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我爱过的所有马甲们――我和强坛的故事[转贴]

badman

养牛人
注册
2003-09-17
消息
508
荣誉分数
0
声望点数
0
转自强国论坛

(一)山林、数学、A ,你们推开一扇窗


致我爱过的所有姑娘
你们曾走进我生命的门廊
我要献上这一首歌
因为你们曾经来过


这是前皇马守门员胡里奥・伊格莱西亚斯成为歌星后的名曲《致我爱过的所有姑
娘们》,朴素的歌词道出了暮然回首时的种种感念。

一个城市如果没有你喜欢的人,风景再美也是苍白的,你不会真正怀念它。BBS也
是如此,在强国论坛,虽然你来我往都是马甲,感情却有亲疏,目光也有温度。


我以前排斥电脑,写东西都是手工操作,更不上网。去年非典时被隔离,闲得无
聊上网看新闻,这才见识了传说中的BBS。我在那个网上注册了笔名潜水,一次,
不知怎么就拐进了强坛深水区,当时感觉是闯进了某个国家的议会。

后来神舟五号发射成功,我在的那个坛子也是欢声笑语,但总有一些人,不是看
不惯我们航天员的着装,就是听不惯杨利伟“天地对话”的口音,这倒罢了,但
那句 “无钱开饭,有钱叫鸡”,让我觉得自己和国家一起受了侮辱。恰好那天我
在强国看了两个帖,一个讲把更多镜头给杨利伟没什么不妥,另一个讲载人航天
工程的政治意义。我觉得有理,正好还击那些冷嘲热讽,就给转了过去。后来发
现,就是那一天我注册了强坛,那两个帖子的作者,一个是山林,一个是数学。


再后来彻底移居强坛也是有契机的。其时恰逢毛泽东诞辰110周年,我收藏了很多
网友的纪念文章,如云淡水暖、山水云间、决战、数学、太白冰川、新马,还有
一些文章因为自己的疏忽成了佚名。当然那段时间也在很多论坛看了不少批评毛
泽东的贴,其中有些怨毒之深,若非亲眼所见我将闻所未闻、无由置信。

云淡水暖等网友给我的影响是重大的。比如,云淡先生的《九月九日忆毛泽东―
―忧患时势倍思亲》和《农民的儿子不作秀》,让我在成年后第一次走进了毛泽
东纪念堂;又如决战网友的《毛泽东,颠覆历史的巨人》,其大胆的思想、观照
历史的高度、犀利而激情的文字让我叹服――思想在民间,很多观点是我在纸媒
上见不到的。

但众多好文当中却另有一个帖子――我不便提及作者的姓名,这里就叫他A吧――
对我的影响至为关键。

至今还记着这样的文字:
---------------------------------------------------------------------------------------------------------------------- “
历史愈近,愈会‘失真’, 历史愈久远,愈会明澈清晰。那些因心胸狭隘而满怀
仇恨的人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永远地消失的,我相信,随着历史的不断向前演进
,毛泽东,必将成为中华历史上最可亲可敬最光辉最伟大的人!!!……

多少次我站在夜色沉沉的天安门广场,希望遇见那位慈祥的老人,可是,我又是
多么害怕他真的站在我面前,用我们熟悉的声音亲切地呼唤我的名字。数次地路
过毛主席纪念堂,我是多么想亲眼看看朝思暮想的敬爱领袖,可是,数次地我都
驻足门前,红着脸又掉头回去,我们怎么有脸面对革命先辈、面对人民英雄纪念
碑底下二千万颗牺牲的头颅。如果见到毛主席,我说什么?我向他老人家哭诉,
我说时代变了,自己也没有办法。” ----------------------------------------------------------------------------------------------------------------------

看到这儿,第一次因为看帖流了泪。


对毛泽东,我怀有朴素的敬意――共和国的缔造者、伟大的爱国者、军事家、诗
人――但感情上相当隔膜。关于他,我们所受到的教育基本上可以概括为:1949年
他带领中国人民站了起来,1957年以后他从中国历史上倒了下去。影视片只拍到
1954年,以后的历史叙事就交给了各种书刊。我认字早,当时几乎各省的文学刊
物我家里都有,尽管看不懂,但我确实差不多把伤痕文学给看了个遍。这就形成
了一种常识:毛泽东、反右、文革、牛棚、武斗、大食堂、大跃进、大串联、大
字报、蹉跎岁月、小芳……也知道三七开。但是正三七呢还是倒三七?哪些属于
三哪些又属于七?不甚了了。虽然有时也有疑问,终归缺乏探究的动力。

