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enx98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enx98

知名会员
注册
2004-03-18
消息
1,099
荣誉分数
11
声望点数
148
所在地
中国
第十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

第一节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一)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二战后世界形势的特点;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新中国同苏联等国建交;新中国同邻国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在万隆亚非会议上的积极贡献

2、情感教育;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和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与旧中国的屈辱外交截然不同,解放了的中国人民在外交舞台上真正站立起来了;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提出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这五项原则被认为是处理国家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3、能力培养:培养学生运用比较方法,鉴别历史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从史实中汲取教益,提高自身思想素质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

1、重 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2、难 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及建国初的外交方针涉及到对国内外复杂的形势与历史的分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什么成为国与国关系的准则较难理解

(三)课型:新授课

(四)教学过程:

导入:概括本章内容导入新课

新课:

一、国际环境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面临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国际环境呢?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世界新格局的主要变化和国际关系中最突出的特点)

(对学生的回答作简要评价)新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可以归纳为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对新中国的成立,世界人民和进步力量无不欢欣鼓舞,帝国主义和反动势力,特别是美国帝国主义充满敌意,美国在政治上进行孤立,经济上进行封锁,军事上进行包围和威胁,妄图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新中国就是在这样复杂严峻的条件下开展自己的外交活动的,为了维护中国的主权和尊严,为了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为了争取一个更好的国际环境,进行国家的经济建设,新中国制定了全新的外交政策。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和基本特点是什么呢?

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引导学生阅读分析教材中毛泽东代表中央人民政府向全世界发表的公告、《共同纲领》的引文等内容)

根本原则:立自主,和平外交

基本特点(基本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团结世界各国人民。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理解这四项基本方针的含义并掌握)

新中国制定这样的外交政策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我们可以从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政权性质,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当时的国际环境和旧中国的外交等四个方面来考虑。这里我们要特别指出,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和旧中国的外交有着根本的不同,旧中国的外交是一个怎样的情况呢?

(引导学生回忆中国近代史,让学生举出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统治时期屈辱外交的典型示例,以此了解旧中国外交的基本特点,并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进行对比,理解新中国成立后,树立了一个崭新的外交形象)。

三、开拓外交新局面

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了那些外交活动?取得了哪些突出的外交成就?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中国同苏联等国建立外交关系,中苏友好关系的发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等内容)

新中国成立后,加强同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关系,建国的第一年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对于促进新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打破帝国主义的封锁和包围,改善新中国的国际环境有重要意义。

新中国外交的突出成就是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请同学们朗读五项原则并观看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缅甸的照片)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并成为中国外交政策的一项基本原则。它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赞赏和评价,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世界各国所接受,被公认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和争端的基本准则。

1954年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中国在会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充分说明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这在旧中国的外交史上是绝对没有的。

(指导学生阅读小字,加深理解)

新中国成立后,不仅加强同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也努力发展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1955年的亚非会议是新中国参加的又一次重要的国际会议。亚非会议的主要目的是加强亚非各国人民的团结和友谊,讨论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然而,29个参加过的社会制度、文化传统、意识形态、宗教信仰、历史遭遇等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有的国家间还存在着矛盾和分歧。帝国主义千方百计的施加各种影响,阴谋破坏会议,存在这些不利因素,会议要想取得成功是很不容易的。周恩来为首的中国代表团审时度势,从大局出发,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亚非会议加强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会后,我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五)小 结:新中国成立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克服了重重困难,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开拓出中国外交的新局面。新中国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国际舞台。

(六)巩固练习:练习册相关题目

(七)课后作业:复习本课知识



第二节 外交事业的发展

(一)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中美关系的紧张状态;中苏关系的恶化;中国“一大片”的外交方针;尼

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签订;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恢复;中日关系的发展;

毛泽东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估计;中国新时期的外交方针;当今世界的特点和中国在国

际舞台上的作用

2、情感教育:70年代中美关系的改善,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恢复和同中国建交的热潮的出现,表明从50年代起美国孤立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被打破,我国外交出现了新局面;新时期中国外交方针的调整,适应了国际形势的发展和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在国际舞台上,中国正在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3、能力培养:培养学生概括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

1、重 点: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恢复;中国新时期的外交方针

2、难 点:中苏关系的恶化;中国新时期外交方针的调整

(三)课型:新授课

(四)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新中国的外交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屈辱的外交局面。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工作取得哪些成就?(学生回忆并发言)

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它是中国外交的基本出发点,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化,新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成功地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尊严,不断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就。

新课:

一、外交环境的恶化和“一大片”的方针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中国与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结盟,国际环境中还存在着一些有利于我们的因素。可是,5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所面临的国际环境变得更加严峻了,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阅读教材,归纳)

(教师介绍朝鲜战争后,美国的加紧侵略和中苏关系开始恶化)

中苏两国曾有过很好的关系,中苏关系恶化的原因是什么呢?

(学生阅读教材,讨论思考)

中苏关系的恶化完全是由苏联对中国奉行大国沙文主义造成的。苏联提出与中国共同建立长波电台、联合舰队,中国为什么拒绝?

(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回答)

毛泽东所讲的“要讲政治条件”就是国家的主权和尊严,在这个问题上是绝对不能动摇的。1960年,苏联突然照会中国,要求召回全部在华苏联专家,停止对中国的经济技术援助,并撕毁全部经济技术合作的协议、合同,致使中苏关系急剧恶化。我们如何全面、客观地评价中苏关系的演变呢?

(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总结,引导学生一分为二的看待问题)

在中苏、中美关系都紧张的严峻的国际形势下,中国在这个时期坚持什么样的外交政策?

(学生阅读教材,归纳回答)

中国没有屈服于任何压力,继续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同美苏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国际形势的变化,使中国外交工作的重点发生变化。中国加强了与亚、非、拉国家的友好关系,这就是“一大片”的外交方针。它加强了中国与亚非拉各国人民的友谊和团结,也极大地改善了中国的国际处境。

二、对外关系的重大发展

从70年代开始,中国外交局面发生的重大变化,转变的关键是什么?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中美关系的缓和)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掌握中美关系缓和的过程)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标志着中美关系的改善,是什么原因促使中美关系的改善呢?

(学生阅读小字内容,理解)

除了中美关系改善,在世界范围内又出现了哪些有利于我国的变化?

(学生阅读教材,归纳掌握: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日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国际上出现了同中国建交的热潮等内容)

毛泽东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提出“三个世界”划分的估计,反映了中国对国际形势发展的新判断。什么是“三个世界”的含义?

(学生阅读教材理解掌握)

“三个世界”划分的估计促进了中国与第三世界的团结和合作,中国的外交工作又取得新的进展。

三、新时期的外交政策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和需要,对外政策作了重大调整。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掌握新时期的五点对外政策)

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突出反映在两个转变上,第一是对战争和和平的看法。过去,我们一直强调战争威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改变了这种看法,为什么? (学生思考、讨论、发言)

美苏两国军事实力相当,谁也不敢轻易发动战争;更重要的是全世界人民希望和平,反对战争。和平的因素超过战争的因素,因此有可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避免战争。这种估计是新时期我国对外方针的一个出发点,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实际和平,成为我国的国策。

另一个转变是不结盟政策。即我们不与任何大国或大国集团结盟,这种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的不结盟政策,既符合于中国人民的最高利益,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五)小 结:90年代初,随着苏联的解体,世界两极格局已经结束,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而中国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和国力正不断增强,中国将以什么样的姿态面对未来的世界呢?(学生讨论、发言)

(六)巩固练习:练习册相关题目

(七)课后作业:复习

http://www.ghzx.com.cn/lishi/jiaoan/10.htm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