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向杂志:张玉凤揭毛泽东晚年秘密材料

巴人

新手上路
注册
2004-03-29
消息
148
荣誉分数
0
声望点数
0
  据5月刊动向杂志透露,近日,张玉凤向中共中央提供了她个人关于毛
泽东晚年的回忆资料以及部分档案资料,暴露了若干重要历史事件的真象


  据张玉凤称:这些谈话记录资料,在毛泽东逝世后,是交给警卫组长
保存的,直至二OO二年十月中共十六大召开前夕,才要回来自己保存的。
张声称:当初将这些资料转移,是怕江青、汪东兴要拿走。

  以下便是张玉凤亲身经历的一些重要情况片段。

  林彪事件后的毛泽东

  林彪事件后,毛主席患有高血压症、狂躁症,常常摔东西、撕文件、
骂人。他经常失眠,睡梦中惊叫「亲密战友」、「接班人」、「副统帅」
、「永远健康」等。

  这时,毛主席对其他老帅和老将军的疑心加深。他点了刘伯承、徐向
前、聂荣臻等的名,还定下了老帅、将军可以出来挂个职,但不准带兵的
决定。

  毛主席多次把周总理请来,重覆地问:「我周围还有没有亲密战友式
的人物?」总理总是照例地说:「全党、全军、全国人民都热爱毛主席、
保卫毛主席,捍卫主席思想,紧跟主席干革命!」毛主席也总是会重覆反
问:「是真心吗?我看不是。(对)亲密战友,我,你,都没有发觉嘛!
我整了不少人,他们会保卫我,你信吗?」然后,毛主席会仰头哈哈大笑
,发著呆。

  七二年国庆节前夕,毛主席在中南海宴请近三十名老帅、老将军。主
席要我做些记录,要汪东兴也参加。主席开场白说:「我们之间是战友加
同志,有误会,有争议,也有伤害过,那请多多包涵!我的亲密战友不告
而别,今天还是百思不解……」。

  关于六六年毛致江青信的真为

  席间,有老帅、将军赞主席英明、洞察一切,早在文化大革命初期给
江青的信,已对林彪有防备,看出了林彪有野心,是阴谋家等。

  主席听后,摇摇手,插话:「我不是神,不是神。能洞察一切,那就
交不上最亲密的战友了!我劝(你们)不要信这封信!」

  宴请结束后,汪东兴下令 在记录上把这段话全部取消,说:「这是
主席的伟大胸怀和品质。如果扩散出去,会给阶级敌人,帝、修、反作反
面宣传。」

  张玉凤回忆说:主席曾多次谈到一九六六年七月八日给江青信中内容
,问过总理、汪东兴、江青、张春桥关于党内外的反应和议论。这些人的
回答都是千篇一律地说:「主席英明、伟大,洞察一切,顾全大局,让林
彪有个(暴露的)过程」等。主席听后,总是哈哈大笑,还问过总理:「
你也信吗?」总理听后也不知如何回答。主席接著说一句:「你不了解,
但是你明白。」

  一九七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毛主席生日,亲自点将,邀请了康生、
江青、张春桥、汪东兴、张玉凤。在晚餐前,主席又提及一九六六年七月
八日给江青信中的内容。主席说:「康老,还有春桥,在信中做了文章。
动机、目的,我理解。不打招呼,作为文件下达,世人皆知,是主动还是
被动,难下结论,总而言之,会成个谜。我不信,总理,还有一些老帅,
会被『谜』迷倒。」主席又说:「这件事,我是很违心接受的。」

  当进晚餐时,主席临时又通知:请总理、叶帅、陈锡联将军、吴德也
参加。

  张玉凤说:后来,主席、汪东兴告知,我才清楚:一九六六年七月八
日主席给江青的信,是康生出的主意,张春桥和江青研究后写成的。

  关于邓小平复出和周恩来逝世

  张玉凤回忆:邓小平当年复出,毛主席是迟疑不决的,问了叶剑英、
李先念,他们很赞成;问了汪东兴、江青、张春桥,他们很反对;问了华
国锋、纪登奎、陈锡联,他们都表示:「主席定论」。

  主席就召见江青、张春桥、华国锋、陈锡联、汪东兴,说:「总理病
不轻,我很着急,他催得我好紧。我不至立即去见马克思,谅他(指邓小
平)不敢翻案。今天就定论:请第二号走资派出来,不要太固执。春桥出
来主持工作,老帅、将军不会服,今天在座的也不会服,你(指江青)也
不会真服。」

  七六年一月,周总理逝世。当时有四十名老帅、将军给主席写信,要
求和盼望主席能出席追悼会,哪怕到场一下。主席看了信后,说:「老帅
、老将军对总理爱得很深,是为总理委屈、抱不平,是在借题促我反思搞
文化大革命。」

  宋庆龄也给主席来信,也要求主席能出席周总理的追悼会,体现国家
、人民、党的团结,主席健在。主席请汪东兴代覆宋庆龄,内容称:文化
大革命已经十年,问题还是丛生,并说:「自己也快走了!」