但我并不缺乏对社会和时代的敏感。出于兴趣和职业的缘故,我喜欢观察人,看
人们的生老病死、喜怒哀乐、命运起伏和内心的波澜。这些年,一种感觉越来越
强烈,我们的社会病了,病到我已不能再仅仅为自己的未来作想。

A在文中说:“时代变了,我也没有办法”,我深有同感,但这并不足以令我震撼


曾在农家黑黢黢的墙壁上见到崭新的主席像,出租车里的平安符也司空见惯。但
说实话,工农,绝大多数时候在我意识里是不存在的,所以他们呼唤毛泽东,我
只能疏远地“理解”。倒不是天生冷漠,实在是难以感同身受:这几年在我的母
校,要是本科招生时招到了几个农村学生,在全校都是新闻,以至于先生们都觉
得说不过去了。然而让我吃惊的是,这些能经常上网的人――在我看来生活总不
至于太坏――这并不十分边缘的群体,也开始呼唤毛泽东了?!

我不得不想,在我们身边到底发生了什么?A,为什么要“哭诉”时代的改变?而
那个他认为唯一有资格倾听、他唯一相信的人,为什么是毛泽东――一个逝去了
二十七年的毁誉交加的人?毛泽东,凭着什么,轻易超越了所有的生者和死者?


常识的大厦已被目睹的现实动摇,云淡水暖等网友的文章使这种动摇变得更加猛
烈,但致命的一击来自A,从他的声音里我听到了悲凉:人潮汹涌却举目无亲,满
腹心事却告诉无门,叹天下之大却荒无人烟,无助,而且无诉,情何以堪!

到底什么才是历史的真相?


想起一次陪父亲回老家,我问父亲:“您恨毛泽东吗?”父亲诧异的看着我“为
什么要恨呢,崇敬还来不及呢!”父亲生于一个地主家庭,家里有上千亩田产。
祖父当过中学校长,后来又作县长,日本人轰炸兵工厂时在拥挤的防空洞内染病
无法就医而不治。解放后家产没收了,父亲虽然成份不好,59年还是考上了一座
很好的大学。

已经成了市粮食局的老房子依然结实,那条街也还保留着家族的姓氏,我有点想
入非非:“哦,原来这片地方都是咱们家的。”父亲说:“人不应该剥削人”。


“人不应该剥削人”,这是父亲的信念,他是中共党员。


显然我对父辈了解太少。


关于毛泽东,关于中国的革命,关于现实、过去和未来,A和强国论坛的网友为我
推开了一扇窗。

现在只要不太忙,我每天都要来深水,数学是天天见的,山林的帖子不是特别多
,可能是工作忙吧,还是有些想念。

但是提到A,实在让人感慨。前几天,因为想写这个帖子,忽然想起去A的网站看
看。当我点开那个页面,以为走错了地方:完全是一个过小日子的地方!这是那
个 “躺在阴沟里,但仍仰望星空”的A吗?这是那个写下“有一个勇士叫丹柯,
他掏出了自己的心,照亮别人前行”的A吗?太荒诞了!但在花了两个小时浏览了
A的网站,包括所有链接之后,我似乎明白了一点,生存,是艰难的。我也终于证
实了当初看帖的感觉:A ,可能是某个革命者的后代。带着一些了解更多不解和
许多可能的误解,我把A做的几个链接放进了收藏夹。

(待续)
 
(二)论敌们 :决战和沈默之


前不久某网友谈自己与强坛的故事,一条跟帖说“感觉你慢慢就要成为第二个决
战了”。看来强坛确是江湖,而江湖是有传奇的。

记得刚来不久时,见一帖子名为《沈默之,你不必害怕》,接下来一句是“但也
不要回避决战的问题”。言辞平静克制而目光咄咄逼人,干脆利索,有性格,就
一下记住了决战这个名字。在喜欢以貌取人的我看来,一把好刀,不光要能取人
性命,还必须有漂亮的光芒闪耀。后来才知道,原来那篇《毛泽东,颠覆历史的
巨人》就是决战的手笔。

