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怡
皇室家族--虞姬
- 注册
- 2002-08-08
- 消息
- 2,206
- 荣誉分数
- 0
- 声望点数
- 0
之一,陈平间范曾
白登幸曲逆,鸿门赖留侯。
曲逆侯陈平,留侯张良都是汉高祖刘邦智囊团中顶儿尖儿的人物。很多人都熟知汉初
三杰,萧何,张良和韩信,未免忽视了这位奇计百出的陈平。
范曾是追随项羽叔父项梁起兵的老臣。项羽的手下猛将如林,但真正有战略头脑的谋
士似乎只有范曾一人。当年鸿门宴上范曾几度发难,几乎致刘邦于死地,想必刘邦恨他入
骨吧。范曾此人心黑手辣得可以,只是当不住项羽其时尚不够厚的脸皮。
离间这位被项羽尊称亚父的能人,的确相当有难度,但难不到陈平。一次项羽的使者
来访,陈平找人故意十分热诚地接待。大鱼大肉之下,又加上美女歌舞助兴,使者也被感
动得一塌胡涂,当然礼节性地说出代楚霸王项羽向诸位感谢的话来。谁知招待人员就此突
然翻脸,撤下珍馐美女,换上粗茶淡饭,当着使者的面说,我们还以为你是是亚父范曾派
来的那,你倒是早说你是项羽派来的阿。
使者回去把这件事一五一十地向项羽作了禀报,头脑简单的项羽当然怒火中烧,就此
丧失了对范曾的信任。后来范曾几次直言相谏,更是惹得霸王不高兴,终于被扫地出门。
范曾已经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了,受了闷气,加上背上毒创发作,不久就负气归西。而他一
死,项羽的末日也就不远了。
陈平年青的时候姿仪甚美,却仍是一个类似韩信年轻时的小混混,而且他的问题更严
重,传说和他嫂子有不清不楚的关系。后来他投军的时候有一次渡河时不小心上了一艘黑
船,就是水浒中衰人宋江上了无数次的那种。当然他不会像宋江那样束手待毙,但也不极
端地武力反抗。他先是趁船主不注意把身上的钱财丢入水中,然后主动提出帮船主划船,
划了一会借口浑身大汗脱下自己的衣裳,赤条条地坐在船上,当然顺便把自己的破剑放在
手边。船主见他衣衫虽然不俗,但着实没有任何钱财可抢,何况他还带有武器,这种生意
扎手得紧而且没有任何油水,不作也罢,老老实实地把他渡了过去。嘿嘿,刁滑如陈平又
岂会死在此等宵小手中?
陈平生奇计无数,但他明白自己的计策阴险刻毒,也很少宣之于口。著名的白登之围
,刘邦被数十万匈奴大军所困,全赖陈平的一则秘计解围。史书对这则秘计多有猜测,但
谁也不知道真正是什么。
之二,“越级上访”
记得每次坐火车北上南下的时候,就在铁路沿线的村庄墙壁上看到触目惊心的标语,
“严禁越级上访”,“集体上访就是犯罪!”
如今的干部真是难当,手下的百姓不服管束倒也罢了,竟然闹得要到北京上访这么严
重,不过是调整具体政策多收了你们一点钱吗,还不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整天吵着要
整治贪官,真正的贪官有多少,唉,老百姓如今谁和你讲辩证法?
