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之音记者莉雅报导) 1989年发生的震惊中外的“****事件”已经过去
十五年了。人们在纪念****的同时,也对当年的这场运动进行了反思。这
次事件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
*****“幕后黑手”*
1980年代末,在学运开始的时候,在北京师范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的刘
晓波是该校中文系的教师。他在学运开始之前因为对大陆知识界及人文思
潮持全面批判态度而被视为“反叛青年”。学运开始之后,刘晓波提前结
束了他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访问,回到北京,投身到学运之中,被当局
称为“幕后黑手”。他也是6月2号在天安门广场绝食的“天安门四君子”
之一。****之后,刘晓波被关押了二十一个月,随后又因为组织纪念****
周年活动和发表有关宣言而被拘禁和劳教三年。他的“民族虚无主义”与
方励之的“全盘西化”以及苏晓康等人在“河殇”中提出的蓝色文明理论
被中共高层称为****事件的三大思想根源。
*访谈时电话被掐断*
在“****”十五周年即将来临之际,刘晓波在北京的家中接受了美国
之音的电话采访。他首先针对有关****事件是因为学生的过激行为导致政
府采取高压手段来对付学运的说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需要说明的是,在
访谈过程中,我们的电话线至少两次被掐断,录音的质量也很差。
*政府应对****血案负主要责任*
刘晓波说:“回头看这件事,第一点就是说,从这种法律的角度讲,
或是从道义的角度讲,****这件事情最后以悲惨的血案告终,主要责任是
在政府身上。政府肯定不能用这种全副武装的军队对付手无寸铁的市民和
学生,而且学生的示威请愿活动,都是以和平的方式,他们的要求也是完
全合情合理的。主要是两项诉求,反腐败和争民主嘛。”
*知识精英做得不好*
刘晓波说,青年学生和市民在这场运动中表现得很好,一方面进行了
广泛的社会动员,同时也能使这么大规模的街头运动保持和平和理性。他
认为做得不好的是精英这部份人。他说:“知识精英表现在三方面的匮乏
。一个是经验不足。是突然起来的嘛,也没有谁组织。突然间学生就起来
了。突发事件的经验不足。另外一个就是说,他的思想资源也不足。你要
是回过头来,看看当时这些****精英发表的宣言、文章、口号,我今天看
起来是有一种汗颜的感觉。第三个方面就是,经验不足就导致操作这种民
间街头运动的技巧方面都有很大的缺陷,没有更好的跟学生组织,包括学
生、市民进行更好的协调。”
*精英阶层道义勇气不足*
刘晓波著重批评精英阶层在道义勇气上的不足。他说:“在运动高潮
期,大家都纷纷出来,声援学生也好,直接加入运动也好。但是一当大恐
怖降临的时候,首先逃跑的都是这些精英。而且你从****死难者的名单中
,你也能看到,那些惨死在街头屠杀的,没有这些****的风云人物,甚至
连受点什么重伤的都没有。死伤者基本上都是普通的学生和市民。这就是
一个非常惊人的对比吧。”
*****使政权道义合法性急剧流失*
对于****事件不但没有促进中国的民主发展,反而使民主出现倒退的
说法,刘晓波说,从高层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层面上来看,****事件之后
,由于改革派被完全清洗,导致当时可能开始的政治改革的势头受到一定
程度的遏制,后来基本上就停顿下来了。但他认为,以鲜血为代价的****
还是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他说:“积极的成果,从反面来说
,就是使大陆的百姓知道了这个政权的本质是什么。换句话说,就是使这
个政权的道义合法性急剧流失。”
刘晓波说,邓小平为了弥补政权的合法性,也为了挽救他作为改革者
的个人声誉,他在****之后很快就启动了经济改革,在政治上进行封闭的
时候,更大限度的放开经济改革的措施。那些在****事件中表现不佳的知
识精英也因为当局对他们采取的收买策略而受惠。
*****带来“半吊子自由”*
这种经济改革也扩大了中国人在非政治领域的个人自由空间。刘晓波
说,如果没有****,中国人不可能获得在婚姻、旅行、户籍管制等方面这
些所谓的“半吊子自由”。当局在扩大公民个人自由空间的同时,也在不
断调整意识形态。
