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高乐机场和中国国家大剧院

巴人

新手上路
注册
2004-03-29
消息
148
荣誉分数
0
声望点数
0
  亚洲时报5月24日冯良撰文:法国巴黎戴高乐机场发生屋顶坍塌事故,
造成4人死亡。巧合的是,位于北京的中国国家大剧院,和戴高乐机场都是
出于同一设计师手笔;惹起不少争议的国家大剧院又多了一个讨论话题。

  据新华网报道,当地时间23日早晨7点左右,法国巴黎北部夏尔 戴高
乐机场发生屋顶坍塌事故,造成4人死亡,其中两人为中国公民。

  巧合的是,位于北京的中国国家大剧院和戴高乐机场的设计都是出于
同一建筑师安德鲁手笔。

  继三峡大坝之后,中国国家大剧院是中国的又一个跨世纪重大工程,
也是争议最大的建设项目之一。它由法国人设计,去年7月定案,据说还是
由当时的中国国家主席******拍板敲定。但是,设计方案公布之后,中国
国内立刻哗然一片。

  现年66岁的安德鲁是巴黎机场公司的首席建筑师,年仅29岁时便设计
了巴黎戴高乐机场候机大楼。在中国,上海浦东新机场就是由安德鲁设计
,而新建的广州体育馆也是他的作品。但是,与这些建筑所不同的是,北
京国家大剧院设计方案引起了广泛的争议,甚至招致尖锐的批评。

  安氏设计方案所引起的非议,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它被指“毫
无中国特色”;二是与天安门广场四周的建筑群不协调。因此,在方案公
布之后,指责之声不绝于耳,很多人甚至给它起了几个不雅的“绰号”,
称其为什么“水蒸蛋”、“大零蛋”、“大坟墓”等等。

  尽管如此,中国有关当局还是力排众议,工程在2000年4月如期破土。
支持安氏设计的人认为,不论是外观,还是结构布局,安德鲁的设计在全
世界都堪称别具匠心、独一无二。据指出,安氏的风格不仅新颖浪漫,而
且大胆创新,“整体构思极为超前”。

  但是,来自各方面的强烈质疑和批评并没有就此结束。2000年6月10日
,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在北京召开大会期间,49名院士联名上书当时
中国国家主席******主席和当时的中国总理朱熔基总理,要求重新论证安
德鲁的设计方案。他们在信中声称:安氏方案有九大缺陷,其中包括:“
造价超一流,功能二三流;形式主义;设计不合理;外型与周边环境不协
调”。他们甚至尖锐地指出,这一方案“严重脱离中国实际,无视中国传
统文化,违背建筑基本规律,甚至有悖于基本的科学常识”。

  2000年6月19日,中国各地的100多名建筑专家也联名致函中央领导人
,提出了类似意见。他们认为,以安氏方案建造的大剧院“将成为国际舆
论的笑柄”,“连他们自己都会受到后人的指摘”。

  在一片反对声中,中国国务院建设部派遣一个专门小组前往广州、上
海和北京三地,向当地的建筑名家举办说明会,邀请他们提出改进建议。
2000年7月11日,广州《羊城晚报》甚至传出了“国家大剧院已经停工”的
消息。

  不过,有关工程后来仍继续进行。中新社在2003年2月18日报道,国家
大剧院戏剧场工程实现结构封顶,整个工程预计2004年竣工。

  更有趣的是,中国有官场耳语声称该剧院是一位国家领导人为了一位
歌星而拍板兴建的。这个消息无从获得证实,但就为国家大剧院加添了一
层政治色彩。

  似乎是为了辟谣,中新社24日立即发布了图片故事,指出“国家大剧
院穹顶安装工程进展顺利”。
 
应该考虑专家的意见,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的。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