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yuer
新手上路
- 注册
- 2002-03-12
- 消息
- 10,204
- 荣誉分数
- 0
- 声望点数
- 0
文/朱慧松
7月2日晚,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在第11届东盟地区论坛外长会议的闭幕晚会上过了把歌星瘾,他头戴安全帽,腰系宽腰带,腰带上还别了把锤子,演唱了美国「乡民」组合的经典曲目《基督教青年会》。4日的国内众多媒体都对此进行了报道,如果将其作为一条集国际政治与娱乐于一体的轻松新闻来报道未尝不可,但不少媒体在报道中却使用了一些不太文雅甚至刻薄、嘲讽的词汇来形容,诸如「极尽扭臀摆胯之能事」、「上窜下跳」这类的描写比比皆是,在这些媒体看来,鲍威尔尽情的表演似乎活脱脱地成了一个「跳梁小丑」。
美国人都是「小丑」
诚然,不排除鲍威尔在表演中有政治作秀的成分,但这项自娱自乐的活动是东盟外长会议的一个保留项目,目的是为了给各国外交官们提供一个放松并展现才华的机会,鲍威尔脱掉了西装,一反平日的严肃形象,在舞台上挥洒了一把,这反映了这位著名政治家不为人知的另一面,同时也博得了现场其他外交官的好评。纵观世界各国,不少政治家都是多才多艺,并在一些场合得到过展示,因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我国的不少官员习惯于写诗作赋、浅吟低唱,这反映了东方人的含蓄美,而我们的媒体也是好评如潮;相形之下,西方一些官员则更为「疯狂」,上演的可能是摇滚乐、迪斯科、牛仔舞这样的「劲歌热舞」,在我们看来有些「歇斯底里」,但西方人流行这些、喜欢这些,其政治家表演这些又何尝不可,怎么到了我们的媒体上就成了「跳梁小丑」。
鲍威尔表演迪斯科成了跳梁小丑,其「主子」布什也好不到哪里去 。前段时间,布什在骑自行车健身时不慎摔下,受了点小伤。到了我们这儿,媒体充斥的是「鼻青脸肿」、「狗啃泥」这类的报道,并用图片「尽情」展示其身上的伤口;随后布什在一次下飞机后遭遇狂风暴雨,雨伞被吹翻,其尝试着把雨伞还原却没能如愿。国内媒体又似乎找到了「猛料」,同样用「小丑」、「狼狈不堪」之类的词汇来形容,并配以组图。布什骑车受伤和雨伞被吹翻都属「天灾人祸」,而且在两件事中其都展示了坚强、不屈不服和幽默的一面,怎么到了我们的媒体上也成了「小丑」。
这不禁使人联想到美国在遭遇「9.11」恐怖袭击和「哥伦比亚号」失事两大灾难后一些国人的反应。当时我国领导人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致电表示慰问,许多国人也表示痛惜之情。但不可否认的是,确有一些国人幸灾乐祸甚至欢呼雀跃,网上的一些留言可谓触目惊心,不能不引发人们的深思和担忧。
「厌美」情结的流露
的确,长期以来,美国在国际社会推行霸权主义,并有过不少对中国不友好的举动,引起了不少国人的反感乃至愤怒,这完全是可以理解的。但另一方面,极端民族主义的反美情绪也同样要不得,更不能因此丧失了基本的同情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国家,同时也是举世公认的礼仪之邦,作为这样一个泱泱大国的国民,就应当具有海纳百川的气魄。在我们自己同胞遭受灾难和困苦时,我们给予的都是同情和慰问,而在他国人民遭遇灾祸时,同样也应该深表痛惜和慰问,即便这个国家和我们有过不友好的历史并且直至今天依旧磕磕碰碰不断,这样才更能体现一种坦坦荡荡的胸怀。
对于布什遭遇的一点小麻烦,媒体进行了丑化,而鲍威尔本是「积极向上」的表演,同样遭到了无情的丑化,或许这也是一些人「厌美」情绪的不自觉流露或者是为了迎合极少数人的「厌美」情结,觉得只有这样报道,显示美国领导人「狼狈不堪」的一面,才能大快人心,这实则也是一种狭隘民族情结的体现。
中美关系确有过不愉快的一页,并且时至今天也有不少纷争和矛盾,但我们更应看到积极向上的一面。媒体只有摒弃极端狭隘的民族主义,如实客观地进行报道,才能使公众了解一个真实的美国、一个真实的世界。