在强国和其他几个论坛,决战可能是最因“姿态”而招致责谤的网友了。是的,
此人太过张扬。不过基于实力的张扬,我喜欢。决战网友的理论素养、思辨能力
和知识储备在强坛很是惹眼,而且身手敏捷,让人想起须臾之间剔出一副晶莹骨
架的快刀手。他用的标题都很耸人听闻,赚足眼球;点开内容,则说理透彻,虽
然语带霸气外加调侃,但思想本身的力量确实让对手见血封喉。从文章的角度讲
,他有几个帖子体现了强坛深水最好的结构能力和文字功夫,短句子用得特别好
,大气、流畅、极富节奏感。总之,这个同志非常讲究斗争艺术,其形式与现代
传播理论非常契合。

不过,我有种感觉,决战文中的判断与坚持,总要比他内心的判断与坚持在数量
上多出一成半成。对此我的理解是环境不好,在过于噪杂的地方,音量只能高一
些别人才能听见。所以,我就更佩服决战网友的勇敢了。所谓勇敢,是指道义和
性格这两个层面。决战的帖子常被一些网友批评为不解决问题的空谈大话。我倒
觉得,决战涉及的问题,大则大矣,空却未必。看看周围,社会的某些方面进步
着,某些方面堕落着,人们已经习惯了告别革命、躲避崇高、消弥深度、瓦解宏
大叙事、抹杀阶级差别、淡化意识形态,不谈“主义”,只谈“问题”,暖风熏
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历史终结了嘛。但现实让我们有必要提问,很多
“问题”可能恰恰是 “主义”造成的,光在技术上修正,打点合资蜡喷点进口漆
,光鲜是光鲜,“问题”还是“问题”。

“主义”的问题,有人因短视愚昧视而不见;有人因胆怯无能而回避;也有人完
全心知肚明,但惟恐众人看穿把戏坏了自己好事而拼命掩盖,这正常吗?这时有
几个决战这样眼神毒爱较真的人不肯回避,难道真的多余了?

说到“主义”,我了解的现实主义新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其实远远多于马克思主
义。但由于工作变化,必须充电、关注一点经济,恰好在强坛看到决战、邋遢道
人和其他网友的文章,对我的学习是个很大的促进。我注意到,网友们常常谈教
育和医疗产业化,但好像很少涉及文化产业化这回事。我对文化领域大力推进的
市场化、产业化进程有些了解,这其中很多人获利,但更多是牺牲者,且象其他
领域一样,分化还将继续。在一些年会、论坛上,每每看到政府官员、专家学者
、国企老总、私营业主、媒体人士高谈阔论,却极少有来自基层和一线的文化从
业者――他们不在邀请之列,撰写的报告也几乎没有机会面世。论坛外,大学里
拼命收钱,摄影棚里搭妓院,文化馆改成麻将馆,研究所为企业做文案,于是利
润最大化了,仿佛验证了教科书里的经济人理论。可是,在商业化市场化产业化
私有化进程中,平均每个中国人三年多才进一次影院,西部某地农民则是十年才
能看上一场电影,而20年来人均观看舞台艺术的场次,从1.2场锐减为0.4场,下
降幅度达2/3。文化政策偏颇,一方面扫黄打非弘扬主旋律,另一方面解散剧团,
有些演员就只好跑码头唱粉戏了。由于自身性质和国情所限,文化将是最后一个
被攻占的领域,理论上讲还能抵挡一阵,但就某些局部而言,基本上是艺术品格
、道德水准和政治立场的三重沦陷。

早就对“唯市场论”心存疑虑,只是一直循葛兰西、本雅明、阿多诺的路径,或
从文学化的、情绪的角度反抗。而决战等网友对市场、资本的批判与剖析,使用
的是马克思的武器,这让看着《河殇》、读着卡夫卡和西马著作成长起来的我很
受启发。我想,是该读一点马克思了。

能感觉到,决战顽强、清晰、自觉的意识形态色彩让某些人很不舒服,这些人尤
其不希望大家讨论这一款意识形态,他们希望大家最好闭上嘴巴埋头干活,那多
祥和啊。现实如此,但“知其不可而为之”。本坛有个网友名字特别好,叫“言
轻也要言”,这般勇气并不是人人拥有的。