这些干部,平心而论厚黑的确是做的不错了,脸皮厚到标语写到全国人民都可以欣赏
的地方,至于黑吗,对付那些昏了头想上访的愚民棍棒,手铐,打手,狼狗之类的少不了
的吧。但是从技术上论,我看他们的效果未必很佳。
明朝末年的太监们也有与相同的苦恼。当时东林党人的政潮汹涌彭湃,其中不少人被
西厂东厂的人锁进了大狱。即使身陷大牢,这些人仍是不老实,整天价地喊冤,想“越级
上访”,直达天听。当然也难怪,太监们栽在他们身上的罪名大多是谋逆造反(可能即使
卑污如他们也不好意思说这些清官贪赃吧),这更不能被以终君爱国为己任的东林党人接
受。自己死了倒也罢了,名节污了可是千古大事。
当然只要皇帝不是太昏庸,也基本懂得一些平衡派系的帝王心术,东林党和阉党斗的
好阿,只要闹得不是太过分,尽管去闹好了,什么时候他们不闹了倒是真正让人忧心的事
情。太监们也深通此理,当然更不敢让这些牢里的东林党人越级上访了,皇帝知道了很有
可能派相对公正地第三方来调查,那麻烦就真的大了。
太监也有他们的狠辣手段,具体就是每当牢里的东林党人喊冤叫屈的时候,太监就派
人假扮皇帝的钦差来听他们“平反”。这些东林党人见到钦差当然感动得涕泪俱下,大诉
冤情,假钦差听完以后,照例是一顿暴打。如此几次反复,弄得这些铁骨铮铮的东林党人
也对皇帝的钦差彻底丧失信心。以后即使皇帝的钦差真的来查,他们也不敢再诉冤情了。
如今的干部们看古书的大概少了,也幸好如此,人间又少了很多有苦也说不出的冤情
。
之三 温峤计间钱凤
夜读<晋书.温峤郗鉴列传>,深为东晋名臣温峤才智折服。在那个风雨飘摇,王与马
共天下的时代,连王导,陶侃这些中兴能臣对暗弱的朝廷也不谈不上百分百地尊敬,相比
之下,从北方流亡回来的温峤对司马氏的忠心实在难得了。
当时权臣王敦骄横跋扈,向来没把朝廷放在眼里,当然温峤成了他的眼中钉。温峤几
次婉言相谏,王敦全然不理,于是温峤知王敦日后必反,干脆一反常态,对王敦极尽恭维
之能事,又加入他的阵营为其出谋划策,共同对付朝廷。王敦本人志大才疏,又全无识人
之能,当然毫不设防地视他为知己。但是,王敦手下有个温峤深深忌惮的心腹人物,钱凤
,偏偏王敦对钱凤向来言听计从。温峤投钱凤所好,着意与之结交,可是钱凤非等闲之辈
,表面上和他亲热无间,内心却着实戒备。温峤深知自己瞒不过钱凤,但也无可奈何。
王敦谋反的工作准备完毕,温峤心急如焚,但找不到合适的借口脱身向朝廷密报。正
好丹阳太守出缺,这个关键的职位,非得要心腹人士担任不可。王敦向温峤请教谁适合任
此要职。王敦以退为进,向他推荐钱凤,王敦又把钱凤找来,当面询问他的意见,钱凤碍
不住面子,反而推荐温峤。这时温峤故意推之再三,王敦却当场拍板,指定温峤担当此职
。
温峤当然是喜不自胜,但还是对钱凤把握不准,他估计走后钱凤八成会向王敦密告,
再加上钱凤此人甚有韬略,于是下定决心非把钱凤离间了不可。在他出行前夜的送别宴会
上,温峤离开自己的坐席走到每位客人的身边端酒以敬。当他走到钱凤身边的时候,还没
等他喝,温峤就突然把他的酒杯打翻,醉态十足地骂道,“你钱凤何等人,我温峤敬的酒
你都敢不喝?”钱凤以为他喝醉,并不在意,但宴会终于是不欢而散。
