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亚地区蜕变造就新投资热土

会游泳的鱼

新手上路
注册
2003-01-19
消息
1,085
荣誉分数
1
声望点数
0
据上海证券报报道:6月底,美联储为了防范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调高了短期利率25个基点。虽然升息代表经济持续踏着稳健的复苏步调,另一方面却隐含着资金成本上扬的长期趋势。现在就说逃离美国股市或许太过夸张,但有预见性地逐步投资于美国以外的地区,不失为一项明智的对策。

5月份发生在欧洲的大事是欧盟东扩。欧盟由原来的15国扩展成25国,此举将使欧洲成为全球最大的单一经济体,大幅提高欧洲经贸竞争力的优势,因此算得上是长期利多。

欧盟原先的会员国以北欧、西欧、南欧和部分中欧国家为主,这些国家的结合,融合了各自拥有的经济基础和优势,例如北欧和英国拥有丰富的天然资源和发达的电讯产业;西欧和南欧拥有举世闻名的消费品工业、高科技资讯产业、国防工业和健全的金融业;中欧的瑞士则是钟表王国与全球资金汇集的中心。而新加入的中、东欧十国,虽然大部分在以前属于计划经济体制,但它们拥有发达的传媒、广告工业和知识水平优良的廉价劳动力。如果这些欧洲国家把各自的强项紧密结合,无疑使新欧盟成为全球设计、品牌和知识输出的重要角色。

显然,欧洲综合竞争力的提高,将促使欧洲不仅在全球经济体系中,形成与美国、亚太经济区分庭抗衡的局面,也将使之成为投资者在进行理财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因此,即使美国联储局在短期内不会大幅度地提高利率,具有战略眼光的投资者将部分投资转向欧洲方面应该是有利可图的。

另一思考的方向则是亚洲太平洋地区。

回想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发生时,亚太股市成为所有投资者避之惟恐不及的投资对象;而2004年的今天,亚太股市竟成为众人眼中最值得期待和投资的区域。

在过去的5年中,除日本以外的亚洲各国和地区大幅减少了外债,而同期亚洲国家的外汇存底金额则增加了一倍以上。近年来,中国大陆迅速崛起于世界经济版图、日本重回全球经济复苏行列。中日两国的发力,带动了亚洲经济的整体成长,亚洲股市也在2003年中触底之后,表现超过全球股市。

欧盟和亚太地区分别经历了蜕变和重生以后,造就的是竞争力的强化和股东权益报酬率的提升,欧亚地区已创造出新的投资价值。

综合Bloomberg、德意志银行及摩根士丹利等多家机构资料,欧洲企业2004年获利成长率上调至19%,优于美国的16%成长率。虽然由于生产外移等因素,使西欧各国失业率居高不下,影响了欧洲经济的复苏,但欧洲企业通过节约成本和提高生产力,增加了盈余,加上欧洲股市一贯的高现金股利,使欧洲股市仍具有投资价值。

亚洲太平洋地区的企业的获利能力就更强了,日本2004年企业获利成长率预估高达51%,日本以外地区则为28%。亚太地区除了在日常消费品和消费性电子产品领域拥有强大竞争力外,更已成为全球知名品牌最好的代加工厂。

虽然最近一、二个月以来,由于美国升息、油价高涨给各国带来压力,全球股市短期仍应倾向于震荡调整的格局,但欧洲与包括日本在内的亚太地区具有相对较高的成长驱动力,基本面的优势没有改变,加上两大经济区目前低于市场长期平均值的本益比,无疑显示出欧亚股市的价值投资优势。

现阶段出现的调整,给了投资者一个逢低吸纳的机会。中国大陆的投资者如果有机会进行海外投资,可以考虑投资于代表欧亚两地的基金或交易所交易基金(ETFs)。
 
后退
顶部