也有人说决战热衷于东征西讨,打打杀杀,睚眦必报,“骂”名广传。但真理是
愈辨愈明的,廉价的宽恕不过是对谬误的纵容,而无原则的和平与温情就是对犯
罪的纵容了。对于泛和平主义的糊涂虫们,就要大声把他们唤醒;对于披着理性
外衣面带矜持微笑的伪君子,就要粗暴地把他们打回原形。再者,一个都不放过
,也是决战性格使然的率性之为,无可厚非。狂生李白任?尚武,怀想“十步杀
一人,千里不留行”的凛凛古意,惹得人道主义者杜老夫子无限崇拜。要是李白
也象柳永一样就会低吟浅唱,这一部剔除了“暴力美学”的中国文学史还怎么读
?!

当然,决战有时在回帖中穷追不舍,我想其实也有意气成分在内。在严肃甚至有
点沉闷的讨论中,看决战与网友火星四溅地短兵相接,时有如珠妙语,倒是难得
的放松。而且他的帖子能读出丰富的表情,或认真,或自负、或挑衅、偶尔无赖
,比如看到他半真半假意在挑逗右派的自我表扬,我总是忍不住笑出声来,哈哈
哈――此君或童心未泯,马甲背后一定是个有趣的人。本来嘛,论坛,没必要弄
得跟一群精神矍铄的学术泰斗开会似的,打千作揖客客气气,其实心里谁也不服
谁。虚伪!当然当然,比较起来,强坛网友文明程度比较高,脸皮也薄,决战网
友是不是可以再温柔一点,有人看不懂你的帖,就把字再写大一些,也好留个厚
道的名节。其实我这样说也很矛盾,因为我很清楚,即使将来决战真的变厚道了
,变成一个熟透了的温良恭俭让的谦谦君子,而多年之后我能回忆起来的,必定
也还是那个横刀立马快意恩仇的刀客。不是吗?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
名。

强坛像个大客厅,马甲们进进出出,有的走了就不再回来,留下几段文字一些姓
名在后来者耳边回响。写到这儿,有点像岁末怀人,梦回汉唐集团哪儿去了?人
生得意须尽欢呢?曾以为云淡先生也要走,我虽然没出声挽留,却也怅然了好几
天。虽然上来都披着马甲,但话说多了,就看出了马甲挡不住的性情。所以前些
天看到沈默之网友告别,还真是有点惋惜。

沈默之网友在我印象里是个真诚甚至有点单纯的人,典型的南方人性格,心思敏
感细腻。那篇别强坛书写得很不错,像我这样或比我来得更晚的新人,都会因此
为他的离去而有点伤感。仔细看过他一些帖子,有些观点我也认同,但他有篇老
帖谈爱国需要条件,则犯了形式逻辑上的错误,违反了排中率,结果老是和叛国
牵扯不清。当然这是技术问题。在强坛,观点不同是正常的,信仰也不能勉强,
但讨论问题还是得有个共同的对话基础,那就是,你是不是站在中国人立场上为
这个国家的强大而发声,是不是仅仅以国家、民族、自由或革命为幌子来实现某
种不正当的私利。沈默之网友的可贵在于,他诚实,坦率,透明,从来不演戏。
“右”就“右”了,而且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坐不更名立不该姓的“右” 下去
,并以此为自己的良知与责任,以此为强国之途。这是认识和信仰的问题,但自
有一份磊落和尊严。而在坦诚这一点上,有个别右派马甲实在令人生疑。

沈默之和决战虽是论敌,却都有一颗追求真理的赤子之心。可惜,沈默之现在却
不想说话了。他说他要去努力工作,还会做一个技术性的网站,我是很愿意理解
成他是在用行动强国了,当然生活也是要享受的。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走
好,这些未曾谋面的朋友们!
 