他说:“比如说,邓小平92年提出来‘三个有利’,有利于人民的生
活水平,有利于综合国力,有利于生产力的提高。后来,******又提出‘
三个代表’,现在胡温又提出来‘新三民主义’,同时也把这种人权概念
第一次写进宪法。我觉得这都是它不断在****持续的压力下所做出的调整
。”
*****导致民间维权意识觉醒*
刘晓波认为,****事件最为重要的一个正面遗产在于它导致了民间维
权意识的觉醒。他说:“这个你可以对比79年民主墙的时候。当时,魏京
生这些人被镇压之后,民主墙在北京甚至在高层都得到肯定的情况下,那
时候,中国的整个状态,不说万马齐喑吧,也没有听到关注民主墙这些被
陷入冤狱的人的声音。那么****以后就不一样了。****之后,民间持续地
要求为****平反、关注文字狱案件、政治案件的声音持续不断。”
刘晓波认为,****之后,这些民间的压力,特别是****之后诞生的“
天安门母亲”这个群体要求还原历史真相、寻求正义的努力,使中国形成
了“权力在官府,道义在民间’的大格局,而且这种民间的推动力对中国
改革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引起国际社会关注中国人权*
刘晓波说,在国际方面,****事件引起了整个国际社会对中共政权敌
视民主、敌视自由、敌视人权的关注,从而开启了国际间对中国展开的人
权外交。正是这种国内外的压力,促使中共当局对****事件的提法做出了
调整。
*袒露心路历程*
刘晓波对民主信念的追求导致他几次入狱,出狱之后被剥夺了著作权
。他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选择呢?刘晓波向美国之音讲述了自己的心路历
程。
他说:“从八十年代开始,最初的出发点是非常个人化的。在中国的
这种体制下,要想做一个有思想的人,诚实的人,就会产生冲突。那么,
一旦产生冲突,你就会有一个选择。你是为了捍卫你作为一个诚实的人、
有尊严的人的立场呢,你还是向这个体制屈服、出卖自己的尊严,说假话
?在这一点上,我的出发点是,争取吧,尽管做得不太好,力争做一个有
尊严、诚实的人。另外,****以后,有很多不一样的东西,自己感到特别
沉重,特别是想起那些死难者,那些亡灵以及那些亡灵的亲属、母亲,自
己有一副比较愧疚的心理。就是说,这些亡灵一天得不到公正的对待,我
的良心就会一天不安。”
十五年了。人们在纪念****的同时,也对当年的这场运动进行了反思。这
次事件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
*****“幕后黑手”*
1980年代末,在学运开始的时候,在北京师范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的刘
晓波是该校中文系的教师。他在学运开始之前因为对大陆知识界及人文思
潮持全面批判态度而被视为“反叛青年”。学运开始之后,刘晓波提前结
束了他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访问,回到北京,投身到学运之中,被当局
称为“幕后黑手”。他也是6月2号在天安门广场绝食的“天安门四君子”
之一。****之后,刘晓波被关押了二十一个月,随后又因为组织纪念****
周年活动和发表有关宣言而被拘禁和劳教三年。他的“民族虚无主义”与
方励之的“全盘西化”以及苏晓康等人在“河殇”中提出的蓝色文明理论
被中共高层称为****事件的三大思想根源。
*访谈时电话被掐断*
在“****”十五周年即将来临之际,刘晓波在北京的家中接受了美国
之音的电话采访。他首先针对有关****事件是因为学生的过激行为导致政
府采取高压手段来对付学运的说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需要说明的是,在
访谈过程中,我们的电话线至少两次被掐断,录音的质量也很差。
*政府应对****血案负主要责任*
刘晓波说:“回头看这件事,第一点就是说,从这种法律的角度讲,
或是从道义的角度讲,****这件事情最后以悲惨的血案告终,主要责任是
在政府身上。政府肯定不能用这种全副武装的军队对付手无寸铁的市民和
学生,而且学生的示威请愿活动,都是以和平的方式,他们的要求也是完
全合情合理的。主要是两项诉求,反腐败和争民主嘛。”
*知识精英做得不好*
刘晓波说,青年学生和市民在这场运动中表现得很好,一方面进行了
广泛的社会动员,同时也能使这么大规模的街头运动保持和平和理性。他
认为做得不好的是精英这部份人。他说:“知识精英表现在三方面的匮乏
。一个是经验不足。是突然起来的嘛,也没有谁组织。突然间学生就起来
