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篇文章,关于张桃芳的。大家可能看过。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J.F.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J.F.

知名会员
注册
2004-01-05
消息
269
荣誉分数
0
声望点数
126
http://www.cctv.com/science/special/C11953/01/index.shtml
这个是央视《狙击英雄》的连接。没看过。

张桃芳:
个人简历:江苏兴化人,1931年出生.1946年担任儿童团团长.51年3月参加解放军.52年9月参加志愿军.在上甘岭战役期间,(三个月)击毙敌人214人,被志愿军总部和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务委员会授予特等功,二级英雄和朝鲜一级国旗勋章。1954年调入空军,进入徐州第5航空预备役学校和济南空军第5航校1团学习。(空战也需要狙,呵呵)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担任歼击机飞行员。1980年退休。

使用的武器:莫辛-纳甘1944步枪(没有瞄准镜)

最远杀伤距离:他曾在1000米的距离上狙杀过一名美军士兵。而且经常在800-1000米的距离上杀伤敌人。

精彩训练:100米胸靶不用瞄准,枪枪10环。

小小插叙:40米外的树上有比麻雀还要小的白头鸟,一枪命中.......

精彩战例:1951年3月,19岁的他自愿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2年9月随部队进入朝鲜战场,1953年1月中旬到一线阵地。这时距朝鲜停战只有半年多的时间了。 练就一手好枪法靠得是勤奋和锻炼;成就一名优秀的狙击手则靠得是勤奋加才华;而要成为一名狙击英雄,在很大程度上就要靠天分了。张桃芳称得上是天生的狙击手。天分加勤奋,使他成为了一名狙击英雄。
  张桃芳所在连队据守的阵地,是上甘岭战役中英雄黄继光牺牲的597.9高地。自从进入阵地的那一刻,这位年轻战士就对狙击手的行当入了迷。闲暇功夫,他不是向老狙击手请教射击要领,就是端着步枪瞄个不停。因而当他真正成为一名狙击手时,很快就进入了角色,第二次参加狙击作战就击毙一名美国兵。此后40多天时间,他用240发子弹,毙伤了71个敌人,成为全连一号狙击手。
  连里的干部发现张桃芳是一名可造之材,立刻选送他到团里举办的射击训练班深造。在训练班中,他与其他狙击手们相互交流体会,经验和技术又进一步。训练班结束,团长亲自考核射手们的枪法。轮到张桃芳时,他没有打靶子,却五枪打落四只飞鸟,让所有人惊叹不已。
  回到阵地之后,张桃芳更是一发不可收拾,每次出战均有斩获,很快闯过了毙敌100名的大关,在志愿军的狙击手中崭露头角。他的事迹也上了报纸,在战友中间广为传诵。不过,对张桃芳狙击技艺最大的肯定,还是来自敌人方面。尽管不知道张桃芳是何许人,但597.9高地有位志愿军狙击手,枪法如神,对面阵地上的美国兵们却一清二楚,也恨之入骨,专门调来了狙击手,决意要拔掉张桃芳这个眼中钉、肉中刺。这就引出了一场两位顶尖狙击手之间的精彩对决。
  1953年初夏的一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张桃芳照例一早就上了阵地。他刚沿着交通沟走进三号狙击台,就有一串机枪子弹贴着头皮飞过。张桃芳脑袋一缩,趴在了交通沟里,神经陡然紧张,感觉到了一种异样的气氛。“今天苗头不对,看来对面有人在等着我”。
  交通沟里丢着一顶破钢盔,张桃芳顺手拾来,用步枪将它顶起露出交通沟。以前他曾多次用这种方法引诱对手暴露位置。可这次钢盔晃了半天,他的对手却一枪未发,显然也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射手。
  “总算遇到对手了,这种小把戏糊弄不了他。”张桃芳暗道。他在交通沟里匍匐前进,到了交通沟尽头,突然窜起,几个箭步穿过一段小空地。他刚要进狙击台,对面的机枪又是一个点射,子弹紧追着他的脚跟,打得地面尘土飞扬。张桃芳双手一伸,身子一斜,像被击中似地摔进了狙击台左边的掩体里。
  这个假动作显然蒙骗了对面的射手,他暂时停止了射击。张桃芳慢慢地从掩体里探出头,开始搜索对面阵地。他先仔细观察了美军阵地上的机枪掩体,发现有两挺机枪正向其它方向射击。张桃芳没有出枪,因为他明白,这在某种程度上是诱饵。真正的对手肯定躲在其它地方,也在搜寻他的位置。只要他一开枪,马上就会引来杀身之祸。张桃芳很清楚,自己此刻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对面那个最狡猾也是最可怕的对手。
  他耐心等待着,搜索着。终于在对面山头上两块紧挨着的岩石缝隙,发现了对手的位置。张桃芳立即出枪,将枪口对准了对手的脑袋。然而就在他要扣动扳机的一刹那,他的对手也发现了他,脑袋一偏,脱离了张桃芳的枪口,紧接着手中的机枪就吐出了火舌!张桃芳再次被压制在掩体内。这一次,他的对手显然也意识到了他的厉害,机枪枪口始终对准了张桃芳的狙击台,几秒钟就是一个点射。张桃芳稍微露头,立即就会引来一个长点射。张桃芳没有着急,坐在掩体后面,静静地观察着对手的弹着点。
  过了很长时间,他忽然发现对手似乎把注意力主要集中在狙击台左侧,也就是他现在所呆的位置,而对狙击台右侧打的次数不多,并且中间常常会有一个间隙。他在砂袋的掩护下,慢慢地爬到了狙击台右侧,轻轻地把步枪紧贴着砂袋伸了出去,但没有开枪,因为他需要判定这究竟是对手的真正疏漏,还是设下的一个圈套。
  他足足等了十多分钟。机枪的弹着点表明,他的对手的确没有发现他已变换了位置。时机终于到了!当他的对手刚刚对狙击台右侧打了一个点射,把视线和枪口转向左侧时,张桃芳猛地站起身,枪托抵肩,即刻击发。几乎与此同时,他的对手也发现了张桃芳,立即转动枪口扣动了扳机。
  高手对决,胜负只在瞬间。张桃芳的子弹比对手快了零点几秒。就是这零点几秒,决定了两位的结果。当张桃芳的子弹穿过对手的头颅时,对手点射的子弹却贴着张桃芳的头皮飞了过去。
  到1953年5月初,张桃芳在3个多月的时间里,以436发子弹,毙伤214个敌人,这是志愿军狙击手单人战绩的最高记录。他因此而荣获志愿军特等功臣、二级英雄称号,并被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一级国旗勋章。
  毛泽东在志愿军入朝参战前,曾对志愿军在朝鲜战场的战略战术指导思想作了这样的形象描述:“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打原子弹,我打手榴弹。抓住弱点跟着你,最后打败你。”这段话以最通俗的语言,阐明了最深奥的战争理论,同时也道出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以劣势装备战胜绝对优势装备的美国军队的奥秘。
  志愿军冷枪冷炮运动所体现的同样是这种克敌制胜的战争指导思想。虽然装备的劣势使志愿军在阵地对峙作战初期处于下风,可就是凭着这种自信、灵活和来源于广大群众的无穷创造力,志愿军将各种似乎已落伍的兵器予以灵活组合,进而赋予其有效的战术,演出了一幕世界战争史上最匪夷所思的狙击作战。它无法决定战争的进程,但与志愿军所创造出的其他阵地防御作战手段结合后,就产生出巨大的威力,为志愿军夺取战场主动权,进而夺取抗美援朝战争的最后胜利,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天才!用的武器不好,更显他能耐。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