(四) 意味深长的时代
(四) 意味深长的时代


感谢强国论坛,扭转了我长久以来的一些偏见,比如认为BBS上都是乌合之众,比
如认为网络交流不可能深入,等等,其中最长久、最顽固的一个偏见是“理工科
歧视”。

我是文科出身,总认为理工科人士大多“没文化”――并非指教育程度,而是说
他们对于“人”这种东西的理解过于机械,那么我说的“理工科歧视”的对象其
实也还包括经济、法律等更强调工具性及技术性学科的人士。

现实生活中我周围的人群,包括我自己,很长时间以来,总是倾向于这样排序:
人的心灵高贵于他的大脑,大脑又高贵于肉身,我们所从事和追求的是关乎灵魂
的事,我们热衷于写下:“春天,是一场暴烈的革命,你所不能禁止的钟声”。
至于“人”是不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好像还没有什么大事砸到自己头上逼着
我们一定要去搞清楚,换句话说,还没有受到大的压迫。当然,这个时代已经不
存在象牙塔了,报章上的“真实生活”时不时地刺激我们的神经,我们也会义愤
地呐喊――但是,这个圈子太狭小了,激情是一过式的。

几年前,《切・格瓦拉》的一场演出中,有人流着泪与台上演员同唱《国际歌》
,也有人愤怒或不屑地中途退场。散戏后的观众座谈会上,发生过一场剑拔弩张
的辩论:有位五十岁左右的男观众激动地控诉着革命的“暴行”:社会主义已死
,只有美国才代表进步的力量。一个大学生打断了他的话:社会主义实践不过几
十年,能说就此失败了吗?应该把眼光放远点。这时,一位中年妇女义愤地说:
为什么不让人把话说完,你们还讲不人权?那位学生的老师站了起来:正因为我
们的学生敢于打破你们的话语垄断,中国才有希望!走出剧场,人们还在热烈地
谈论着,寒冷的夜,温暖的灯,沸腾的心。而今,大家忙着与时俱进一门心思赚
钱,醉心于798厂的嘉年华,没人再提格瓦拉。

而来到强坛,有关思想、时局、历史、经济、外交、军事等等问题的述说、讨论
、激辩,每天扑入眼帘。天南海北的网友们七嘴八舌,为各种利益代言。在这里
,大家的言论与情绪是鲜活的,没有理论术语的包装,带着生活的体温和质感。
我也常去其他论坛,比如各种右派俱乐部啊形形色色的革命坛啊什么的,强坛确
实是比较“中间派”的。但恰恰是在这样一个无论观点还是语言都相对温和的地
方,看到网友们彼此思想立场之间越来越清晰的分野,我才深感局面之复杂,时
代之特殊、中国之广大,痛感此前对“人”和“文化”的理解距离真实有多遥远


感谢强国论坛让我看到了自己的狭隘,感谢帮助我破除了上述诸多偏见的网友们


老田,我非常敬重的学者,予我深刻影响。


邋遢道人、愚蠢小猪、高木、牛奶加可乐、左Ye、老鲇鱼、江南四大才子之末、
不熄的烟斗,引导了我对经济与社会话题的兴趣。尤其邋遢道人先生,给我以更
广泛的教益。

长石、兰博、区思澄、国语、刨根、国际战士、老吴、醉里挑灯论剑、雁渡寒潭
2、马门列夫,可敬、可信、可爱的人。

老笨牛、镇铎、红色康乃馨、吉安,对战略问题的分析给我很多启发。


语迟、酒半仙、重构、哀而不伤、历史老人、泛子、三叶青、雨雪飘飘、银川骑
,欣赏你们的才华与热忱。

思闻,让我困惑,但让我进步。


雅科夫,关注中(我的研究标本之一。说“标本”没有任何贬意,就像我写此文
,也是想让大家把我当作观察中国社会演进的一个标本一样。)

represntative、缚来宾、雪琴人、上穷碧落、生动有趣、张邦昌,让我听到了更
多声音。

还有很多我没有提及的网友,谢谢你们――过去几年,是我思想不自觉左转的时
期,你们,则从不同的方向让我开始了对马克思主义的自觉关注。

曾经以为这是一个平庸的年代,但走出小圈子才意识到,一个意味深长的时代已
经拉开序幕……

我还在默默潜水,偶尔浮上水面跟上一帖。其实我不是一个特别谨慎的人,沉默
,只是因为听得太多,想得太多,一种暂时的失语。强坛的几个月,打破了我思
想上的懒惰与沉寂,却使我陷入混乱,前方道路交错,我似乎有了方向,但不知
该如行动。

怎么办?