  七六年「天安门事件」后的毛泽东

  张玉凤回忆:七六年清明节天安门事件后,主席病情恶化,但头脑、
思维还是很清晰的。他多次召见毛远新、华国锋、汪东兴和我(张玉凤)
,商议身后的党政军领导班子。

  主席曾当着汪东兴的面说:「我对你只能信任一半。我死后,你会有
野心!」汪东兴听后,即跪著向主席发誓,主席才又说:「是我错责你了
。」

  主席对天安门事件是作了多次评价的,他说:「是炮打我,是对总理
的缅怀,是对江、张的声讨,是对翻案主帅下台抱不平,总之要推倒文化
大革命。」

  主席常在沉思回忆战争年代的生活和已逝、牺牲的战友时,感到凄凉
。主席常把毛远新、我(张玉凤)叫到身边,说:「小毛(远新)、小张
(玉凤),我能交得了心。我死后,可能不出一年,长了不出三、四年,
会有翻天覆地。民心、军心,我看不在(我们)这边。你们要信!」对此
,毛远新也有记录资 料。

  张玉凤回忆:主席从(七六年)四月至七月中旬,思维还正常时,多
次就身后党政军领导班子圈划,但未有定论,忧虑政局会有剧变。主席是
圈了、提了五个人名:毛远新、华国锋、江青、陈锡联、纪登奎。对此,
毛远新和张玉凤,都有记录资料。

  张玉凤又提供:主席在七六年七月十五日,曾召见毛远新、华国锋、
江青、汪东兴和她本人(张玉凤),提出毛后政治局常委班子名单,毛远
新、汪东兴、张玉凤作记录。名单顺序为:毛远新、华国锋、江青、陈锡
联、纪登奎、汪东兴及张玉凤。

  江青听后,要主席再重覆一次,并问:洪文、春桥呢?

  主席当即指着江青说:「你好幼稚!」举手往左右方各斩一刀,说:
「老帅,王(洪文)、张(春桥)都不进!」

  张玉凤还交代:打倒四人帮后,汪东兴曾以党中央的名义,命令张玉
凤将此记录交出,并不准对外透露主席对中央领导的评价。张玉凤声称:
该记录已毁掉了。

  毛对华国锋接班人批条的真相

  张玉凤还澄清了盛传毛泽东对华国锋为接班人批条的真相。张回忆说
:七六年五月初,华国锋向主席汇报工作时,表示:力不从心,政治局会
议都吵得没法取得共识,连进口五万吨糖,都要拖上一个月的争议。主席
就劝导说:「慢慢来,不要着急!」这句话是汪东兴记录的。

  有关「你办事,我放心」的批条,张玉凤说:我没听到,也没有记忆
,那是汪东兴在打倒四人帮后,来向我「核实」的。汪要我认真回忆,说
:这是政治大问题,对我是一次政治立场的考验,他还拿出据说是主席亲
笔写的条子,要我确认。

  然而张玉凤此次在回忆材料中证实:从七六年四月十日后,主席就没
有用笔写过字。

  编后语: 暴君晚年的昏庸祸国

  张玉凤是毛晚年唯一最亲近的人,她应该知道最真实的材料。这里所
提供的,其可信度当然有待验证。不过可以断定的是:第一,她所揭露的
黑幕只能少於实际,而不会多於实际;第二,这黑幕的色彩不会比实际更
黑,而只能比实际更淡。

  从这些片段的材料里,人们首先看到的是一个暴君在做尽坏事之后,
遭到了历史的惩罚,陷入众叛亲离的境地。在这一点上,毛很清醒,知道
人民已经最后抛弃了他,也知道左右亲信都靠不住了。除了一个红颜知己
对他始终如一之外,连最度幸的管家汪东兴都靠不住了。

  以毛泽东的聪明,面对这种凄凉晚景,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但这
不是个人聪明才智的问题,而是制度问题。权力腐蚀人,在独裁体制下,
任何人都逃不脱权力的腐蚀。毛泽东在清醒地看透这一切之后,依然在权
力欲的推动下,继续沿著独裁的轨道往前走,做了他一生中最后一个祸国
殃民的昏庸决策:组建一个第二代毛家班子,把自己的侄子立为太子,把
夫人和贴身侍女以及内侍管家都塞进这个班子──这样一个最高权力核心
,简直肮脏透顶,能见天日吗?如果真按这个名单来「接班」,那就不必
等到一九七六年十月六日,恐怕九月十日(即毛去世次日),就已经天下
大乱了。

  毛泽东去世后,这个「毛家班子」名单为什么没有实现,内幕还没有
曝光。但在毛弥留之际,这个名单上的人再加上王洪文、张春桥、姚文元
,以及军方将领,围绕著权力交接的明争暗斗十分激烈,则是已经肯定的
事实。这正是一切独裁体制在新老交替之际必然发作的通病。

  中国几千年都没能摆脱这种病症。直到现在,十几亿人的命运仍然被
老朽昏庸的现代帝王玩弄於股掌之上,整个国家就像他们的私人玩物一样
,只能移交给称心如意的「接班人」毛泽东是这样,邓小平也是这样,他
不惜毁掉自己的形象而血洗北京,也要废掉不称心的赵紫阳而把权力传授
给******。******作梦也没想到能被老人帮像抱小孩一样从上海滩抱过来
并被送上中南海的金鸾殿。如今食髓知味,一坐上就再也不想下来了,於
是就死皮赖脸握住枪杆子不放,并把自己的大管家扶植成实际上的接班人
,以致造成今日中南海两个司令部并存的怪现状。这场核心内部的恶斗,
只是刚刚开场,将来鹿死谁手还不知道。反正中南海不会风平浪静就是了
。他们口口声声高唱「稳定」,其实正是这种权力内斗是破坏稳定的最大
隐患。今日有张玉凤揭开毛泽东晚年昏庸祸国的内幕,将来又有谁揭开邓
小平和******晚年胡作非为的黑幕呢?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