此次曝光的虐俘事件就像一面镜子,从一个侧面折射出美国在国内和国际上侵犯人权的糟糕纪录。

  俗话说,人贵在自知之明。其身不正,何以正人?美国自身的人权问题一大堆,根本没有资格充当“世界人权法官”。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在其不良的人权纪录因虐俘事件日渐大白于天下,国际社会的谴责之声不绝于耳之时,美国国务院却抛出了题为《2003―2004年美国支持人权和民主的纪录》的报告。《报告》照例将美国自己打扮成“世界人权样板”,闭口不谈美国自身的人权问题,只字不提美军虐俘丑闻,却大言不惭地大谈美国促进世界人权和民主的“工作”,肆无忌惮地指责别国人权。这不能不说是对美国的一个绝妙讽刺,也是留给世人的一个笑柄,让人们进一步看清了其虚伪实质。可以说,虐俘将是美国永远擦不去的污点,并将与美国《人权报告》一起永远留在全世界人民的记忆之中。不难想象,今后,每当每年美国国务院发表《人权报告》的时候,人们很自然地会联想到美军虐俘的那些照片。

  二、政治偏见与不良图谋的产物

  《报告》涉华部分罗列了美国政府“采用多种策略”促进中国人权和法制的情况,无视中国人权不断发展进步的客观事实,再次老调重弹,指责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国人权状况“仍然糟糕”、“在关键领域出现倒退”,暴露了美国政府对中国的政治偏见和不良图谋。

  众所周知,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推进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和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使中国的人权状况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特别是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国首次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正式载入国家的根本大法,并在宪法中增加了完善土地征用制度、完善对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的保护、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促进政治文明发展等许多与人权有关的内容,确立了尊重和保障人权在国家法律体系和社会发展战略中的突出地位,丰富了宪法关于“公民基本权利”规定的内涵,进一步完善了人权的宪法保障;与此同时,中国政府提出了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确立了建立法治政府、建设政治文明的治国理念,并在实践中采取了有力措施予以贯彻实施,进一步促进了中国的社会进步和人权发展。事实表明,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国在关键的人权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中国人权的主流是进步而不是倒退,中国人民享受的人权是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充分,而不是越来越受侵害、越来越受压制。这是任何不带政治偏见的人都不能否认的客观事实。

  美国政府无视中国人权不断改善的客观事实和基本态势,把中国的人权状况描绘得一团漆黑,显然是不负责任的和不公正的。这说明美国并不是真心关心中国的人权,而是别有用心。美国之所以百般指责中国人权状况,是因为美国出于意识形态偏见和推行霸权的政治需要,不愿意看到社会主义中国的稳定发展,不愿意看到一个主张和平与发展的中国在世界上崛起。他们打着人权的旗号,关心的并不是中国的人权发展,而是利用人权问题改变中国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遏制中国的发展强大。需要指出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和中国的和平崛起是历史的必然,任何外部势力用任何借口都阻挡不了也改变不了13亿中国人民走自己的发展道路的坚定意志和决心。

  三、单边主义和双重标准的典型表现

  长期以来,美国国务院每年都要发表所谓“国别人权报告”,对世界上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权状况进行全面指责。从2003年开始,美国国务院又开始发表《美国支持人权和民主的纪录》年度报告,吹嘘自己如何在所谓“存在人权问题”的国家和地区促进人权和民主。《报告》同《国别人权报告》一样,都是其“人权外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于同一个目的:树立美国“全球霸主”和“世界人权法官”的形象,丑化别国的形象。两份报告的区别仅在于,《国别人权报告》专门以指责别国为能事,实行所谓“上羞耻簿”或“点名羞辱”的策略;《报告》则热衷于吹嘘美国在国际上推行“人权外交”的成果,“自豪地公布”美国政府对别国进行人权施压的努力。两份报告的一个共同点是,都将美国自己作为“例外”,手捧“人权”这面镜子照人不照己,都是美国在人权问题上实行双重标准和推行霸权主义的典型表现。

  多年来,美国国务院的《国别人权报告》不仅因为其对别国人权状况评价的不客观、不公正和不严肃,而且因为其在人权领域的霸道做法和虚伪本质,已经使得美国政府的形象受到严重损害。可以想见,在《国别人权报告》之外增加一个新的指责别国人权的《报告》,不但不能增加美国在国际人权领域的资本和声誉,反而会招致世人更多的反感,其命运同样只能是以损人开始以害己告终。

  人权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前进的历史过程,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自封完美无缺,成为“例外”。促进和改善人权,主要靠各国政府和人民按照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作出长期不懈的努力,同时也需要各国之间就人权问题开展对话、交流与合作,以便学习、借鉴别国在促进和保护人权方面的有益经验和积极成果,谋求共同进步与发展。一个国家在人权方面的国际形象的树立,关键要靠自己在国内和国际上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实际行动来实现,而不能靠将自己作为“例外”,自封为“人权法官”,对别国进行指责和丑化来实现。