想起一句老生常谈,深入生活,向生活学习。


是啊,网上的群众还不是真正的群众,网上的社会还不是真正的社会,强坛是生
活的一面镜子,但还不是生活本身。为什么不到真正的生活中去呢,为什么不走
向街道、工厂、乡村,去问一问那占国民十分之九的、不能上网的、沉默的人民


看不清辩不明的时候,到真正的生活中去寻找答案。毛泽东说的不错,知识分子
要与工农群众相结合,当年知青上山下乡实在是个明智的决定!今天很多知识分
子,基本已经在利益上站到了普通民众的对立面。所以,至少一半的大学应该从
城市后撤一百公里,留在城市的学校,从学生到教授恢复学工学农学兵每年至少
一个月。我太知道现在学校里的“社会实践”是怎么回事了,那不过是旅游、艳
遇加聚餐,拍个DV日後放来看看,算是对青春岁月的悼念。但我也深信,真到搬
迁之际,那些高喊虽然坚决反对你的观点但坚决捍卫你说话权利的先生们,绝对
会以校园为街垒以学生为人质,闹他们所痛恨的革命的――我就在大学,我了解
他们。

网友说强坛是新时期的黄埔,我更想说强坛网友是一座桥梁,通过这座桥梁,我
将走进一个更广阔、更真实的世界。前些天有位网友流露出一点?意,觉得写了?br> 饷炊嘤置皇裁从谩N蚁攵哉馕慌笥阉担?皇钦庋?摹??辽伲?阋丫?谋淞宋遥
《?一岚颜庑┤兆右岳吹睦Щ蠛土煳蚪哺?业难???嘁恍┤怂妓鳎?涂赡芏嘁
恍┤擞眯卸?抗??

在一堂课上,我把强坛网友关于运十、WAPI、龙芯等民族工业发展的相关论争作
为补充内容,效果非常好。在我的学校,政治经济学这门课完全是靠教育部的硬
性规定来维持,否则早砍掉了,学生也不重视,及格即可,而西方经济学才是真
正的必修。一次讨论案例,学生甲发言后,有人说“你这还是计划经济那一套啊
”,全班哄堂大笑,甲立刻面红耳赤,仿佛很可耻的样子。其实,我们对经济学
知之甚少,但似乎人人都知道“计划经济” 是一种十分可笑的落后东西――然而
这真是可靠的知识吗?我不知道。但当这个词汇已经可以用来骂人时,我知道,
它已经被妖魔化了。

前几天,我放映了乡镇草台班脱衣舞秀的纪录片给学生看,还散发了强坛的一些
争鸣文章,在学生中引起了热烈讨论――有人说,“既然人民选择了脱衣舞,红
磨坊就是先进文化的代表”,也有人说,“下半身领军大众文化,完全戳穿了市
场天然先进性的神话”。呵呵,很热闹吧。暑假,我准备带一个小组到农村去作
调研,学生们已经开始收集资料、买防晒霜了。要知道,这些八零后入校报到时
可都是带着10万像素手机和笔记本的,如果他们一点都不了解底层民众,可以想
象他们将来会为这些民众生产文化产品吗?

那么这位朋友,你的工作没有白做,你的火把递过来,我会把它传下去,星星之
火,可以燎原。我也不知明天会怎样,也许天亮之后,在日光之下,我会在你身
上发现我在夜晚不曾看到的东西,也许会失望,也许最终决意选择另外的方向,
但想到是你带我启程,想到曾与你同行,心中依然感动。

感谢强国论坛,感谢强坛网友们。


想起胡里奥的那首歌:


致我爱过的所有姑娘
你们曾进出我生命的门廊
我要献上这一首歌
因为你们曾经来过


致我爱过的所有姑娘
多少次想要留在你们身旁
但命运之风吹拂不息
那动荡的风总把我带向另一个地方


我曾经亲吻过的所有姑娘
美丽迷人的夜的光亮
黑暗中带我成长
我知道我欠你们太多
让我怀着感恩把你们在心中珍藏


致与我相爱过的所有姑娘
我们曾一起进出这生命的门廊
让我献上这首歌
因为我们一起走过


致与我相爱过的所有姑娘
我们曾经一起走过
让我们同唱这一首歌
因为我们彼此爱过




谨以此文纪念强国论坛的第一个五年。


2004 05 28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