温峤脱身以后,钱凤果然向王敦告密,说温峤历来是朝廷的人,他投靠我们必有贰心
。但是温峤已经棋先一招了,当初宴会的情况王敦是看在眼里的。王敦一直以为钱凤和温
峤是知交好友,甚至还相互极力推荐过,怎么就因为温峤临走之前喝醉了酒不小心得罪了
你,你就挟私抱负?气度也太小了一点吧。于是他不仅不听从钱凤的建言,还怀疑起他的
人品了。王敦麾下钱凤算是个人才,然而即使是他也终于不被善用,王敦起兵的后果那是
可想而知了
白登幸曲逆,鸿门赖留侯。
曲逆侯陈平,留侯张良都是汉高祖刘邦智囊团中顶儿尖儿的人物。很多人都熟知汉初
三杰,萧何,张良和韩信,未免忽视了这位奇计百出的陈平。
范曾是追随项羽叔父项梁起兵的老臣。项羽的手下猛将如林,但真正有战略头脑的谋
士似乎只有范曾一人。当年鸿门宴上范曾几度发难,几乎致刘邦于死地,想必刘邦恨他入
骨吧。范曾此人心黑手辣得可以,只是当不住项羽其时尚不够厚的脸皮。
离间这位被项羽尊称亚父的能人,的确相当有难度,但难不到陈平。一次项羽的使者
来访,陈平找人故意十分热诚地接待。大鱼大肉之下,又加上美女歌舞助兴,使者也被感
动得一塌胡涂,当然礼节性地说出代楚霸王项羽向诸位感谢的话来。谁知招待人员就此突
然翻脸,撤下珍馐美女,换上粗茶淡饭,当着使者的面说,我们还以为你是是亚父范曾派
来的那,你倒是早说你是项羽派来的阿。
使者回去把这件事一五一十地向项羽作了禀报,头脑简单的项羽当然怒火中烧,就此
丧失了对范曾的信任。后来范曾几次直言相谏,更是惹得霸王不高兴,终于被扫地出门。
范曾已经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了,受了闷气,加上背上毒创发作,不久就负气归西。而他一
死,项羽的末日也就不远了。
陈平年青的时候姿仪甚美,却仍是一个类似韩信年轻时的小混混,而且他的问题更严
重,传说和他嫂子有不清不楚的关系。后来他投军的时候有一次渡河时不小心上了一艘黑
船,就是水浒中衰人宋江上了无数次的那种。当然他不会像宋江那样束手待毙,但也不极
端地武力反抗。他先是趁船主不注意把身上的钱财丢入水中,然后主动提出帮船主划船,
划了一会借口浑身大汗脱下自己的衣裳,赤条条地坐在船上,当然顺便把自己的破剑放在
手边。船主见他衣衫虽然不俗,但着实没有任何钱财可抢,何况他还带有武器,这种生意
扎手得紧而且没有任何油水,不作也罢,老老实实地把他渡了过去。嘿嘿,刁滑如陈平又
岂会死在此等宵小手中?
陈平生奇计无数,但他明白自己的计策阴险刻毒,也很少宣之于口。著名的白登之围
,刘邦被数十万匈奴大军所困,全赖陈平的一则秘计解围。史书对这则秘计多有猜测,但
谁也不知道真正是什么。
之二,“越级上访”
记得每次坐火车北上南下的时候,就在铁路沿线的村庄墙壁上看到触目惊心的标语,
“严禁越级上访”,“集体上访就是犯罪!”
如今的干部真是难当,手下的百姓不服管束倒也罢了,竟然闹得要到北京上访这么严
重,不过是调整具体政策多收了你们一点钱吗,还不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整天吵着要
整治贪官,真正的贪官有多少,唉,老百姓如今谁和你讲辩证法?