了。突发事件的经验不足。另外一个就是说,他的思想资源也不足。你要
是回过头来,看看当时这些****精英发表的宣言、文章、口号,我今天看
起来是有一种汗颜的感觉。第三个方面就是,经验不足就导致操作这种民
间街头运动的技巧方面都有很大的缺陷,没有更好的跟学生组织,包括学
生、市民进行更好的协调。”
*精英阶层道义勇气不足*
刘晓波著重批评精英阶层在道义勇气上的不足。他说:“在运动高潮
期,大家都纷纷出来,声援学生也好,直接加入运动也好。但是一当大恐
怖降临的时候,首先逃跑的都是这些精英。而且你从****死难者的名单中
,你也能看到,那些惨死在街头屠杀的,没有这些****的风云人物,甚至
连受点什么重伤的都没有。死伤者基本上都是普通的学生和市民。这就是
一个非常惊人的对比吧。”
*****使政权道义合法性急剧流失*
对于****事件不但没有促进中国的民主发展,反而使民主出现倒退的
说法,刘晓波说,从高层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层面上来看,****事件之后
,由于改革派被完全清洗,导致当时可能开始的政治改革的势头受到一定
程度的遏制,后来基本上就停顿下来了。但他认为,以鲜血为代价的****
还是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他说:“积极的成果,从反面来说
,就是使大陆的百姓知道了这个政权的本质是什么。换句话说,就是使这
个政权的道义合法性急剧流失。”
刘晓波说,邓小平为了弥补政权的合法性,也为了挽救他作为改革者
的个人声誉,他在****之后很快就启动了经济改革,在政治上进行封闭的
时候,更大限度的放开经济改革的措施。那些在****事件中表现不佳的知
识精英也因为当局对他们采取的收买策略而受惠。
*****带来“半吊子自由”*
这种经济改革也扩大了中国人在非政治领域的个人自由空间。刘晓波
说,如果没有****,中国人不可能获得在婚姻、旅行、户籍管制等方面这
些所谓的“半吊子自由”。当局在扩大公民个人自由空间的同时,也在不
断调整意识形态。
他说:“比如说,邓小平92年提出来‘三个有利’,有利于人民的生
活水平,有利于综合国力,有利于生产力的提高。后来,******又提出‘
三个代表’,现在胡温又提出来‘新三民主义’,同时也把这种人权概念
第一次写进宪法。我觉得这都是它不断在****持续的压力下所做出的调整
。”
*****导致民间维权意识觉醒*
刘晓波认为,****事件最为重要的一个正面遗产在于它导致了民间维
权意识的觉醒。他说:“这个你可以对比79年民主墙的时候。当时,魏京
生这些人被镇压之后,民主墙在北京甚至在高层都得到肯定的情况下,那
时候,中国的整个状态,不说万马齐喑吧,也没有听到关注民主墙这些被
陷入冤狱的人的声音。那么****以后就不一样了。****之后,民间持续地
要求为****平反、关注文字狱案件、政治案件的声音持续不断。”
刘晓波认为,****之后,这些民间的压力,特别是****之后诞生的“
天安门母亲”这个群体要求还原历史真相、寻求正义的努力,使中国形成
了“权力在官府,道义在民间’的大格局,而且这种民间的推动力对中国
改革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引起国际社会关注中国人权*
刘晓波说,在国际方面,****事件引起了整个国际社会对中共政权敌
视民主、敌视自由、敌视人权的关注,从而开启了国际间对中国展开的人
权外交。正是这种国内外的压力,促使中共当局对****事件的提法做出了
调整。
*袒露心路历程*
刘晓波对民主信念的追求导致他几次入狱,出狱之后被剥夺了著作权
。他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选择呢?刘晓波向美国之音讲述了自己的心路历
程。
他说:“从八十年代开始,最初的出发点是非常个人化的。在中国的
这种体制下,要想做一个有思想的人,诚实的人,就会产生冲突。那么,
一旦产生冲突,你就会有一个选择。你是为了捍卫你作为一个诚实的人、
有尊严的人的立场呢,你还是向这个体制屈服、出卖自己的尊严,说假话
?在这一点上,我的出发点是,争取吧,尽管做得不太好,力争做一个有
尊严、诚实的人。另外,****以后,有很多不一样的东西,自己感到特别
沉重,特别是想起那些死难者,那些亡灵以及那些亡灵的亲属、母亲,自
己有一副比较愧疚的心理。就是说,这些亡灵一天得不到公正的对待,我
的良心就会一天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