  美国政府要想在世人面前弥补其人权形象,唯一的办法是正视自身的人权问题,从妥善解决虐俘事件做起,认真反省自己在国内和国际上的所作所为,加强对自身的人权审查和教育,切实致力于促进本国的人权发展和国际人权的合作,不要充当人权“教师爷”,热衷于指责和教训别国。

  (新华社北京5月21日电)

  《人民日报》 2004年05月22日 第七版

(责任编辑:石希)
:flaming:
 
这还有一条新闻
发表推迟内容丝毫没变 美人权报告只字不提虐俘
网易新闻中心 http://news.163.com
2004-05-22 13:46:02 来源:新华网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美国人权报告的封面

  就在自己的国际形象被虐俘事件搞得一塌糊涂的时候,美国还对全世界101个国家的人权状况指手画脚。

  虐俘丑闻影响了报告的发表

  美国东部时间5月17日上午10时20分,来自世界各国的记者把美国国务院新闻发布厅挤得满满当当。美国国务院负责民主和人权事务的助理国务卿洛恩・克拉纳宣布,美国政府决定正式发表原计划在本月5日发表的题为《支持人权和民主,美国的纪录2003―2004》的人权报告。

  克拉纳在新闻发布会上承认,推迟发表这份报告与美军士兵虐待伊拉克战俘丑闻被曝光一事有关。他说,这份报告想传达的信息是美国在全球“促进民主”方面所采取的行动和措施,但虐俘事件曝光时的环境“不适合传达这一信息”。

  美国国务院今年2月曾发表了《2003年度国别人权报告》,对全球196个国家的人权状况进行批评,却闭口不谈自身的人权问题。国别人权报告刚一出笼,就立即遭到许多国家的谴责和抨击。现在发表的这份报告号称是那份国别报告的“姊妹篇”,全文长达270页,涉及全世界101个国家,主要内容是“自我表扬”,吹捧美国在过去一年中如何在上述国家“推进民主和人权”。

  报告没提美军虐俘丑闻

  这份报告是在美军虐俘事件被曝光前写好的。虽然报告的发表推迟了12天,但其中关于伊拉克的部分没有任何修改,整个报告对虐俘的事只字未提。或许是为了减少虐俘丑闻给美国带来的不利影响,美国国务院特意选了一张笑容满面的伊拉克儿童的照片作为报告的封面。

  尽管如此,这份报告还是引发了许多争议。不少记者在新闻发布厅内,围绕着虐俘事件与人权报告,与克拉纳展开舌战。

  对于虐俘事件的影响,克拉纳说:“虐俘事件犹如一片厚重的阴云,遮盖了我们的视线。我们正在努力冲出这片阴云。”他还声称美国不会因为这件事情就放弃在全世界促进人权和民主的努力。

  这时,有记者问:“你们怎么能够冲出这片阴云,让美国重新恢复信誉呢?人家可能会对你说,你先把自己的房子打扫干净,再来跟我谈人权。”

  类似的问题很多,但是克拉纳只是反复表示,虐俘事件表明,美国并不完美。他甚至说:“如果认为只有等美国完美了,再来帮助别国,也许就没有人会指望我们了。”

  有记者问克拉纳是否知道美军在伊拉克封杀了许多新闻机构。克拉纳说:“我想观众可能会想,这些新闻机构是否遵循了国际新闻报道的基本准则。”记者激动地指出:“可是你们根本就没有给观众接触这些媒体的机会,怎么让观众作出自己的判断!”

  有记者追问美国政府是否会对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或《纽约客》杂志采取什么措施,因为有些人认为,这两家媒体也在“煽动暴力”。克拉纳则称:“我们不打算关掉cbs或《纽约客》杂志。它们走得都还不够远。”

  虽然克拉纳回答了许多记者的提问,但他诡辩的言词并没让人们满意。

  媒体抖出虐俘官方背景

  就在美国发表人权报告的同时,媒体对虐俘丑闻的报道热情并没减弱。美国媒体称,美军在阿富汗和关塔那摩基地都存在系统的虐俘行为。《纽约客》杂志15日甚至称,该刊采访的多位前任与现任情报官员都透露,拉姆斯菲尔德去年9月份批准将阿富汗战争期间设立的一项特别审讯计划扩大到伊拉克的美军监狱。这项计划获得了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赖斯的批准,布什本人也知道这项计划。

  《纽约客》的报道犹如一枚重磅炸弹,把美国国防部和白宫炸得晕头转向。报道发表的当晚,美国国防部发表了一份措词激烈的声明,否认该杂志的上述报道。五角大楼和情报部门官员5月17日纷纷讲话,极力为自己的清白辩护。

  拉姆斯菲尔德的发言人称上述报道的作者赫什是“历史上最伟大的阴谋理论家”。美国情报部门的一名高官说,赫什的报道充斥着一种幻想,里面没有半点真实可言,他在报道中所说的美军秘密小分队根本就不存在。

  不过,赫什17日在接受采访时回应道:“我知道他们会这样说的……我接触了很多消息提供者,我的报道有着广泛的根据。事情总会水落石出的。”(《环球时报》2004年05月19日记者唐勇)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