国际先驱导报
7月2日晚,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在第11届东盟地区论坛外长会议的闭幕晚会上过了把歌星瘾,他头戴安全帽,腰系宽腰带,腰带上还别了把锤子,演唱了美国「乡民」组合的经典曲目《基督教青年会》。4日的国内众多媒体都对此进行了报道,如果将其作为一条集国际政治与娱乐于一体的轻松新闻来报道未尝不可,但不少媒体在报道中却使用了一些不太文雅甚至刻薄、嘲讽的词汇来形容,诸如「极尽扭臀摆胯之能事」、「上窜下跳」这类的描写比比皆是,在这些媒体看来,鲍威尔尽情的表演似乎活脱脱地成了一个「跳梁小丑」。
美国人都是「小丑」
诚然,不排除鲍威尔在表演中有政治作秀的成分,但这项自娱自乐的活动是东盟外长会议的一个保留项目,目的是为了给各国外交官们提供一个放松并展现才华的机会,鲍威尔脱掉了西装,一反平日的严肃形象,在舞台上挥洒了一把,这反映了这位著名政治家不为人知的另一面,同时也博得了现场其他外交官的好评。纵观世界各国,不少政治家都是多才多艺,并在一些场合得到过展示,因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我国的不少官员习惯于写诗作赋、浅吟低唱,这反映了东方人的含蓄美,而我们的媒体也是好评如潮;相形之下,西方一些官员则更为「疯狂」,上演的可能是摇滚乐、迪斯科、牛仔舞这样的「劲歌热舞」,在我们看来有些「歇斯底里」,但西方人流行这些、喜欢这些,其政治家表演这些又何尝不可,怎么到了我们的媒体上就成了「跳梁小丑」。
鲍威尔表演迪斯科成了跳梁小丑,其「主子」布什也好不到哪里去 。前段时间,布什在骑自行车健身时不慎摔下,受了点小伤。到了我们这儿,媒体充斥的是「鼻青脸肿」、「狗啃泥」这类的报道,并用图片「尽情」展示其身上的伤口;随后布什在一次下飞机后遭遇狂风暴雨,雨伞被吹翻,其尝试着把雨伞还原却没能如愿。国内媒体又似乎找到了「猛料」,同样用「小丑」、「狼狈不堪」之类的词汇来形容,并配以组图。布什骑车受伤和雨伞被吹翻都属「天灾人祸」,而且在两件事中其都展示了坚强、不屈不服和幽默的一面,怎么到了我们的媒体上也成了「小丑」。
这不禁使人联想到美国在遭遇「9.11」恐怖袭击和「哥伦比亚号」失事两大灾难后一些国人的反应。当时我国领导人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致电表示慰问,许多国人也表示痛惜之情。但不可否认的是,确有一些国人幸灾乐祸甚至欢呼雀跃,网上的一些留言可谓触目惊心,不能不引发人们的深思和担忧。
「厌美」情结的流露
的确,长期以来,美国在国际社会推行霸权主义,并有过不少对中国不友好的举动,引起了不少国人的反感乃至愤怒,这完全是可以理解的。但另一方面,极端民族主义的反美情绪也同样要不得,更不能因此丧失了基本的同情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国家,同时也是举世公认的礼仪之邦,作为这样一个泱泱大国的国民,就应当具有海纳百川的气魄。在我们自己同胞遭受灾难和困苦时,我们给予的都是同情和慰问,而在他国人民遭遇灾祸时,同样也应该深表痛惜和慰问,即便这个国家和我们有过不友好的历史并且直至今天依旧磕磕碰碰不断,这样才更能体现一种坦坦荡荡的胸怀。
对于布什遭遇的一点小麻烦,媒体进行了丑化,而鲍威尔本是「积极向上」的表演,同样遭到了无情的丑化,或许这也是一些人「厌美」情绪的不自觉流露或者是为了迎合极少数人的「厌美」情结,觉得只有这样报道,显示美国领导人「狼狈不堪」的一面,才能大快人心,这实则也是一种狭隘民族情结的体现。
中美关系确有过不愉快的一页,并且时至今天也有不少纷争和矛盾,但我们更应看到积极向上的一面。媒体只有摒弃极端狭隘的民族主义,如实客观地进行报道,才能使公众了解一个真实的美国、一个真实的世界。
国际先驱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