这些干部,平心而论厚黑的确是做的不错了,脸皮厚到标语写到全国人民都可以欣赏
的地方,至于黑吗,对付那些昏了头想上访的愚民棍棒,手铐,打手,狼狗之类的少不了
的吧。但是从技术上论,我看他们的效果未必很佳。
明朝末年的太监们也有与相同的苦恼。当时东林党人的政潮汹涌彭湃,其中不少人被
西厂东厂的人锁进了大狱。即使身陷大牢,这些人仍是不老实,整天价地喊冤,想“越级
上访”,直达天听。当然也难怪,太监们栽在他们身上的罪名大多是谋逆造反(可能即使
卑污如他们也不好意思说这些清官贪赃吧),这更不能被以终君爱国为己任的东林党人接
受。自己死了倒也罢了,名节污了可是千古大事。
当然只要皇帝不是太昏庸,也基本懂得一些平衡派系的帝王心术,东林党和阉党斗的
好阿,只要闹得不是太过分,尽管去闹好了,什么时候他们不闹了倒是真正让人忧心的事
情。太监们也深通此理,当然更不敢让这些牢里的东林党人越级上访了,皇帝知道了很有
可能派相对公正地第三方来调查,那麻烦就真的大了。
太监也有他们的狠辣手段,具体就是每当牢里的东林党人喊冤叫屈的时候,太监就派
人假扮皇帝的钦差来听他们“平反”。这些东林党人见到钦差当然感动得涕泪俱下,大诉
冤情,假钦差听完以后,照例是一顿暴打。如此几次反复,弄得这些铁骨铮铮的东林党人
也对皇帝的钦差彻底丧失信心。以后即使皇帝的钦差真的来查,他们也不敢再诉冤情了。
如今的干部们看古书的大概少了,也幸好如此,人间又少了很多有苦也说不出的冤情
。
之三 温峤计间钱凤
夜读<晋书.温峤郗鉴列传>,深为东晋名臣温峤才智折服。在那个风雨飘摇,王与马
共天下的时代,连王导,陶侃这些中兴能臣对暗弱的朝廷也不谈不上百分百地尊敬,相比
之下,从北方流亡回来的温峤对司马氏的忠心实在难得了。
当时权臣王敦骄横跋扈,向来没把朝廷放在眼里,当然温峤成了他的眼中钉。温峤几
次婉言相谏,王敦全然不理,于是温峤知王敦日后必反,干脆一反常态,对王敦极尽恭维
之能事,又加入他的阵营为其出谋划策,共同对付朝廷。王敦本人志大才疏,又全无识人
之能,当然毫不设防地视他为知己。但是,王敦手下有个温峤深深忌惮的心腹人物,钱凤
,偏偏王敦对钱凤向来言听计从。温峤投钱凤所好,着意与之结交,可是钱凤非等闲之辈
,表面上和他亲热无间,内心却着实戒备。温峤深知自己瞒不过钱凤,但也无可奈何。
王敦谋反的工作准备完毕,温峤心急如焚,但找不到合适的借口脱身向朝廷密报。正
好丹阳太守出缺,这个关键的职位,非得要心腹人士担任不可。王敦向温峤请教谁适合任
此要职。王敦以退为进,向他推荐钱凤,王敦又把钱凤找来,当面询问他的意见,钱凤碍
不住面子,反而推荐温峤。这时温峤故意推之再三,王敦却当场拍板,指定温峤担当此职
。
温峤当然是喜不自胜,但还是对钱凤把握不准,他估计走后钱凤八成会向王敦密告,
再加上钱凤此人甚有韬略,于是下定决心非把钱凤离间了不可。在他出行前夜的送别宴会
上,温峤离开自己的坐席走到每位客人的身边端酒以敬。当他走到钱凤身边的时候,还没
等他喝,温峤就突然把他的酒杯打翻,醉态十足地骂道,“你钱凤何等人,我温峤敬的酒
你都敢不喝?”钱凤以为他喝醉,并不在意,但宴会终于是不欢而散。
温峤脱身以后,钱凤果然向王敦告密,说温峤历来是朝廷的人,他投靠我们必有贰心
。但是温峤已经棋先一招了,当初宴会的情况王敦是看在眼里的。王敦一直以为钱凤和温
峤是知交好友,甚至还相互极力推荐过,怎么就因为温峤临走之前喝醉了酒不小心得罪了
你,你就挟私抱负?气度也太小了一点吧。于是他不仅不听从钱凤的建言,还怀疑起他的
人品了。王敦麾下钱凤算是个人才,然而即使是他也终于不被善用,王敦起兵的后果那是
可想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